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亏62亿,华为都救不了它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22/11/11/10416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巨亏62亿,华为都救不了它
2022-11-11 09:18:03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赵思蕊
造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全方位比拼,缺一不可。
赛力斯拥有整车制造能力,但在核心技术、品牌宣传、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仍然严重依赖华为,这让赛力斯患上了“合作后遗症”。
投资家网获悉,借助华为东风扶摇直上的赛力斯,却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未来,伴随华为开放智选模式,会有越来越多合作车型入驻华为门店,届时赛力斯又该如何是好?

近日,赛力斯三季报出炉,结果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收231.23 亿元,同比大增101.96% ,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忧的是,同期,赛力斯净亏损达到35.82 亿元,而归属净利润亏损26.75 亿元,亏损呈现扩大趋势。
对于营收大增,赛力斯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所致。
而对于净利润亏损扩大,赛力斯解释称,虽然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加,但费用和税金也相应增加;同时,受到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持续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亏损。
以上不难看出, 赛力斯的命运走向,离不开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推波助澜。说到底,赛力斯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与华为合作造车。
公开资料显示,问界品牌发布于2021 年12 月,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高端汽车品牌,由华为负责外观设计,赛力斯负责整车制造。
头顶“华为”光环,问界自诞生之日起就赚足了外界眼球。而在万众瞩目中,问界也不负众望,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问界M5 是品牌旗下首款量产车,也是首款搭载Harmony OS 座舱的智能汽车。今年8月,问界系列车型交付量达到10045 辆,这是问界车型首次实现单月交付量破万,也创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单月交付量破万最快的纪录。
继8 月份交付量破万后,问界车型延续向好势头,9 月份交付量达到10142 辆,10 月份交付量达到12018 辆,连续三个月交易量破万,从新能源行业的新锐品牌一跃成为市场领先品牌。

(数据来源:问界官方微信)
在问界加持下,赛力斯启动“开挂”模式。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94600 辆和91153 辆,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274.52% 和254.36% ,数据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尽显黑马之姿。
其中,问界系列车型是最大功臣,在赛力斯汽车总销量中占比八成。过去三个月,赛力斯的销量排名连续蹿升,到10月份已经跻身行业前三,仅次于广汽埃安和哪吒汽车,超越了零跑、蔚来、理想等新势力。
尽管销量喜人,但赛力斯仍未盈利。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和2021 年,赛力斯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17.29 亿元和18.24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亏损26.75 亿元,公司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窘境中。
也就是说,不到3年时间,赛力斯累计亏损62.28 亿元。外界忍不住提出质疑,长此以往,赛力斯能否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实际上,赛力斯已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从做座椅弹簧、微车、乘用车,再到如今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一路走来尝尽了酸甜苦辣。
创始人张兴海将公司过往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产业配套期、微型客车发展期、智能电动车发展期。他将这三个阶段视为三次创业,分别对应着渝安、小康、赛力斯三个名字。
在每个阶段,张兴海都试图带领公司走到行业最前沿,虽然也曾推出东风小康等知名车型,但在巨头林立的国产汽车市场,想要出人头地并没有那么容易。
转机出现在2019 年,赛力斯与华为达成合作,成为华为智选模式的首个合作伙伴。
据悉,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有三个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供应商模式;第二种是HI 模式,即由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 模式;第三种是智选模式。
在智选模式下,华为将深度参与车型的设计,并且向新能源汽车厂商开放华为的销售渠道。核心的产权归属方面,相关车型的所有权仍属于新能源汽车厂商,华为只通过零部件供应及车辆销售提成获利。
自从与华为达成合作后,赛力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股价犹如坐火箭般蹭蹭往上蹿,累计涨幅超过10 倍,公司总市值最高时达到了1100 亿元。
在2021 年4 月的上海车展上,由赛力斯与华为共同研发的首款车型赛力斯SF5 闪亮登场。作为首款与华为共享全国销售渠道的车型,赛力斯SF5 顺利驶入全国各大华为门店中。
不过,赛力斯SF5 上市后反响平平,2021 年全年销量仅8000 辆出头,在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表现并不出众。
在赛力斯SF5 的经验之上,2021 年12 月,赛力斯再度与华为合作推出高端汽车品牌问界AITO ,随后相继推出问界M5 、M7 。
相比赛力斯SF5 ,华为对问界车型的生产制造环节参与度更深,并直接负责其运营与销售。依靠华为的强力背书,问界车型打破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单月交付量破万最快的纪录。
而在问界车型助力下,赛力斯终于扭转销售颓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市场边缘角色移步至新能源汽车舞台中央。
毋庸置疑,与华为的深度捆绑,是赛力斯崛起的原动力。然而, 这场合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赛力斯尝到了与巨头合作的甜头,也让赛力斯失去了话语权,在这段强弱突出的合作关系中,赛力斯始终都是弱势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消费者将赛力斯视作华为的“代工厂”,比起赛力斯这个名字,他们更愿意将合作车型称为“华为汽车”或“鸿蒙汽车”,甚至有车主将原有车标抠掉换上了华为相关标志,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华为相关车标一度成为抢手货。

有业内人士表示,赛力斯使用华为整体解决方案,相当于把灵魂交给了华为。
对此,张兴海回应称,“灵魂说其实是个朋友圈的问题,这是相互之间的选择,用最快的时间窗口完成我们想做的事和用户所要的东西,我们只依据这个进行判断。”
即便赛力斯看得开,但随着与华为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赛力斯的市场地位依然受到了挑战。虽然华为声称不造车,但想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却比肩接踵,如广汽极狐、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等。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华为的智选模式即将在行业内传播开来,华为将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以及极狐汽车进行智选模式合作。未来,华为将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有一两款新车型的合作,还将与极狐汽车在HI 模式之后尝试智选模式。
这其实不难理解,华为既有专业技术傍身,又有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更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越多车企合作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估计想与华为合作的车企都能排出一条长龙队伍了。
但从赛力斯的角度考虑,事情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赛力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是华为智选模式的首个合作对象。 倘若华为对其他车企开放智选模式,赛力斯将无法“独享”华为的全方位支持,不仅失去了竞争优势,还会多出一大批竞争对手。
赛力斯旗下车型大卖,离不开华为销售渠道的支持,但华为还可以将销售渠道开放给其他合作品牌。按照华为的规划,后续其它华为赋能的品牌汽车也会陆续进驻华为智选平台,预计未来的门店里至少要展示2-3 辆华为智选汽车。
华为此言一出,立马有品牌响应。11 月1 日, 阿维塔宣布,将入驻北京和深圳的华为旗舰店。阿维塔是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入华为销售渠道也在情理之中。如此一来,赛力斯将不再是华为门店中的一枝独秀。

目前,不少消费者选择赛力斯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华为的影响力,某些车主将赛力斯车标抠掉换上华为相关标志就是一大佐证。未来,随着与华为合作的品牌纷至沓来,消费者的选择与日俱增,届时还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赛力斯品牌买单,我们不得而知。
众所周知, 造车是实打实的重资产游戏,只有牢牢掌握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玩家,才有底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拼杀。那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者,例如比亚迪或特斯拉,无不是在技术、量产、供应链等多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的实力派。
与之相比,赛力斯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均有所欠缺,在品牌知名度、销售渠道、核心技术等多个方面仍在借势华为。倘若失去华为的庇护,赛力斯能否依靠一己之力保持现在的市场地位?或者在销量排名上更进一步?恐怕要打个问号了。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