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奈雪集体下沉,「茶饮界星巴克」终究是个伪命题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152480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去年 9 月 19 日,深圳南头古城,全国首家喜茶手造店正式启幕。
今年 11 月 24 日,这家手造店悄悄结业,消息从小红书传出,大众点评也显示「商户暂停营业」,有报道称是因为店铺租约到期。
前后不过 1 年多,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如同一块石子投入水中,让一个可见的趋势更加扩散开来:
当新茶饮竞争到下半场,不妨走降本增效的「平凡之路」,标准化或许才是归宿。
新茶饮头部玩家,不再执着做奶茶界星巴克
喜茶全球首家手造店,是新茶饮行业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真正的手造店,也是喜茶门店体系里最高级别的「超级灵感店」。
门店即产品,它既是优质产品的陈列窗口,也是品牌精神的具象化身。

顾名思义,喜茶手造店的特色是「全手工制造」,或手剥或手切或手捣或手摇出汁,主打传统匠人精神与现代创意的融合,输出天然、健康、品质、创新等理念,显然是为了品牌调性而开设,不重复普通门店的流水线。

门店共分为三层,每层产品形态各不相同,包括一楼的手炒冰系列、二楼的手造茶系列、三楼的手造纯茶与手调创意茶,顶楼花园留出了社交空间。

▲ 新品灵感来源于喜茶人气产品,但以全新形态呈现.
与高端定位相匹配的是售价。手炒冰系列在 30 至 39 元之间,手造茶系列集中在 30 至 80 元之间,其中「大颗猫山王榴莲」高达 138 元,手冲茗茶系列集中在 40 至 70 元之间,一杯单丛·东方红 98 元,一杯岩茶·向天梅 118 元。
浏览大众点评和小红书可以发现,好评基本围绕着与众不同的出品和门店设计:「有很多特别的产品以及形式」;「用料很足超级好喝」;「整体视觉、听觉、嗅觉都很完美」;「出了应季的潮汕系列手作茶,店内环境也很优雅」……

但翻到硬币的另一面,也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环境逼仄、出品慢、价格贵:「想坐里面其实没啥位置,基本打卡即走」;「工序有点繁琐,料分成几次加」;「炒冰相当不错,因为是现炒的,差不多要等半个钟」「比一般喜茶店的饮品小且贵不少」……
概念和设计虽好,但成本高、出品慢、仰仗旅游打卡、以现场外带而非外卖为主,再加上为疫情所限制,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了它撑不下去。
这不只是一家门店的问题,喜茶的其他大店也有所调整。
6 月,长沙惠农大厦 Lab 店关闭;7 月,西安钟楼商圈 Lab 店关闭;11 月,厦门万象城 Lab 店关闭。Lab 即「实验」,Lab 店多数坐落高端商圈,提供更创新的产品、场景、玩法。

▲ 喜茶广州首家 Lab 旗舰店.
不同于关门大吉的手造店和 Lab 店,更标准化的「喜茶 GO 店」正占据着更大的门店数量份额。
2018 年 6 月,喜茶开通外卖服务,上线小程序「喜茶 GO」,并推出「喜茶 GO 店」。
喜茶 GO 店仅保留基本的制茶功能空间,用户通过小程序自助点单,因为经营模式更轻、选址灵活性更大,可以灵活入驻社区、购物中心 B1 层等位置。

▲ 喜茶 GO 店.
2021 年,喜茶一共有 200 余家 GO 店,它们占据至少 40% 的门店数量份额。
「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与竞争对手喜茶所见略同。
曾经的奈雪想要讲一个「茶饮界星巴克」的故事,意图打造「大而美」的第三空间,以面积在 200-350 平米的大店为主,选址多在大型商场,平均开店成本为 185 万,而蜜雪冰城和茶颜悦色的单店面积都不超过 30 平方米。

不仅门店面积大,奈雪还要求每家直营连锁门店只保留「40% 的相似性」,其他部分根据不同城市进行区分设计,星巴克也是这个理念——哪家都一样,哪家都不一样。
但从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奈雪开始向小店型、数字化门店迭代。2020 年 11 月,奈雪推出 Pro 店,布局一线城市商务办公区、高密度社区,店铺面积在 80-200 平米之间。

