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不懂的“娃圈”,年轻人已靠它实现第一次“财务自由”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463796584151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洛丽塔风娃娃改造”、“甄嬛版娃娃”、“民族风改造”……
一个手工缝制,可以DIY服装的娃娃,为何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甚至带动着一波年轻人通过“改娃”,带来月入过万的稳定收入。
“改娃师”也自然应运而生。
这是一群80后看不懂的群体,90后模棱两可认同的群体,00后先扑后继的群体。
对于追求个性化的Z世代年轻人来说,私人订制意味着“独一无二”,手里的娃娃不过是展示他们个性的载体。如果他们愿意,手里的棉花娃娃也可以是键盘、乐高、盲盒……
那么“改娃师”们日常到底需要做哪些工作?这份新兴职业背后到底有什么门槛?如何把握当下年轻人时刻变化的需求?
以下是关于改娃师的真实故事:
这份职业,自由而美丽
刘易斯接触到改娃,是受到她朋友的影响。
她朋友沉迷于购买各种盲盒,但是屡屡抽不到自己喜欢的那款娃娃,索性就在网上找人把一个普通款改成了隐藏款。
这也是刘易斯第一次接触到改娃这个行业。
刘易斯是设计出身,她仔细研究了一下朋友的那款修改的娃娃,发现其实并不难。
这款娃娃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那种大受欢迎的热门款,但是拿在手里,仔细观察,才会觉察到娃娃有些细节显得过于粗糙,甚至可以说是劣质。
就算不是懂行的人,哪怕是个门外汉,稍微看看就会“一眼假”。就这么简陋的改造水平,朋友花了700多块钱。
刘易斯决定自己去为朋友改一个娃。为此,她看了很多视频学习,买了很多裸娃,一个一个地画,直到把那款隐藏款娃娃摆在朋友面前。
对比朋友自己购买的那款,刘易斯修改的这款娃娃更显得精致,如果不是行家来看,丝毫不会发现这是改出来的。
朋友把那款娃娃放到网上卖,刚开始没写这是改的,很多网友发私信出高价买。她朋友解释这是改出来的。
即便如此,价格也能卖到一千多。
刘易斯像是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她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了老家,一心一意地想从事改娃师。
图 | 改娃师们大多都存了很多模具,比如娃娃的脑袋
她在网上买了很多模具、工具,放了满满一桌子。
社区里按照外来人员摸排到她,电话里问她从事什么职业,从哪里回来的,她称自己为“自由职业”。刘易斯确实如此。
她每天就躲在房间里工作,如果不是午饭晚饭时间出来一下,家里甚至都不会有她的存在。
父母作为长辈,刚开始并不理解,她爸爸开玩笑说,要是女儿感染了病毒,他们两口子都不算密接,因为女儿回来后几乎不接触。
在他们眼里,刘易斯是不务正业的,整天就在房间里拿着一些人脸面具画啊画,妈妈看到那些肉色面具,甚至心里有点发憷。
直到刘易斯每月交给一千元当做餐补费,他们这才理解了原来这是一份工作。
改娃,并不是简单的修补
想要成功改造一只娃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即便刘易斯自己有设计和美术功底,但是在家捣鼓了两个多月,做废了数百只裸娃,才基本上弄清楚怎么样去改娃。
刘易斯改出来的娃娃基本上以BJD娃娃为主。这类娃娃属于球形关节结构,便于拆除和组装。
图 | 刘易斯改娃时用的工具
改娃,分为拆娃、卸妆、上色、补土等关键几步。首先要拆娃。
刘易斯买了一只水煮锅,把水烧开,用水煮娃娃,能够释放娃娃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胶着,更利于拆开各个零部件。
刚开始的刘易斯把握不住这个“度”,好几次把娃娃煮得过于柔软,再也拼接不起来。
然后就是卸妆。刘易斯发现,给娃娃卸妆就跟自己卸妆一样。
只不过,娃娃卸妆用的是卸甲水。无论是多么大牌的娃娃厂商,用卸甲水耐心地擦拭,几乎都能把颜料去掉。
再然后,用白色颜料把娃娃喷白,这一步是为了能更好地给娃娃上色。
最为关键的,也是最能考验改娃师美术功底的就是上色环节。
刘易斯在颜料选择上,只用红色、黄色和蓝色,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大部分的颜色。
但是,当她想用金色和银色时,发现很难调制,所幸就买了很多颜色,省时省力。
画笔也是常用的工具之一,粗头用来画宏观部分,细头用来勾勒细节。接下来就是补土,按照想要修改的娃娃造型,哪里需要补哪里。
有些改娃师使用的工具很高端,圈子里叫他们“富养娃”,除此之外,一套娃衣可能要上千元,一双鞋子至少也要几百元。
