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对话5位嘉宾,问了5个你最关心的元宇宙问题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659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深度对话5位嘉宾,问了5个你最关心的元宇宙问题

采访:Ruonan、Vera、七七、Weavy
撰文:Weavy
引言: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美国上市,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改名Meta开始all in元宇宙,自此,一阵虚拟浪潮踏着时代的列车,呼啸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1日-2022年4月26日,红杉资本以每周一家的投资速度,共投资了17家Web3.0公司。而投资机构Coinbase Ventures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投资了71家公司,除去休息日,几乎一日一投。资本接连入局,各大科技巨头也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
然而如今,热度逐渐退去。一边是融资金额和笔数大幅下降,资本明显转冷,一边是Meta、Roblox等几家公司股价大跌。相比较在社会想象阶段“盲目叫好”和“一味唱衰”的两极分化,近期,大众也开始对元宇宙撇除浮沫,回归理性思考。
2022年天与空创意节以元宇宙为主题,我们也借机与5位演讲嘉宾聊了聊。他们是元宇宙商业运营的开发者、元宇宙营销的内容创作者或数字内容的创意人。
调起太高,容易破音,元宇宙亦是如此。我们摘取了一些犀利评论,对他们即时问答:
面对“不想被元宇宙割韭菜”的调侃,他们毫不避讳,指出了几点根本原因,比如产品形态无法匹配关注度、科技体验的滞后,还有基础设施的未完成;
提及“元宇宙营销”,他们不否认有些是借势炒作,但要让用户认可,还是取决于有趣的内容、巅峰的体验、完整的故事体系、现实权益的放大等。
我们也并不总是这么咄咄逼人,还问了一些更本质的问题。
比如“元宇宙与人的关系”,有人认为是精神层级的跃升、人性更大的野望,也有人觉得对00后而言,虚拟世界反而是现实;
比如“元宇宙的实现”,他们跳出了营销圈子,进入更大的社会层面去探讨,提出要上下游各司其职、协同并进,并给到了对应的角色定位——“工具制造者”、“新内容玩家”……泡沫之下,他们反而保持着冷静,看得清来路和前路。
几轮对谈后
最终累计5小时实录,凝结成8000字精华
诸多犀利而有趣的观点
都在这5个问题中
1.你眼中的元宇宙是什么?
2.对品牌而言,元宇宙只是一场营销炒作吗?
3.元宇宙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填补吗?
4.当下人们不看好元宇宙,是件坏事吗?
5.最后,元宇宙的故事要如何讲下去?
问题:1
你眼中的元宇宙是什么?
如果你去搜索“元宇宙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看完之后仿佛懂了,让你再复述一遍,可能依旧没懂。
所以采访开始,我们先问了一个问题:元宇宙是什么?嘉宾们表现出相同的严谨,“真正的元宇宙还没有到来,目前还处于一个早期萌芽的阶段”,同时也给出了各自的理解。虽然角度各异,但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虚拟与现实的贯通”,小到身份、社交行为、衣食住行,大到经济系统、人类的终极体验。
将这些拼图组合到一起,或许能看到元宇宙的真实面貌。
丁武萍: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体系,衣食住行都在里面发生
元宇宙,可能是纯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也可能是虚实结合的,但是在未来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体系。不只是社交、娱乐,所有的衣食住行都会在里面发生,与现实生活完全交融渗透。
李星冶:是一个全新的沉浸式的世界,不受本体约束,天马行空
大家理解的元宇宙,底层概念上是接近的,它既可以是一个现实孪生的线上空间,也可完全凭空创造,是一个全新的沉浸式的世界。
一定程度上,它会让社交形态更加丰富。比如现实生活中,你即使是很二次元的装扮,也要依托本体。但在元宇宙,你既可以变成奥特曼,也可以变成一只恐龙,不受现实约束,完全打破时空限制和身份形态,获得更自由、更多维度的交流方式。
王凝:不会像头号玩家那样出现,而是以类似大屏的载体呈现
元宇宙就是一个纯代码数字化的宇宙,因为还没到来,所以我的理解不重要。不过,我不认为元宇宙会像头号玩家那样以穿戴设备的形式呈现,更可能是以类似大屏的载体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现在加速进化的是全息数字内容的图像化信息,这是一个可预见的方向。
陈益茵:另一个人性世界,现在只是模拟接近于元宇宙属性的体验
科技和人性的尽头都是浪漫的,虚拟现实的一个好处就是,安放人的浪漫主义。
元宇宙像是另一个人性的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即使肉体消亡,那些与你相关的数据依然可以在另一个空间永存。不过这样无边界的元宇宙空间还没真正成立,现在只是模拟接近元宇宙属性的体验。
吴凡:不一定都是宏观上的星辰大海,柴米油盐也可以用新媒介形式重建
元宇宙更像是平台,一个可以自由创作的虚拟平台,一个包含了各种技术形式的媒介平台。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元宇宙未来的模样,但元宇宙的发展不一定都是宏观上的星辰大海,小到柴米油盐,这些生活方式也可以用新的媒介形式来重新构建。
我相信未来,元宇宙会跟技术更好地结合,在移动互联网、AR、生态硬件的层面上做出细节的改变,提升我们的生活体验。
问题:2
对品牌而言,元宇宙只是一场营销炒作吗?
