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2年终总结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hijiangtao.github.io/2022/12/30/Letter-to-202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2-12-30-Letter-to-2022-0.png

想了许久,竟有些迷茫,不知今年的故事该从何提起。这一年光阴,仿佛由各类不同的故事拼凑而成,有欢笑、快乐,也有痛苦、沉思,但最终似乎都化成一条线,藏匿于时光里,平复于内心深处,再也无法泛起波澜。

这一年里,无数人的生活变得困难,不少面孔也永远停在了2022,我们似乎不再会像去年那样,虽身处困境,但仍对未来怀有憧憬、对明天抱有希望,暴躁、失望、迷茫充斥我们眼眸。但最戏剧化的也是生活本身,本以为身处绝境之际、再无反转可能,却被一记刺眼的阳光毫无征兆刺穿,那光亮甚至让人觉得不太真实。毕竟,谁能想到春节时大家为了回家还搞得跟偷渡一样,而到年底大家却因为自己还健康而郁闷焦虑。

但不管怎么说,挑挑拣拣,还是能拾的一些值得记录的片段。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三月是告别的日子,10年来第一次赶在春天回家,告别的那天,好大好大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也分不清打湿衣服的究竟是雨水还是泪水。虽然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但不论做再多的准备工作,等生死离别那一刻真正到来,万千思绪涌上心间仍难以接受。小时候不懂事,可能哭一阵就能淡下去,但随着成长,如今再次经历,我只感到深深的无助与难受,“如果说终要离别,那为什么当初要想见?”

无论是年初排除艰难险阻也要回家的担忧,还是清明前慌张收拾行李飞奔回家,抑或是后来定期给奶奶打电话问候,一直伴随着自己的,经常是那不断回忆的各种片段与故事,沉重、无奈、时而崩溃。每当此时,我又寄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那该多好,这样就不会对告别这一残忍无比的仪式而有任何感受与负担。

也许是受到离别的影响,除了哀思,我也更多开始思考人生(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虽然仍没得出答案,但是保持健康的身心,肯定是目标之一。下半年,由于对跳槽的担心,加上前同事的鼓励,我迅速重启了高强度、重复性的健身计划,周末、节假日与周中,游泳、跑步来回交替。但运动在我这似乎不起作用,身体不但没有更加硬朗,反而导致往返医院的频次成倍增加,仅就发烧一项,便在短短不到半年里重复了四次,每次还都有不同的曲折故事。

就拿八月底那次急性炎症发作来说,我在硬撑了一天后去医院就诊,本来已经有所拖延,但到医院后不仅没得到及时治疗,反而因为体温发热而被关在发热门诊半天,而这只是为了确认我是否感染了新冠。

随后的几天,每天在急诊大楼内往返,固定的开药、拿药、抽血、输液流程,逐渐熟悉,直到心疼自己,“男子汉,再多艰难险阻都要自己扛下去”。由于打点滴时做不了太多事,无法处理工作,也无心玩手机或是与别人交谈,但却对吊瓶里的液体极其好奇,心里一直在测算和校准那瓶液体的结束时间。早出晚归的打点滴时光,是我这一年里最闲的时候,那几天的修养身息不仅让身体快速恢复,更使自己有精力好好观察“急诊室”这个曾经对我来说极其陌生的地方。

太多次穿梭于急诊通道两旁,看到一些病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急促喘息着,而更多却是一个个插满各类监测针管躺在移动病床上的身影。无数个痛苦面孔持续性扑入眼帘,如此反复,实在让人看的实在揪心。这让我又联想到无数次从咨询中读到996的新闻,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都知道健康重要,但却要等到失去健康,才开始懂得珍惜呢?

2022-03-23-The-End-of-The-Story-1.jpeg

生活缝缝补补,股市挥金如土

今年比以往都更愿意观察世界,最直接的表现是我更加好学了。那不是在学校里为了应试而摸索做题的套路,而是对周遭生活、社会发展、世界运转的各类好奇。从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到大类资产与宏观经济的分析,每当我刚弄懂一个概念,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勾起我兴趣的名词和故事,时间仿佛格外不够用。

今年读了不少经济类书籍,从《置身事内》、《周期》、《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到《追寻价值之路》、《非理性繁荣》、《金融的本质》等等,相比前两年满头雾水、针对各类名词几乎都不明白的小白状态,如今我仿佛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来填充壮大自己的知识框架了,这也帮助我可以不断从新闻、财报以及分析报告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讯息。

光说不练假把式,投资当然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去试试。而关于实际的投资收益,今年无疑是交学费的大年,按照大家的说法,就是近半年的工白打了。那句俗语怎么说来着?“生活缝缝补补,股市挥金如土”,虽然亏损较多,但好在心态相对平稳了许多,高情商说法是“面对市场上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机会,我似乎能更好的平衡预期与行动了“,低情商说法是”躺平了“。

身边还是有不少朋友唯“梭哈“论,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而经历了这两年的过山车式波动,风险控制越来越成为我主要关注的风险点。虽然过于关注风险无疑会丧失相遇爆发性成长机会的可能,但很多事情都没法两全其美,而我依旧认为,在这个市场里我们可以赚100倍、1000倍,但亏损只要一次,就可以归零。既然市场上从来不缺赚钱的机会,那也就不必过于着急,保持清醒,保持在场。

