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科学管理,做一个受欢迎的管理者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work/8720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科学管理,做一个受欢迎的管理者?这篇文章将从管理能力、合理性、匹配度三方面总结科学管理的方法论和观点,不可多得的职场管理攻略,推荐感兴趣的童鞋们赶快阅读起来吧!

96xBPJXa8Fa54vAO2EfQ.png

最近一次直播,和@戴某DEMO 聊了管理这个话题。

管理太大了,切入点是如何更科学的做好管理,想探讨有没有所谓的正确性或合理性。

聊完后我自己收获还挺大的,深受启发。总结几个核心观点:

一、虽是M序列,但不具备管理能力

在过去十几年里,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所以对管理者的要求不高。管理能力的问题,会被业务增长所掩盖。

没有哪个老板,会干掉一个管理能力有短板,但业务目标实现200%增长的负责人。

有个朋友专门给企业做管理培训。

在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完成管理者培训后,就说,这些人的管理能力和传统行业比,差远了。

在我有限的见识里,大部分的管理者没有稍显体系化的管理方法,也没有自己的理念。

这个是互联网行业的现状。

在这个行业高速发展停滞后,对于管理的要求就会更高,如果管理者能力不够,这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所以,千万别以为是M序列,就具备管理能力。

你可能只是:一群小孩里面最聪明或者最爱说话的那个。

二、合理性,是管理者的基本能力

合理性,听起来就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但也很难做到。

比如,合理的决策、合理的分工、合理的目标、合理给员工绩效评估,等等。

如何评判合理?

要原则前置。比如员工的评价体系,什么是好的或不好,这个标准要前置给出,并且反复宣贯。肯定不能在临门一脚的时候,重新定义标准。

要逻辑自洽。比如目标的给出,要能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指标,和公司的北极星目标关系是什么,这个指标的数值是如何拆解出来的。

要条件匹配。先有对员工能力模型的判断,再有对应分工,这就是匹配。

遇到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管理者做不到基本合理,就会被员工质疑管理能力。

常见的现象有,管理者告知员工绩效是B,但无法把原因说清楚,被员工反问为什么是B不是A,我怎么才能做到A,像谁那样才是A…就非常被动。

还有的管理者,无法合理解释自己做出的业务决策。

员工无法理解,想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是什么,员工想不通。有些管理者在几次语塞后,只能发脾气迁怒员工。

合理性,是管理者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否则很难说称职。

三、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匹配度

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属于新兴产业,追求技术创新。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在这种企业文化之下,推行的是人性化管理,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制度,提倡思辨和创新。

所以,这样的企业就要提升人才密度,使用OKR这种自下而上的工具,提升福利待遇,不强考核目标,不严格要求上下班时间等。

这是其中一种情况。

与此对应的另一种情况,是强目标导向,或者依赖提供更好服务的业务,就需要有更严格的管理。

在这样的公司里,不需要员工去过多思考创新,而是强调执行。因为每个员工都是长价值链条当中的一环。

这两种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做好管理行为的匹配。

与「管理方法」匹配的三要素是:发展阶段、业务特征、人才类型。

比如,创业公司做线下服务行业,招聘的是不要求高学历的小镇青年,那么管理方法一定是强目标导向的严格管理,不需要OKR,直接摊派销售业绩目标,或者明确SOP标准,干就完了。

想起来,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在一家网红餐饮公司做vp,和她开玩笑说:你这活儿要不要我帮你干啊。

对方回答,你那一套在这可不行,这都是靠骂的。

再比如,在大厂里的研发部门,员工都是海归极客,或者清北尖子生,那管理方法就是另外一套了。

这点主要讲匹配,三个要素的变量组合,决定了管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才是科学管理。

以上,就是全部。

作者: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

本文由@韩叙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