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Uber、美团领跑,全球即时零售迈入科技赛道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69978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Uber、美团领跑,全球即时零售迈入科技赛道

2022-12-08
0 评论 860 浏览 0 收藏 31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即时零售市场的商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与之相应的,即时零售的模式创新、底层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更新。那么,如何理解即时零售赛道的发展路径?本篇文章里,作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Hxet495A68ffoBlgwIQn.jpg

不再需要出门走路或开车购买生活必须品,也不再需要等待几天的快递时间,从医药、宠物用品,到电子产品、生活用品,满足所见即所得的即时性需求,当下全球的消费者逐渐习惯“外卖点一切”的生活购物。

在国内,以美团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正在携万千实体迅猛切入即时零售新赛道。在国外,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以及沃尔玛、克罗格这样的传统零售商,也正在加大投入探索即时零售业务。

这背后是消费习惯的改变——用户在商品消费时,对于履约确定性和即时性要求已大幅提高,“即买即得”正在成为新趋势。

在国外,对于即时零售的定义是“快速商务”(Quick Commerce),将接入的前置仓或者实体店称之为“暗店”(Dark-Store),履约时间大多控制在15分钟~30分钟左右。这种新型的模式,在疫情后得到了飞速发展。

国外市场调研机构Coresight Research认为,在即时需求驱动下,美国的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0~250亿美元,预计占据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10%~13%。

在中国,即时零售市场也有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受疫情的影响,2020-2021年,中国即时零售年同比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0%-100%,预测到2026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招商证券研报的预测也基本相近,预计2025年我国即时零售的规模有望达到1.1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

在这个全球万亿市场快速发展之时,即时零售在模式创新、资本市场、技术投入、运营管理、仓储履约等方面呈现哪些变化和特征?

一、消费变化与零售变革

根据「庄帅零售电商频道」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 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分为“主动变革”和“被动变革”两类。

主动变革一般出现在技术创新和竞争过程中,例如电商模式和收取会员费的仓储会员模式。

随着社会化物流的成熟,以及网络支付的普及,电商平台依靠长距物流,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供给。亚马逊、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零售商业模式变革。

除了“主动变革”之外,零售业的“被动变革”则来源于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变化,即时零售的商业模式创新属于此类。

麦肯锡研究认为,全球疫情推动了食品杂货等即时配送的大规模增长,从以前的30分钟 ~1小时配送时效,已快速升级为10分钟~15分钟。

Coresight Research于2021年10月18日进行的美国消费者调查发现,疫情是加速即时零售创新的重要催化剂,推动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持久的变化。

在过去12个月中,近一半的受访者在网上购买了杂货商品,交货时间在在线杂货购物体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上述调查发现,在网上购买杂货的消费者中,近48%选择了快速送货服务,包括当天、一小时和15分钟/30分钟的服务。

9ri2zoEjSUPfpKGUqDhI.jpg

▲网上购买杂货的消费者中,近48%选择了快速送货服务,交货时间在在线杂货购物体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来源:Coresight Research)

国内市场同样如此,《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指出,即时零售从消费者线上下单到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配送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以内,多数场景下可以实现30分钟内完成履约。

显然,疫情的影响让消费者重新审视购物过程中在效率、体验和价格三者的关系,效率重新排在了第一位,消费者需要更快的服务和更好的商品。

所以,我们能看到,包括Uber、Google、美团在内的新浪潮涌入,利用科技手段加速提高履约效率,尽可能压缩商品送达时效。

譬如Uber、美团奔跑在实体商铺里的外卖小哥,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送达的履约服务。再进一步,Google、美团的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新型科技创新,正在将配送时效压缩到以秒计算。

为了满足消费者在即时性消费的需求,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和传统零售商纷纷加大投入,从仓店一体、自建前置仓的自营模式,以及平台模式进入即时零售领域,从高效履约、新型仓储模式和技术升级等维度加快了实体零售商的数字化进程和升级,同时加速与新型零售企业的融合。

从中美这两个全球最重要的零售市场的第三方调研数据来看,即时零售在全球的增长率将远超传统电商和实体零售,成为增长较快的商业模式。

二、全球零售行业的新旧动能转化

从英国第二大连锁超市开始尝试第一家前置仓开始,即时零售从自营前置仓和仓店一体的前置仓模式进入行业视野,从传统零售商到新兴的创业公司,全球零售行业的新旧动能转化旋即开启。

即时零售的前置仓模式最早出现在2000年,英国第二大连锁超市塞恩斯伯里(Sainsbury’s)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暗店(Dark Store),通过城市前置仓模式向本地客户提供一小时以内的快速送货服务,这种超前的模式由于人气低下很快关闭。

