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午的阳光不刺眼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1216-de079aa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正午的阳光不刺眼了

• 2022-12-16 11:15:54  来源:新熵 E559G0
20221216-b6e2a29572729598_600x5000.png

作者|石榴 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国产剧一直在期待下一个正午阳光,但即便是正午自己,想要复刻曾经的辉煌也不容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午阳光是精品的代名词。戏骨、流量、新人、童星,人们前仆后继地趟进这条河流,各取所需。

正午也的确足够大方,从不让途经它的人空手而归。就像是年初的白敬亭,幸运地在出道第五年遇上了正午这样的团队,而后顺理成章地从“四大墙头”一跃成为“流量新星”。

年初的《开端》,也被视为正午新纪元的开端。它和正午过去的所有作品都不同,就连制作团队,也是一水儿的新面孔。正午试图向外界证明,脱离了孔笙、李雪的正午阳光,在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变化和流量的迁徙中,并没有被时代丢下。

但现实显然来得更残酷。在这之后一整年里,正午打出的牌够多,但真正戳中观众的寥寥无几。《相逢时节》《欢迎光临》《欢乐颂3》接连失利,走红和反噬都来得迅速而急迫。

牌桌之上,正午这个老玩家的优势,正在被一步步稀释。

最后的希望被寄托在《县委大院》身上。它也的确担当得起定海神针的作用:带着为党的二十大献礼的名头而来,爱奇艺、腾讯、咪咕三大视频平台,央视一套、浙江、北京、河北四大卫视,为它保驾护航;胡歌继《伪装者》后七年,终于与正午再合作;各路明星纷纷而来,完美满足观众“数星星”的愿望。

头上的光环足够闪耀,观众的体验阈值不断调高,但《县委大院》却并未如期沸腾。

赞誉和诘难相伴而来,对于一部作品再正常不过。但《县委大院》显然不能这样。它的成功与否,对于正午而言绝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它关乎着,正午还能在牌桌上坐多久。

01

20221216-7faf2e55da675fb3_600x5000.png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县委大院》,那么大概可以说这是部非常“正午阳光”的作品。

在这部剧中,你可以看到中国基层政治生态的影子:县委书记张口闭口“我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基层干部是两面不讨好的,体制内的工作是避免不了“文山会海”的。甚至袁浩传授给小林的“为官之道”,都给人一种“无缝加班”的错觉,“常务副县长不叫县长,叫常务。县委副书记兼任副县长的不叫县长,叫书记。县长助理不叫助理,叫县长。都是副县长同时是常委的,得叫常委。”

一定有人喜欢这种熟悉感。它请了许多演技派,带来不少高光时刻;它也在努力讨喜,梅晓歌上任后的每一次表现都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嘴皮子功夫,他用实际行动不断地强化一个真真切切做实事的领导形象;它同样很重细节:猪肝色木头和磨砂结合的桌子、玻璃面茶几、蓝色文件夹、铁皮柜……甚至可以给观众制造一些感动和一些身临其境。

20221216-f85244888be937db_600x5000.png

不是浮皮潦草地一带而过,不是虚构粉饰地悬浮人间,时代的巨轮下,这些细节具体而有力,冒着热切的烟火气,成了《县委大院》中的精密针脚。真实到每一个在体制内的人,都有一种“看鬼片”的错觉。

生活二字足够复杂,而正午对此驾轻就熟。

但《县委大院》的问题是,很真实,但好像又不够。在豆瓣,有人留下评论,“有意思又没意思,像是纪录片,没什么情节推进吸引我,全程都在认明星。”

改革派与守旧派力量的博弈,没有步步惊心的算计,也没有如履薄冰的腾挪,更没有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春风化雨般地一步步解决光明县的症结,黄磊饰演的吕青山和蔼可亲得让人几乎瞬移回《向往的生活》。

观众期待看到的官场潜规则,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由于“命题作文”必要的叙事视角,剧集的核心矛盾就只能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展开。

日常麻烦推动法,成了《县委大院》解题关键词。无论是榨油坊夫妻俩宁可做假账也要多“讹”一笔补偿金,还是动不动就要到市里上访的工厂工人,抑或是郝东风家坚决不同意迁坟的长辈亲戚……县委基层干部每天面临各种自下而上的麻烦事,根源却都是“与政府作对”的普通居民。