▲ 奈雪 Pro 店.
与之前的主力店型相比,Pro 店初始投入更低,满足了 Z 世代一人食和即食的消费需求。
Pro 店主要的特点是,专注于到店取货及外卖服务,取消了现场烘焙的面包厨房、欧包展示柜台,改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并设计了更丰富的业务类别,卖起了预包装零食、茶包、伴手礼、汽水、咖啡,实现更高的经营利润率。
毕竟,对于上市之后的奈雪,盈利能力更为重要。奈雪的上市招股书提到,2021-2022 年将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 300 间和 350 间门店,其中约有 70% 为 Pro 店。
降价、加盟、下线子品牌,更标准化的喜茶
今年以来,不仅是放慢扩张,喜茶收敛了全身「锋芒」,走得更慢也更稳。
1 月,喜茶下调了部分茶饮价格,幅度在 1-10 元不等,纯绿妍茶后和美式咖啡仅售 9 元;2 月底,喜茶承诺今年内不再推出 29 元及以上的茶饮,现有产品在今年内绝不涨价。
对于喜茶来说,吸引更多的用户成了必须提上日程的事,再不济压榨中低端对手的利润空间也是好的。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用户增长见顶,规模无法再快速扩张,喜茶店均收入和坪效下滑。久谦咨询中台数据显示,2021 年 10 月,喜茶门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5%、32%。
也就是说,以往需要排队买的茶,现在可以三个店铺选着买。顾客不需要排队了,单店售出的茶饮杯数也少了。
另一方面,用户消费习惯改变了,对价格更加敏感,也比以前更偏向线上消费。
今年夏天,「雪糕刺客」惹了众怒,这是一场借刺客之名的集体发泄——在节衣缩食的疫情背景下,消费降级或许才更主流。
当价格本身被凸显出来,喜茶的降价不降质,也是在审时度势。公布降价时,喜茶自己就指出:「贵开始成为了喜茶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为了抢占更多的非一二线用户,提高门店坪效及自身盈利能力,降价不是唯一的办法。
今年 1 至 10 月,喜茶新开门店仅 35 家,开店节奏明显变慢了,2019 年到 2021 年,喜茶新增门店数量分别为 227 家、320 家和 202 家。
对于快速开店带来的门店分流,解法只能是完善供应链并更精细地运营店铺,但这是长期工程,短期内自然是停止或放缓扩张。
11 月初,喜茶旗下「喜小茶」门店关闭、小程序下架,全面退出了市场。
喜小茶生存的意义本就是为主品牌探索下沉市场的可能性,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2020 年开业时的产品定价区间为 6-16 元。

喜小茶如今不复存在,除了卖得不够好,更主要的原因是喜茶自己也变便宜了,当定位和资源相互冲突而非互补,原本需要喜小茶承接的市场可以由喜茶「兼任」。
最后一家喜小茶关闭的同一周,喜茶宣布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开展事业合伙业务,也就是开放了加盟。
喜茶对于加盟商的要求十分严苛,需要先成为合格的喜茶员工,在喜茶门店实习 3 个月,并通过考核获得店长任职能力,加盟费用则在 50 万以内,面积基本在 50 平米以内。

▲ 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做到足够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加盟和扩张。有限的门店面积也说明,在加盟业务上,相比于场景服务,喜茶更强调产品本身。
36 氪采访的投资人士认为,喜茶并非缺钱才做加盟,现金流是正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品牌竞争:
「喜茶立起了新茶饮的招牌,但反而是茶百道、古茗等品牌,用一半的价格占住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 喜茶的香芋种植合作基地.
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喜茶,正在暗暗建立起护城河,深耕供应链并控制成本。除了在贵州梵净山自建茶园、在广西桂林共建槟榔芋种植基地等外,喜茶近几年还通过投资,建设后端供应链,比如投资的野生植物 YePlant 就是燕麦奶供应商。年初降价的底气也来源于这里。
在消费习惯整体降级之时,在实现真正的规模效应之前,喜茶的下沉之路还将继续,既是触及更多消费者,也是在完善供应链管理并精细化运营门店,实现各方面的标准化,最终降本增效。
比社交更重要的是日常,星巴克也要边下沉边扩张
最早提出第三空间、屡屡被新茶饮对标的星巴克,也有了自己的敌人——用互联网思维做咖啡的瑞幸。
瑞幸退市之后活得还挺好,主要是因为它用高 SKU、持续推新、重点引爆等一整个精细化运营的流程,找到了生椰拿铁、生酪拿铁等爆款。
它的成功意味着,虽然星巴克是「中国咖啡市场的第一个教育者」,有品质相对稳定的现磨咖啡和经典菜单,但饮品化、平价化的奶茶式咖啡仍然可以用新口味打开增量市场。
更重要的是,即使像研发爆款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命题,瑞幸都在尽力标准化。研发人员会将甜度、香气等指标数据化,把主观的咖啡变成具象的算法,并结合门店端的大量订单数据,评估咖啡新口味搭配的可行性,结果就是推出新品的速度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

