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这是我见过最【精准】的预测模型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data-analysis/572364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从预测算法的本质、要点出发,提出用业务运作避免预测错误、用基础分析缩小预测范围、用滚动式预测代替长期预测、用买定离手模式保护自己、再深层地看预测问题五种预测方法,推荐数据分析人阅读。

IVhFZyeD6wa3MSEKSREa.jpg

“预测得不准!”是数据分析领域的终极难题了。讲预测的算法有一大堆,然后遇到现实基本上都被锤成渣渣,业务方怎么都不满意。到底该怎么破局?

一、预测算法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预测算法只有2大类:

1. 基于时间序列的

  • 平滑:用于相对平稳的数据
  • 自回归:用于趋势性递增、递减的数据
  • 带季节因素自回归:用于有周期性波动的数据
I0At1OuQa7XHSdfE6FzF.png

2. 基于因果关系的

  • 二分类问题:未来会/不会发生XX,典型如LR
  • 多分类问题:未来是ABC哪个情况,典型如决策树
  • 连续型问题:未来的数值是多少,典型如线性回归
UaJYMGAQDj76jneOaPzI.png

有可能建模的时候,不是一个模型包打天下,而是用二阶段建模。比如预测一个客群消费情况,可以分别用二分类模型预测会不会消费,再用连续型模型预测消费金额,这样会消费用户数*预测消费金额,就能得出总消费。这是典型的处理手法。

书本上都是这么教的,然而为啥一遇到现实就被锤成渣渣了呢?

二、预测算法的要点

因为:书本为了突出模型效果,刻意选择了质量好、数据全的数据集。

现实中麻烦根本是远远不断:

1. 没数据

很多时候给到的待预测数据,就一行“每月总消费”,其他数据屁都没有……

2. 还是没数据

很多公司隔着天猫、抖音、亚马逊,拿不到一手数据,只能用后台导出的一点点数据瞎倒腾……

3. 就是没数据

大部分公司不是头腾阿这种垄断公司,只拿了非常片面的数据。最常见的,大部分公司的用户是花钱引流来的,用户只有一个手机号+一个优惠订单……

这导致了一个搞笑的情况:很多公司用因果关系类模型,影响最大的变量一定是促销力度。甚至用逐步回归法建模的话,促销力度的变量,能直接把其他变量都干掉。预测结果就变成了:促销力度越大,用户加入越多,购买越多。

这种结果一丢出来,一准被业务评价为:“都TM是废话,我早知道了!”

这就是现实中第二大麻烦:业务效果到底怎么衡量。

比如预测销量是1000万:

  • 业务做到900万,会说:预测得一点都不准,搞得货积压了
  • 业务做到1100万,会说:预测得一点都不准,还是我厉害

总之,只要你不是100%精准,他都有理由赖到你头上。甚至可以反复横跳。比如:“本来业务能达标的,看到预测说能达标,我们就省点投入,结果不达标了,都怪预测干扰了业务判断……”

怎么破局呢?问题既然由人而生,当然还得在人这里解决。避免赌命式预测,从业务场景角度出发,剔除人为影响,才是破题关键。

三、用业务运作避免预测错误

有些场景,能通过业务操作直接把问题消灭掉。这时候就直接用业务手段,不要建模。

  1. 场景1:“销售数据很少,分布很散,如何预测销量?因为货物本身不耐储藏,多进货的话库存损失率会很高”——用团购呀!团购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2. 场景2:“销售数据很少,少到无法计算价格弹性,业务方又想预测价格弹性,多赚钱”——用拍卖啊!拍卖就是干这个的
  3. 场景3:“新品是全新款,没有数据,咋预测?”——做新品预售/粉丝凭码购买呀。饥饿营销就是干这个的
  4. 场景4:“大促期间备货量如何预测?拿捏不准用户有多少需求?”——10元定金,定金膨胀3倍抵用券,就是干这个的呀

几乎所有互联网营销模式,从小米到天猫到拼多多,其实都是在对抗因数据不足带来的备货难题。所以别光盯着人家的模型,人家的运营也学学。

四、用基础分析缩小预测范围

所有赌命式预测都有个共同点:一定要不高不低才算准。比如典型的预测销售业绩,如果实际是1000万,他非得要求预测到1000万才算准。这是模型被评价为“不准”的问题根源。

回到业务场景中,其实大部分业务场景不需要这个级别的准确度。大部分时候,业务怕的是突然暴增/暴跌的场景。预测目标与其设定为:“100%精准”,不如设定为:“是否暴增/暴跌超过业务消化能力”。

预测100%精准基本无解,但是发现哪里可能暴涨/暴跌是很容易的。通过基础分析,把不稳定因素区分出来,能大大缩减预测问题的难度(如下图)。

CLQYRRhOzLEnpZrQwY1b.png

做好基础分析,拆分不稳定因素以后,也更方便挑选模型组合,解决问题(如下图)。

4wQBT3ba7UjiyzAqfnfs.png

五、用滚动式预测代替长期预测

所有的赌命式预测,预测时间周期都很长。长则一年,短也有一个月。赌的时间太长,前期能收集的数据很少,也无法把业务部门各种中间操作反映出来,因此非常被动。

用滚动预测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个缺点。通过日/周滚动预测,既能补充数据缺失,又能反映业务方临时调整带来的效果,一举两得(如下图)。

I5K0n4F2b9WQhIemADZg.png

六、用买定离手模式保护自己

一个好问题+滚动预测,基本上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但作为做预测的人,得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业务方反复横条,瞎胡甩锅。

买定离手法是很好办法。预测结果给出以后,买定离手,所有相关业务方不再质疑预测结果,而是基于预测结果做叠加。

谁觉得预测少了,谁自己写请示申请额外货物,并且留下书面证据。到时候是预测得不准,还是业务自己申请多了所以卖不动,看得一清二楚(如下图)。

BVz300woj9c094wAPmQc.png

七、再深层地看预测问题

预测问题的背后,是一个很深层的业务问题:在很多公司,库存积压的损失是直观可见的,货都烂在货仓里。但缺货损失的潜在销量,却没有认真统计。想统计缺货损失很容易,可以让客户交定金预约,可以让客户登记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但很多公司业务要么懒,要么蠢,要么不想担责任,总之是没有做。

预售、团购、饥饿营销、订金膨胀、缺货登记……所有的业务手段,需要的不但是运营能力,更需要系统建设支持。显然,对业务来说,比起搞这些系统建设和复杂的运营手段,还是直接甩锅给“模型预测不准”更轻松。因此你要是直接问业务预测需求,他们都会倾向于“不高不低刚刚好”的赌命式预测。

但显然这对数据分析师是不公平的。既然潜在损失无法衡量,现实积压是直观可见的,因此作为数据分析师只要顾好积压损失就能立功。所以才有了以上种种操作办法。

专栏作家

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咨询顾问,在互联网,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