过去,正午尤其擅长在小人物身上寻找时代共鸣。在《开端》里,现实主义的光芒,取代无限流,成为光照全剧的主题。请全车人吃西瓜的老马、给女主送卫生巾的老焦,甚至是“卢·猫之使徒·哮喘征服者·被光选中的人·笛”,都在正午的镜头中,闪着现实的光芒。

但在《县委大院》中,小人物们站在时代的对立面,成了面目可憎的存在。而那些原本应该尖锐的部分,被避重就轻地掠过,没能释放更多故事感,并且几乎靠着情节惯性推动。面对“命题作文”,正午的难言之隐几乎摆在了台面上。

诚然,在拉高观众期待值后,《县委大院》即便是烈酒,也必然会面对是否回甘的苛责,但如今的“白开水”,还是远远低于预期。

更关键的问题是,在过去一整年,正午都没能从都市剧的陷阱里爬出,《县委大院》是年末压轴大戏,也是正午的自证之作。而如今,“拳头产品”的江山也不再稳固。

02

在正午的内容基因里,现实占了很大一部分。

不论是《山海情》《大江大河》,还是《琅琊榜》《伪装者》,根植的都是循规蹈矩的价值观念、有的放矢的家国情怀。

即便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端》这一类架空、科幻网文,正午也让它落在实地。

张开宙和编剧们用正午的逻辑重构了《知否》:“我不擅长宅斗,也不懂,但是我在原著小说中看到了爱情、友情、家国情怀。”

《开端》中,对蝼蚁小民的善意,突破了科幻门槛,抵达观众的心里。老焦和老马出现的时候,《开端》弹幕上飘过最多的话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而在这些簇新的瓶里,盛的都是一杯叫做“现实”的老酒。

拥有这样的内容基因,正午在都市剧的创作上原本应该是得天独厚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过去,正午的都市剧,曾被观众奉为圭臬。

《欢乐颂》播出后,“樊胜美”成了一个重男轻女、一家子都把经济重担放在女儿身上的家庭的代名词;《都挺好》打破家和万事幸的表象,将一地鸡毛的原生家庭搬上荧屏,照出许多家庭的爱无能。正午在闹哄哄的争吵和大开大合的情绪中,放入了能够戳中了转型到一定阶段的、中国人民的痛点的佐料。

然而,如今横亘在正午都市剧与年轻观众面前的,却是难以弥合的天壑。

今年正午的三部作品,仅有《欢迎光临》豆瓣评分勉强达到及格线。《相逢时节》滑跪在狗血面前,《欢乐颂3》折戟在尴尬的女性友情之下。不必过多追溯,只把时间线拨回到六年前,就可以发现,新时代的女性群像剧模式,就是由2016年的《欢乐颂》所开创的。只不过短短六年,曾经天天钓起观众共鸣的鱼钩,就已经全面沦陷。

过去,手撕渣男的套路,还是爽剧的标准,如今高光早已为越来越多的新套路让路。不论是《欢乐颂3》还是《相逢时节》,抑或是《欢迎光临》,甚至是《开端》,它们越来越像一台生产热搜的剧本处理器,被输入了所有可能引爆热搜的元素,最终的故事是可以想见的爆红、出圈、上热搜。

很多人将正午的这种割裂,归结为主创团队的不同:平均分以上的作品大都有正午“定海神针”孔笙、李雪的参与;而在平均分以下的,大都有“二代导演”张开宙、简川訸导演的影子。

但若放在整个市场中来看,导演或许仅仅只是诱因。或者可以说,这不是正午一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过去,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长剧集,从带着议程设置的创作,到播出时不断加码的营销,一起在这片新兴土壤上孕育出丰厚的流量,试图将创作方带往资本看得见的地方。

这样的诱惑,正午也抵挡不了。

第一季圆满收官后,《欢乐颂2》携带36个品牌在期待中开播,赚得钵满盆满,口碑输得一塌糊涂。饶是如此,《欢乐颂》系列,依旧是香饽饽,第四季未播,第五季便已蓄势待发。

