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penAI掌门人:关于获得非凡成就的13条思考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chuangye/569940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OpenAI掌门人:关于获得非凡成就的13条思考

2022-12-07
0 评论 2346 浏览 2 收藏 28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作为YC曾经的掌门人,Sam观察了成千上万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并与最优秀的一批创始人保持深度的交流和合作,他基于大量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了13条关于如何获得非凡成就的思考,相信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0D5cV1XJSI4qs7UPuff2.png

“Youcouldparachutehim (Sam Altman)intoanislandfullof cannibals and come back in 5 years and he’d be the king.”

如果你将Sam放在某个食人族岛上,五年后回来你会发现Sam已经成为这个食人族岛的国王。——Paul Graham,Founder of Y-Combinator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好奇,为什么殿堂级风险投资人、硅谷创业教父、YC创始人Paul Graham对Sam Altman极度称赞,并在2014年选择Sam作为他的继任者。要知道YC在当时的硅谷极有号召力,而Sam成为YC的新任掌门人时还不到30岁。

Paul在一篇博客中写到关于近30年他认为最有意思,对他影响最大的5位创始人,Sam位列其中。其余跟Sam比肩的是苹果创始人Steve Jobs和谷歌创始人Larry & Sergey,“老实说,当我为初创企业提供建议时,Sam和Steve Jobs是我最希望寻求建议的创始人。在设计问题上,我会问‘Steve会怎么做?’但在战略或野心问题上,我会问 ‘Sam会怎么做?’”(Honestly, Sam is, along with Steve Jobs, the founder I refer to most when I’m advising startups. On questions of design, I ask “What would Steve do?” but on questions of strategy or ambition I ask “What would Sam do?)。

在Paul的眼里,Sam是最优秀以及最具有战略野心的超级个体标杆。Sam的野心表现在他对很多 YC 公司打造产品的具体细节缺乏兴趣,他更关注这些产品对世界会产生的潜在影响。Sam Altman高效、直接,他的强大之处是他清晰的思维,以及能迅速掌握一个复杂事物的直觉。

今天推荐的这篇内容源自Sam Altman两年前的一篇博文,今天来看依旧非常有启发且适用。作为YC曾经的掌门人,Sam观察了成千上万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并与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一批创始人保持深度的交流和合作。基于这些大量的观察和思考,Sam总结了13条关于如何获得非凡成就的思考。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13条思考也折射了Sam的人生算法,常读常新,所以我建议可以收藏后,间隔地多读几遍,相信会给你带来启发和价值,Enjoy:

我观察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思考了很多关于如何才能赚到大钱或是创造出有意义的事业。通常,人们一开始想要的是赚大钱,而后想要的是成就一番伟业。

以下是关于如何获得非凡成就的13条思考。如果你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基础(不管是因为幸运的出身带来的特权还是后天个人努力取得的),并且想要投入工作将其转化为非凡成就,那么这些建议对你来说会更容易实现。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内容适用于任何人。

01 善用“复利效应”加持人生

“复利效应”如同魔法一样具有神奇魔力,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在。指数曲线的发展模型,是吃透红利创造财富的关键。

一个市值年增长率达50%的中型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发展壮大。然而,世界上很少有企业能拥有真正的网络效应和极高规模化扩张的能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想要发掘和创造出这样的企业,背后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你自身的发展希望也符合指数型增长的曲线——你为自己人生设定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一个不断向上增长的正确轨迹前行。在一个符合复利效应的职业道路上前进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大多数职业都是线性发展的。

你肯定不想在一个工作两年和工作二十年无差别的职业上碌碌无为——你应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学习状态。随着你事业的发展,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产出越来越多的成果。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杠杆效果,比如资本、科技、品牌、网络效应和管理。

专注于将自己所定义的成功指标再提升一个数量级是非常有效的,不管这些指标是金钱、地位、对世界的影响力还是其他等等。我愿意在项目之间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确定我下一步做什么。但我特别希望能找到那种“一旦成功,将使我的职业生涯其余部分看起来都像是铺垫”的大项目。

大多数人都陷入在那些只能线性增长的机会中,但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你要专注在实现指数型增长。