数英网友评论——
“噱头罢了,营销需要热度,艺术家需要噱头,每一波营销后面都跟着艺术家,就是怕没有艺术家,仿佛这个元宇宙就是做给普通人观赏的一天,普通人对这个元宇宙构成的世界毫无感知能力……”
元宇宙热潮下,新的营销形式被催生出来。虚拟主播带货、虚拟人代言、数字藏品,这些形式穿插在一场campaign中,产生了新鲜感,却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颠覆体验。早年藏身于QQ炫舞里的社区游戏,改个名字、换个包装就成了“元宇宙新玩法”。这是品牌尝鲜的途径,但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元宇宙营销只是割裂般的“展示”,并没能自然融入到品牌体系中。
或许,品牌需要弄清楚的是,沉浸式体验只是表象,各种前沿的技术也只是辅助手段,“精准而连贯的内容”才是让元宇宙营销有别于其他营销形式的内核。
王凝:对品牌来说,元宇宙目前就是广告炒作营销的价值
品牌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做一场营销事件,放大声量,也是对未来趋势的一种提前布局,以便更好地踩住时代风口。即使最后不能实现元宇宙,品牌也没有任何损失,因为从这两个维度看,怎么样都是赚的。
吴凡:元宇宙脱离了有趣内容,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元宇宙营销的每个动作都需要“对症下药”,对品牌来说,与用户的沟通也会变得更高效,从而带来精准的营销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虚拟人和NFT已不再是先声夺人的未来技术,想要打造出具有差异性、有辨识度、能够真正吸引到目标用户的元宇宙内容,需要严谨地对待内容生产环节,尊重用户的喜好与选择。毕竟脱离了有趣内容,元宇宙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李星冶:抢占认知之外,为品牌与用户的互动找到一个新的社交形态
在元宇宙的空间里,大家还是一个抢占认知的过程。面对新型的目标人群,品牌也需要用更新的交互方式,找到跟用户互动的全新社交形态,以便保持或创建品牌调性。
当前这些品牌想要去拥抱元宇宙,或者尝试这种新型的网络形式,还得是从自己品牌打造和营销的概念出发。
陈益茵:所有的虚拟都是为了更真实地感受
无论如何,品牌营销都绕不开跟用户真实互动这条路。都说数字体验是种新潮流,坦白讲,它就是用数字化的外壳来完成用户新潮流体验的塑造。当用户的实际感知在虚拟空间里被进一步放大,元宇宙营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比如我们做FILA KIDS的空中数字秀场,通常在现实秀场,只有大咖才可以被邀请到第一排或是特权club,但是在虚拟秀场,用户权利被放大,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还能实际解锁限量的大牌同款。

虚拟和现实用户权益是打通的,用户收获到的比现实中的权益还要大,这也是我强调“体验”的原因,所有的虚拟都是为了更真实地感受。
丁武萍:还停留在展示阶段,没有纳入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
现在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展示阶段,比如造个虚拟人,直观地告诉大众“我们品牌做元宇宙了”,或者做一场活动,用户拿到NFT就结束了,内容和消费是零散分开的。对加入元宇宙的消费者来讲,他们更希望看到自己能在品牌体系里长期参与,而非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在未来,品牌会从营销体系上做一些变化。它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里面有虚拟的形象、可流通的奖励,品牌整个展品的销售策略也会融入其中。用户通过社交、游戏、娱乐、消费等,在里面与品牌进行全方位的交互,持续创造收益、获取价值。当用户愿意花费心力沉浸其中时,品牌的目的也达到了,既有关注度又有消费力。
比如去年奈雪的茶6周年活动,他们的理念、体系还是挺有意思的。不止是做了一个虚拟人的“皮”,还把数字资产和私域流量融合进一个体系来搭建,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当然,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必要追元宇宙的风口,一味盲从不仅费力不讨好,还会减益品牌力。什么样的品牌适合进入元宇宙?对此,几位嘉宾也给出了建议:
