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中了几条?——“2022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年终回顾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7221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对于未来,许多人会对其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做好相关准备,而对预测的总结复盘,同样重要。对此,本文作者回顾总结了其在《2022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中哪些说中了、哪些没有实现,一起来看看吧。

tzZl4cu52Gc0y4ccQe1F.png

2022年1月15日,我写下了这篇《2022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

如今在2022年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初的那些预言到底哪些说中了、哪些没有实现。

温顾可以知新。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2022,这个曾经高歌猛进的行业似乎在低迷与内卷中难逃存量博弈的泥潭。

预测并不容易,或许有读者再看到下面某些预测会说,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然而事实上回到当初的那个时间点,其实要给一年之后直接下结论,并不容易。

正如站在今天,我们同样无法准确看清一年之后的中国互联网。

OK,咱们直接进入主题看结论——

预测一:阿里巴巴在2022年售出全部微博的股份

结果:错误

毫无疑问,经过几次监管层的表态,今年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压力有了明显的缓和。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阿里这样的头部企业获得了罕见的喘息的机会,阿里出售微博以缓解监管压力的紧迫性没有那么之前那么强了。

倒是腾讯陆续退出了京东和美团的大部分股份,表现出了聚焦主业的惊人决心。

不过我倒是依然认为在如今的复杂局面下,继续持有微博对于阿里而言无论是从财务角度还是其他角度都不算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项。

不如舍弃,轻装上阵。

预测二:2022年中国不会出现一家销量在100万以上的VR/AR头显

结果:正确

尽管去年元宇宙的概念被炒上了天,但今天国内真正真金白银投入到VR/AR硬件的大厂其实寥寥无几。

除了之前入局的创业公司,真正重金投入到硬件的大厂也就是被字节收购的PICO。

所以,这个预测就集中到了PICO 4今年的销量到底有没有突破100万。

我综合各方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理由如下:

1.PICO4在9月27日发布当天就开售,而据市场情报公司Sandalwood Advisors监测数据,截至10月14日,PICO 4国内市场的在线订单量超过4.6万台。

也就是说在市场热度最高的前20天,PICO的销量并没有超过10万台。

因此指望其在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卖出超过90万台的可能性很小。

2.根据IDC数据,2022上半年,国内VR一体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为50.2万台。

也就是说,国内市场全年销售量也就百万台级别,全部为PICO4的可能性不大。

3.PICO总裁接受媒体时说,他相信PICO4销量会突破100万台。

这意味着其对PICO的全生命周期的销量也就100万台,因此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就备好100万的货。

因此,国内的VR/AR硬件和生态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毕竟PICO4已经是目前公认综合体验和实力数一数二的产品了。

另一个角度,100万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毕竟Oculus Quest2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了,然而Meta的元宇宙梦想依然是镜花水月。

所以,对这个行业,短期不要太乐观,长期不要太悲观。

预测三: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长率不会超过8%

结果:正确

根据Quemobile《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前三个季度增长率分别为——Q1:3.9%、Q2:负7.6%、Q3:5.1%。

因此,除非四季度发生戏剧性暴增(显然没有这个可能性),全年的增长率是不可超越8%的。

所以,今年互联网广告是异常内卷和低迷的一年,不少大厂的广告营收今年直接走向了负增长。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问题今天已经不是流量供给的问题,而是广告主需求的问题。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宏观经济低迷的时候,广告支出独木难支。

一个公司的支出,就是另一个公司的收入,降本增效,降的重要部分就是广告费。

今天,地主家也没了余粮。

当然,对于今天还钱钱继续投放的广告主而言,并非是坏事,各大厂使出浑身解数服务金主爸爸的如火热情,也算是这个广告寒冬里为数不多的丝丝暖意~

预测四:2022年微信视频号日活超过6亿

结果:未知?

去年预测的时候,我就判断今年视频号存在依然不披露日活的可能性。

果然,从年头到年尾,腾讯和微信对视频号的日活数据一直守口如瓶。

尽管没有数据披露,但我们能从其他的一些信息判断微信视频号的数据应该还是不错的。

比如前两天马化腾亲口说“视频号是全公司的希望”,可见其对视频号的进展是满意的。

因此,腾讯可能认为日活这个数据本身没那么重要。

毕竟如果在朋友圈里瞄一眼自动播放的视频也算日活的话,我理解视频号日活大概率已经超过6亿,但这个数据本身的意义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今天的腾讯更关心的是视频号的商业化进展。

证据是腾讯在Q3的电话会议中披露了视频号的两个数据——

  1. 管理层预计Q4视频号广告收入有望达到10亿;
  2. 视频号广告ECPM高于朋友圈广告。

是滴,今天这局势,搞钱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马化腾在讲话中评论云服务说的那样:不要怕别人说咱们是市场第三。

同样的逻辑,别在乎日活啥的差多少,下个季度广告营收增多少才王道。

预测五:Top10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至少一家会出现10%比例的裁员

结果:正确

毫无疑问,“裁员”这个词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如此频繁地登上互联网行业的新闻头条。

从年初到年末,大厂、中长和小长们不断祭起裁员的大旗,并且发明了诸如”毕业“这样无耻的字眼。

有人说,你这个也没有确切数据啊,你告诉我是哪家裁员超过10%了?

