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丢了“销冠”,股价反而暴涨,如何重新理解小鹏?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0-20221201-37242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丢了“销冠”,股价反而暴涨,如何重新理解小鹏?

小鹏面临关键一战。

小鹏Q3过得不容易。

交付量上,这个有着新势力“销冠”之名的玩家,三季度的交付量明显下滑,此后的10月交付量甚至腰斩。更糟糕的是,今年9月,重磅产品小鹏G9一上市就遭遇危机。G9担着小鹏冲击高端、提升毛利的重任,却因为混乱的配置备受质疑,最终出现新车刚发布两天就大改配置单和价格的罕见场面。

图片

不容乐观的交付状况,在财务层面会有直接反映。11月30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主要指标如下:

  • 营收层面,小鹏三季度总收入为68.2亿元(若无说明,单位均为人民币),同比增长19.3%,环比下滑8.2%;

  • 毛利层面,三季度,小鹏毛利率为13.5%,去年同期为14.4%,上一季度为10.9%;

  • 亏损层面,三季度,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3.8亿元,去年同期为15.9亿元,上一季度为27亿元。

截至美股收盘,小鹏在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近50%。如何理解如此暴涨,需要将财报和公司预期结合到一起看。

艰难过弯

“蔚小理”三家目前都已进入产品换代的“弯道”中。“过弯”要协调好消费者预期、处理好新旧产能关系、顺利交付新车,而小鹏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没把握好平衡,三季度的交付量下滑已是例证。

由于小鹏G9是在10月才开始交付,因此三季度小鹏的车辆交付结构仍以P7和P5为主。财报显示,P7三季度总共交付16776辆,占总交付量的56.7%;P5交付8703辆,占总交付量的29.4%。

图片

在小鹏的车型结构里,G9价格最高,其次是P7,再其次是P5,然后是G3。三季度,定价更高的P7和P5的交付占比较上一季度上升,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就是毛利率的提升。

财报显示,小鹏三季度的汽车利润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为11.6%,高于二季度的9.1%。公司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13.5%,高于二季度的10.9%。

图片

不过,基于整体交付量下滑实现的数据增长,并不是值得庆祝的增长。更健康的汽车利润率增长仍要靠G9,何小鹏曾表示,随着G9和后续新平台以及新车型的推出,公司将结构性改善车型毛利率,“中长期的目标是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目前看来,小鹏离这一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费用方面,三季度小鹏的研发开支为15亿元,同比环比均是增长18.5%。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6.3亿元,同比增长5.7%,环比下降2.3%。财报中,公司高层提及“审慎的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不过考虑到小鹏以“智能”为核心标签,公司对于研发的高投入或将持续。

图片

亏损方面,小鹏三季度的净亏损为23.8亿元,2021年同期为15.9亿元,同比扩大49%,虽然相比二季度的27亿元有所收窄,但亏损依然保持在高位。

有望重回万台?

总的来看,无论是交付量,还是季度财务指标,财报里各项数据反映的情况都不乐观。即使把中概股集体大涨的情况也考虑进来,小鹏在财报发布后近50%的股价涨幅仍然令人惊讶。

这和小鹏给出的未来预期有关。财报中,对于2022年四季度,小鹏预计交付量将介于20000至21000辆,同比减少49.7%至52.1%;总收入将介于48亿至51亿元,同比减少40.4%至43.9%。

这样的指引看上去是利空,但考虑到小鹏10月交付量仅有5101台,管理层预计11月交付不少于5800台,可以推导出小鹏汽车12月交付量有望大幅回升,重回万台水平。

电话会里,小鹏管理层还表示,虽然短期内小鹏G9需要克服疫情和产能爬坡的挑战,但G9在续航和充电速度方面超过市场上所有的在售电动车型。G9的用户口碑正在逐渐扩大,有信心G9将成为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的前三名。

重回万台加上G9热卖的可能,构成了对小鹏未来乐观的理由之一。G9是否成功将标志着小鹏能否实现毛利上升、品牌上行。近几个月,小鹏在舆论和市场持续承压,看空者众,这次公司给外界输出了一些信心。

此外,电话会里还提到,何小鹏本人将大幅减少个人在生态企业的直接参与度,更多聚焦于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升级。这对应的也是市场的担忧,此前不少观点指出何小鹏管理事务过多,不利于小鹏汽车主业的发展,行业还出现“小鹏汽车的最大问题是何小鹏本人”的尖锐批评。

竞争在持续,具体车企的低谷和高光可能都只是一时。相比“蔚小理”占据舞台中心的阶段,今天的新能源车行业无疑更复杂了——传统车企追赶、特斯拉降价,外加来自供应链的种种挑战,一切都令市场参与者丝毫不敢放松。

小鹏的境况说明的是:新能源车的洗牌刚刚开始,它比智能手机行业玩家更多、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蔚小理”此前积攒下来的先发优势,并不能确保他们成为终局中的一员。

事实上,何小鹏对此有着清晰认识。他在近期表示,受疫情和电池涨价等冲击,小鹏汽车正在调整策略,明后年已规划好新车,“要做新势力企业活下去的那一家”。在和晚点LatePost的对谈中,他也表示,行业最后会剩下7家公司,“现在只有特斯拉是很确定在七家之中,其他公司都还在路上。”

小鹏面临关键一战。行业机会仍然广阔,但挑战同样巨大。

网站编辑: 郭靖
article_ercode.png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