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出炉:韦伯望远镜高居榜首,AIGC、NASA主动撞击小行星紧随其...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12/4048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出炉:韦伯望远镜高居榜首,AIGC、NASA主动撞击小行星紧随其后

head.jpg明敏 2022-12-16 13:04:38 来源:量子位

韦伯望远镜赛高!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前脚韦伯望远镜运维科学家刚获得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紧接着,Science也将韦伯望远镜评为年度最大科学突破

b73c139936b84a94b94d2915761baa3e~tplv-tt-shrink:640:0.image

今天,Science重磅发布2022年度科学十大突破,并刊登在最新一期封面上。

围观网友高呼:韦伯望远镜它值得!

1307bb7d2bff41989c352869d6451134~tplv-tt-shrink:640:0.image

除此之外,AIGC、NASA成功撞击小行星、云南大学创制多年生稻等也一并入选。

下面我们来一文回顾详情~

韦伯望远镜高居榜首

今年韦伯望远镜(JWST)带来的震撼,相信你我都感同身受。

历经20年、耗资100亿美元以及150万公里的危险太空之旅,JWST终于用它的红外之眼帮人类窥见了宇宙大爆炸更多奥秘。

7c54416ed93c4cea8a4651d04a8d8ca3~tplv-tt-shrink:640:0.image

而这些浩瀚星云照片背后,JWST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重写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正如Science所言:

没有人会怀疑JWST将改写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由此它获评为2022年度科学突破事件。

基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射主镜面和红外敏感系统,JWST可以获取前所未有的观测细节并能解析星云。

而且合成照片的速度也更快,只需十几个小时就能搞定,而哈勃望远镜需要上百小时。

由此,JWST也掀起了天文学界一场新的竞速赛,arXiv上几乎每天都在涌现关于JWST传回数据的分析论文。参考此前哈勃望远镜的战绩,它为超过22000篇论文提供了数据支持,JWST可能会更多。

如今,它已经拍摄到了距离地球46亿光年的星系团、385光年外的系外行星等,为天文学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数据。加之飞行使用的燃料比预期中少很多,所以JWST很有可能在2040年前,都是人类获取宇宙深处数据的主要工具。

天文学界,由此也将可能开启一段新征程。

正如一位天文学家所说:

每天我打开 arXiv,里面都有烟花绽放。

eaadc4b51a2e445ea224da3cb52e5c82~tplv-tt-shrink:640:0.image

AIGC:AI进军艺术科学探索的抢地战

今年AI圈最大的趋势,非AIGC莫属。

它意味着,AI进军到了此前被视为“人类独占”的领域,如艺术表达、科学发现。

Science表示,最初AI这种渗透是缓慢的,但在今年逐渐形成了一场抢地战

Dall·E 2先声夺人,以逼真、契合的效果,掀起了文本-图像模型的新趋势。紧接着Stable Diffusion在更大众层面掀起狂潮——当然也引发艺术圈争议。

但用扩散模型生成精美的图像视频,已经成为了今年科技巨头都在冲的领域,Meta、Google都在接二连三发布相关模型。

以及在科学探索、数学、编程方面,AI也在大举阔步

去年,AlphaFold2就获得了Science年度最大突破。

今年,DeepMind相继发布了AlphaTensor、AlphaCode。

其中,AlphaTensor打破矩阵乘法计算50年记录,可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和机器学习。AlphaCode则在编程比赛中,成绩超过了一半人类选手。

尽管AIGC目前还尚存许多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能开拓人类的创造力。

Science评价说,这种现象,或许就像过去人类接受织布机、照相机等发明的过程一样。

NASA成功撞击1100万公里外小行星

科幻片中的剧情,在今年成为了现实。

9月26日,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并使其偏离轨道。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现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有应对之计。

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尽管这次撞击是一次性任务,但是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能为以后设计任何撞击小行星任务动量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b318326ba3854da28328f18392f0a94e~tplv-tt-shrink:640:0.image

云南大学创制多年生稻

11月,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宣布,已经成功培育出了能够连续多年生长的水稻PR23