前些年,国产替代、核心资产、喝酒吃药、新能源革命等概念轮番上阵,“投资大神”不断涌现,而随着通胀抬头到失控、供应链紧张与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市场又变得异常清净。总的来说,投资还是一个逆人性的事情。大家蜂拥而至时从来不会是最好的布局时机,而当资本市场门庭冷落时却鲜有人冷静加仓布局,我认为此刻恰是供我们回顾自身投资目标与计划的绝佳时刻。

长期持续的接触投资,让我对理性和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相信这些学识与见解,终有一日会在生活的某些不经意方面上得以变现。

2022-12-30-Letter-to-2022-1.png

又是开猿节流、降本增效的一年

往年可能花些篇幅谈及工作,有时说说工作上的收获,有时则是些对未来的憧憬,今年我却想正式聊聊“裁员与跳槽”,让我谈上几句。

随着疫情反复、针对资本无序扩张的强监管持续,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开始显现颓势,降本增效成了各大公司的核心 OKR,裁员的“传闻”贯穿整个2022。从 BAT 到各大互联网小厂,无一幸免。即便当下民营经济与平台经济已被重新提起,但行业萧条的现状依旧没到达转机时刻。去年的我还因为没有裁到自己而“倍感悲伤”,今年终于圆梦。那句常在耳边响起的话怎么说来着,“我们都是时代里渺小的一粒尘埃”。

既有裁员,就会有跳槽。我实在反感充满不确定性却收益渺茫、那仍人宰割的等待,于是尽快扭转处境是唯一能做的事。从准备简历、刷题、投递机会、面试到入职,我执行了一次相比过去几年都更加高效的计划与决定。

经历过几次跳槽后,我更加明白一个合适与紧凑的 landing 过程对于新员工站稳脚跟与后续发展有多重要,趁着自己还没成为老油条,还留存些干劲,从入职开始我就主动找管理者沟通、了解需求、熟悉团队习惯与氛围、以及寻找适合自己发挥的地方。也不知从何时养成的习惯,虽然职位序列是技术岗,但最近几次工作刚入职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一边开发需求一边撰写专利,自己仿佛变成半个文书工作者。当然,我还也是写了很多代码的。

团队里有不少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方向,有趣的事情很多,同事们也都各自身怀绝技。本想着一手需求,另外留一手与大家打成一片,无奈需求激增,还没有时间继续深入了解大家正在做的事情,便湮没于写不完的业务中。关于这些,待我日后熟悉后,继续写成博客给大家介绍。

2022-12-30-Letter-to-2022-2.png

健健康康、快乐奔三

还记得小时候给同学们写纪念册,或者在一些申请表上填写个人信息时,都有一项是「个人兴趣」,说实话,长期以来我都没有什么兴趣,以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只是单纯的挑一些相对熟悉的名词填上,比如唱歌、书法、画画,但每次遇到这种场景都让我觉得些许生硬。

说来也巧,经过这几年不自觉的坚持与尝试,阅读这个习惯算是彻底融入了我的日常,而逛书店也成为了我周末的经常性项目,时不时从书架上淘到几本感兴趣的新书,在豆瓣将其标记一下,便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另一个养成的兴趣是游泳,从2020年至今,虽然疫情反复,健身房时常关门,但我终于还是在今年完成了第一百次打卡,游泳似乎也成为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项运动既能令人放松、锻炼身体,同时还能允许我短暂放空自己、做些纯粹的思考,要知道,这些年来一些工作上的亮点思路都是我在泳池里想到的。要说周末睁眼后最期待的事情,便是收拾装备出门去健身房了。

还有不到两年就要迈向下一个十年,给自己立了个口号:健健康康、快乐奔三。

未来还会变好吗

这几年世界幻化万千,我时常疑惑究竟是我更加努力的观测周遭还是世界正在以急剧熵增的速度走向失控,导致我对于很多“不可思议”的发生而不可思议。

政治、经济、文化、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巨变,每天都刷新一个新模样,我们在参与书写历史的同时,也在一遍遍见证新历史的诞生。

你说未来会变好吗,借着俗语“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的提醒,我时常告诫自己,万物皆有周期,在时间的长河里耐心等待未来的剧本轮番上演,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是没有答案的。再长的历史也没法简单推演到未来,哪怕只是肉眼可见的明天。

二战结束才多久人们早已忘了战争的残酷,民主与开放才起步多少年,极端主义又开始甚嚣尘上。

2022-12-30-Letter-to-2022-3.png

不说太宏观,即便就是身边琐事,也足够我们精疲力尽了。就在不久前,因为防控政策的调整,大家开始欢呼新冠三年终将成为过去式,但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感染、医疗等资源供应紧张,加上新毒株的持续检出,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三年前那个时代,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但我们仍然要向前看。前阵子看到一位博主的签名,有点感触,于是,我也粗浅来组合:

  1. 认知杠杆: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以塑造自己立体的世界观,完善自我认知水平;
  2. 时间杠杆:认真安排、规划时间,用各类促进自我提升的方法以及充实的生活将其填充;
  3. 财务杠杆:通过工作、规划和投资,克服人性弱点,培养长期复利投资能力,以扩充自己的财务实力,满足个人、家庭经济所需与投资目标;

三者相乘,为最终的人生杠杆。希望自己可以更好的控制生活、工作与家庭,明年有更多具体的故事落笔于年终。

2022是复杂、艰难、令人感慨的一年,为扛过这一切的你我喝彩。站在当下,虽无数身影早已疲于奔命、鲜有畅想未来,但我仍愿更加乐观一些去迎接未来。同样地,祝君好运。

</section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