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待恢复通关的1000天,香港准备好了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7647033198592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等待恢复通关的1000天,香港准备好了吗?

36氪的朋友们·2023-01-06 12:57
旅游业复苏已现曙光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曾让一河之隔的港深两地变得难以跨越。

今年是刘敏(化名)在香港的第10个年头,2020年,她往返港深4次,总共隔离了3个多月。为避免隔离带来的不便,2021年4月之后,她便长期待在了香港;知名网络博主加加是一名有二十余年从业经历的香港导游,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三年,香港特区政府为旅行社和导游发放了多轮补贴,但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很多导游都转行或者找了兼职。

超过1000天的等待后,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在即。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要求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香港签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澳门陆路口岸客运和水路客运,为出入境人员快捷通关提供便利。

恢复通关在即,香港准备好了吗?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记者,香港目前主要面临的是有关行业人手不足带来的挑战。他表示,由于香港旅游业冰封近3年,旅游业从业人员转换职业或者移居他地,导致劳动力减少达50万人,也就是缺少大约70%至80%的从业人员,即使重新招聘,短期最多只能提供30%至40%的从业人员。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与内地“封关”的这三年,对香港的贸易、消费和长远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香港旅游业的复苏还任重而道远。

v2_2fa5af5ce9104c07ba7c158a178adc9e_img_00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帆 摄(资料图)

等待恢复通关的1000天

今年是刘敏在香港的第10个年头。2013年,家在深圳的刘敏到香港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港从事保险业,成了一名理财顾问。疫情前,她经常往返港深两地,基本上每周都能回次家。疫情暴发后,2020年1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推行一系列防疫措施,进一步减少两地人员跨境流动,包括暂停“自由行”签证、减少跨境交通服务、关闭口岸等。

2020年,刘敏往返港深4次,总共隔离了3个多月。2021年4月之后,她便长期待在了香港。“因为疫情带来的阻隔,我已经三年没有和家人团聚了,这对很多在港工作的内地人影响都比较大。”刘敏说,疫情这三年,她也想过回内地工作,但考虑到积累下来的客户和职业惯性,她还是在香港坚持了下来。

对刘敏这样需要经常往返港深的人来说,疫情让一河之隔的两地变得难以跨越。而对于香港这样的典型外向型经济体来说,疫情则给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各行业带来了影响。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表示,2022年香港经济预计会出现3.2%的负增长,年度财政赤字将超过1000亿港元。

知名网络博主加加是一名有二十余年从业经历的香港导游。加加在香港主要做“纯玩团”,也会根据游客需要定制策划旅游路线。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以来,内地赴港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各种旅行社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香港旅游业在内地游客的刺激下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2020年初,香港“封关”,旅游业“清零”。“基本上就没有旅游这两个字了。”加加说。在香港,从事导游工作需要考取牌照,疫情前,香港有约5000名注册导游。加加表示,疫情前真正全职做导游的大约有两三千人,其中有五六百名导游做“纯玩团”,其余则是主要做“购物团”。“疫情以来,纯粹靠‘购物团’的那批导游,基本上都回内地了。”

加加表示,这三年,香港特区政府为旅行社和导游发放了多轮补贴,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很多导游都转行或者找了兼职,比如去做保安、去检疫中心工作。“还有一些是像我这样还在坚持的,还是会有一些入境或者中转的旅客,所以也还是会有一些业务。”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访港旅客共有9.14万人次,相较于2020年的约356万人次,同比下降了97.4%;而在2019年,访港旅客共5591万人次,其中来自内地的就有4377万人次,占比78.29%。

林江表示,香港与内地“封关”的这三年,对香港的贸易、消费和长远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林江介绍,港商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投资,疫情期间他们不能去内地视察工厂,客户也不能到工厂参访。此外,香港作为购物中心,少了内地游客,光靠700多万香港人无法支撑。

曙光初现:香港准备好了吗?

在超过1000天的等待后,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终于迎来曙光。

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香港签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澳门陆路口岸客运和水路客运,为出入境人员快捷通关提供便利。对于入境检疫,《通知》要求不再对自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同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通告称,深港口岸将于2023年1月8日起,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其中第一阶段恢复运行的口岸包括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

v2_c45750adf21d4cdc873af81283381ba5_img_00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根据通告,为确保通关初期口岸运行畅顺,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通过售票机制管控。除上述码头,陆路口岸通过预约系统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数。此外,每日预约出境总数为50000人,深港双方在旅客出境前,稽查旅客持有在出行前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此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在1月5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1月8日起将实施首阶段通关,每日最多6万名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过关”进入内地,其中约5万人可经陆路口岸前往内地,港澳码头、机场、港珠澳大桥不设人数限制。

