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撑起“双11”的早已不是销售额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opinion.hexun.com/2022-11-11/20708132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撑起“双11”的早已不是销售额

11月10日晚上开始,“双11”就进入了正日子,接下来的一天两夜,是剁手族的最爱,也是商家、平台最紧张的节点。但把时间拉长到14年,熬过了两个“七年之痒”的全球最大购物节,似乎总让人有一些期待,也总让人感觉不再新鲜。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双11”本不是节,从网络戏谑色彩的“光棍节”,到引发亿万网友年年期盼的购物节,参与其中的人和在意的事,已然存在即合理。

最初,“双11”纯粹而简单,消费者要优惠,商家要销售额,连带着平台竞争的高举高打,纵然只有“5折”这一条,吸引力足够。

后来,“双11”花样多起来,预售、秒杀、叠加券、直播……有的人喜欢,有的人看不懂,但并未妨碍销售额一次比一次惊人。在屡屡创造历史的数据背后,也有人怀疑,“双11”还有没有办下去的必要?这样一条促销的赛道,是否过于拥挤?

毕竟,铺路的天猫,上路的京东、苏宁、当当、国美等等,也在打造自己的专属舞台。在“双11”之外,还出现了京东“6·18”、苏宁“8·18”,甚至阿里自己也试图打造“双12”这样的二度狂欢。

好比篮球赛事,你的主场我的客场,投入程度或有不同,拿下三分的希冀一模一样。更重要的是,人造购物节的目标有销售额,更是企业不肯也不敢舍弃的品牌形象片。

近些年,随着时间战线越拉越长,统计口径大相径庭,阿里、京东都弱化了对“双11”销售额的推崇,这有增长曲线的考量——没有永远突飞猛进的数据,更有销售额之外充实“双11”的打算。

只有销售额的“双11”是单薄的,也不足以让它撑住14年。

往最简单了说,“双11”通常是每个电商企业的流量和数据峰值,考验着服务器考验着程序员,也考验着仓储物流、客服售后。一连串的技术和能力的迎难而上,大如淘宝天猫,日常也是“求而不得”,又不能不心怀敬畏。通过人造购物节,实现人造业务峰值,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良性对垒中,抢购的那一刹那,网页可能宕机,但有准备之仗总比意外好太多。

再上一个层次,“双11”带给中国互联网、商品零售甚至整个社会消费的意义无疑是全方位的,技术趋势的变迁、产业结构的腾挪,以及民众生活习惯、消费结构都因它不断变化。

比如这两年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双11”最亮眼的部分。在社交互动+促销优惠+主播魅力的多重加持下,直播带货唤醒了电商又一轮成长力,也夹杂了主播偷税漏税、质量参差夸大其词、口惠而实不至等灰色印记。

不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赞赏或者吐槽“双11”会永远存在,这种是非不是零和博弈,在低成本的试错之后,“双11”更好,国内消费才更好。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diversionToWXBottom_new.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