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体》定档,中国动画行业能留住人才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151989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三体》定档,中国动画行业能留住人才吗?

今年 10 月 29 日,一年一度的 B 站国创动画发布会如期而至。

连续 5 年,B 站都会公布新的动画作品 PV,今年也不例外。

包括大家期待已久的、定档于 12 月 3 日的《三体》动画在内,B 站一口气官宣了 49 部国创作品。

ezgif4.gif

作品井喷背后,是飞速发展中的国创行业。

B 站副董事长兼 COO 李旎在国创发布会上介绍道:「中国动画已成为全民动画,总产值突破 2212 亿。今年 8 月,有 9600 万人在 B 站观看了国创,这个数字两年翻了一倍。」

曾经,国产动画行业最大的困境之一,是人才短缺问题。

shixiao.jpg!720

因为待遇问题,行业内优秀人才曾不断流向游戏、影视等行业。随着国产动画复兴,以及游戏和影视行业因各种原因受限,不少热爱动画的从业者回到了动画行业。

一切看似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背后潜藏的人才危机并没有消退。

正如一位行业人士评价的那样:「中国动画的梯队建设还没搭建起来。短期内可以靠鸡血、热情来维系,但长期需要政府、企业、协会来建立起系统的人才机制。」

国创行业人才断档的危机,远远没有过去。

兴也人才,衰也人才

谈到国创动画,我们难以忘怀那辉煌的过去。

1922 年,黑白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面世,画质粗糙、人物抖动,却是中国动画的雏形之一,它出自上海闸北的一个特殊创作班子——万氏四兄弟。

huawen.jpg!720

如果从此时算起,中国动画已经走过整整 100 年。

诞生之初,中国动画也曾辉煌一时。创造出《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作品的万籁鸣,被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视为偶像,《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作品也是几代中国孩子的回忆。

nezha.jpg!720

回想当年,那是个动画大师群星闪耀的年代。

但随着 80 年代之后,动画市场风向迅速转变,曾经辉煌的上美厂逐渐走向没落。

2004 年起,有关部门推出补贴扶持国产动画的政策,又给了一批动画公司投机取巧骗取补贴的机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底层内容创造者生存条件更加恶劣。

jichujianshe.jpg!720

2014 年,当 B 站刚开始接触动画行业时,发现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动画人才稀缺。

在国创发布会上,B 站副董事长兼 COO 李旎提到:「2014 年,我们接触动画行业的时候,讨论最多就是人才的稀缺、资金的匮乏。直到 2017 年,能完整做动画的中国动画公司也不超过 30 家。」

行业发展不景气,就业待遇也不会太好,动画行业人才常常外流到游戏、电影特效等行业。特别是和动画「一衣带水」的游戏行业,比起动画有更长的营收寿命、更丰富的变现手段,同样是原画师、建模师,游戏公司动画部门的薪酬也往往比纯动画公司要高。

ezgif3.gif

▲ 动画公司两点十分承接了大量游戏 CG.

这一点,不少从业者也深有感触。曾在游戏大厂就职,后来回到动画行业的美术指导熊尹嘉,就亲眼目睹游戏工作室挖走了非常多的顶尖动漫技术大佬。

在她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游戏资金庞大、制作周期长,可以吸引很多投资,很多游戏大作相当于一个很长的动画,提供了不同的任务分支和故事线,是一个让人更愿意沉浸和娱乐的事物,再加上短平快的短视频冲击,纯观赏性的动画就会被打压。

时至今日,这种人才流失的困境仍旧存在。

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从人才类型来看,相较于画师,动画导演更加缺乏;从福利待遇看,行业的吸引力和从业者付出的劳力心血还是不太匹配。

wushan.jpg!720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雾山五行》导演、「多边形战士」林魂,他兼任《雾山五行》脚本、原画、动作设计、音效等十几个职位,甚至演唱了片头曲,磨了近 4 年才产出了一部爆款动画。

2020 年接受采访时,林魂提到,相比资金,他们更需要人才。

当动画行业难以留住人才,就更别说持续产出优质作品。

「做动画难,做原创动画更难」,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某种共识。

怀着初心的动画人,相信问题并非无解

好在,创作者对于制作动画的热情从来不曾缺乏。

「动画行业留不住人」这类问题,也并非没有答案。

一方面,动画行业需求和产能的增强,本身就会推动行业人才的流动,让更多人回流。

在今年的国创发布会上,李旎介绍道:「到今年中国已经有 1000 多家内容链条公司活跃在一线,能够做出高质量动画的公司超过 120 家,而 B 站与其中 90% 展开了深度合作。」

bumofang.jpg!720

随着动画公司数量的增长,整个行业分工也越来越专业化,「这些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聚合了数十万从业者,包括画师、漫画家、特效技术、制片人、编剧和 IP 运营者等」。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本身也在积极介入行业上游,为全行业建立动画人才体系。