朋友,看来你是不在这个圈子里混啊,你但凡去脉脉里看一看、去视频号里看一看、去微博上看一看被裁员工的吐槽和控诉,你也不会提出这样粗浅的质疑。

互联网公司过去这些年一直喊“以人为本”,而今年开始喊“降本增效”,你去细品就会猛然发现——

“以人为本”的“本”原来是“成本的本”。

多么博大精深的中文。

预测六:2022年抖音电商GMV超过1.3万亿

结果:未知?

由于字节为非上市公司,除非其主动披露,外界其实很难窥探其核心数据。

而今年整个电商行业都不算景气,抖音电商部分对其数据也三缄其口。

因此,至少从我们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是没有办法得到抖音电商GMV确切的数据了。

不过,我们其实倾向于1.3万亿这个数据抖音电商有较大概率是完成了的。

原因在于,今年5月31日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披露:过去一年,抖音电商的GMV是同期的3.2倍。

而根据晚点之前的报道,2020年抖音电商的GMV就已经5000亿了。

即便按2020年的数据乘以3.2,也已经妥妥超过1.3万亿了。

当然,以上数据依然为非官方数据。

因此这个预测暂定为未知,而确切的结果,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预测七:2022年滴滴将彻底放弃橙心优选业务

结果:错误

坦率地讲,橙心优选目前不算完全关停,因此的确还谈不上彻底放弃。

比如在3月份全面关停C端业务后,7月份在兰州又小范围开始试点重启。

但在我看来目前已经苟延残喘,和关停几乎也没有两样了。

因此,这个预测错误其实多少有点冤。

尽管今年笼罩在滴滴头上的监管阴云随着80亿罚款尘埃落定,但APP依然迟迟不能上架应用市场。

在香港的二次上市至今杳无音讯,而市场份额又被高德等竞争对手蚕食,最近居然抖音也上线了打车业务想来分一杯羹。

因此,滴滴目前基本无暇顾及橙心优选也是情理之中,几百亿的投入换来一声叹息,只剩下曾经“投入不设上限”的豪言壮语还风中飘荡…….

预测八:中国移动互联网不会出现一款DAU过1000万的新产品

结果:未知?

2022APP工厂熄火了,不仅开发新APP的动力不足,反而还在大面积关停原来应用。

所以,2022年的新应用行情可用“一片沉寂”来形容。

我印象相对深刻的新应用就是两个半——两个是汽水音乐、微信键盘,半个是羊了个羊。

汽水音乐的DAU我想大概率是没有到1000万DAU的,而微信键盘我猜应该也没到。

不过考虑到输入法这种产品使用频次高,因此DAU/MUA的比值会比较大,同时我也并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未见到的新应用。

所以,为了谨慎起见,我将这个预测结果写成“未知”,欢迎能确认数据的同学留言

沉寂的新应用市场背后折射的是“移动互联网”这波创新大潮的确走到了末端,能用手机满足的需求早已被见缝插针的APP占领了。

正如这两年沉闷的智能手机市场,找到让人兴奋的增量太难了。

预测九:亚马逊Kindle退出中国市场

结果:正确

6 月 2 日,亚马逊 Kindle 发布《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调整通知》,宣布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这款在中国运营8年的电子书终究还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泡面神器”。

随着Kindle和Airbnb的退出,所有在华运营的国外主流互联网公司全部失败,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成了国际互联网巨头的“坟场”。

究其原因,我的理解,所谓监管原因其实不是最核心的,谷歌和Facebook表面看是监管,但即便没有监管,它们真就能在本土干过百度和腾讯?这其实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Uber、Airbnb、易趣、Kindle可没有监管,它们还是玩不转。

所以,还是国内的确太卷了。

那些浓眉大眼的国外巨头,一来的确不熟悉国内的文化和用户习惯,做不好本土化;二来也搞不来国内各种眼花缭乱的“增长黑客”和神奇套路。

预测十:李子柒和微念会以某种方式和解并复出

结果:正确

12月27日,在离2022年结束仅剩5天的时候,微念更新公众号——

微念与李子柒在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同时,持有“李子柒”商标的子柒文化发生工商变更,微念持股比例由51%降至1%,大股东刘同明退出高管行列。

除此之外双方没有披露更多细节。

从直观的角度,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李子柒对于控制权的诉求得到了满足,接下来有望继续更新视频。

无论如何,公众还是乐于看到李子柒这个IP继续往前走,她在YouTube的粉丝在停更的这500多天里还增长了100多万至1730万。

不管未来李子柒与微念的故事还会如何续写,这次的纠纷依然会是中国互联网微观生态博弈的一次重要缩影。

十一、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2022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的年终复盘。

总结一下,2022的十个预测的验证结果——5个正确、3个未知、2个错误。

这个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

相比预测的结果,其实预测的逻辑更加重要,因为遵循自洽的逻辑,我们能引申出更多的结论,也会让我们对这个行业本身理解的更加深刻。

2022年就要过去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行业过去的一年,那就是——“2022,中国互联网没有新故事”。

我会继续预测下去,很多读者关心的“2023年的十大预测”已经在路上了。

敬请关注卫夕指北~

专栏作家

卫夕,微信公众号: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8年年度作者。一名兴趣广泛的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用简单语言深度剖析互联网相关的逻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