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东方预计明年量产microLED,新时代即将来临?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consumer-electronics/52971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京东方预计明年量产microLED,新时代即将来临?-消费电子-与非网

da14705d8dc751991a5d6e7a0580b941.jpg
741afd0711ae519a7b7742651633865a.png

来 源:雷科技数码3C组

编 辑:TSknight

排 版:单环

前段时间,小雷评测了市面上的一款miniLED显示器,对于这种新的面板技术带来的体验提升也算是有所体会,不过你知道吗?miniLED其实只是某项显示技术的简配版,它并不是业内公认的IPS及OLED面板的未来继承者,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继承者呢?

或许对显示领域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猜到了答案,没错,就是microLED,它被誉为下世代最强的显示技术,但是直到现在都无法大规模上市,仅有三星推出了一款售价高达105万元的产品,注定与普通人无缘。

不过,或许在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价格更亲民的microLED显示器了,京东方近日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可以商用的microLED芯片,并且在波长均匀度、性能、良率等方面都已经通过多家企业的验证,目前已经小批量对外供应。

不仅仅是芯片,京东方在microLED像素器件,也就是显示面板上也同样取得了突破,在10月份成功实现上屏点亮,目前已经实现了样品屏幕的动态画面显示,研发进度顺利,京东方表示有信心在明年小规模量产。

如果京东方成功攻克microLED技术,那么将会成为继三星、LG、索尼等少数几家企业之后,中国第一家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意味着京东方已经与三星、LG等头部显示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能否量产还得看明年的研发进度,从实验室到产线是microLED技术最难的一道关卡,难度要远大于OLED和miniLED的量产改进。

microLED为何难以量产?

即使是在该领域进展最顺利的三星与LG,目前也仅仅是能够小批量生产microLED面板,并且成本及良率都不算乐观,以至于三星的110寸microLED电视要价高达105万人民币,作为对比索尼的100英寸巨幕电视售价也已经降到了10万元左右。

接近10倍的价格差距,让microLED电视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可望而不可及。为何microLED如此难以量产?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巨量的微米级LED单元整齐排列到柔性基板上,并且保证这些单元可以正常发光而没有损坏。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ncqN8l14plaAMvic82wq4LApn1vRUODqJRP6ChYMZJ0ibhC5xrHm9Ll6YOn7JQMdA3yFdMlzNzYAsxOcz6ItOong%2F640%3Fwx_fmt%3Djpeg&s=6b7808

图源:hangjianet

这项转移技术被称为“巨量转移”,目标就是将数以万计的微米级LED单元转移到基板上,这些微小的单元只要损坏一些,在显示面板上就会出现一个“坏点”,导致整个面板报废。

如果觉得难以理解,那么不妨将microLED面板的制作过程想象成CPU的制作过程,两者在实现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单元的排列来完成产品的生产,一个microLED就像一个巨型的CPU核心,只不过它的目标不是计算,而是显示。

熟悉半导体技术的朋友,应该知道CPU的良品率其实并不算高,经常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部分区域的单元损坏无法使用。一般来说,CPU工厂会将这部分晶圆区域屏蔽,然后将其放入下一级的产品线中,以英特尔为例,一块晶圆中完好率最高的部分会用来制作高端的i9系列处理器,次一级的则是i7系列并以此类推。

所以你买到手的i5处理器,或许就与i9系列出自同一块晶圆,半导体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晶圆的每一个区域,让CPU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否则我们现在买到的CPU价格或许要翻倍都不止。

而且,CPU单元即看不到也摸不着(除非开盖),即使损坏率有区别,很多时候仅仅是体现在超频性能上的些许区别。但是,microLED面板的单元如果损坏率达到一定密度或是数量,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面板报废,需要重新制作,因为有坏点的显示面板显然无法对外销售。

巨量转移技术就是microLED最大的难点,同时也是限制microLED量产的最大问题。

京东方的microLED能量产吗?

能否更好的解决巨量转移问题,将会是京东方能否成功量产microLED面板的关键,即使在实验室成功制作出动态面板,也还有不少的路要走。幸运的是,在microLED技术上,国内并不算落后,而且也有多家企业宣布已经自行研发出可以使用的巨量转移技术。

京东方目前就是与其它显示技术企业合作,不同的企业负责microLED面板的不同难点,分开攻克技术问题,最后再汇总到京东方进行试产,这种分布式的研发方案使得京东方可以避开那些自己不擅长的技术领域,专注于microLED面板的技术整合与量产。

只要京东方可以成功量产microLED,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的显示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再落后第一梯队一个世代,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便宜的microLED显示器也会更早到来。

以miniLED显示器为例,当只有三星、LG可以生产时,miniLED电视、显示器的价格高达上万元,而在TCL等厂商完成量产准备后,miniLED的价格迅速降到四五千元,让大多数用户都可以体验到次时代显示技术的魅力。

甚至在双十一期间,miniLED显示器最低只需1499元,这个价格已经与同等级的IPS显示器一样,如此低廉的价格,就是miniLED面板的产量提升所带来的成本降低,让显示器厂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供应商品。

如果你看过一两款miniLED显示器,那么就会发现有两个参数被反复提及,一个是光珠数量,另一个则是分区数量。光珠越多、分区数量越高,显示器的控制精细度就越好,所带来的光晕等光源逸散问题就更少。

但是,即使是目前最好的miniLED显示器,也无法解决光晕等显示问题,所以在一些场景中的使用体验远不及OLED和IPS,说到底miniLED显示器终究是过渡产品,microLED才是真正的未来。

如果说miniLED的光珠是以千为单位技术,那么microLED就是以万为单位起步,在10倍以上的控制精度面前,光晕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届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款拥有2000以上尼特亮度、超高静态对比度、超精准色彩显示、超低延迟、超长使用寿命、超低功耗的显示器。

理论上microLED面板可以随意拼接组装,你可以得到任意大小的microLED显示器,所以它并不仅仅是显示器、电视市场的救星,还是手机行业的救星。一直以来,手机续航都受困于显示屏的功耗而无法明显提高,而microLED面板的功耗只有同等级OLED面板的50%,甚至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

只要京东方突破microLED量产技术,那么必将迎来一次高速发展期。


版权声明:与非网经原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与非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