从 2016 年开始,B 站就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等 10 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发起了「哔哩哔哩小宇宙计划」,到今年已有 7 年时间。

xiaoyuzhou.jpg!720

这一计划从开始至今,为 B 站国创培养了一批原创创作者。

《请吃红小豆吧!》就是该计划的 2017 年获奖作品,团队主要由广州美院毕业生组成,后来获得了 B 站的投资,得以持续生产剧集。

hongxiaodou2.jpg!720

今年发布会上宣布第二季上新的《咸鱼哥》,其主创团队 717 工作室,曾经也是小宇宙计划的银奖获得者。获奖后,717 获得 B 站扶持,一步步发展成为了专业的动画工作室。

2021 年的国创发布会,B 站又公布了「哔哩哔哩寻光」,并将其分为「原石」「小宇宙」和「胶囊」三个子计划,分别面向动画爱好者、动画专业在校生、专业团队,扶持身处不同阶段、但同样热爱动画的原创动画人。今年 9 月起,14 支入选第一届胶囊计划的动画短片陆续在 B 站播出。

jiaonao.gif

这一系列计划的开启,让更多曾经有过动画梦想的人,重新回到动画这个赛道。

第一届胶囊计划参与者、参赛作品《界》导演朱晓鹏,就是其中一员。

朱晓鹏大学读的是漫画专业,毕业后进入动画公司负责分镜头台本,当时正值动画公司逐渐变少的时候。他对公司的作品满怀感情和期望,唯一让人为难的是待遇太低,身边的家人朋友总是问他「这个待遇为什么一直不跳槽」。

chongban2.jpg!720

▲ 图片来自:《重版出来》

在动画行业,朱晓鹏一直坚持到第 4 年,最终还是于 2015 年选择了离开,转行到广告行业做分镜,然后又进阶做了导演,目前的团队主要负责制作 3C 产品广告、游戏广告、MV、赛事 KV 等。

胶囊计划的开启,让身处广告行业的朱晓鹏,再次有机会回望动画圈子。

胶囊计划允许开放地、实验性地创作短片,并给予团队充足资源、作品推广,这给了朱晓鹏极大的自由。他导演的作品《界》,将人工智能和道家卦象相结合,具有中国式科幻的独特气质。

jie.jpg!720

在参加胶囊计划的过程中,朱晓鹏看到仍然有很多动画人愿意投身创作之中。他觉得,现在的动画圈已经和以前有很大区别——「整体比较年轻化,个个都很有才华,技术也比以前好很多」。

xiaoyuzhou2.jpg!720

▲ 2022 小宇宙计划部分获奖作品.

短片《界》上线 B 站后,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一些想做动画的小伙伴,也被吸引过来,向朱晓鹏的工作室投出了简历。

这让与朱晓鹏同一工作室的美术指导兼联合创始人熊尹嘉觉得,整个动画行业的人才问题并非无解,只是还需要时间。如果大环境有更多胶囊计划这样的机会,就会吸引很多想做动画的人,慢慢渗透到整个行业乃至文化氛围。

guochuang20.jpg!720

尽管行业人才的问题依旧存在,但这一切正在逐渐改变。

在平台的支持下,在深耕内容和技术的动画人的努力下,动画正重新成为创作者的选择。人才的流通也让各行业的技术、经验互通,逐渐完善整个动画工业生态。

nezha2.gif

2015 年的《大圣归来》逆转局势,2016 年的《大鱼海棠》毁誉参半,2019 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空前成功,2020 年的《雾山五行》四年磨剑,2022 年的《杨戬》褒贬不一,国创动画跌宕起伏,但仍在前行道路上。

这些相对出圈的作品像是一朵朵浪花,让人们相信国创值得期待。但复兴也好,崛起也罢,都应是一个进行时,人才便是奔涌的活水,让更多国创作品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

国创动画真正要实现崛起,热爱不代表着全部。

有「爱」又有「电」,才能将这些星星点点、满腔热忱的火苗长久聚集,最终迎来燎原之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