但从2020年全球疫情开始,前置仓模式在国外卷土重来,包括乐购、全食、7-11在内的多家连锁零售巨头,都在着手建设前置仓,为消费者带去线上下单、线下就近配送的无接触购物体验。

连锁超市克罗格(Kroger)与科技公司Ocado合作,双方在2018年开始合作,通过建立名为“Zoom”的微型网格仓(micro-fulfillment sites)的小型自动化分拣仓库,在30分钟内为消费者提供及时送达服务。

有“数字便利店”之称的美国前置仓新创企业Gopuff,入选CNBC 2020和2021年新经济颠覆者50强,被誉为后疫情时代中增速最快、革新经济的突破性公司之一。

自疫情以来,2019年至2021年Gopuff的用户规模从30万激增至260万,收入从2亿美元增长到接近10亿美元,2022年2月至4月期间,Gopuff的销售额更是大幅增长了172%。

NgkVRakXl8ek958nn8ot.png

▲美国前置仓新创企业Gopuff,被誉为后疫情时代中增速最快、革新经济的突破性公司之一。

估值达12亿美元的即时零售创业公司Jokr目前已拥有200个前置仓,遍布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15个城市。

根据福布斯报道,仅到2021年初,在美国本土此类自营前置仓储的使用面积已接近900万平方米,另外还有近3500万平方米的仓库正在建设之中。

无论是传统零售商还是新兴零售商,为了应对竞争和提升原有实体店的价值,均开始通过店仓一体的前置仓模式参与即时零售的差异化竞争。

去年12月7日,美国版外卖平台DoorDash宣布已在纽约切尔西开设了一家零售便利店DashMart,从原有的餐饮外卖服务扩展至食杂商品零售,将门店作为前置仓向用户提供15分钟快速配送服务。

而作为全球零售巨头的沃尔玛,仓店一体的前置仓模式在2021全年的营收,在年度大卖场到家业务营收中排行第一。

中国的永辉超市和盒马鲜生同样是典型的仓店一体前置仓模式的代表。

除了前置仓模式之外,即时零售也在全球范围内带动了万千实体,共同涌入这个万亿新赛道。

在中国,即时零售成为2022年美团最关键的引擎。根据美团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美团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27.9%和62%,夫妻小店订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25%;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特征的即时零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第三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至50亿笔。

在美国,Instacart、Uber Eats等高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均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模式实现快速增长,亚马逊、沃尔玛也开始尝试开放平台给其它实体零售商更快地开展即时零售业务实现新的增长。

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Instacart平台从北美的3万家零售商店增加到近5.5万家零售商店,可供超过85%的美国家庭使用。

Uber Eats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已经有超过82.5万家餐厅、零售店、生鲜杂货店、花店、酒行等商家在使用Uber Eats平台;2022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Uber送货服务订单总额为137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同比增长为13%。

在融资规模上,据PotBook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投资者已经将超过1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全球即时零售配送服务中。在2021的前四个月内,即时零售领域获得的风险资金也已经超过了它在2020年一整年的投资额。

对比自营前置仓模式(垂直集成的即时需求)、到家的平台模式(送货平台)与传统电商模式,全球即时零售推动了实体零售业和传统电商平台的加速变革:要么开启自营前置仓模式进入即时零售,要么开放平台接入实体店提供即时的履约配送、平台运营和技术服务。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全球即时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以技术创新的“主动变革”阶段。

9ou0ZHFtNEm1hF2hiEjj.png

▲全球即时零售推动了实体零售业和传统电商平台的加速变革。(来源:Coresight Researc)

三、全球零售行业正在进入“攀登科技树”比赛

在分析技术创新如何失去全球即时零售的“主动变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中外零售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的差距,从而导致变革的结果差异巨大。

2021年全球对零售科技的投资金额达到了1092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的471亿美元。同时IDC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全球零售企业沃尔玛,早在2018年IT支出为117亿美元,仅次于同年亚马逊的136亿美元。

反观中国传统零售业,第三方数据显示,按IT投资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5%估算,2020年国内零售业IT投资市场规模为190亿元(约为27亿美元)。

从各家头部零售企业研发费率来看,年度投入不足1%。如永辉超市2020年销售额1045亿元(约149亿美元),研发投入2.66亿元(约为0.38亿美元);天虹百货2020年销售额296亿元(约42亿美元),研发投入5500万元(约为786万美元)。

需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零售行业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前沿性技术创新的探索,始终未能形成合力之势。

同时,移动支付、社会化物流、云计算等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带来的这些科技红利,也很难给传统实体零售带来跨越式的推动效应。