福田口岸、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早已为通关做准备。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发现,福田口岸出境通道处已经用铁栅栏排出了“S”型通道。现场安保人员透露,口岸正在检修设备、打扫卫生,近期的安保力量也有所加强。不过在地铁站内,前往香港方向的步行通道仍在封闭之中。

v2_4ad169d4776f45178335c2be2b70b753_img_000

福田口岸出境通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v2_89f22a32bd644096865636fef0fa3835_img_000

文锦渡口岸工作人员正在粉刷大门入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尽管罗湖口岸不在第一批开放的陆路口岸之列,口岸的维保工作已在有序进行中。罗湖口岸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理处最近做了水电维保,更换了破损的公共设施,设备也都在检修,等待服务通关。罗湖口岸周边,也有部分商家为恢复营业做起了准备。一家港资餐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厅从1992年至今已经开了30年,2020年底因疫情关店,到现在有两年多。“店铺正在进行设备检修,等待通关之后的正式营业。”

v2_e98f8d6ed7d4457faaa631aa84e4f4b4_img_00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在一旁的罗湖商业城,除了门口的保安,整个商城内空无一人,一楼多个铺面贴着“靓铺招租”的字样,大部分店铺处于关闭状态。“现在生意很难做,商城把铺面的租金都免了,每个月只收1000多的管理费,我们都盼着通关。”罗湖商业城二楼一家皮具店老板向记者介绍。

恢复通关在即,香港准备好了吗?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香港旅游业冰封近3年,导致劳动力减少达50万人,也就是缺少大约70%至80%的从业人员,即使要重新招聘,短期最多只能提供30%至40%的从业人员。

梁海明表示,恢复通关面临的第二大考验是,由于3年未通关,内地和香港的民众有两三年未有直接沟通、交流,未来可能会增加一些沟通成本和沟通时间,这需要双方互相谅解,以及进一步增加了解。

“香港准备好没?这个问题相当于,一个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如果有3年没有打比赛,是需要时间去恢复的。但只要大家还是喜欢足球赛,相信球员恢复的时间就会很快。”梁海明称。

旅游业复苏已现曙光

生于香港、长于厦门的加加,从小就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有时候一个星期就会往返一次。2020年初香港“封关”以后,加加已经接近3年没有回过厦门,和他身边的很多朋友一样,他一直在等待香港恢复通关。恢复通关的消息传来,加加说,他已经买好了春节回厦门的机票。

最近几天,找加加咨询的内地游客也多了起来,每天有十几个人找他咨询如何签注。但他也提到,那些已经转行的导游很多都不会再回来了。“我接触的10个人里面有五六个都不愿意回来了,通关初期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游客。今年3月份之前,香港导游可能都是严重缺失的。”不过,对香港旅游业的复苏,加加充满了信心。他说,旅游业是最脆弱的行业,但也是反弹最快的行业,预计2023年香港会迎来大量的内地游客。

但林江认为,香港旅游业的复苏还任重而道远,短时间内难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在通关早期,还是有很多限制,这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人们通关的意愿,大家多少还是带有观望的心态。”

林江表示,眼下,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恢复通关,关键要看人们对待疫情的态度;要回到2020年之前,回到那种想走就走的旅行才是最重要的,这才对刺激消费和促进湾区的融合发展有帮助。

v2_dd5b631b12b74a7193fe782dc19ca179_img_000

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香港的旅游、零售、酒店、餐饮、专业服务和金融等行业,对内地通关、内地游客来香港,可谓是早已望穿秋水。这是因为,香港2023年的经济要想有所起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地对香港的支撑。”梁海明认为,恢复通关对香港旅游业而言获益最大,冰封多时的香港旅游业终见曙光,香港旅行社至少三分之一的业务来自内地游客团,恢复通关后,香港旅行社可以提升至少三分之一的生意。

梁海明表示,大量的内地游客来香港旅游、购物,能够进一步刺激香港的零售、消费市场,从而带动香港的经济发展。“私人消费总额贡献了中国香港地区GDP的69%,这甚至比消费大国美国的66.7%、英国的61.6%还要高。随着内地游客前来香港消费,无疑将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

“随着恢复通关,内地来港上市的企业将会增多。”梁海明表示,2022年全港IPO集资额逾1000亿港元,按年(来看)下跌近70%。他认为,随着内地持续优化防疫措施以及与香港恢复通关,将令金融市场的交投气氛回升,再加上港交所将降低新经济企业在IPO时的营收门槛,修改对科技公司的上市标准,这也将吸引更多内地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梁海明称,在上述上市风潮的带动下,预计香港IPO市场在2023年将有机会出现大反弹,IPO集资额排名有望重新回归全球三甲位置。

“香港应抓住恢复通关的大好机会,更加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扩大在内地的发展机遇,并依靠国家外循环增强出口竞争力,从而摆脱经济困境,推动经济复苏。”梁海明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作者:陈浩 孔泽思,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