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童漠男盛赞“讨好型人格”,但讨好型的人并不这么想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9431997847603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童漠男盛赞“讨好型人格”,但讨好型的人并不这么想

果壳·2022-11-09 12:51
少些讨好,多爱自己

昨天的《脱口秀大会》中,童漠男讲到了讨好型人格,成为大家热论的话题。

v2_f57420188aec48748187bd18abf5dcd6_img_000

在节目中,童漠男口中的“讨好型人格”可以说是一个宜人的优点,是让世界充满爱的一种方式,并说“如果有的选,我真的想活在一个全是讨好型人格的世界里,你想想就很美好。”

上班迟到?讨好型老板不以为意,表示只要来上班就很好;

写错客户公司名字?讨好型客户满脸堆笑,决心第二天就以这个名字注册新公司。

这些言论作为脱口秀素材时,的确很好笑,也的确有一定道理。但当你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时,事情就没那么美好有趣了

总是迎合别人,不会拒绝

在大家的语境中,“讨好型人格”的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以拒绝别人、反对别人

无法说“不”,还对拒绝感到内疚;

内心虽然不认同,但表面上总是同意他人;

经常思考他人在想什么,做什么能让他们开心;

经常说“对不起”,认为自己有责任为他人的感受负责;

希望人们喜欢自己,认为帮助他人做事能获得他人的认可;

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答应别人的请求……

ta在别人的印象中,常常是一个非常温柔、友好、贴心的形象,永远能及时伸出援手,从来不发脾气,甚至ta的多年好友也没被ta拒绝过。

但是作为当事人,多累啊

为了维护看似稳定的人际模式,他们会过度关注如何取悦他人、获得认可,从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并且持续地自我牺牲、自我忽视[1]。

这种自我牺牲、自我忽视,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理解下。

快下班了,不太熟的同事走过来,约你晚上一起吃饭。

普通人的内心:我和ta关系一般,交流起来可能不太舒服,而且今晚我就想回家躺着。

普通人的行动:拒绝同事的邀请。

讨好倾向人的内心:这是和同事加深感情的机会!我必须答应!哪怕今晚我想回家躺着……我可以明天再躺啊!

讨好倾向人的形容:立马同意邀约,随即开始后悔。

他们的真实需求就这么被自己掩盖了。

另外说一点,“关爱别人”和“讨好别人”不一样

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关爱对方的行为,比如拥抱、礼物等等,都包含有“让对方开心”的意义,让人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2]。

但对具有讨好倾向的人来说,关爱的行为常常伴随着伤害自己:为了让伴侣开心,透支自己的信用卡买奢侈品礼物;为了让上司开心,忍着病痛参与部门活动等等。

持续忽略自己的需求,意味着ta会承受过度的压力,并且越来越不了解自己:“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生活真实吗?”

为什么会形成“讨好人格”?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一种病,更不是当事人故意为之。它的出现,有明确的原因。

来源1:低自尊水平

“讨好”的背后,往往是较低的自尊水平,认为自己不够好

他们在当下,暂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需要持续地通过他人的认可、表扬,来验证自己的价值

所以他们常常会想,“如果我没有让人满意,那我就不够好。”这种想法,甚至会让他们强迫自己必须做到完美,以建立和保持自己完美的“人设”。

可是,完美的人并不存在。极致地追求完美,就像夸父逐日,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疲惫。

来源2:不愉快的经历

不愉快的经历,也是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主要原因

脱口秀演员李雪琴觉得“极度讨好型人格”是形容自己性格最精准的词汇之一。

她14岁时,父亲为了躲债离开了家;在那之后,李雪琴开始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她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成了母亲发泄情绪的垃圾桶,非常担心母亲因为小事不喜欢自己。

与李雪琴类似,许多具有讨好倾向的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一些不愉快的关系。

童年时期,有的父母会说: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

“你要是拿不到三好学生,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

作为弱势一方的小朋友,面对父母的呵斥几乎没有选择,只能尽量满足父母提出的要求,才能换取父母和蔼的态度

在恋爱关系中,恋人可能会说:

“你看xx多漂亮/帅气,你要是那样就好了。”

“你再敢看别的异性,我还会揍你!”

遭受过虐待(精神、肉体)的人,很多会陷入一个泥潭:不断取悦他人,避免自己再次遭受被虐待[4]。

破除难以控制的讨好

不管是讨好别人带来的疲惫,还是低自尊、不愉快往事带来的痛苦,都不是我们应该承受的,我们完全可以保护自己,慢慢改变讨好别人的倾向。

被烫伤时,我们都会下意识离开热源。打破讨好倾向的第一步也是远离应激源,建立自己的边界

无论是物理边界还是心理边界,都很重要。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讨好父母并因此感到疲惫,那么你可以在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后搬出来,构建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家庭。

如果与朋友或伴侣的关系中有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减少联系。比如,告诉对方每天晚上8点之后是你的休息时间,不方便联系或是无法及时回应。

毕竟,需要不断讨好才能维系的关系不值得追求。要知道,健康的人际关系不需要讨好,就能让人收获很多的爱。

不要急于求成

改变讨好倾向并不容易。

多年养成的习惯一定是意义的,它在很多我们无法自知的时刻保护着我们。只不过,有的习惯没有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消失,就会成为我们的困扰。

对于长期有讨好倾向的人来说,别着急,一步步来修正习惯

如果觉得直接说“不”很难,你可以先做到不立刻回复他人。你可以这样说:

“现在我有些忙,忙完后再答复你好吗?”

“我需要和家人商量下,因为你的请求可能跟我原来的安排有些冲突。”

通过文字来拒绝,也比口头拒绝来得容易一些。你可以在聊天框里慢慢组织语言。

此外,在做决定的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

我真的想要去做这件事吗?

如果我不想,我能拒绝吗?

如果我想,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过程和结果会让我愉快吗?

面对选择时,人们如果延迟50到100毫秒做决定,就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5]。多一秒钟问问自己,也许就多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

v2_786678252be745d5bd679ebf7e1a3552_img_000

想一想再做决定丨giphy

与自己对话

讨好倾向会让人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有一个小练习,可以帮助你觉察自己的内心。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静坐下来,尝试把自己当成一位好朋友对话:

你想要通过讨好获得什么?

这些东西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吗?

想象你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你会做什么事情?

做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内心的丰盈?

过往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他人的判断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

这些时刻有可能再次出现吗?

通过不断的练习、觉察,我们可以慢慢摒弃掉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渴望,而是忠于内心。

与人相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多年前,嬛嬛道出了核心👇

v2_cd3b830c3f344479a3098a80bbec81a3_img_000

图丨《甄嬛传》

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参考文献

[1]Kaufman, S. B., & Jauk, E. (2020). Healthy selfishness and pathological altruism: Measuring two paradoxical forms of selfishnes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06.

[2]Hui, B. P., Ng, J. C., Berzaghi, E., Cunningham-Amos, L. A., & Kogan, A. (2020). Rewards of kindness?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nk between prosociality and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6(12), 1084.

[3]Besser, A., Flett, G. L., Hewitt, P. L., & Guez, J. (2008). Perfectionism, and cognitions, affect, self-esteem,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s in a performance situation.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6(3), 206-228.

[4]Ehman, K. (2021). When Making Others Happy Is Making You Miserable: How to Break the Pattern of People Pleasing and Confidently Live Your Life. Zondervan.

[5]Teichert, T., Ferrera, V. P., & Grinband, J. (2014). Humans optimize decision-making by delaying decision onset. Plos one, 9(3), e896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郭兰心,编辑:李小葵,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