

【GET2022】满天星吴季蕾: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传播民族文化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436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GET2022】满天星吴季蕾: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传播民族文化
作者:左希 发布时间: 2023-01-07 16:02

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基金秘书长吴季蕾的分享
12月28日至29日,“阳和方起,生生不息”GET+T2022教育科技大会在黄山顺利举办。在29日的教育与公益分论坛上,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基金秘书长吴季蕾分享的主题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传播民族文化》。
吴季蕾介绍,满天星以一种满天繁星的开放态度和各类公益、教育、文化传播机构合作,参与到中西部协作、母婴市集、公益捐赠、艺术营地等活动现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青年艺术家、文化学者、公益人士。在他们的帮助的支持下,对内容创作做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从学术研究到实际推广的闭环。
此外,满天星还将IP形象与科普视频、时事热点、线下活动、盲盒手办等做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学术的严谨性,也关注到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让民族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产生更多的涟漪和火花。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2015年,我们获得顾明远老师的支持,题写了“为你点亮满天星”七个字,希望我们能够为民族文化点亮满天星辰。自此,我们成立了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基金、文化遗产创新活化与影像传播实验室,从学术研究、教育传承、民族研学、社会美育以及文化出海五个方面,探索以更有趣的方式来保护、宣传和传承多民族文化。
我是大一那年加入满天星,连续六年的公益经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公益是为别人点亮星光,更是为自己点亮星光的过程。在为社会做“有意义”事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知识、阅历和眼界的提升。
在公益、商业双轨模式中找平衡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振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启动满天星之前,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做民族文化挖掘的公司和机构并不在少数,但真正实现“转化”的却少之又少。
一方面,民族文化偏小众甚至有一定的学术门槛。我们都知道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但怎样将小众变为大众,在传播的过程中既保留原汁原味,又有适当创新着实不易;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将民族文化当作一个商业开发的外壳,那么就很容易流于表面,丧失原本的精神文化内核,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
需要在公益和商业的双轨模式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去构建可持续、规模化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将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变得新颖、时尚,将一些相对遥远、不为人熟知的民族文化故事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
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展开了边缘满天星民族文化创新性活化的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方式,让年轻人对其产生兴趣,产生深度探索的欲望。
多元和跨界,让创新有多种可能
迈出“转化”的第一步,满天星团队得到了国家民族文化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场馆、院校的鼎立支持,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有参与民族文化保护的一线学者、从业者。因为这些守护者的联结,让我们能窥探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原貌,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方式来看待文化瑰宝。
团队中跨界组合也让我们的创新有了多种可能,满天星的CEO来自牛津大学,学术总监毕业于中央党校,音乐总监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主攻设计。多学科的融合和跨界,让团队擅于从视觉、听觉、大众传播、商业合作等多角度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如今,满天星的志愿者团队已超过百人,在公益活动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家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教育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形式”。我们也将满天星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和属性,希望能够让学生获得文化自信,具备多元思维和全球公民意识。
让民族文化传播“满天繁星”
在新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素养框架下,我们开发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通过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了解民族文化知识。
比如,面对低龄阶段的学生,我们以“多彩中华艺术节”为题展开设计活动,学生在涂色、设计、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图形图像语言与艺术;针对中学生及大学生群体,我们通过研学和实地考察项目,让学生和真实的空间、族群、文化传承人面对面,获得一手的信息和感受。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做民族文化的大数据库。2021年开始,团队深入到田野一线,走近全国31个省和自治区,进行实际调研、采集录入资料,搭建民族文化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库的建设,元素抽取、概念设计和信息分析变得更加快捷。
比如,视觉图谱的建设,就可以根据每个民族的不同特点,包括颜色、图腾、地域风貌、信仰等,可以生成图案配色、纹样、文样等视觉设计。藏族《格萨尔》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是世界上篇幅最长、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作品,我们建立了藏族的民族文化数据库,就可以抽取格萨尔的形象进行再创作和跨界设计。
除了走进学校、走到民族文化产地,还有很多的空间是可以产生文化交融的,比如博物馆、书店、文化空间、艺术中心、画廊、剧院等,都可以产生跨界联动,影响当地的学生和青年群体。
抛开空间,我们也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包和文创产品,去打破传统手工艺的在地性限制。比如,蜡染农民画系列的20多套教具材料,和英雄钢笔一起联名设计的民族英雄史诗系列文具套装等,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和视觉元素,让学习和分享不知不觉发生。
此外,我们还将IP形象与科普视频、时事热点、线下活动、盲盒手办等做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学术的严谨性,也关注到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让民族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产生更多的涟漪和火花。
在公益支教和线下活动中,我们也会将“新”与“旧”做融合。比如,进入大凉山的学校中,给孩子们带来新锐的科技体验的同时,我们也会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他们关注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彝族的精神风貌。
满天星以一种满天繁星的开放态度和各类公益、教育、文化传播机构合作,参与到中西部协作、母婴市集、公益捐赠、艺术营地等活动现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青年艺术家、文化学者、公益人士。在他们的帮助的支持下,对内容创作做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从学术研究到实际推广的闭环。
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和更多不同的伙伴们去做更多的拓展,让公益、教育、民族文化传播都变得更有意思,变得更有意义。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