丁武萍:让一些品牌先进入元宇宙
像电商时代、直播时代,有一些品牌就是诞生在这样的体系里,我把这类新品牌称之为元宇宙品牌。它本身就完全是新构建的,消费渠道、销售渠道体系以及营销体系,可以更快更深入地进入到元宇宙空间内。
老的品牌,因为整套营销体系、销售渠道都已经非常完整了,突然要去元宇宙体系中搭建,改变成本非常大。可以先做一些浅尝融合,降低试错成本。
陈益茵:没有新老之分,只有需不需要
第一类,偏潮流化、未来感的品牌。它需要走在时代前面,吸引先锋人群,所以更适合在新的场景和商业应用下和消费者互动。
第二类,年轻化需求很重的品牌。核心上,品牌想吸引新消费人群,即使是一个传统品牌,也是有机会的,甚至可以做一些更新颖的反差,颠覆形象。
第三类,注重用户体系的品牌。它需要不停地给用户创造价值,比如车,还有星巴克在做的“数字化第三空间”,通过线上NFT与线下会员体系打通,延展用户的印记。
不过,是否进入元宇宙,品牌需要根据自我属性、未来规划、目标人群来决定。是浅尝辄止还是全局投入,考验的不只是品牌的敏锐度,更是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力。
问题:3
元宇宙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填补吗?
数英网友评论——
“数字藏品的真正内在价值还有待论证,现阶段更多是对现实藏品的虚拟投射,复制手段极多,也就意味着无法真实地创造稀缺,藏品也仅仅就成为特定人群的精神慰藉。”
《头号玩家》里有这样一幕:“外面已经变成城市废土,有人为了买游戏装备把妻子辛苦攒来的买房钱花掉,甚至负债累累。”似乎只有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往形而上的角度看,元宇宙所畅想的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平等、精神自由、超现实主义;而往现实中观察,入局元宇宙的行业,文化、娱乐、艺术创意这些品类占据多数。在理想追求与现实体验之间,二者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也成为了元宇宙发展的底层动力。
陈益茵: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更大的野望时,人们一定会探索更大的空间
PC时代满足了信息流通的渴望,移动互联时代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其实一定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解放人性的一些需求。所以元宇宙的诞生,我觉得也是被人性推动的,当现实世界满足不了我,或者有更大的野望的时候,一定会去探索更大的空间。
王凝:物理世界内卷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满足空洞的精神世界
元宇宙实践更多是集中在文娱、创意、互联网等行业,会发现这些其实都是务虚的行业,也是为了满足空洞的精神世界。
物理世界已经内卷到一定程度,大家不再考虑温饱,自然需要精神层级的跃升,那就自然会和文化、艺术、哲学有关联,具体反映到形式上,就是超脱这个三维世界到达更高的维度。
李星冶:不只是年轻人的娱乐,老年人也很需要
当前跟混合现实(XR)走得更近的,确实是一些离用户的娱乐交互需求比较近的产品和行业,比如手机、移动互联网、文旅等,年轻人乐意去体验。
很好玩的一个事情是,我们的数字人应用比较好的领域,在金融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反而是中老年人。因为他用手机点来点去很麻烦,不如直接和虚拟人交流:叫什么名字,你帮我去转一笔账,你帮我取多少钱出来,完成了全部交互,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切入口,植入元宇宙的部分组件或元素,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丁武萍:80后在意探索新领域,对00后而言虚拟世界才是现实
针对不同人群而言,80后之前的那批人,元宇宙更多是探索新领域、尝鲜的一个东西;对于00后来讲,可能元宇宙就是他的现实社会,反而现实社会不愿意进去。
问题:4
当下人们都不看好元宇宙,是件坏事吗?
