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14个天猫双11,透过技术看到了未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11/947127.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第14个天猫双11,透过技术看到了未来

2022/11/15 9:42:00浏览:6.6w

随着11月12日凌晨的钟声敲响,又一年双11结束了。钟声背后,一个技术红利全面释放的电商时代开启了。

第十四届双11,从“被倒逼”到从容应对

今年,是阿里巴巴第14个双11。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今年双11,第一次没有公布数据,从技术的角度,我们却深刻感受到两个词:沉稳、从容。

在天猫双11分享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直言,“我觉得过去双11就像一个大型粒子对撞机“。因为在以往的双11实战中,整个天猫商业系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承受相当于平时数百倍的数据高峰,即使在今天,天猫双11依旧是全球最大、最火热的购物节之一。这就给阿里带来巨大的技术压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正是这海量的交易数据和庞大的技术压强,帮助阿里巴巴“压“出了能够处理海量交易的数字商业系统,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技术的核心底座:阿里云,也是在双11的压力下诞生的。

从今年开始,双11带给人的感觉开始变了,在压力面前,阿里呈现出的姿态是弹性和从容。程立形容,“现在双11更像是一个天文望远镜,我们通过它看向未来。”

因为在13年的技术重压下,许多基础性的技术难题已经被一步步破解,处理海量交易数据,对现在的阿里不再是难题。而在消费者端,一些新体验的技术升级也几乎“无感”,整个系统在使用体验上,限制越来越少,越来越顺畅。

而用户对技术的“无感”,并不意味着技术攻坚停滞了,反倒凸显出平台的实力。

具体来说,今年天猫双11首次把三个数据高峰合并在一起。平台将现货付款、尾款支付、退款的峰值统一放在晚8点。三个核心功能同时开启,原本“割裂“的用户体验变得更为顺畅,同时也对技术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更值得一提的是购物车的扩容,与多地址合并下单的体验革新。

以往淘宝天猫的购物车容量限制在120个,而今年阿里将购物车的商品容量扩充至300个,并且对购物车进行精细化分类,消费者可以将300 个心仪产品进行分类归纳,以及多地址合并下单,不用再苦苦找寻,可以说用户体验在技术上的限制渐渐被破除。

而一个小小的购物车扩容背后,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术攻关。

因为在双11交易峰值中,相较于交易和支付系统,购物车的交易量与数据压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在11月11日0点来临的那一刻,购物车的数据峰值会飙到每秒100万以上。

我们可以想象,当购物车容量从120扩大到300个时,背后的数据处理量也必将成倍上涨,对于淘宝天猫来说,这绝对是一场非常巨大的算力考验。

但是在今年的实际体验过程中,消费者端却并没有感受到何种异样,说扩容就扩了,添加产品到300件也十分顺畅。数据显示,在扩容之后平台上已经有超过3000万用户的购物车数量超过120件,有3000万订单已经使用了多地址合并下单的功能。

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场景就是:一场巨大的算力攻坚战被轻松化解。这颇有些武道宗师,举重若轻的感觉。因为今年双11,淘宝采用了阿里云自研的高性能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单集群访问流量可高达100GB/秒,轻松应对海量数据处理。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技术的升级,越来越敏捷而无感,在过去13年的技术探索中,双11的淬炼帮阿里巴巴沉淀积累下深厚的“内功“。阿里巴巴CTO程立指出“我们今年能够把购物车控制到300个,而且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可以让用户在这方面没有限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容不迫的阿里巴巴正通过技术上的攻坚克难,给消费者和商家经营,创造更多便利。

沉浸式电商,由阿里开启

相较于“粒子对撞机“的比喻,其实程立口中那句”天文望远镜“更符合今年双11的定义。

从粒子对撞机到天文望远镜,技术红利的释放正在指向未来,指向更优越的购物体验,阿里巴巴就通过双11这个天文望远镜遥望未来。

具体来看,今年双11的赛场上已经展现出很多阿里巴巴对未来购物新体验的探索,一个典型的方向是“沉浸式购物模式“。

作为双11的顶流平台,天猫一直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让网上购物在各个方面向实体店体验靠拢,尤其是在逛街、选品、试用等环节持续进步。所谓“沉浸式购物”,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用户在手机APP中享受到和实体店一样的购物体验。

为此,天猫依托底层3D引擎(AceNNR)、AI引擎(MNN)、AR引擎、多媒体等技术,让用户通过AR应用、3D展示等各种方法,看到各种产品的形态。

用户不仅可以线上口红试色,还能实时观看产品的3D模型,比如在购买电视等大件家电时,3D建模与AR技术可以直接展示产品的尺寸和效果,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坐在沙发上看这个电视的感觉。

今年爆火的露营生活方式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关注,而在天猫,消费者可以在仿真环境中体验“云露营”,感受露营帐篷的大小、形状,降低决策门槛。

沉浸式购物体验的背后,是阿里对3D建模和渲染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市面上关于产品3D化展示的体验早已有之,但直到今年才实现规模化、普惠化扩张,为什么?因为背后的成本特别高。

