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建设强悍营销组织的基本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0083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建设强悍营销组织的基本功-鸟哥笔记

首页 > 品牌营销案例 > 建设强悍营销组织的基本功
建设强悍营销组织的基本功
2022-12-05 10:42:00

昨晚,我们的第二场双人相声又开播了!

前两场内容都是围绕着“营销的实战”这个核心话题,虽然我一直是专注在企业品牌这个方向,但是营销和品牌的关系如此紧密,互相难舍难分,这几场我打算把最专业最实战的老师们请来,一一挖掘营销话题下最有价值的内容,与各位同学分享。理解透了营销,也更容易理解品牌。

之前第一场是和我的好朋友老苗(知名营销专家、老苗撕营销的那个老苗)一起探讨了【从战略到具体落地,中间过程该如何拆解?】,全程高能,干货不断。当时在直播时候,我们cue到了一位共同的老朋友,郑州大学教授、知名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

第二天我马上向刘老师发出了邀请,刘老师欣然同意,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和老苗谈的是战略落地,那我们从组织保障的角度谈“营销组织”。这是非常难得的好话题!能谈这个话题的老师,既能关照到理论的结构完整,又有真正的实操落地经验的人,凤毛麟角。

刘老师曾为双汇集团等知名企业打造了标准化的营销流程,并执行至今,是扎实做事的实战派,也是抬头望天的学者。昨晚直播主要围绕“营销组织的基本功”展开,我和刘老师一起,结构化、系统化地探讨了基本功对于营销组织的重大意义、如何打造基本功扎实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的构成、组织中人的进化、做成事情的关键思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金句频出,非常有学习价值!

昨晚有两千多位朋友参与了直播观看,后台不断涌入需求,希望再次推送回放,以及整理昨晚的内容。必须搞起!

下面是昨晚直播的主要内容。

01.本次内容的使用范围

在直播刚开始,刘老师就明确了我们这次讨论聚焦的范畴,这些思考和方法到底是针对什么的?这是我们讨论的一个基础框架。

1、首先,我们聊的事针对的是企业搞营销的组织,尤其是在企业搞营销的时候设立的营销渠道组织,并不是指的企划、品牌等组织。不同的组织特点不一样的。

2、其次,我们聊的这些能力、基本功,都是针对组织本身的基本功,并非是针对个人的基本功。一定要从“组织”和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聊的内容。

3、再次,营销组织的基本功,是必学必练的基础工作,是最重要的能力底座。因此,它与营销策略无关,与营销工具(武器)无关。

4、最后,本次内容中聊到的组织成员管理,更多是那些在营销一线需要做坚决执行落地动作的普通成员,而非是组织里的高层管理者和天纵奇才的特殊成员。

02.营销组织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营销这件事,对于品牌的意义是什么?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做品牌梳理的金三角模型》,我用这个模型帮助过很多公司梳理品牌,这个模型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地分清楚,哪些是影响品牌发展的短板,哪些是当下的工作重点。除了核心产品的能力之外,企业建立健全自己的营销能力,是整个品牌建设的底座。会搞事情,会卖东西,这是品牌的前提。 无营销,不规模,无规模,不品牌。规模,是建设品牌的前提。(但遗憾的是,不是所有有规模的企业,都具有了品牌。我们的很多企业,不断追求巨大的规模,反而没有建设自身品牌的能力)

建设强悍营销组织的基本功

图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企业的品牌营销,都要建立在很好的销售分发能力和爆款能力的基础之上,这两条腿的关键之中的关键在于自有自由的销售分发能力。简单说,没有自己的销售能力和销量的支撑,其他的几项是很难打爆的。

营销组织的建设,保障的就是品牌的自有自由的销售分发能力。很多企业都曾经有过好产品,但是营销组织不支持它把产品卖好,最终做不出来品牌。

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一个核心切入点: 营销组织的基本功,是一个企业通往强悍的必经之路。没有基本功的强悍,就是狐假虎威。企业如果没有基本功,把世界上最好的武器给他,也会打败仗。那些做的大的企业,恰恰就是因为他们的基本功扎实。“去小企业看产品,去大企业看营销,去论坛会议看前沿趋势”。

