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才是大厂的经营分析报告,而不是“念PPT会”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data-analysis/567290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怎样做出一份精细又不会太冗杂的分析报告,相信这是很多人想了解的答案,好的分析报告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让人一目了然。作者为我们总结了5个关键问题,帮大家把问题聚焦到核心上。一起来看看吧。

7iZGKOEXWnRyiJM3qjh1.jpg

“篇幅很长,重点不清”是经营分析报告的通病。作报告的人,经常机械地把销售、成本等各种明细一字排开,外加同比、环比、时间进度比、KPI达成比,拖了好几十页ppt也看不到重点,更谈不上“支持决策,驱动业务”了。

想要提升效率,把经营分析会变成决策会而不是“例行会”“读ppt会”“甩锅会”,就得从众多数据中,把关键问题挑出来,帮大家聚焦到核心问题上。这里有5个问题最为关键。

一、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否有问题,是最该第一时间确认清楚的。如果宏观环境真的变化,单靠某个职能的力量是无法应对的,需要全公司一起想办法;如果宏观环境没有大波动,那单个业务职能就不能拿“大环境”不好来说事。先把宏观环境说清楚,能有效避免“甩锅”,聚焦重点问题。

宏观环境判断,最忌讳“大而空”。光说:“大环境不好”是不够的。大家想知道的是:到底哪些宏观因素,具体影响了我司的哪一方面。

具体到经营过程中,相对容易量化的是:

  • 上游:供应商数量、供货价格、到货时间、到货质量
  • 自身:是否能正常生产、发货、销售
  • 下游:消费者数量、消费者购买率、消费者购买力

而有些因素则是间接起作用的,比如:竞争对手的活动、疫情、政策等等。在判断这些因素的影响时,需要先讲清楚影响的逻辑,再列出证明证据,再测算对具体业务影响(如下图所示)。这样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既能坐实外部因素影响效果,又能持续监控。当环境进一步恶化,还可以进一步发出警报。

EZkMNn4eNdakFzdA5JTK.png

二、整体进度

整体进度是所有经营分析报告都会重点讲的内容。但是常规的报告,经常是不分青红皂白罗列一大堆同比环比,让阅读者看得非常累。进度报告,遵循“从大到小,由近及远”的原则,一步步讲:

wu1kpaDw1btuQiXwCkyN.png

同时,在报进度的时候,往往收入/成本端是割裂的。业务的报告总会偏重收入增长,财务的报告偏重成本细节。这样很影响判断,最好的做法,是根据“不同成本对收入的作用”重新解构成本数据,关联起来看:每一部分成本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下图)。

KmvQdhmODu91Xld1wLGR.png

解构以后,更容易看出业务进度上是否有问题。常见的,比如:

  • 该发生的没发生:系统建设落后于业务需求,研发费用使用慢
  • 不该发生的乱发生:营销费用里品牌费用、促销费用相互挪用
  • 该发生的超额发生:渠道费用超额支出,促销费用大大超预期

如果不按对收入作用解构,依然按财务分类一大包统计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科目,是看不出细节问题的。而很多企业,财务部门自己不懂业务,成本数据又不和业务沟通,就很难做到按业务逻辑合理解构了,这一点要尤其注意。

三、业务结构

讲完整体问题,需要深入业务细节。这里有一个常犯错误,就是有多少维度,就拿多少维度出来做交叉。比如同时有商品、客户群、渠道、分公司好几个维度,就把每个维度都和收入、成本交叉一边,形成密密麻麻的报表,一堆指标高了低了,低了高了……当然看不出所以然了。

注意!业务之间可能有关联性,比如看起来客户、渠道、分公司都有问题,实际上可能是某个产品没有做好,导致了一系列数据指标都变化。在分析业务结构的时候,重点是找到业务上核心原因,避免无脑出表。

RFWx5OVwLF2k12LdhQD2.png

四、细节体会

很多时候人们看完经营分报告,觉得意犹未尽,似乎光讲“XX指标下跌了”,没讲机会点。想输出机会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业务做分层,区分每个业务单元的表现,找出标杆。这样能促使大家思考:“是否可以复制标杆做法”“其他差距在哪里”

注意!标杆不是说按销售额排个序,谁高谁是标杆。同类可比性,是树标杆的原则。比如不同产品对比,要考虑:产品上市时间、产品价格带、产品分类。同类产品,同样上市时间的才好比较。

比较的指标也不限于销售收入,销售额,交叉购买率,库存周转,都可以作为比较指标。这样区分出来的,不仅限于卖得多的。那些小众但利润高,周转良好,生命周期末尾库存控制佳的,都可以成为标杆。

AeKqYTzRKcxEe3tQ1F72.png

比如不同区域对比,本身区域人口、经济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力度(门店数量/人口数)就有差异,应该先对区域分级,区分1、2、3级市场,再对开发投入分级,区分重点、非重点,再对门店分级,区分旗舰、普通、mini。在同级别市场里,找同级别标杆门店,这样才容易让大家接受。

五、发展趋势

最后是未来预期,这是很多传统经营分析报告会忽视的一点。如果少了这一部分,就又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似乎说了一堆大家都知道的事。可一提到发展趋势预判,很多同学觉得心虚“是不是要做预测呀?”“啥模型能精准预测呀?”,各种疑问频出。

注意!在经营分析上的预测,和做用户运营、商品推荐的预测完全是两码事。经营分析上的预测考虑的更多是自然发展趋势+业务动作影响。到底自然趋势会怎么走,业务能主动影响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要额外注意的,这些才是关键。

因此做未来预期时,需考虑前边四个问题的结论,加上自然周期做综合判断:

  • 按自然周期,后边几个月的走势是……
  • 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是……预计影响程度是……
  • 业务后续工作计划是……预计解决问题时间是……
Fw9BdDoadWiGicg2Kn4W.png

这样不但可以提醒问题严重性,也可以在经营分析会上推动领导们形成决议,推动业务解决问题。每次经营分析报告完,能通过经分会明确3~5个待跟进问题,之后监督执行,在下一此经分会上汇报跟进结果,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专栏作家

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咨询顾问,在互联网,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