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产屏幕“痛击”三星、LG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consumer-electronics/53013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国产屏幕“痛击”三星、LG-消费电子-与非网

来 源:雷科技数码3C组

编 辑:定西

排 版:子弹

说起手机屏幕,相信大家都知道行业里有个三星,三星AMOLED的屏幕和骁龙芯片,几乎是大多数安卓旗舰手机的标配了。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吹嘘的E5、E6发光材料都是来自三星,这也让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会优先去选择那些搭载了三星屏幕的产品。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ncqN8l14plZW2YUCenlRcLE2NwpblOHzW1PBglMxzRdKEQZGiaFj6Nq0S8pbYCIBr145zhEkVPYI3FNiapTq5TZA%2F640%3Fwx_fmt%3Dpng&s=a01a2d

图源小米官网

这对于国产屏幕厂商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市场和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三星就代表它们的发展机遇会变得更少。不过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叠加智能手机产品进入发展成熟期,市场成长趋缓,消费者换机动能不足,手机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状态严重。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ncqN8l14plZW2YUCenlRcLE2NwpblOHzexj2UIlzjbbY49ic6fZXLyvcU07j1paAuSmUo0pKY3YqMdPMafT8zqw%2F640%3Fwx_fmt%3Dpng&s=cf065c

图源:CINNO Research

而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屏幕厂商们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根据根据CINNO Research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场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下滑4.8%,总出货量约为1.4亿片。有意思的是,从出货地区来看,韩国地区的份额占到69.6%,国内厂商的出货份额达到了30.4%,相比同期去年增加了10.1%,这也是国产厂商首次份额超过30%。

或许属于国产屏幕厂商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国产屏终于迎来了风口?

另外根据报告中可以看到,国产厂商京东方和维信诺已经在全球市场排到了第二和第四名,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京东方,出货量约为1750万片,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52.2%,市场份额达到了12.7%;维信诺的出货量约为900万篇,同比增长42.2%,市场份额为6.6%,虽然相比京东方仍有一定差距,但也能证明越来越多的厂商和消费者愿意去接受三星之外的厂商。

以往我们提到国产屏,总是充斥着廉价、劣质的标签,毕竟在发展初期国产屏幕与三星、LG等主流厂商在素质上确实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也确实出现过不少问题:大果粒、抹布屏、色彩不统一、屏幕发黄发绿等等,几乎每一家国产厂商都曾因为国产屏被消费者吐槽过。

但厂商选择国产屏也有自己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考虑外,还有被国外屏幕厂商卡脖子的担忧,之前就曾有几家厂商吃了这个亏,明明产品都已经准备进入生产阶段了,却被国外某屏幕厂商卡了脖子,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供货问题,最后导致新机大量缺货,口碑和销量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相关研发成本的下降,国产屏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厂商的最佳选择之一,近期像什么小米12S、华为Mate 50系列、小米Civi 2以及还未发布的vivo X90都使用的是国产厂商研发的屏幕。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ncqN8l14plZW2YUCenlRcLE2NwpblOHzFjYWBib2o2vG9icj6Crrnibmwdv7howSbyQSBns60ib8EBTJkvx0VQs04g%2F640%3Fwx_fmt%3Dpng&s=62b571

图源TCL微博

而且目前国产屏幕还有一项绝活是三星所不能比拟的,那就是高频调光屏,这里也简单讲解一下。我曾多次在评论区看到不少读者反应OLED屏相比LCD屏看起来更累,时间一长甚至会眼干、流泪、眼镜痛等等,这是因为OLED屏幕普遍采用的是低频PWM调光技术,它的本质是是通过屏幕快速频闪来控制亮度,而不是像LCD屏一样,通过改变电流强度来控制亮度。但是问题在于,如果PWM调光闪烁频率过低,则很容易造成眼睛出现不适感。

想要解决OLED屏伤眼的痛点,办法通常只分为两种。一种是提高闪烁频率,也就是高频PWM调光,尽可能降低人眼的不适感;另一种则是采用类DC调光的方式,但是代价就是会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整块屏幕看起来有些灰蒙蒙的样子,有些本末倒置。

国产屏幕厂商们注意到了用户这一痛点,陆续研发出了1920Hz、2160Hz高频调光屏幕,能够大大降低观看屏幕时所带来的不适感,如今大量国产厂商们采用国产高频调光屏,也证明市场和消费者已经开始逐步认可并接受国产屏幕。

另外国产OLED屏的成本不断降低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端甚至是低端机都能用上效果更好的OLED屏,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千元机关注的核心是成本,只要OLED屏成本足够合理就可以马上取代LCD屏,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观看体验,也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多卖点。

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国产屏幕就已经跻身业界顶级,我们要正视国产屏幕目前还不如三星顶级屏幕的现实,尤其是折叠屏方面,三星依然还是不二之选。毕竟三星在OLED屏幕市场上所花费的时间和财力都是其他厂商所不能比拟的,不能因为国产屏幕厂商崛起速度飞快就贬低三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厂商愿意用,用户也愿意接受,这是一个过程,可能目前的国产屏还不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但这对于国产屏行业以及国产智能手机元器件自主化来说,确实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国产屏幕要如何翻盘?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手机厂商加速导入国产OLED屏,意味着整个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数据显示,国内新增OLED产线投资数量已超过了韩国,单看已公布项目,到了2026年中国OLED面板产能有望占到全球市场的49.04%,与韩系OLED面板厂商平分秋色。

所以手机厂商选择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用华星光电的屏幕,不仅仅是因为成本,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与其他厂商一起在国内建立起一条完善的屏幕供应链。当然,当这些产业链成熟过后,制造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届时所有的国内手机厂商就能以更低的价格去采购到一块素质与三星不相上下的屏幕。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目前国产屏幕的形式一片大好,但想要真正超越甚至是取代三星还是有些天方夜谭。毕竟在屏幕生产阶段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国产厂商们如今还使用的是国外技术,第一是真空蒸镀机,它的作用是给OLED屏幕涂上有机薄膜,才能让屏幕正常通电发光,但这一仪器的生产制造技术仍是国外独占,国内厂商们仍需要加大研发力度;第二是更为先进的喷墨印刷工艺,虽说国内已经有厂商在开发并成功试产,但能否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是要一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么样,正是因为国产OLED屏幕的存在,终端厂商在屏幕方面才有更多选择,不会再有被“卡脖子”的窘境,甚至还可以实现屏幕的定制,在不同档位或者同等档位的不同终端上采用不同特点的屏幕,以体现终端产品的创新个性,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其实大家也明白,国产柔性屏的增长,更多来自价格优势,当年LCD市场我们可以依靠价格优势挤掉三星、LG,在OLED市场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先将OLED面板的价格打下来,快速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并不是难事。

但正如这两年国产手机齐刷刷冲击高端一样,国产屏要站稳高端,仍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才能在显示效果、质量寿命等方面追上三星、LG的水平。

在高端市场,国产屏短时间内还是很难跟三星正面对刚,但国产屏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借助国产手机高端战略的东风,国产屏也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对于用户来说,国产屏崛起的结果,无论刚性OLED、柔性OLED,还是折叠屏,手机厂商大量使用国产屏,建立起完善的屏幕供应链,制造成本的下降,都将让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块综合体验更好的屏幕,何乐而不为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