我认为,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商业中最大的竞争优势是,要有长远的思考——能从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如何将世界上不同体系进行整合。复利增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未来之后的几年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很少人能做到将眼光放长远,而那些有长远眼光的人会得到市场的丰厚回报。

相信复利效应的指数力量,保持耐心,最终你将收获惊喜。

02 保持蜜汁自信

自信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所认识的最成功的人,他们极度相信自己几乎到了“蜜汁自信”的地步。

越早培养这种自信心越好。随着你掌握的经验和数据越来越多,它们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你不断得到正向结果反馈的时候,你可以更加相信你自己。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就很难让自己对未来产生不一样的逆向思维。而与众不同的观点恰恰能创造最多的价值。

我记得多年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带我参观SpaceX工厂的时候,他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制造火箭的每一个部件。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他谈到要将大型火箭发射至火星时,脸上那种坚定的神情。我当时就在想:“啊,坚定做一件事的样子就该是这样的。”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斗志以及团队的士气,是大多数人在努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这几乎是不可能处理好的。不幸的是,你越有野心,这个世界就越要把你打倒。

大多数成功人士应该至少会有一次面对他人不看好,但最终证明他对未来的预判是正确的经历。如若不然,他们其实会面临更多的竞争。

自信必须与自知相平衡。之前我很讨厌别人任何形式的批评,并有意识地避免这些批评。现在我会试着去听取批评并假设这些批评都是对的,然后决定我是否要采取行动。寻求真理往往是艰难且痛苦的,但也正是真理将自信和自欺区分开来。

这种自信和自知的平衡也会避免给人留下“清高”和不接地气的形象。

03 学会独立思考

教会别人如何创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你很难教别人如何产生原创想法。授人以鱼易,但授人以渔难。学校并不是为了教授学生自主思考而设立的,事实上学校传递的思想通常是相反的。所以你得自己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

基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并尝试产生新的想法是很有趣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与之交换彼此看法的人,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思考。之后则是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简单又快速的方法来验证这些想法。

“我有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但我一定能成功一次”这便是创业者精神。在获得幸运眷顾之前,你必须要给自己足够多的机会来尝试。

这些失败和尝试带来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前方看起来并无解决之道,处在绝境中你能找到出路。你这样做的次数越多,你就越会相信自己能找到出路。而相信的勇气来自于,你知道自己被击倒后还能重新站起来。

04 擅长“推销”

仅仅有自信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能够说服别人相信你所相信的。

所有伟大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推销工作。你必须向客户、潜在员工、媒体、投资者等传达你的理念和计划。这就需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愿景,强大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的领袖魅力和执行能力。

提升沟通能力是非常值得去做的投资,尤其是提高书面沟通能力。要想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此我能给出的最佳建议是,首先确保你的思路清晰,然后用简洁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想提高销售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发自内心地相信你所推销的东西。推销你真正认可的东西会感觉很愉快,而推销“水货”会让你感觉很糟糕。

提高销售能力与提高其他技能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进步。但出于某种原因,也许是因为推销的过程让人反感,许多人认为他们学不会推销技能。

我另一个重要的推销心得是,重要场合一定要亲自到场面谈。当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非常愿意搭上飞机说走就走。其实很多时候不必这么大费周章,但有三次,这么勤快地走动为我的事业生涯带来了转折点,否则我的职业生涯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变得完全不同。

05 让冒险变得容易

大多数人做事高估了风险而低估了回报。冒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不可能永远都是对的——你必须得多尝试很多事情,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适应它们。

在创业早期,冒险通常是比较容易的。冒险失败了,你也没有太多能失去的东西,但冒险成功了,你却有可能受益很多。在确保自己做好本职义务且让自己有保障的情况下,你就应该更轻松地去尝试冒险。你可以先小试牛刀,如果错了你输1x,如果成功了就能赢得100x收益。接下来你就可以朝这个方向押注更多了。

不要在舒适区待太久。在YC,我们经常注意到那些花了很多时间在Google或Facebook工作的创始人都有这么一个通病。当人们习惯了舒适的生活,稳定的工作,以及在自己所做事业上拥有成功的声誉时,就很难把这些东西抛在身后(而且人们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不管第二年的薪水是多少,他们总能找到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即使这些人真的离开了舒适区,回归安逸的诱惑也变得非常大。比起长远利益成就,人们更容易优先考虑短期利益和便利性,这也是人的本性所趋。