数英网友评论——
“这些没有我20年前玩的游戏角色做得好,关键是游戏角色还有个世界观支撑。而这些,大概只有金钱和自嗨支撑了吧。”
没有谁能预言元宇宙的实现,会是什么时候。只不过,正如美洲大陆的淘金热,当人们发现所谓的元宇宙到手是一堆沙子时,失望甚至愤怒都在所难免。
但是,当我们提及今年的热度下降,或者大众对元宇宙的质疑时,几位嘉宾反而十分平和。一方面新机会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泡沫,在探索中无法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科技的实际落地与大众的想象之间,会存在滞后。这些都会反向推动着元宇宙的良性发展。
当潮水退去,大众的锐评裸露在沙滩上,倒逼行业正视并回归元宇宙科技的初心。不管是什么模式,一切还是要思考:给用户带来了什么好的体验,为社会带来了怎样好的改变。
李星冶:大家被迅速激起兴趣,需要更贴近生活的产品应用
一个新的技术,最开始一定是建立认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对它的期待不断升高,标准也会相应提升。比如说我们看综艺节目,刚开始觉得真有意思,但到后面发现它好像没有很多突破性的创意,不能带来那么多惊喜了。
大家对元宇宙的关注度下降的原因也是如此,这个行业和产品形态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升。当前主要的瓶颈,除了基础层的硬门槛,可能需要基于底层的刚性需求,在一个更元宇宙形态的场景当中,打造出贴近生产生活的产品应用。
吴凡:技术实际体验出现滞后,热度自然会下降
用户对于概念的感知,来源于对于技术的实际体验。也许目前元宇宙的前沿领域已经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但用户在使用场景中的体验,仍然需要打磨和优化。当技术落地的过程出现了停滞,对于元宇宙讨论的热度也会下降。
不过,每一项新热点在蓬勃生长的时期都会经历大量的试错,不妨回忆一下移动互联网时大家曾经走过的弯路。每次尝试都很有意义,只有尝试过,才能摸索出对于元宇宙的共识。
丁武萍:元宇宙作为噱头的时代过去了,正朝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新鲜事物起来一定会受到质疑,这是正常、应该有的声音。虽然作为噱头,可以获得一些商机,但始终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最终还是要接受商业的检验,有实际效果,品牌才会买单。
用户的批判态度,对元宇宙产业来说反而是个好事,说明我们正在朝向更稳定、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王凝:概念不被看好,又不会影响科技的发展
这个概念不看好,也不会影响科技的发展,该进步还是会进步的。真正在钻研科技进化的牛人,不会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些元宇宙的看法,反而很多理想主义者、骗子韭菜、冒险家这样的乌合之众,更需要借事件去炒作,很多都是经济行为,那必然会引发舆论。
元宇宙的故事最好是去伪存真地继续讲下去,为造福全人类的方向考虑。现在行业内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各怀自己的商业目的,对抵达元宇宙未来的实质帮助并不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唤醒一些人,让产业重新洗牌。
陈益茵:回到50年前,你知道什么叫“家人们上链接”吗?
这应该是个必经的过程,因为它现在的硬件、算力、科技都还没到一个彻底呈现的阶段,人们无法具体地感知。
就好比开玩笑说,回到50年前,你问一个人,他知道什么是“家人们上链接”吗?同理,现在,我们也并不了解未来上万倍的算力、数字空间、XR/VR/MR这些东西是什么样,再加上各种噱头,关于元宇宙的想象,很容易脱离现实。
目前遇到的质疑和挑战,都是因为元宇宙的发展无法依赖单一力量去实现,甚至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才有可能推进。从单一层面去看,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不可控、非常遥远。
问题:5
最后,元宇宙的故事要如何讲下去?
数英网友评论——
"大部分谈论元宇宙的讨论,都很少讨论技术的可行性。在回避技术问题的情况下,肆意畅想元宇宙其实挺不负责任。”
即使元宇宙是人类的未来,它的降临依然是个以十年计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终端设备的应用、到内容场景的填充、到体验感的完备,需要无数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协调,才能建立起元宇宙的雏形。这也是采访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
所以,如何促进元宇宙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进度条,同时,他们也谈到了自己身处的位置,所需要扮演的角色。
李星冶:一个生产工具的制造者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基础设施层的准备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趋于成熟。进入到下一层,便是产品应用问题。
对我们来说,是站在行业专家背后的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一些底层的赋能和支撑,像一个生产工具的制造者。所以我们需要打造出更多,不管是B端还是C端都可触达可使用的产品,以更合适的产品形态去贴近用户,帮助他们用更简便快捷、低成本的方式,打造属于他们的元宇宙世界。
丁武萍:和线下建房子一样,商业应用要考虑怎么吸引人进来住
元宇宙建设就像建房子,光盖楼也不行,水电也得通吧。建好之后你要去想里面要设计成什么样,要放什么样的业态。
我是商业应用派的,其实商业应用也要这么做。我要放什么样的游戏,什么场景,再到怎么样让消费者进来,怎么样做推广让所有消费者愿意进入娱乐消费体验。这些东西可能跟我原来做空间的模式和逻辑一样,只是说使用的一些工具会发生变化。
陈益茵:做一个新内容玩家,创造峰值体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品牌要有自己专属的空间景观或者互动方法,都需要有内容去充实,这也是现在广告行业、营销行业可以做的。
我们介陌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内容玩家。这个角色最大的改变是,创意思维要变了,就是说大家都在做体验,什么样的体验才是峰值体验?