随着阿里在NeRF神经建模计算上的投入加大,今年终于实现了 3D建模和渲染的成本缩减70%。由此,真正让天猫双11在各个场域,将3D商品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在成本降低后,除了前文提到的3D产品建模之外,数字人、数字商品、数字场域如何有机结合,创造新的购物体验,也成为天猫双11探索的方向。具体来说,今年双11,就有大批消费者第一次在手机天猫体验了3D逛街、看展,甚至“试驾”汽车,遇到心仪的商品,更可360度查看细节,试穿试戴,预览真实效果。

在这些沉浸式探索的背后,展现出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体验电商“时代的大门,正在慢慢开启。而未来的购物不仅包括沉浸式购物,还有更加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收货体验。

今年双11阿里巴巴继续推动小蛮驴送货自动化、智能化。截至11月11日,天猫双11前半程,小蛮驴配送包裹近200万件,较去年同期翻番。整个双11周期,无人车配送总量预计将达去年两倍。今年双11,小蛮驴在多所高校承包了超过1/3的配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小蛮驴还推出一项新功能“并行取件”,能让两名用户同时开柜门拿包裹,让取件队伍一分为二。同时,技术团队还为小蛮驴配置“分批通知”技能,分时段通知用户取件,平均为每个包裹提速10秒,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而要实现上述完美“沉浸式购物”,全都离不开海量算力资源的支持,而说到算力支撑和调度配置,绕不开的核心底座就是阿里云。

今年天猫双11通过全面上云和深度用云,为阿里业务的敏捷创新及消费体验的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阿里的技术架构不断向serverless的方向演进,持续降低算力的使用门槛。也正是双11大促对算力资源和配置的巨大压力和苛刻要求,催生了阿里云的算力大爆发。

综合来看,当技术的攻坚克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技术红利的释放,正在带领整个电商行业探索更新颖的购物体验。

从容不迫的阿里,正在开启一个沉浸式互联网新时代。

向全社会共享技术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的红利释放并没有导致一家独大、敝帚自珍,因为阿里正在努力向社会化大协同迈进,让技术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探寻未来的天文望远镜,阿里巴巴支撑双11的技术,不应该是独享的,应该是跟全社会共享,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实现全社会普惠。在开源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支持下,程立就宣布“今年双11的技术我们通过开源的方式,和全社会分享。”

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在今年最新推出的企业数智服务品牌“瓴羊”,它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帮助商家更好地跨平台、全渠道经营。在今年双11售前、售中、售后等关键链路上,瓴羊为商家带来多项普惠政策。

据瓴羊CEO朋新宇分享,目前,生意参谋免费功能至今已为约395万商家提供服务,阿里平台上月销售额超过人民币 30 万元的卖家中约有90% 使用了“生意参谋”,免费开放的数据产品服务平均为商家带来了14.4%的销售额增长。

此外,瓴羊还持续帮助中小商家培养数字化人才,面向年营收十万到百万的商家提供免费的初级分析师认证。据悉,目前已有9.7万人考试通过数据分析师认证,年度培训人数规模超百万人次。

除了在商家经营层面推出的瓴羊之外,在供应链侧,阿里还推出了一个开放供应链协同系统:翱象。简单来说,这个系统可以把消费者跟供应链、物流实时连接在一起,当任何地区有任何物流影响,都可以让消费者和商家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系统数据的全面打通,不仅保障了消费者体验的确定性和物流配送的及时性,也让商家的经营更有确定性。而技术的迭代升级正在重塑供应链体系,把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真正连接起来。

除了针对商家经营的技术红利普惠外,阿里巴巴还将不少技术完全开源给全社会。

其中之一是大规模搜索技术。程立提出,今年阿里巴巴将打造了十多年的阿里搜索推荐大规模系统开源,让整个社会都可以使用。不仅是在电商、互联网行业,借助大规模搜索系统,将会有更多产业实现效率升级和体验进步。

其二是大规模混部系统。这个技术和双11息息相关,据悉,以往双11的数据峰值可以达到日常峰值的200倍以上,为了联动算力资源,依靠的就是大规模的混部技术。而阿里将这项关键技术和相应的系统,进行了全面开源。

从商家经营的普惠,到供应链系统的革新,阿里巴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秉持着开放共赢的态度,将技术大规模开源,持续降低使用门槛,让数字化革新融入千行百业。

在程立的演讲过程中,有一句话十分简单,却指明了技术的未来,“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且这个技术可以直接在云上使用,非常的方便。”

总的来看,基于当下,探索未来,全面普惠,在阿里巴巴13年的技术长征中,双11的庞大压强持续推进平台进行技术革新,并将技术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今天的阿里,不仅能从容应对双11的各项技术考验,更将关键技术开放,将使用门槛降低,将数字化革新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给千行百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当这些技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直接在云上使用”时,关于未来,我们自然越来越有底气。

作者 | 老电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