图 | 淘宝上,一件“娃娃衣服”都价格不菲
而刘易斯觉得没必要,用用普通的工具好了,在她的认知中,只有能力水平才是决定娃娃成败的关键,其他因素都是锦上添花。
可是,市场并不会按照刘易斯这样的想法来发展。事实上,有些名气很高的改娃师改出来的成品娃娃,可能比官方出售的原装娃娃的价格还要高。
有些改娃师还会提供化妆服务。有些玩家不太满意娃娃妆容,或者看厌了,想换个妆发,这时候就会找到改娃师,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帮自己的娃娃重新换上一个妆容,娃圈里把这个叫做“接妆”。
如果是一只裸娃,利润可能更大。
所以,一个稍有名气的改娃师,月入过万轻轻松松。
疯狂的“娃娃”
有一次,刘易斯遇到一个买家,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娃娃补妆,要求刘易斯把娃娃的脸画个酒窝,“要像真人那样的酒窝”。
刘易斯觉得她要求太高了,再怎么画,也画不出真人那样的感觉来。
她就跟那个买家说,毕竟只是个娃娃,别吹毛求疵。也许是说话的语气重了点,那个买家破口大骂,让刘易斯跟她的娃娃道歉。
刘易斯觉得这个人有点神经质,就拉黑了她。
后来,娃圈一个朋友告诉刘易斯,在娃圈,娃娃跟人是绝对平等的身份关系。
在外人眼里,娃娃不过就是一个冷冰冰的玩具罢了,而玩家眼中,娃娃是亲人,是朋友,是亲密的好伙伴,它们早已经超出了物质意义,而拥有着非同一般的精神寄托。
刘易斯之所以选择这份职业,是因为对自由和高薪这两个关键词充满期望。
但作为一个刚刚踏进来的新人,她这才明白这份职业背后有无数热情和近乎于疯狂的一群人。
有个玩家找到刘易斯哭诉,说自己没照顾好娃娃。
起因是,她父母觉得玩这个耽误学习,一怒之下摔坏了娃娃,她让刘易斯帮她修复,希望能恢复到跟之前一模一样。
刘易斯按照要求,改好了那只娃娃,寄了回去。那个玩家另外还给刘易斯发了五百块钱红包。
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刘易斯,要好好地把这只娃娃藏起来,不让家人发现。可能在那个玩家的心里,刘易斯是给了娃娃第二次生命的人,所以她向刘易斯作出承诺。
还有个玩家,她的娃娃老是掉色,刘易斯告诉她这应该是盗版娃娃,正版颜色不会掉这么快。
玩家不信,在网上发帖咨询,结果很多人告诉她这确实不是真的。这个玩家当时花了好几千买的,刘易斯觉得她肯定会奔溃的。
没想到,这个玩家却很释然,她觉得盗版就盗版吧,培养出感情来了,就不舍得丢掉了,更不想卖掉。
刘易斯并不出名,她改造的娃娃并不会因为她而身价百倍。但依然有那么几个忠实的顾客,定期找到刘易斯,让她帮忙改娃。
有个顾客,刘易斯叫他老詹,是个脑袋光秃秃的中年人。
第一次接到他的单子,刘易斯点开他的朋友圈,看到他的照片,还以为是诈骗。往下翻了好几个月动态,才确定老詹是个资深的混娃圈的人。
老詹并不热衷于囤积隐藏款、热门款,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造娃娃。
每次都是扔给刘易斯几张图,要这个娃娃的眼睛,加上那个娃娃的鼻梁,再加上那个娃娃的嘴巴和造型,东拼西凑之后,这个娃娃就成为老詹的私人订制了。
在娃圈,还有个说法叫做“买娃不贵养娃贵”。
就拿娃衣来说,刘易斯就见过,有个玩家找她改娃,花几千元钱服务费改造,就为了能搭配一套娃衣。
起初,刘易斯认为这实在是小题大做了,但那个玩家告诉她,那套娃衣上万元,而娃娃材质成本却不过百元。
z娘与d娘的战争
娃圈的发展如火如荼,圈子内部也存在一条非常严重的鄙视链,这间接地对改娃师产生了不利影响。
巨大的利润空间滋生了盗版娃娃。相比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正品,一只盗版娃娃就几百块钱,而成本只需要一只裸娃。
一些被称之为“z娘”的正版玩家,频繁攻击盗版玩家(圈子里叫d娘)。
他们态度很坚决,对盗版是零容忍态度。有些改娃师,如果不小心踩到雷,改出盗版整娃,一旦被这群z娘发现,就会被“挂”在网上,遭受无数唾沫星子。
刘易斯刚入行时,不懂行。
她按客户要求,改了几个盗版娃娃。结果被人举报了,甚至还收到了正版工作室的律师函。
她认识的一个d娘,专门做盗版娃娃,赚了很多钱。结果,被z娘人肉网暴,差点抑郁。
在经历这次教训后,刘易斯再也不做盗版娃娃了。只做一些简单的改造,不会照着原版硬生生地去“抄”。
这也意味着,刘易斯的收入要比之前的收入少。
如今,刘易斯在思考新的出路。她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IP,可是她明白,这需要砸进去很多钱。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马孔多,编辑:卓然,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