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焦点分析|理想毛利率腰斩,但明年想冲刺千亿营收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3764778284979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焦点分析|理想毛利率腰斩,但明年想冲刺千亿营收

李安琪·2022-12-10 08:34
三季度虽冰火两重天,但却是理想喘息的间隙,也是其重新整装的时机。

作者 | 李安琪

编辑 | 苏建勋

毛利率腰斩、自由现金流转负、高层换血、组织模式大变革...理想汽车的2022年三季报发布得惊心动魄。

三季度,在理想ONE停产、新车L9/L8接棒的车型换挡风波后,理想的销量成绩有所萎靡,仅卖出2.6万辆,同比略增5.6%。反映到财报是93.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2%,低于市场预期的96亿元。

好在,随着L9/L8四季度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理想给出了利好的业务指引:四季度预计共交付4.5万-4.8万辆,平均单月破1.5万,营收额在165.1亿-176.1亿元之间。

但阵痛也如影随形。

三季度理想出现净亏损16.5亿元大缺口,远超去年同期2150万元净亏损;自由现金流转负为19.6亿元,而去年同期还手握11.6 亿元现金流。

整体毛利率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成绩——12.7%,同比近乎腰斩,甚至比小鹏三季度13.1%的毛利率还低。

与此同时,理想内部还迎来了一轮人事与组织大变革:

总裁沈亚楠退出董事会,由总工程师马东辉接任总裁一职并进入董事会,与CEO李想分别接手沈亚楠的供应团队和商业团队业务;高级副总裁谢炎出任CTO,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此外,李想还启动了组织升级,朝着千亿规模所需的矩阵型组织模式进发。

总地来看,理想三季度报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理想要为此前新旧车型换代付出一定代价,但四季度有望重回毛利率尖子生名列。

对于理想而言,这是个能够喘息的间隙,也是其重新整装、调整架构的时机,因为接下来等待它的,将是一场更加艰苦的战斗。

毛利率腰斩,为理想ONE买单

危险早已埋下。

9月底理想一口气发布L8、L7两款新车,试图用L9\L8\L7\L6来建立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但L8平替——理想ONE的停产且没有提前公告的举动,还是被外界视为“理想背刺用户”。

这其实也是理想主动选择的结果。常州工厂已经逼近10万辆年产能,理想不得不停产理想ONE,为理想L9\L8的产能让步。

所以,新旧车型交替之际,理想销量较过往惨淡一些也属正常:7、8、9月理想销量分别为10422辆、4571辆、11531辆(包含首次交付的L9车型10123辆,理想ONE 1408辆),共26524辆,二季度是28687辆。

全力保供L9,也带来了车辆销售成本的提升。三季度,理想销售成本为人民币 81.6 亿元,同比增加 36.8%。理想表示,主要是L9 开始交付而导致的平均销售成本上升,以及降低理想ONE的库存准备和采购承诺损失,财报数据显示,由理想ONE带来的损失约为8亿元。

车辆毛利率腰斩,从去年同期21.2%跳水至12.0%,也是因为理想ONE的缘故。

这都是理想车型换代付出的代价。如果除去因理想ONE带来的损失,单看车辆销售的毛利率,理想20.8%的成绩依然能打。

随着四季度销量向好,整体毛利率和车辆毛利率重回高点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在财报电话会上,理想表示,到2023年,L9月销量会稳定在0.8万-1.1万左右,L8在1万-1.5万之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数据显示,理想三季度研发投入创新高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03.1%,主要是花在即将推出的新车型研发以及人员费用上。

据李想介绍,目前内部研发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产品研发,即新车型的研发设计;二是技术平台研发,包含新一代增程电动平台、高压纯电平台、智能座舱平台、智能驾驶平台等;三是底层系统的研发,主要是底层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理想表示,2022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在70亿元左右,明年投入会更高,在100亿-120亿元之间。可见,车型的不断更替所需的长期研发投入,理想虽然迟到,但无法缺位。

高层&组织大变动,理想重新整装

除了财报上的阵痛,理想在人事与组织层面也迎来大调整,下涉人事变动皆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首先是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退出董事会。其管辖的供应团队(包含供应链、制造、质量)交由总裁马东辉管理,商业团队(包含销售、服务、充电网络)交给CEO李想直接管理。