03.营销组织的构成基础是什么

刘老师谈到:有机组织和胜利组织是企业营销组织构成中的基础。

有机组织——非物理组合、单兵作战,而是化学反应、互相配合。

在咱们许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组织里,都存在着业务员跑单帮的单兵作战现象,这种现象特别普遍。有十个业务员,管理者恨不得把他们分成十波去分别跑业务。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提高效率,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样做严重依赖单兵能力,依赖单兵能力就变成了对个别“能干的人”的过度依赖。有些企业通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终于淘到了那么几个能干的人。这样的组织企业不是真正的组织,这样的组织也是不可复制的。 “企业死不了是因为有几个高手,做不大也是因为只有那么几个高手”。

管理者总想寄希望于招到好的人才,现在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我们对于人才的期待往往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好这个人才来了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组织”真的要依赖人才吗?

在营销组织中,总想要招“人才”是个错误的观念。尤其是在营销一线组织里,千万不要寄希望去培养高手。一线组织里,高手是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真的是高手,管理者很快就要提拔他,马上他就不在一线了,管理者不提拔呢?竞争对手就得来挖角,把他挖走了。所以到最后,真正能待在一线都是普通人。只有普通人和对于普通人的管理,才是营销一线可以复制的管理工作。因此,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高手,而是熟手,要通过组织能让平凡的人在协作下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才是管理。

这样的组织才是1+1+1>3的有机组织,它不依赖于高手和全才,而是通过“瞎子背瘸子”式的组织协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才是有机组织的魅力,人人都能打60分,才能配合成一个组织,这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这种三三制、铁三角等方式组织起来的,才是组织。

在一个有机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极致简单化,但是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化。而传统跑单帮则相反,跑单帮是企业没有强大组织能力,寄希望于员工个体工作的复杂和高级。所以,从这个逻辑中,我们看到,打造有机组织,恰恰是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责任。

没有组织的情况下,去管营销团队,就是“分任务”,分完任务管理工作就结束了,结果不可预测。但是有组织之后,管理营销团队,就变成了“练动作”,找到最有效的最简单的员工行为,教给他们如何执行,如何做动作,如何落地,如何考核(与上一次直播中和老苗聊到的 “落地六要素”呼应一下:人物、时间、任务、动作、标准、核查。)

胜利组织:常备战略后备队——以正合,以奇(ji)胜。

“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来自《孙子兵法》,里面的奇是奇偶的奇,不是奇怪的奇,“奇”古人又称余奇,就是多余出来的那一部分,就是奇兵,在关键的时候再用,简单的说, 奇兵就是预备队。预备队就是来保证组织常胜的。

营销人员的高效使用需要调和人员的区域稳定和人员的短期调动。毛主席采取的做法是“地方部队”和“野战军”两支部队,“野战军”能够打大仗、打恶仗。一旦建立了“战略预备队”,就可以在关键时候对一线营销人员提供支援。在市场需要突破时,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突破。一旦形成突破,则保留少数人员稳定市场。

就像刘老师之前在文章里写过的:孙悟空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打不赢就跑。不是逃跑,而是去“搬救兵”。“救兵”如果救不了,就继续“搬救兵”,直到真正的“高人”出现,用法器把妖精“收了”。现在进入了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救兵”变了,救兵不再是厉害的高人、个人,应该是平台化的支援方法。这种平台化的“救兵”应该是主流,是常态化的“救兵”。

目前,多数企业都只有一支营销队伍,大企业因为每个区域的人员较多,因而对建立“战略预备队”的需求还不那么迫切。小企业因为每个市场人员较少,迫切需要短期内调动“战略预备队”打大仗。