但当你不再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时,你可以跟随自己的直觉,把时间花在可能真正有趣的事情上。尽可能地让你的生活保持朴素和灵活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显然,安逸生活和长远成就不可兼得,你需要进行取舍。

06 保持专注

专注是工作的助力器,专注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

几乎所有我认识的那些愿意花更多时间思考应该对什么事情保持专注的人,都从中受益匪浅。把时间花在做正确的事上,比花长时间进行工作更重要。大多数人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一旦你弄清楚了要做什么,就马不停蹄地优先完成你那一小部分任务。

我还没有遇到过做事拖延却非常成功的人。

07 努力工作

可以通过聪明或努力地工作超过你所在领域90%的竞争对手,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要想超越99%的人,你需要才华和勤奋两者兼具——你的竞争对手不仅非常有才华,有很棒的点子,而且他们任劳任怨。

追求极致的人会收获极致的成果。工作和生活不可兼得,因此如果你不愿为工作牺牲太多私人生活时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对工作的付出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与工作相辅相成,生活成功也会带来工作的成功。

而且这通常很有意思。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做到出色,你将会发现你可以影响到更重要的人和事。YC的一位创始人最近分享到,离开一家大公司,并开始真正朝着能发挥自己最大影响力的方向努力,他感到更快乐、更满足。为此付出努力真是太值得了。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努力工作反而在美国某些地区成了一件“坏事”,但在世界其他地方肯定不是这样的——在美国之外,其他地方的创业者展现出的精力和干劲,正在迅速成为新一代标杆。

你必须找到如何努力工作而不被工作耗尽的方式。不同人有他们自己的策略,但有一个几乎都能奏效的策略是,做你喜欢的工作,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事。

我认为,那些假装在事业上不费吹灰之力(不用花费大量人生精力和时间)就能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是在给人一种误导和错觉。事实上,工作耐力似乎是取得长期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关于努力工作我还有一点想说的:在你职业生涯开端就要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就像银行利息,你越早努力,你就能享受更长的受益时间。当你身上其他担子少的时候,你更容易投入地工作,这种情况在年轻时比较常见,但也并不总是如此。

08 大胆出击

我相信创立一家充满挑战的公司比创立一家简单的公司要更容易一些。人们都想加入到令人振奋的项目当中,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其实很重要,很有意义。

如果你在重要关口取得了进展,你将得到源源不断的帮助。让自己变得更有雄心壮志,不要害怕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假如其他人都在创办表情包编辑公司,而你想创办一家基因编辑公司,那就毫不犹豫地放手一搏吧。

跟着你的好奇心走。因为对你来说兴奋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也同样兴奋。

09 相信心想事成

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你会比你想象中更容易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世界——但大多数人甚至连尝试都没做过,就接受世界就是这样。

其实人是有巨大潜能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然而自我怀疑、过早放弃、不够努力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大多数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哪怕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不能如愿,也许被拒绝的感觉不好受。但当你一旦成功,则会效果惊人。

几乎总是那些说“我要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不管遇到什么挑战,我都要把它们解决掉”的人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对待所说的都是认真的。他们足够有耐性,坚持得足够久使得好运最终降临。

Airbnb的做法就如我刚刚说的。Airbnb背后可以说的故事太多了(几乎透支了所有的信用卡,每顿都吃廉价的麦片粥充饥,与相关的利益方始终不停的抗争),我不建议照搬他们的做法。不过他们确实在创业生死线上坚持挣扎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们。

要相信心想事成,保持乐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有望通过练习来改善的品质特征。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是悲观主义者。

10 努力做到难以被超越

大多数人都明白,公司越难被超越就越有价值。具有高竞争力很重要,而且显然这是大实话。

这种说法对个人也同样适用。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可以由别人来做,那么最终你将被更廉价的劳动力给替代。

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例如,你可以通过创立强大的个人品牌,或者熟悉多个不同的交叉领域来搭建人际关系网络。还有很多其他的策略可以增强竞争力,但你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将它实现。

大多数人会和周围的人做一样的事。这种模仿行为通常是错误的——如果你做的是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那你不见得更具有竞争力。