但即时零售浪潮的出现,中国零售行业线上线下的竞争变小,融合大大提速了,并且开始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的科技创新道路。比如,近年来大量传统零售商更多采取与美团、京东等科技零售公司深度合作开展即时零售业务。

这一进程中,来自消费端“即买即得”的需求,也在加速倒逼实体零售商们认知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不断加大投入,国内包括美团、物美、天虹在内的科技零售公司和传统零售公司,正在纷纷加强技术杠杆投入,勇攀即时零售的“科技树”,找寻技术红利。

早在2015年,国内老牌传统零售企业物美集团就成立了多点Dmall全渠道零售平台,并开始推行店仓一体化运营。

近年来,Dmall打开了物美线上业务渠道,理顺了线下业务管理条块,逐渐实现全场景覆盖、全渠道经营、全链条联通,推动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解决了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业痛点和难题,成功转型为一家科技零售企业。

疫情期间,物美还联合多家无人车企业进行无人配送服务,成为社区居民购买物资的途径之一。今年10月,物美与抖音达成合作,通过直播的形式,利用物美旗下多点Dmall的后台处理系统及配送体系,推行即时配送业务。

“零售,就是高科技。”

物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早在上世纪末作出的这一论断正在成为现实。

今年8月,天虹数科则与美团无人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天虹购物中心为起点,共同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在新航线正式落地时,购物中心内的20余家实体餐饮商户将通过无人机为周边用户配送包括快餐、饮品在内的百余种商品,为商圈周边居民提供半径“3公里15分钟”万物到家的全新服务体验。

毕竟,在「庄帅零售电商频道」的长期研究看来,即时零售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实体门店的“六大价值”: 品牌价值、仓储价值、地理价值、存货价值、商品价值和店员价值。

E4sW6P2YGQ42AxqzB6g6.png

▲即时零售提升实体门店的“六大价值

品牌价值和商品价值是实体门店最容易感知的价值,这个价值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更广泛地释放给没有到过实体门店的消费者和供应商,使他们在即时零售平台能够知道门店信息,清楚地了解每家实体门店的商品种类和品牌,带来实际的销售转化。

实体门店的位置信息则通过“LBS”定位技术在即时零售平台上被消费者所获取,让消费者清晰感知每一家实体门店与自己的距离,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买时能清楚配送到家的时间,位置价值得以进一步体现。

在即时零售的推动下,实体门店不断提升店内或仓内的管理效率、拣货效率和配送效率,同时降低相应的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实体门店的“存货价值”和“仓储价值”,继而带来更具确定性的利润提升和成本降低,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即时零售变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实体门店六大价值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即时零售的从业者,需要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商品视觉识别、销售预测算法、仓内分拣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和无接触支付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四、即时零售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科技?

回顾零售行业史,不难发现每次商业模式的迭代,背后都是由科技动能推动。

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传统零售模式,建立在公路网络密集、汽车产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零售,则依靠高度成熟的社会化物流网络及互联网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当下这轮汹涌的即时零售大潮中,最核心的科技动能又是什么?

从CB Insights评选的2022年零售科技公司TOP100来看,或可窥见一斑。当前,大量国外创业公司已涌入零售生态链,从事商品视觉识别、仓内分拣机器人、无接触支付等新型业态。

根据统计,2021年上述100家初创公司共融资131亿美元,是2020年的3倍。截至到2022年,其已募集到230亿美金融资。

技术的创新,究其根源还是为了服务零售实体。

首先,为了提升实体店的管理效率和拣货效率,全球即时零售的从业者们,针对实体店的经营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和硬件研发。

早在2016年,英国最大B2C电商平台Ocado的Andover智能仓库就部署了最新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采用了“Goods-to-man”形式,即拣货员不动、商品自动运送到人面前(对应传统的“人拣货Man-to-Goods”)。

2018年,在美国拥有2800家门店的杂货连锁零售商克罗格(Kroger)宣布与Ocado合作,在美国各地开设机器人仓库,既负责送货,也负责提货。

Ocado方面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的““Goods-to-man”形式(即“货到人”,指的是拣货员不动、商品自动运送到人面前,对应传统的“Man-to-Goods人拣货”),智能仓储机器人具有在五分钟时间内完成一份约有50余种商品的杂货订单分拣、包装并安排送货上门服务寄出的工作,这将为克罗格在开展即时零售业务时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升其利润空间。

在国内,美团闪购则在2021年3月成立百川团队,开发了任务式的实体店内运营系统。为了提升店内的拣货效率和准确率,还开发了库位码的功能:当商家进货时,给每个商品都绑定一个唯一的库位号编码,用手机就可以简单的管理每次收货和上货的过程。