正午当家人侯鸿亮看得清楚,“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一方面政治上要正确,另一方面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商业上成功,只有商业上成功了才有底气,才能往后做,否则的话大家拍一部赔一部,这个行业是没有奔头的。”

如今,降本增效的阴云笼罩在整个影视行业上空。长视频业态竞争已经来到下半场。内容行业的“二八效应”决定,掉队的选手处境将会更加艰难。头部内容成为必选题。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做出改变的又何止视频平台。

从正午的历年片单来看,尽管口碑在一路下滑,但产能却在持续上升。从2018年的两部、2019年一部,到2020年的三部,再到今年,包括《县委大院》在内,正午已有五部作品上线——这是正午自成立以来,作品产量最集中爆发的一年。

影视寒冬对老玩家的宽容度更高,要求也更高。平台对头部公司内容需求进一步放大,产能增加是必然结果。

在内容品质和市场话题度之间的徘徊,是始终困扰正午的问题。如今,行业降本增效,正午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加速。但加速的另一面,又不得不为此牺牲一定的品质。正午陷入两难境地。

03

20221216-42bcd0b029a182fa_600x5000.png

市场变动频繁,正午的负重也越来越多。适应新的生产周期迫在眉睫,正午也不得不对曾经的生产体系做出调整。

自2021年以来,正午内部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侯鸿亮开始挂总制片人衔,不再亲自参与剧集的制作,制片人位置正在逐渐让渡给一批由正午培养的“二代制片人”。

比如《相逢时节》制片人房辉,《欢迎光临》《开端》制片人赵子煜,《乔家的儿女》制片人李纪山等——和导演一样,在正午,传帮带是从山影带出来的老规矩。如今正午每一个独当一面的制片人,都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

正午是典型的导演中心制公司,但制片人之于他们而言,也绝不仅仅是管钱。经济实力、艺术创作、人脉资源、经营管理,行业对于制片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内容创作”为核心定位的正午,对独立制片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只会高,不会低。

其次,则是正午的编剧团队中,一些陌生的名字开始出现。比如鲍京京、未夕、祈祷君,他们承担的是替正午实现理解年轻观众的重任。

正午需要快速从曾经的IP困境中跳出来,迎接市场更激烈的风暴。时至今日,正午精品的标签,仍然牢牢地与孔笙、李雪所绑定。如果连他们都失手,正午会遭受怎样的打击,可以想象。

《县委大院》的不温不火,已经释放了一个不算危险但值得警惕的信号:观众对正午招牌式的家国情怀、时代颂歌,已经不再感冒,《山海情》的奇迹没能再复制。

然而新生代力量出现的另一面意味着,曾经的招牌选手阿耐、海晏的IP库存被消耗殆尽,未来正午的IP资源池里,将鲜少再有《琅琊榜》《大江大河》这样的作品,多的是《开端》和《欢迎光临》。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正午的如今IP中,最常被提起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樱桃琥珀》和《以子之名》。前者是正午从未尝试过的青春剧,后者则又是一部与家庭、教育、阶级老三板斧相关的都市剧——可以想象,在剧集播出时,又会在热搜榜上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快速迭代的内容市场,留给创作者们试错的机会大大减少。正午只能一面向前,抢夺着年轻一代碎片化、倍速化的时间,一面退后,据守着山影人曾经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这种脆弱的、随时会被打破的平衡,让正午走得越来越艰难。

这未尝不是国剧的无奈。2015年以来,国剧一直在期待下一个“正午阳光”,但显然,即便是正午自己,要复刻曾经的辉煌,也不容易。

2019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一共10个国内电视剧奖项,正午包揽下了7个。那一年,人们说得最多的话是,“正午阳光把白玉兰开成了年会”。

正午在电视剧行业的地位,是旗帜,是标杆。

如今,旗帜大有倾斜之意。即便对影视的深耕和敏感度,决定了这家公司并不会彻底倒下,人们也依旧对正午抱有期待,但市场环境和生存状态决定以正午为代表的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将面临更严苛的考验。

正午到了危机时刻,而留给它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作者:石榴 

本文来源新熵,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