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成为东南亚下一个增长引擎的道路上,菲律宾能够走多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2-12-02/could-philippines-become-southeast-asias-next-big-breakout-market-reprise/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成为东南亚下一个增长引擎的道路上,菲律宾能够走多远?

2022/12/02 20:59
|作者 李鹏辉

多数情况下,当 “东南亚” 和 “数字经济” 这两个词语出现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组合所指向的往往会是印尼或者新加坡。

如我们所见,从庞大人口规模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发展潜力再到相对领先的社会发展阶段,近年来,得益于自身的绝对优势,这两位东南亚创投界常客正在不断成为这片新兴移动互联网市场 “数字十年” 道路上的最大公约数。当然,作为一个并不孤单的庞大集合体,对东南亚而言,随着其万亿美元小目标的不断充实,这种相互独立却又密切联系的关系却也在激发着一些 “新面孔” 的奋起直追,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东南亚下一个十年的何去何从创造出更多期待。

过去的一年中,凭借破纪录的表现,菲律宾显然成为了东南亚创投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在 2021 年之前,菲律宾初创公司所获得的最高融资轮次仅到 A 轮。然而到了这之后,截至当年 10 月份,该国已经出现了十笔 B 轮融资,且仅在 10 月份期间就产生了三笔 B 轮融资和一笔 C 轮融资。此外,有数据指出,同样仅在该年份的前 10 个月期间,菲律宾初创公司获得的融资总额就已超过其 2017 年至 2020 年所筹集融资的总规模。

随着菲律宾海内外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士的不断加码,当地政府在创业扶持政策、创投基金以及创业孵化计划方面也进行了大力推动。作为结果,虽然这种跃进式的发展势头会无可避免的被归结于疫情对数字化进程加速推动的体现,对当地的创投生态来说,这其中的铁三角基石:电商、物流以及金融科技产业却也就此稳固了下来。在 2020 年和 2021 年两年内,菲律宾共出现了近 35 家电商及电商相关的初创公司,并且 21 年中所有的 B 轮融资均出现在铁三角产业内。而根据统计,当地仅有的两家独角兽企业(MyntVoyager Innovations)也均是来自于数字支付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晚些时候,曾有观点认为,就像现在的印尼一样,在未来,菲律宾很有可能会成为东南亚的另一个增长引擎。然而,作为全球科创生态版图中的新入局者,这种名为 “菲律宾” 的发展速度却也正在同时引申出了另一个关乎于身体和灵魂是否能够并肩向前的本质问题。

根据 Gobi-Core Philippine Fund 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 22 年财年内,菲律宾的电子银行交易总额有望跃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十倍,达到 1.3 万亿美元。并且,至 2030 年,菲律宾的互联网经济 GMV 将从今年的 200 亿美元增长至 1250 亿美元,实现超 500% 的增幅。

作为这种继续趋于常态化的数字习惯的缩影,尽管未能从全球科技市场波动中幸免,依托于数字生态的菲律宾初创企业也在今年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报告表示,在今年内,非企业背景的初创公司所获得的融资总额较上年呈现出了几乎翻倍的趋势,从 2.79 亿美元提升到了 5.09 亿美元。不过,随着菲律宾科创生态的加速前进,该地区所面临的人才缺口现象却也在随之不断加剧。报告显示,在 2016 年至 2019 年期间,菲律宾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毕业生长期停滞在了 15 到 18 万人的区间内,并这一数字疫情之后显得更加不理想。

这时,面对当地日益涌现的入菲企业和本土初创公司,人才正在逐渐成为制约这些参与者和它们所置身的科创生态继续前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着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继续延续,那些处于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往往会更容易因获取/留住员工方面的成本问题而出局。

管理层或者创业家的短缺则是菲律宾人才短板问题的另一种体现。作为一个不过 10 年发展历史之久的新兴科创市场,也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菲律宾并没能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太多本土创业人士。现阶段,这些初代菲律宾创业家们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于菲律宾之外的成熟生态市场中学成归来,并且菲律宾 B&C 轮初创企业的开端是始于 15 到 16 年。这意味着,在印尼和新加坡科创领域中常见的 “高管离职创业” 剧情并不能很快地在菲律宾得到体现,毕竟多数菲律宾初创企业才刚刚步入发展阶段。

startup-eco-growth-flywheel.png

报告用初创企业(Startups)、资本(Capital)、人才(Talent)这三个元素组建了初创生态的增长飞轮。并同时指出,通过这三者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生态才能得以开启周期性良性增长的可能。(图片来源:《State of Talent in Tech 2022 Report》, Gobi-Core Philippine Fund.)

针对这一问题,已经走过了这一阶段的新加坡和以色列或许可以是菲律宾的参考对象,并且当地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已经开始着手去从事相关的指导培训事业。但与已经得到爆发式发展的企业和资本端不同,人才的培养并非在朝夕就能完成,无论是试图成为东南亚的下一支潜力股还是仅仅只为了推进自身数字经济的发展,自上而下的人才短缺都将会成为菲律宾不断要去直面的一个长期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暴露。

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在菲律宾来更加全面地展现出自身的面貌之后,这片此前曾经被忽视太久的科创生态却也在向外界展现出更多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可能——或者说是一种正在到来且此前未曾有过的的可能,就像《菲律宾会是东南亚的下一个增长引擎么?》这篇文章的结尾所写到的那样,“···如果有人把目光转向了菲律宾,那么他所期待的就在这里,并且已经到来。”

封面来源:Ramon Kagie on Unsplash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