11 搭建人际网络

伟大的事业需要团队合作。建立一个既可以紧密合作又可以宽松相处的优秀人才网络,是完成伟大事业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你成功的上限往往取决于你人才网络的规模。

建立人际网络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因为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人而从中受益;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最好的机会也是因为这样的人际网络;四项最佳投资中的三项投资也是得益于帮助他人。我总是惊讶于好事经常发生在我身上,而最初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十年前我帮助了一位创始人。

树立真正关心工作伙伴的名声也是建立人际网络的方法之一。慷慨地向身边伙伴们分享资源和美好的一面吧,你将收获10倍的回报。同时,要学会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尽管我没有涉猎太多管理方面的书籍,不过这是我从管理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你应该树立的形象是那种督促员工努力,让他们完成超乎他们想象的事情,但又不至于把他们逼到筋疲力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用你的优点来定义自己,而不是你的缺点。承认你的弱点,并找出解决它们的方法,但不要让你的弱点成为你的绊脚石。我最常从其他创业者那里听到的令人吃惊话是,“我做不了X,因为我不擅长Y”,这样的话恰恰反映出他们缺乏创造力。弥补弱点最好的方法是吸纳和你互补的团队成员,而不是只雇佣那些和你一样的人。

要想搭建好关系网络最重要的是能慧眼识珠,善于发现未被发现的人才。通过实践,你能更容易更快地发现那些富有智慧、动力和创造力的人。要学习这种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结识更多的人,然后复盘谁给你留下了好印象谁没有。记住,你主要是在挖掘一个人的潜力,不要太看重他们的过往经验或当前的成就。

当我新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试着问自己,“这个人生来就如此吗?”这一问题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你找到志同道合,可以一起成就一番事业的伙伴。

还有一个特殊方法可以发展人脉,找到敢于押注你的伯乐,这最好是在你职业生涯早期。毫无疑问,要想实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就是不遗余力让自己变得有价值有用处。(记住,之后要把这份关照传递给更多人!)

最后,记得把时间花在那些支持你的抱负且积极的人身上。

12 资产让人更富有

我儿时对经济学最大的误解是人们是靠高薪致富的。虽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娱乐行业——但纵观福布斯榜的历史,几乎没有人是通过拿高薪跻身榜单的。

真正让人变得富有的是拥有能迅速增值的东西。这可以是商业,房地产,自然资源,知识产权,或其他类似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你需要拥有这些东西的股权,而不仅仅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出售时间带来的收益仅仅是线性增长。

让产品迅速增值的最佳办法是规模化生产人们想要的产品。

13 成为内驱型的人

大多数人都是外驱型的人,他们做事的动因是他们想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做法很不好,其中糟糕的两点原因如下。

首先,你会试图跟别人保持一致,不管是职业轨迹还是想法。这么做的话,你会无比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可能你都没有意识到你有多在意。这可能会妨碍你找到真正有趣的工作,即使你做了你认为有趣的工作,那也是别人早就做过的。

其次,你很有可能会错误地预估风险。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你的关注点都是在如何追赶别人,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游戏中落后。

聪明人似乎更容易受到这种外因驱动行为的影响。意识到这一点会对你有所帮助,但是帮助不会太大——你可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避免落入这样的模仿陷阱。

我所认识的那些成功人士大多都是内因驱动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必须要在这世界上有所作为。当你赚到足够多的钱能随便买买买,也获得了足够的社会地位,赚再多的钱和地位对你来说就显得没劲了,而内在驱动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能够继续激励你再创新高的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努力动机如此重要的原因。当我想了解别人,我想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的工作动机。很难定义一套规则来评判什么是正确的动机,但当你遇到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

Jessica Livingston和Paul Graham是我的标杆。YC成立之初备受嘲讽,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没人认为它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Jessica和Paul认为,如果YC成功了,对世界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俩喜欢帮助人们,他们也相信他们的新模式比现有的模式更好。

最终,你将在你所热爱的领域定义自己的成功,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表现出色。越早朝这个方向努力,你就能走得更远。如果没有真正的热爱和痴迷,你很难获得巨大成功。

作者:G;来源公众号:胖福馒头,洞察超级个体的成长之路。

原标题:《YC前掌门人:观察成千上万创业者后,关于如何获得非凡成就的13条思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gK0H58PMupjPjgmBIds5g

本文由@胖福馒头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