一旦建立了“战略预备队”,就可以在关键时候对一线营销人员提供支援。在市场需要突破时,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突破。一旦形成突破,则保留少数人员稳定市场。

04.营销组织中人是怎么进化的

既然不能依靠个别天纵奇才的能力,我们要靠普通人去建设一个组织了,那么这些组织中的人是如何学习和进化的呢?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 大多数人是能教的。同时,一个好的组织,会加速人的进化速度 ,好的组织能让一个人做出超出个人能力的业绩,也能让组织里的人快速进化,达到合格线。

一个集体的进步,是因为它有了业绩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集体有能力,而一个个人的进步刚好相反,是因为他有了能力,所以才会有业绩。新招聘来的营销人员,只要经过连打三场胜仗的经历,就什么都会了。有本讲华为的书叫做《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打胜仗打的是一种心气,心气一旦起来了,飞轮就转起来了,它就是一个常胜组织。

那如何在营销组织中去训练人才呢?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先同化,这是训练大家的规定动作,是保障底限;后分化,难度自选动作,这是提升。

新人进入企业时,一定要先做好规定动作,保证一切不错,规定动作保证的是稳定和业绩的底线。接下来再允许他去发挥,去做自选动作,保证的是他有能力的话可以得到发挥和晋升。

刘老师在招聘人才时,有一个经验,他通常会先有7-10天的试用期,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一块做营销的料。如果问题不大,那么就再投入三个月的培养期,这三个月是培养和教,先实施稳定规定动作,之后可以有自选动作。

新业务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规定动作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调研和复盘,很快就可以知道什么动作是有效的。这些动作通常已经存在了,只是过去没有复盘的思维去分析出来什么是有效的。这就是复盘的意义,找到有效的关键动作,记录下来,然后把它去标准化、去推广,成为规定动作。很多国外的企业在管理中就非常重视“复盘”这件事,甚至会推出每周复盘的工作。就是去挖掘“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规定动作的创新该由谁来完成?这就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责任,设计出什么是最有效的规定动作。

真正有效的关键动作通常是简单的。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培训师,往往会把营销的动作讲得神乎其神,制定了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动作,让企业学都学不会,落地落不下去,这通常会害了一个企业。

新人的培养要先ToC,再To小B,后ToB——进步台阶。每一步可以快,但是不能缺。

刘老师提到,他人生中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来自于亲自做业务员、在街上摆摊的经历。直面消费者,了解了消费者,才发现说服店家、经销商、上司逐渐变得容易,这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每一步可以快,但是不能缺,不能从中间切入、空降。这一点我也是同样的感受,在过去的创业经历中,对我改变和启发最大的也是深夜蹲在便利店门口数人头的经历,以及在展会上挨家去推销产品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具体最真实的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感知,这些感受,是任何教科书上都学不来的。它对于一个营销人员去感知客户,去制定策略,去和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交涉,才是最好的依据,最硬的底气。

短反馈、正反馈使人进步。

人的进步是反馈的结果,而短反馈在营销组织中人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举例,很多公司都喜欢让分散在各地的业务员通过开月会的方式统一信息,但是你会发现,只要开月会,业务员和营销人员,反映到公司来的,一定都是四大常见问题:产品问题(产品不行)、价格问题(定价太高)、品牌问题(没有品牌)、渠道问题(渠道不好)。这样的四个大而空的问题听下来,双方都没有解决方案。公司一听,全是我的问题。因此,通过月会这种长反馈机制,对于营销组织中人的进步没有帮助。对于公司也没有太大意义。

但是如果通过日会这种短反馈机制,复盘是非常具体的动作,实施的是现场管理,当天反馈,当天解决。刘老师分享了一个扫楼培训的案例,在天会的复盘中发现许多人被门卫拦住了,便当天想办法解决,三天后,绝大部分的人都能通过门卫了。正常培训谁会去培训这个事情呢?然而正是这样的机制解决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这支队伍里的人,一开始是门都进不去的业务员,到后来反而都成了被人挖角的业务精英。因为挖他们的人,看的是团队的“业绩”。

