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DRAM工艺快追上CPU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mcu-dsp/53000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DRAM工艺快追上CPU了-控制器/处理器-与非网

近期,DRAM制造工艺又实现了一次突破,这次操作来自于SK海力士,该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采用HKMG(High-K Metal Gate)工艺的LPDDR5X内存,采用1αnm制程,该款LPDDR5X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功耗降低了25%,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33%,并在JEDEC设定的1.01V-1.12V超低电压范围内运行。

LPDDR5X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它与PC、服务器用DRAM不同,对低功耗要求很高,同时,性能又不能下降太多,通过采用HKMG工艺,可以更好地保证提高性能地同时,又降低功耗。

以往,HKMG工艺主要用于逻辑芯片,特别是CPU、GPU等处理器,近些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特别是5G通信、汽车智能化、VR/AR和使用AI的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对内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DRAM制程工艺演进到了10nm-20nm范围,此时,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矛盾逐渐凸出,而HKMG是解决这一矛盾体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应用于非移动设备用DRAM,如服务器中的DRAM,代表企业是三星,如今,HKMG被引入移动设备用DRAM,也就是LPDDR,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跨越。

01、HKMG是何方神圣?

早期,集成电路晶体管栅极材料用的是铝,采用的相关配套结构是铝金属/二氧化硅,后来发展到了多晶硅栅,采用的配套结构是多晶硅栅/二氧化硅,之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升级到了多晶硅栅/SiON,2007年,HKMG横空出世。

提起HKMG工艺的由来,不得不提到集成电路传统霸主英特尔,2007年初,英特尔宣布在45nm制程节点处利用新型High-k(高介电常数)介质材料HfO2(二氧化铪)来代替传统SiON作为栅介质层,以改善栅极漏电流问题,同时利用金属栅代替多晶硅栅,开发出了HKMG工艺。之所以是45nm,是因为半导体制程按照摩尔定律发展到这个节点时,晶体管中最先达到极限的是栅极电介质,传统的栅极电介质已无法满足晶体管性能提高、体积缩小的要求,易产生漏电流等问题,造成晶体管可靠性下降,而高K金属栅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HKMG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介电常数高,HKMG以金属氧化物作为栅极电介质,与传统栅极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栅极漏电流,降低工作电压,并提高晶体管可靠性。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晶体管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半导体产业的一项重要创新。

可用作高K金属栅极电介质的金属氧化物需要具备禁带宽度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可制造薄膜材料、与硅元素兼容、兼容CMOS工艺等特点。HfO2是主流的高K金属栅极电介质材料,在半导体产业得到广泛应用。但HfO2存在高温稳定性较弱、与硅兼容性较差、沉积薄膜易产生缺陷等缺点,新的高K金属栅极电介质还在开发过程中。另外,铪基材料与多晶硅栅的兼容性一直是一个问题,所以需要采用金属栅。

当然,采用HKMG技术,对于金属栅极是有要求的,金属栅极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就不在此详述了。

02、DRAM大厂聚焦HKMG

近些年,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存储芯片厂商竞相开发10nm-20nm制程级别DRAM,相继引入了EUV光刻设备,这在以前只会用于制造各种CPU等处理器,可见市场应用对DRAM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这三大厂商必须在制程工艺方面下更多功夫,因此,继 EUV之后,HKMG成为了另一个焦点。

2021年,三星电子首次将HKMG工艺用于DDR5,并推动了商业化进程。当时,三星电子曾经表示,HKMG DDR5内存模块的功耗比传统工艺减少了约13%,计划根据下一代计算市场的客户需求,适时将该内存商业化。但是,三星一直没有公开该款DRAM的商用化案例。今年,TechInsights透露了相关信息,该芯片已经应用于一家中国台湾高性能内存模块制造商的产品,据悉,该款DRAM是16Gb的DDR5,采用了HKMG工艺制造。

作为三星电子的老对手,DRAM大厂SK海力士自然不会坐视三星在DRAM技术方面领先,看到对手在PC、服务器用DRAM上采用了HKMG工艺,SK海力士更进一步,将该工艺用在了对功耗要求更高的移动设备DRAM上,也就是前文提到的LPDDR5X。

那么,SK海力士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要了解一下DRAM的基本结构,组成DRAM的晶体管有以下几种:存储数据的单元晶体管(Cell Transistor),恢复数据的核心晶体管(Core Transistor),涉及控制逻辑和数据输入/输出的外围晶体管(Peripheral Transistor)。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元晶体管在提高DRAM存储容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然而,原来的核心晶体管和外围晶体管特性越来越不适合DRAM的应用要求,成为了发展瓶颈,特别是对于外围晶体管而言,只有实现工艺尺寸的进一步微缩,才能提高性能,在需要快速提高性能的高端产品中尤为如此。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微缩基于多晶硅栅极/SiON的晶体管时存在的限制,此时,HKMG工艺就是一个理想方案。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yzPtt1OwovpdJ7BZkibChUibnY91duhreA5rb8zpmDl2OkKSNYu53LGKibTWiaHgsmWSGcibD2f5vRbiagzjhlLdrX5w%2F640%3Fwx_fmt%3Dpng&s=f54040

为了将DRAM的多晶硅栅极/SiON转换为HKMG栅极,需要对相关工艺进行更改,还必须对HKMG材料、工艺和集成流程进行优化,以适合新材料和新工艺。具体来看,要开发出一套复杂的工艺(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因为这是SK海力士的核心竞争力,属于绝对的商业机密),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兼容性问题。与多晶硅栅极/SiON相比,HKMG的热稳定性较弱,由于DRAM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特殊处理,以实现单元阵列结构,这与逻辑芯片(CPU、GPU等)采用的HKMG工艺有很大不同。因此,DRAM中HKMG工艺的特殊性会导致其可靠性下降,这就必须对HKMG工艺和DRAM集成工艺进行优化,以解决可靠性下降问题。

二是新材料控制。需要引入工艺控制措施,例如针对新材料的测量方案,以防止现有器件受到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影响。

三是要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工艺。可通过工艺集成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四是设计与测试优化。随着栅极材料的变化,晶体管特性和可靠性与传统多晶硅栅极/SiON截然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HKMG的优势,增强可靠性,需要新设计方案,并优化相关测试。

总之,通过将HKMG整合、优化成为适用于DRAM工艺的形式,开发出新平台,并通过包括试点操作在内的预验证工艺来确保方案可行,从而实现将HKMG工艺用于DRAM量产。

03、结语

以往,具备低漏电、高性能特性的先进制程工艺多用于逻辑芯片,特别是PC、服务器和智能手机用CPU,如今,这些工艺开始在以DRAM为代表的存储器中应用,再加上EUV等先进设备和工艺的“互通”,逻辑芯片和存储器的制程节点和制造工艺越来越相近。

在上世纪60年代,当CPU刚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其制造工艺就是基于当时的存储器SRAM的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系统的变迁对CPU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应的制程工艺随摩尔定律快速发展。相对而言,存储器对制程的要求没有CPU那么高,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AI的演进,原有存储器制程的发展节奏难以满足应用要求了。因此,存储器制程工艺紧追了上来,目前已经十分接近以CPU为代表的逻辑芯片了。

这样的发展也使得CPU和DRAM之间的工艺壁垒变小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存算一体发展趋势,也就是将CPU、AI等功能集成进DRAM。HKMG工艺在DRAM上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存算一体的发展。


版权声明:与非网经原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与非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