通过简单化、任务化的方式,美团闪购的百川系统能够把库存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收货到库位绑定到盘点等所有环节数字化,真实库存从45%的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

在美团百川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实体门店的“存货价值”进一步释放:消费者无论是在线购买,还是前往实体门店购买,都能够事先了解每家店的库存情况。

同时,实体门店的仓储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大大提升了。

除了自研的百川系统外,美团还和校企合作也在持续进行技术投入。

今年5月在北京落地的首家 24 小时智慧药房,消费者在美团外卖平台下单后,药房内的智能机械臂便会同步响应,精准识别并分拣出订单内物品,经过复核验证后,再自动打包等待骑手配送,整个流程不会超过3分钟。

目前24小时智慧药店平均分拣效率30s/单,1小时可分拣150单以上,比传统人效提高近50%。

智能仓内机器人产品,其可通过货物自动识别、智能路径调度、机器人分拣等步骤,将商品有序放入指定保温箱,并在 0 ℃以下的环境中流畅作业。

而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在管理效率和拣货效率的技术投入,则直接采用成熟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能够使得每一件商品的市场流通和行径都可被追溯,可实时获取到库存管理系统中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简化了数据处理,将整个物流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人员需求。

沃尔玛CIO Dillman对外提供的数据表明RFID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沃尔玛在供应链管理的人工成本,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更为紧凑有效,大大提升了仓库和店内的拣货效率,增强了沃尔玛在即时零售业务的竞争力,帮助公司增加了效益。

“我们在全球减少了80%的库存,货物流动周期比以前快了3倍。供货商们已经看到了销售的增长。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些测试,结果表明,流动库存率(即持续不断更新的库存)提高了20%。”

截止2022年9月,沃尔玛店内新扩展的商品将带着具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标签在所有门店上架。

其次,为了提高履约效率和降低履约成本,在即时零售领域,无人配送机器人和骑手们将协同为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

2022年10月,Uber Eats与机器人公司Serve合作推出“人行道机器人”自动送餐服务,自动配送车主要行驶在人行道路上,商家和消费者可在门口指定地点等候,通过手机上的验证码打开货柜,以放置或提取商品。

在今年9月,Uber还宣布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ro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计划利用自动配送车为消费者配送外卖、杂货等商品,提升即时零售的配送效率,同时降低配送成本。

亚马逊则通过收购比利时仓库机器人公司Cloostermans加快仓储运营自动化布局,并推出第四代空运无人机MK27-2,向消费者提供30分钟内送达商品的极速服务,通过技术投入加速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增长。

在国内,2020年美团自动配送落地北京顺义,两年多的时间即时配送的日订单峰值已超2000单,并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展出新一代自动配送车。

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5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并且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累计订单超10万单。

最后,无人支付技术上实现店内购物更高的效率之外,通过在支付系统对接即时零售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库存信息同步。

深入研究全球零售商技术应用和研发投入,可以预见,拣货效率不高、店仓库存不同步、店内管理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等问题将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不断优化,改善用户体验,形成固定的即时消费习惯,进一步提升即进零售市场规模的同时,让参与玩家均可以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五、万亿市场发展带来的启示

在全球即时零售浪潮中,万亿级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启示。

消费习惯的变化和新需求的出现,应用技术创新带来的高效履约和新型仓储模式,全球即时零售竞争加剧,不断“开卷”的过程,也在加快实体零售商与电商平台的融合。

从全球即时零售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实体零售商通过仓店一体、城市前置仓等新型供应链物流模式,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积极引入外界“科技杠杆”来提升零售各环节效率,并且更注重差异化的品类经营、会员制和自有品牌的研发实现盈利。

而以Uber、亚马逊、美团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企业,则通过“科技杠杆”提升实体零售商的效率,降低其运营成本,以此获得服务性收益,达到与实体零售商高度融合的关系。

对于消费者来说,即时零售提升了消费者在线购物的信任度,其次能够享受到比实体门店更优惠的价格,以及送货上门、退换货等便捷服务。

对于新型零售企业来说,实体门店的“仓储价值”和“存货价值”帮助降低了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快递成本以及退换货成本,提升用户的在线购物体验,真正在业绩增长的共同目标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新型零售企业高强度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也更快地更好地推动传统零售商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对于社会而言,即时零售提升了实体门店的库存周转率,减少了浪费,增强了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和信心。实体门店与各类零售企业,从竞争态势转变为合作模式,两者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巨变之下,新机遇正在萌生。

专栏作家

庄帅,微信公众号:庄帅零售电商频道(ID:zhuangshuaiec),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沃尔玛(中国)、王府井百货电商高管,中国百货协会无人店分会客座顾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专注零售电商商业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