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酱油行业加速内卷_经济学人 - 前瞻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1102-3c5930e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酱油行业加速内卷

• 2022-11-02 09:19:22  来源:斑马消费 E764G0

作者|陈晓京 来源|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继添加剂风暴之后,酱油龙头海天味业在今年前三季度罕见陷入负增长,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尽管公司没有披露个中原因,但千禾味业、中炬高新等一众酱油企业普遍遭遇的成本上扬、盈利水平下降等,是短期内难以回避的一大因素。

龙头失速

海天味业曝出添加剂事件过去将近一个月,公司形象大打折扣,目前仍然没有走出阴霾。刚刚披露的三季报,外界看到这个调味品巨头,果然是跑不动了。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94亿元,归母净利润46.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和-0.86%。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5.62亿元,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5.99%。

今年以来,公司的经营状况就遭遇严峻考验,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0.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6%。

近几年来,这家调味品巨头已经很难保持营收、归母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局面了。2019年至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2.66%、19.66%和4.09%,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22.64%、19.61%、4.18%。

尽管如此,公司曾强调今年要恢复双位数增长态势,定下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2%的目标,计划实现营收280亿元、净利润74.7亿元。

不过,这个计划在现有市场环境下面临的压力巨大,不少机构下调对公司的预期,预计其营收规模约266亿元、增速约6%。

20221102-73a80609f3eb4442_600x5000.png

头部企业增长疲软,二线品牌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的业绩有点意外。

中炬高新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56亿元、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4.18%。第三季度,营收13.04亿元、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8.98%和21.51%。

美味鲜是中炬高新的核心企业,今年1至9月实现收入36.37亿元、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5%和-3.92%。数据显示,美味鲜酱油实现收入22.12亿元,同比增长11.77%。另外,鸡精鸡粉、食用油分别实现收入4.36亿元、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5%和1.62%。

千禾味业前三季度收入15.54亿元、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3%和42.05%,酱油业务实现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10.35%。

成本压制

海天味业今年前三季度陷入增收难增利的怪圈,并非添加剂事件所致,很大程度上来自外部市场环境波动,以及成本上涨的影响。

在公司收入结构中,餐饮渠道销售收入占比60%左右,今年以来餐饮行业疫情之下遭遇重挫,影响到公司的经营。

另外,公司经销商队伍流失,渐渐动摇了收入基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增加784家,减少1061家,为历年来首次负增长。

公司历来现款后货,其合同负债中绝大部分来自经销商的预付货款,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26.8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6%。

除了这些,海天、千禾、中炬高新及加加食品等以酱油为主的调味品企业,最大的挑战的来自于生产成本上扬。

酱油企业所需重要原材料大豆仍在大幅上涨。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初大豆价格3848元/吨,之后一路上扬,在2020年底达到5057元/吨。

今年以来,这一趋势延续。据开源证券研报,截至10月8日,大豆现货价格5593.2元/吨,预计今年很可能仍会高位运行。

为了转移成本上涨因素,不少酱油企业启动提价措施来缓解成本端压力。去年10月,海天宣布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出厂价上调,调整幅度3%-7%。

在海天之后,恒顺醋业、加加食品以及李锦记等,先后宣布对酱油等产品价格调整。其中,李锦记上调幅度最大,据公开报道,其对部分产品出厂价调整幅度为6%-10%。

直接原材料在调味品企业总成本中占比一般在80%左右,原料价格高居不下直接压制企业盈利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海天味业及中炬高新,均感受到这种压力,毛利率分别为34.74%、36.24%、31.72%,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6.69个百分点、2.63个百分点、1.36个百分点。

为缓解压力,除了提价之外,企业还通过控制费用节省开支来挤利润。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大降29.84%,同期,海天味业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89%。

高端之路

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发酵之后,零添加酱油产品马上成为关注最高的产品,千禾味业等一众品牌在货架上接受万千宠爱。

千禾味业原先以焦糖色业务起家,起初还是海天味业焦糖色的供应商,其后剑走偏锋,以零添加酱油、食醋产品抢占高端调味品领域,这多少让海天有点追悔莫及。

早在2013年,海天就推出过高端酱油产品,诸如简盐、365高鲜等产品,市场反应并不太好,终平淡落幕。彼时的海天还在密集覆盖全国市场,对千禾的差异竞争无暇顾及。

千禾味业的策略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的日本品牌龟甲万一样,经过多年市场教育,后者在国内高端酱油货架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千禾立下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的龟甲万。

20221102-df5d88d4c3cceaa0_600x5000.png

酱油市场整体需求的下滑,让企业不得不走高端之路,来维持自身增长。

数据显示,国内酱油产量在2015年跨越1000万吨大关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3年后的2018年全国酱油总产量几乎腰斩,为575.6万吨。另外,中国年人均酱油需求由2015年的7.28公斤下降至2020年的4.86公斤。

行业龙头海天味业也陷入了增长瓶颈,公司酱油收入从2018年的102.36亿元增至2021年的141.88亿元,增速从15.85%降至8.78%。同期,酱油销量增速从14.78%降至8.44%。

现在的高端市场,早已不是千禾当年单枪入市时那个寂静之地了,不仅仅海天、美味鲜,甚至卖粮油的金龙鱼、鲁花生产的酱油产品已经入市大卖。

在高端酱油市场,零添加概念早已经被玩坏了,厂商们纷纷推出成人、儿童用酱油,拌菜、蘸饺子等各种细分食用场景产品,一窝蜂出现在货架上,价格基本在15-30元/500毫升甚至更高,个别有机产品、原酿产品动辄50元-100元/500毫升区间。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陈晓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