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香港支棱起来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1101-37187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香港支棱起来了

Web3游民们又多了个落脚点?

10月31日,香港财政司正式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重申香港依旧是国际金融中心,对全球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创新人员,抱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欣赏利用DLT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创新金融应用,以及虚拟资产进入Web3和元宇宙的未来机遇。

不光是港府,港交所不久前也刊发了有关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新文件,亮点颇多,比如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特专科技行业”。

结合这次的“宣言”,在近几年因为政策等原因,屡屡被诘问的香港金融市场,这次要支棱起来了。

关于虚拟资产,此前香港曾提议将加密货币交易限制在专业投资者范围内,但计划制定的规则因过于严苛,被专业投资人和创业者指责是“扼杀创新”,因此不少Web3创业公司转向新加坡和迪拜等更加开放的市场。

现在呢?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拥抱虚拟资产,左手金融,右手科技,以金融带动科技,这是香港许给全球投资者的未来愿景,“宣言”中解释,港府将施行以下措施:

首先是为服务者提供发牌制度,颁发交易所牌照。这应该是最直接、最简单、也是能最大程度吃到“肉”的举措了,香港历来是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最初在加密市场也算是中心之一,2018年香港为大型交易所引入了自愿许可制度,但目前只有两家获得许可——BC Technology和HashKey。

目前只币安就占了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份额的55%, Coinbase 和 FTX 的份额则不到 10%,“我们有时会有点犹豫甚至抗拒,想知道加密、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或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创新,该如何融入主流金融。”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金融科技周表示。

所以你可以看到,香港对于虚拟资产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什么颠覆性的科技,而是传统、主流金融的补充。但现实是,包括港股在内的一些金融市场,近几年表现又着实拉胯,虚拟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一年大过一年,而且实际是和传统金融“内卷”,并没有衍生出新的生产力。

“我们希望向全球市场明确我们的政策立场,以展示我们与全球虚拟资产社区一起探索金融科技的决心。”这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中,对全球投资者的表态,他表示,香港将启动咨询程序,让散户投资者“适当程度地获得”虚拟资产。

这对Web3投资人Tom来说,非常“make sense”,从让散户可以获得虚拟货资产这个政策来看,他认为香港开放的比新加坡还要彻底。

有意思的是,就在香港宣布要加大发展虚拟资产的当口,因为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内爆”,新加坡最近加强了对零售交易的监管。上周,新加坡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可能很快要求散户投资者进行测试,并且不得使用信用卡支付和其他形式的借贷来交易加密货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一组咨询文件中表示,它担心许多零售客户可能“对交易数字支付代币的风险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可能导致他们“将不得不承担比其他方式更高的风险”。

引入虚拟资产ETF。Tom认为,这与允许散户适当持有虚拟资产相关,毕竟当下虚拟资产的波动率还是太大,ETF的形势可以有效降低持有者的风险,也能让市场波动的方差小一些。另外,对一些有虚拟资产配置需求,但囿于单一资产配置比例的家办、机构等,ETF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SFC) 的调查,2021年香港投资者通过海外平台,购买了 超过100 亿港元(合 12.7 亿美元)的虚拟资产基金,高于前年不少。

在金融科技周上,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梁凤仪表示:“我们已经开始相信,对虚拟资产期货 ETF 的一些最初担忧已经变得可控,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保障措施得到解决。”

根据“宣言”,香港已经开始着手在虚拟资产方面的具体行动,“宣言提到”,已经开展研究三项实验计划,以测试虚拟资产带来的技术效益:

1、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NFT,这是港府与金融科技和Web3社群互动的概念验证项目;

2、绿色债券代币,让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代币化,供机构投资者认购;

3、数码港元,可作为衔接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之间的“骨干”和支柱,为推动更多创新提供所需信心。

发NFT、债券发行代币化、发行数码港元稳定币,可以看做是港府在虚拟资产方面的三个渐进式尝试。

NFT,也就是资产代币化,这一点我认为没什么可说的,只是顺应一个潮流而已,也与香港对虚拟资产的定位相同——作为传统金融资产的补充形式。

“宣言”中提到,香港拥有蓬勃的虚拟资产生态圈,这能透过香港市场中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发行、元宇宙开发者,以至贸易金融采用DLT活动等呈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艺术品、收藏品NFT的发行和交易都已经非常成熟,香港也不例外,而在政府活动中发行NFT,在香港应该是第一次。

在本周香港年度旗舰活动“金融科技周”中,NFT已经被应用,发行的NFT会用作参会者的出席证明,并区块链技术获发送数码徽章和纪念品,NFT直接储存在加密货币钱包内,并且充分考虑到如果参会者没有虚拟钱包,还能以Email短暂储存,日后再转换成NFT。

矫情点说,这其实也是香港这座城市,包容特性的一种体现,以我的观察,不少人从各种渠道都对虚拟资产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往往止步于“拥有自己的虚拟钱包”这第一步,如果从行业的发展来看,降低虚拟资产初始的持有成本,显然是应该的。

再说绿色债券代币。据“宣言”,香港金管局现正展开试验计划,发行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供机构投资者认购。此项计划的目的,旨在测试香港的金融基建及法律和监管环境,是否适合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处理整个发债周期(包括发行、结算、资产服务、二手市场买卖和赎回),并为市场参与者日后发行同类债券提供指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其撰写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中表示,香港是亚洲领先的债券枢纽,以发行量计,是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内地和韩国。亦是亚洲区内最具规模安排国际债券及内地离岸债券发行的中心,占区内发行额的34%,规模比新加坡多六倍。

去年绿债发行额便有313亿美元,占亚洲市场三分之一,发行量亦居亚洲首位。这样体量的是持仓,去尝试开展绿色代币债券无疑是个风向标,而且一旦发行成功,会是世界上第一支绿债代币。

然后是港币稳定币。早在10月19日,香港新特首李家超就表示,金管局已开展“数码港元”的准备工作,并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这次“宣言”再次指出将推出“数码港元”,可作为衔接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之间的“骨干”和支柱,为推动更多创新提供所需信心。

这是个意义大于实质的举措,当下几乎所有稳定币都与美元挂钩,但Tom认为,港币稳定币无论如何一定要有,香港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定程度的试验是必要的。“有风险怎么办?搞试验区,我们最擅长这个。”

“我们留意到环球投资者(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零售投资者)愈趋接受虚拟资产是一种可作投资配置用途的资产。我们亦留意到,其他市场的零售投资者亦可经虚拟资产相关产品例如交易所买卖产品接触虚拟资产。”

“宣言”中这一段话非常直白,与传统资产相比,虚拟资产虽然规模尚小,但正如零星火种一般逐渐对传统金融资产形成包围,并且不提规模,对虚拟资产的开放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

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表示,“希望香港政府可以真金白银的给点补贴,就像国内支持芯片产业发展一样”,Tom则认为,接下来Web3 VC去香港设立办公室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影响更大的则是创业者,以前因为政策原因不得不跑到新加坡的创业者,有了一个离内地更近、成本更低的选择。

因此无论风来没来,至少对相关从业者来说,港府的这份“宣言”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Web3游民们又多了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落脚点。(文/张楠,来源/投中网)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