2021 年,瑞幸的上新速度是 2.2 款/每周,星巴克 是 0.7 款/每周。
「咖啡加万物」的同时,瑞幸没忘了加快渗透下沉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星巴克开了 772 家门店,瑞幸则有 1628 家,直营店面积仅为星巴克的 1/6。门店多也代表能抢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出了门就是瑞幸,喝它的几率自然增加了。
不甘落后的星巴克同样在下沉。界面新闻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星巴克新开了 229 家门店,最新落地的是广东清远、江西新余、威海九龙等非一二线城市。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星巴克中国首席运营官刘文娟曾说:「当我们在谈咖啡市场拓展的时候,星巴克看重的不仅仅是全国 300 多个地级市场,也包括了近 3000 个县域市场。」

星巴克调查发现,当前阶段,新兴县域市场消费者因为社交需求消费咖啡的场景更多。
他们期待的是,如果能将这部分顾客的咖啡消费日常化,将产生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如此看来,从社交进阶到日常才是理想。所以铺设下沉市场时,星巴克的营销方法也有所不同,店员往往会在点单前安利关于抖音或大众点评等平台的优惠券,并且主推甜味饮品,匹配当地消费习惯,增强消费者粘性。

不只是在下沉市场,最近的星巴克正在线上悄悄变相降价,买一送一等攻略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传开,免运费还有随机红包立减,薅瑞幸咖啡羊毛的场景正在星巴克身上重演。
目前的中国现制饮料赛道中,咖啡和奶茶各有一个现阶段的王者,一个是互联网思维的瑞幸,一个是疯狂加盟的蜜雪冰城,其他品牌或多或少借鉴了它们的成功经验。
喜茶降价和重点扩张「线上下单,到店取走」的 GO 店,像是效仿瑞幸的打法;喜茶开放加盟,又像是向蜜雪冰城看齐,通过加盟费和给加盟商卖材料赚钱。

当然喜茶仍有其独特之处,新茶饮讲的是在优质茶底中加入鲜果和鲜奶的故事,原材料和生产流程相对更复杂,需在深耕供应链的基础上,做到降本和下沉,让「品质高也不贵」成为可能,利用加盟扩张市场份额时也不宜行差踏错,否则损害经营多年的品牌调性。
喜茶、奈雪、星巴克集体下沉,瑞幸与蜜雪冰城模式被印证,种种迹象体现着,茶饮消费习惯降级,高端定位已经不再吃香,「相对平价加高频消费」这条更加大众化的路线,是品牌们殊途同归的终点。
Recommend
-
16
网红新式茶饮卫生堪忧,奈雪的茶菌落总数超标?喜茶陷“卫生门” 据《消费者报道》12月14日消息,在整理的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药监等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公布的关于餐饮场所销售的现泡茶、果汁等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结果中,监管部...
-
1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CBNData消费站,作者丨贺哲馨,编辑丨钟睿 2020年对于新式茶饮是增长与转变的一年。 ...
-
5
奈雪破发、喜茶融资、蜜雪拓店,茶饮三国杀开幕 在跑马圈地后,接下来的看点也许是谁能杀入对方的“领地”,这是一种竞争,更是真正考验品牌耐力的起点。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随着炎夏的到来,茶饮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奶...
-
1
“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 首日破发尴尬了谁? Connect with us 6月的最后一天,“全球茶饮...
-
4
“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获国信证券等多家券商予“增持”评级 (经理人网7月23日消息),近日,国信证券发布研报,首予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增持”评级,研报...
-
5
我们集齐 8 色饮品,发现了喜茶、奈雪、星巴克「造颜色」的秘密|明日浪潮 有一群为颜色而狂热的「视觉动物」,他们喝下一杯杯...
-
7
盘点喜茶、奈雪、乐乐茶……茶饮“大牌”教会的6个营销套路...
-
10
奈雪的茶上线奶茶机器人,新式茶饮竞争即将进入白热化 ...
-
8
奈雪喜茶再降价:下沉扩张与内卷焦虑 ...
-
9
近日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一个有品格的快闪店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进去一探究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