举个例子,一家酒店入住服务到位,这是正常的体验,但峰值体验是什么样?有个小孩不小心把心爱的玩偶落在了酒店,不停哭闹。父母只好一边联系酒店送回,一边哄他说“玩偶去度假了。”没想到几天之后,玩偶与满满的一叠照片一起回了家:都是它在酒店各个角落“度假”的美照——比如在水疗馆里敷面膜,在酒店按摩椅上躺着,与酒店的鹦鹉玩耍。是不是有惊喜,是不是感觉酒店的服务太好了?
所以对新内容玩家而言,需要去找到一个体验的高点,或者能够刷新人的满足感的峰值。我们做安踏冰雪灵境,穿越复杂现实,带来全新感知,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吴凡:想成为技术中最懂内容的,内容服务商中最懂技术的
不论形式与表象如何变化,元宇宙的出发点还是为了用户服务,为品牌服务,以内容创意作为地基,根据品牌不同的诉求、眼前的问题、长远的考虑来调整元宇宙大楼里的不同部件。
在为品牌生产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构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创造独有的技术体系。我们想成为所有技术服务商当中最懂内容的,同样也是所有内容服务商当中最懂技术的。
“19世纪,汽车最初诞生时,是比马车跑得还要慢的,那就要否定汽车诞生的意义吗?”同样,我们也无法否认元宇宙的意义,只是这个过程有些缓慢。
通往未来的路道阻且长,元宇宙的任何一个可能性,或许就藏在眼下的尝试中与挑战中。正是有这些不可知的难度,才让元宇宙变得无远弗届,也因为这些无法想象的创新,让元宇宙的未来变得更值得期待。
风口起起落落,就算不在元宇宙行业,也会是在其他行业。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
希望这些回答,也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Recommend
-
79
导语: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最受开发者欢迎的JS框架是......文/ Sacha Greif译/ 黄焖鸡来源/ medium.freecodecamp.org开门见山,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调查了超过 23000 名开发者,得出了这份17 年 JavaScr
-
7
大家好, 我是来自 JDL京东物 流技术发展部邢焕 杰 , 今天来分享一个京东面试真题,这也是我前阵子听我工位旁边高T(高,实在是高)面试候选人的时候问的一个问题,他问,...
-
5
深度体验Win11:解答你最关心的5个问题 2 6 月底 Windows 11 的正式发布,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也确实近些年 Windows 很少有这样令人兴奋的升级了,所以笔者也是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多台设备上更新...
-
5
贴心整理:抖音小店入驻你最关心的27个问题! 2019-07-21来源:woshizmt.cn 编辑:boss浏览量:4471 最近很多网友咨询抖...
-
2
元宇宙登陆《天天向上》,汪涵带领嘉宾和观众体验元宇宙 • 3 小时前...
-
8
-
11
以太坊合并将近:五个你最关心的问题与答案藏民50分钟前705随着以太坊合并(The Merge)的临近,社区对合并的相关影响以及...
-
7
问了15个「10后」爱听什么歌,有人告诉我《孤勇者》太俗后浪研究所·2022-08-13 11:40“他们儿童现在都喜欢听‘成人化的音乐’。”
-
4
本文预计阅读 25 min,建议先收藏后观看~ 一、刀光剑影的 2022 时光荏苒,这绝不平淡的 2022 年已经走上历史的黄页,新的一年也逐渐看不到故人回首的光影。感谢你对前端技术领域持续关注,我们一直在这里等你。 ...
-
9
未来CIO数字峰会圆桌对话:嘉宾共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策略 6月9日-11日,以“数字变革者”为主题的“2023未来CIO数字峰会”在浙江舟山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