这也呼应了我经常提到的一句话,“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月会,焦虑的是一些大而空的、虚拟的内容。而日会,盘点的是具体的工作,甚至具体的动作。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通过最短反馈解决具体,立刻就可以及时修正调整和改变,这才是解决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焦虑的秘诀。

营销组织的打造,离不开基层执行的个体。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最高层的精英人士的个人影响力,也要关注最基层的人在有效营销组织下焕发出来的活力。

05.做成事情的关键思维

把一个营销的事情做成,无论复杂还是简单,必须思考的是什么?刘老师贡献了三点关键思维:

机会点思维:即使资源碾压,仍然需要机会点。找到抓手,才能使得上劲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即使再有资源,想法再好,遇事都要有抓手,否则使不上劲。这是让人更容易和更快成功的一点。因为即使是有资源碾压的优势,也不是你在所有领域都具备资源碾压的能力。

做一件事情,先找机会点,机会点是使劲的抓手,刘老师举了个例子:这就像如果你要爬墙,爬不上去怎么办?先往墙里楔进去一根钉子,抓住这个点了,往上爬就有抓手了。

路径思维:分阶段,按节奏

没有事情能够一气呵成,一定要分阶段,分阶段才能衡量、分阶段才有节奏感,一件事情复杂的事情,分阶段之后就能简单化,有路径就好办。

结构思维一定是属于个体的,但是路径思维可以是组织的。一个组织要从A点到B点,不是一口气到达的,要分阶段,分阶段能不断看到希望,还能够衡量每一段的效率。

临界点思维:量变的拐点

临界点是量变的拐点。我们要去想办法找到这种拐点,就像不会做饭的人第一次做饭,可能第一次炒生了,第二次又炒糊了,第三次才正好。事情要反复测试,做到临界点才能叫成功。临界点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有临界点。我们要迅速寻找、把握临界点,如果资源不足,已经干到临界点,那就别干。

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和知识,需要落实到到动作和本能,遇到问题(项目)的本能,这是组织需要训练出来的集体应急反应。集体应急反应是一种动作和习惯,而不是知识,知识对人的影响是很小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一句话:知识在转化为行动之前,对管理者毫无用处。高管要负责把外部的知识,变成内训体系、变成内部的习惯动作、肌肉记忆、应急反应,把知识一级一级贯彻下去,转化为动作和本能。

以上是整场直播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全文小结:

营销组织建设的意义:营销组织的建设,保障的就是品牌的自由自由的销售分发能力,营销组织的基本功,是一个营销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品牌通往强悍的必经之路。

有机组织和胜利组织是营销组织构成中的基础。有机组织不依赖高手,是瞎子背瘸子,发挥每个人的特长,1+1+1>3。胜利组织是在关键时候对一线营销人员提供支援的“战略预备队”,在市场需要突破时,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突破。

好的组织,会加速人的进化速度,促进营销组织中人的进化的三点秘诀:1、先同化(规定动作,底限),后分化(自选动作,高限) 2、先2C,再2b,后2B。每一步可以快,但是不能缺。3、短反馈、正反馈使人进步。

做成事情的三点关键思维:机会点思维、路径思维、临界点思维,同时也需要把关键思维落实到组织的集体本能。

最后,我和刘老师一起给所有听众和读者朋友们一些祝福和寄语:

做企业,“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捷径。大企业之所以大,就是做到了基本功扎实,总想找捷径的企业不靠谱。能脚踏实地去做基本功已经是一个强悍的组织了,祝大家都能成为强悍组织的带头人,祝大家的组织都能成为强悍的营销组织。

以上,就是昨晚和刘老师直播的全部内容。

好啦!下次直播你希望我邀请哪位朋友来直播间?也欢迎你留言推荐,我来想办法帮你请来。

越是浮躁的时候,我陪你扎扎实实地走过。

本文系作者: 李倩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