同时沈亚楠的总裁和董事职务,由总工程师马东辉接替,后者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此前,前理想汽车CTO王凯离职之际,马东辉就已经全面接手理想的产品研发群组工作,涵盖整车电动、智能空间、智能驾驶、算力架构、研发运营、造型设计等业务模块,团队近四千人,同时还主持在研的全部增程、纯电车型。

此次加上沈亚楠手中的供应链、制造、质量等工作之后,马东辉更是研发与生产两大重要大权在握。

而此前从华为消费者BG加盟的谢炎,将以理想高级副总裁身份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此前据36氪独家报道,理想汽车系统研发部包括操作系统、算力平台等业务。算力平台业务包括自研智能驾驶芯片,该芯片团队已有数十人的规模,且有明确量产时间表。

至于沈亚楠,作为理想的联创之一,李想在内部信中肯定了沈过往的贡献:帮助建立常州工厂,理想ONE和L系列车型的增程电动平台、高压纯电平台的供应链等,都出自沈的手笔。

只不过沈亚楠的离开,也伴随着一些不愉快阴霾:有知情人士告诉36氪,今年初理想汽车内部新成立了一个合规部,在内部开展合规审计管理,此前沈亚楠管理的供应链业务有两位总监涉嫌违规被带走。

在真正离开之前,沈亚楠还有一个重任,就是加入流程变革委员会,支持理想新一轮的流程变革和组织升级。

从李想的内部信描述来看:过往,理想汽车采用的是垂直职能组织的管理模式,该种方法已经帮助理想实现百亿/年的收入,2022年将实现超400亿营收,但明年冲刺千亿、未来挑战万亿规模收入时,矩阵型组织的管理模式将是更合适的良方。

因此,理想从12月9日启动了矩阵型组织升级,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支撑公司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和流程运营。

李想表示,矩阵型组织管理模式最大特点,就是保证企业全流程的质量管理,“横向团队负责路径的规划、运营和修补,纵向团队的任务是造车、开车、运营车。”

过去两年,理想已经有所尝试:2021年在产品开发上成立了第一个横向组织产品部,进行了IPD(集成产品开发)试点,理想ONE与理想L9、L8、L7的开发都是IPD的产物。

此次全矩阵组织升级,也是在过往试点的基础上,将经验扩大至整个公司层面。在李想看来,九成以上失败的企业并非业务出现问题,本质是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行业变化无法适配,组织升级才是企业进入更大规模和更难阶段最重要的考试题。

如果要与同样掀起组织变革的小鹏相比,理想此时的组织调整姿态显然要平稳许多。这也是理想走过0-1阶段、进入1-10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理想意识到,要面对明年的艰苦战斗,必须要有一个更加牢固的后方支撑。

艰难的战役还在后面

2023年理想汽车即将面临的战斗,不会比2019年更轻松。

一方面是增程式车辆市场存在被挤压的风险。上海出台新政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包括增程式)不再赠送新能源牌照。此前北京已经实行类似政策。

如果被新能源绿牌拒之门外,买理想的车就和燃油车一样,需要竞价或者摇号才能获得车牌。

理想也在财报会上有所回应:上海销量大约占总销量5%-6%,政策对销量会产生部分影响,但内部会有相应的销售策略调整,不过理想的大部分客户属于汽车升级,已经拥有牌照。

也许上海不会造成太大冲击,但要警惕的是,上海和北京的政策未来也可能会被其它城市地区所借鉴。换言之,仅拥有增程式车辆的理想,还需要更多纯电产品来壮大羽翼。

理想汽车在财报会上表示,明年会发布第一款纯电动车型,目前正在自研800伏高压纯电平台组件,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等,其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已经在苏州高新区启动建设。

同时,理想认为,智能制造是任何一个成功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理想全自研的管理软件Li-MOS,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和质量,未来该系统将应用于理想所有工厂,帮助新工厂缩短实施周期3个月以上。

而这些技术和体系的成效,也只能等到理想的纯电动车产品上市才得见分晓。

过往,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一贯是更务实和稳健的那个:无论是车辆路线的选取、供应链和毛利率的把控、对前沿技术的进取,都比蔚来和小鹏要保守一些,但也足以让理想汽车在30万-50万元SUV市场划出自己的营地。

如今,理想来到了多车型并发、与纯电动车激斗的阶段。市场上的纯电动车车型还在不断涌进,对手们也比理想有更多经验。无论是产品、组织、运营、战略、售后服务,理想都要比以往更运筹帷幄,才能离千亿营收目标更进一步。

本文由「李安琪」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IC photo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