799461f1988b4b2aa543eb0d4bf995f5~tplv-tt-shrink:640:0.image

尽管理论上所有水稻都是多年生的,但是第二年生长的水稻产量并不高,所以在以往耕种过程中,水稻都是一年一种的。

如今,胡凤益团队以长雄野生稻为父本,RD23栽培稻为母本进行杂交,历经数十年时间终于培育出多年生水稻PR23。

并且平均产量略高于一年一种水稻品种

团队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科学期刊的论文显示,4年来,PR23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8吨(1公顷=15亩)。

而且在耕作成本上,这种水稻第一年的成本和其他品种相当,之后的管理成本会降至一半,并且能有效减少农民耕作天数。

目前,这种水稻能保持5年内产量不骤减。

在我国该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万公顷,同时也在非洲进行测试,还能减缓东南亚梯田高地水土流失问题。

发现图钉大的巨型细菌

按照以往认知,细菌属于微观世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在今年6月,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比常规细菌体积大5000倍的巨型细菌——肉眼可见、有图钉那么大。

44e082cc5d4047e8a5be4421facc9ea8~tplv-tt-shrink:640:0.image

它是一种丝状单体细菌细胞,不光是体积大,基因量也是大多数细菌的3倍多

而且它的基因组副本包含在一个有膜结构中,这也是有别于普通细菌的地方。一般细菌不具备细胞核、细胞骨架及膜状胞器等。

科学家将这种细菌命名为Ca. Thiomargarita magnifica,人们在一片红树林沼泽中的一片叶子上发现了它。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疫苗迎来曙光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婴幼儿、儿童及体质弱老人易感,其疫苗研制工作已经开展多年。

50多年前,一项实验性疫苗临床试验曾导致2名儿童死亡,80%接种者住院治疗,由此RSV疫苗开发一度中断几十年。后来,科学家们逐渐探索出利用灭活病毒来激发人体产生抗体。

今年终于迎来重大突破。

在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后,人们终于证明该疫苗可以有效保护婴幼儿及老人群体,并且孕晚期孕妇注射后,还能将抗体直接传递给胎儿。

几乎人人感染过的病毒,能引起多发性硬化

今年,学界还确定了多发硬化症与疱疹病毒变体EBV之间的强联系。

多发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疲劳、麻木等症状,并会逐渐丧失说话或行走能力,全球已有280万患者。

1bdf6af99b114a6e860fc2498853f1ea~tplv-tt-shrink:640:0.image

科学家通过搜集美国1000万士兵20年来的医疗记录,并分析其储存的血液样本后发现,在801名患有多发性硬化的士兵中,只有1人未曾被检出EBV病毒。

此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液中存在EBV病毒抗体,但其实95%的健康成年人中也含有这种抗体。

今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机制,即患者体内会经历“冬眠”后苏醒,并对人体造成神经损伤。

这一发现为开发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开拓道路。

实际上,一种预防EBV病毒的疫苗也正在临床试验。由此,未来多发性硬化症可能像脊髓灰质炎一样,几乎被人类消灭。

发现黑死病如何改变人类免疫系统机制

700年前,黑死病席卷欧洲,并夺走了几乎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之后科学家们便一直在研究,那些幸存者是如何逃过这场致命瘟疫的。

但是想要从当代人身上检测到相关基因影响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研究古DNA是一条更可行的方案。

今年,研究人员就分析了500多具遗骨中的古DNA,这些遗骸分别埋葬于黑死病来临前、期间和之后。

结果发现,幸存者携带变异基因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基因将会增强他们对鼠疫杆菌的免疫反应。

ea4fd9b4c183430384b4f17db5a3bf8c~tplv-tt-shrink:640:0.image

利用古DNA重建古代生态系统

还有一项新突破也是古DNA方面。

一般来说,DNA的保存期限都是100万年左右,因为更早以前的DNA中,遗传物质严重降解。

今年,科学家们在北极的沙漠冻土中,成功提取到了至少200万年前的DNA片段。

而通过这些DNA片段,科学家们还原出了非常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驯鹿、野兔甚至乳齿象。

此前很难有人会想到,这种已经灭绝的大象近亲的活动范围,会延伸到如此北部的地方。

98d9bb96363742d1a854e6879f7cf86d~tplv-tt-shrink:640:0.image

美国颁布《通胀削减法案》

今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Science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法。

法案包括未来十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等内容。

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

实际上,今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在上升,诸多气候学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会超过1.5摄氏度,人类在保护环境上的动作,还要更快一些。

参考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2022#section_rice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