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0家上市公司,同时盯上了新能源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1101-37187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50家上市公司,同时盯上了新能源

站在新能源新材料的风口上,不务正业的公司越来越多了。

总有公司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赛道惹人注目。

杉杉股份跨界锂离子电池,这一举动奠定了它在锂电材料领域的龙头位置。

著名酒厂五粮液也涉入新能源,以24亿将凯翼汽车收购,并在十四五期间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近期,黑芝麻二次跨界新能源,并宣布拟对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

另外,家电巨头也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相关领域,包括美的、奥特佳、盾安环境等,为新能源汽车打造热管理等系列产品。

针对频频出现的类似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赛道的消息,我粗略的整理了50家不务正业的公司,通过归类,发现在他们之中有48%的公司与其主业相关,剩下52%则完全是进入新领域不断探索,谋求未来的发展。

这么多公司都想在新能源或新材料中分一杯羹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与新能源或新材料沾边的公司都能在二级市场中获利,股价走势都会偏高,市场需求极大,引得大部分的公司都争先恐后的进入该赛道。

黑芝麻、杉杉、五粮液都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

近日,国民品牌南方黑芝麻跨界新能源引起市场关注,黑芝麻早在2017年就参股了新能源企业,与深圳天臣和大连智云联合设立天臣新能源。

依据Wind信息得知,天臣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倍建国际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郑红梅,郑红梅为黑芝麻董事长韦清文之妻。

可知,黑芝麻与天臣新能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黑芝麻为了抓住新能源的发展机遇,必然大力发展新能源相关业务,这次黑芝麻再次涉足新能源并拟对天臣新能增资5亿元,一切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黑芝麻”遇上新能源,又让我联想到“西装大佬”孵化锂电。

杉杉股份是曾经的西装大王,杉杉西服在中国风靡一时,树立了服装界的江湖地位。在进入巅峰时期的杉杉,其创始人郑永刚并没有局限于服装行业,而他清晰的认识到要想把中国服装做成世界品牌,抢占国际市场是很困难的。

正赶上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服装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郑永刚意识到杉杉亟需转型。恰巧在这时遇到了王维刚,他正在研究的“863”课题遇到了资金问题,经过与郑永刚的会面,并说服郑永刚为其投资8000万元项目。

正是这次投资使得“中间相碳微球”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日立化成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此后,杉杉虽也经历了8年的股价低迷时期,但是从智能手机时代到如今新能源汽车风靡的时代,促使杉杉成长为锂电的巨头企业。

另外,著名酒厂五粮液,也盯上了新能源汽车。

五粮液想要在主业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发展,而它对汽车制造一直具有一种执念,尽管在造车方面是业余的,但是它以24亿收购了奇瑞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凯翼。

在凯翼被收购后,它就推出了一款自己的车型,凯翼X3,其中规中矩的性能也吸引了不少关注。不过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点是凯翼的车标,有网友吐槽其车标像酒杯,就好像设计师喝醉了随便画的。

像芝麻大王黑芝麻、白酒巨头五粮液、服装大王杉杉,这些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它们都纷纷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可知其吸引力巨大。

不务正业跨界新能源新材料的公司竟如此之多?

当然除了上述黑芝麻、杉杉、五粮液进军新能源或新材料,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公司也纷纷踏入新能源或新材料赛道。

此番,在我整理的样本中,能够区分出两大类,一类是公司主业与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相关的,而另一类则完全无关。

图片

在这次,主业与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的公司中就包括风机搭架生产商、汽车类、煤炭类、材料类的公司,分别占据了4%、21%、17%和58%。

图片

另外,主业与新能源或新材料无关的跨界公司中,就有互联网公司、家电公司、医疗公司、房地产公司、纺织公司和其他公司等,分别占据了10%、11%、10%、7%、7%、55%。

此次,在难以归类的其他类公司中除了具有代表性的杉杉、黑芝麻、五粮液之外,还有养猪大户正邦科技、手机制造商小米等。

正邦科技是以养猪而闻名的公司,它的主业主要从事于饲料、生猪、兽药及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在2020年其生猪市场广阔,也让其赚的盆满钵满,使其股价也一路飙升。

可就在2021年,“猪周期”回落,导致正邦科技卖的越多亏损越多,让其不得不寻找降本增效的方法。

正邦科技发现以猪场场地铺设光伏面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也可自发自用,投入光伏行业。

手机制造商小米也打算进军新能源赛道,打造新能源汽车,尽管小米从来没有涉足过汽车领域。

但作为小米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相信,“表面上,用户在使用手机硬件,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操控体验,本质上还是来自于软件。”

梅花创投的管理合伙人认为,手机供应链的人会将智能汽车看作一个大手机,让整车迭代速度和迭代流程向手机流程靠近。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车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加快了,其它功能的引入和迭代速度,也加快了。

可知,小米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占领市场。

不务正业跨界新能源新材料的公司五花八门,让人难以预料,互联网公司、煤矿公司、家电公司、医疗公司、房地产公司、纺织公司、汽车公司、材料公司以及难以统计的其他公司都参与其中,使得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充满了许多未知数。

摆脱公司困境,拓展产业链才是跨界的重点

在众多的跨界公司中,他们选择跨界都有其各自的原因。

在主业与新能源新材料无关的公司中,他们跨界是为了转变公司困境。

例如,黑芝麻已经两次跨界新能源领域了,在2017年黑芝麻就携手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天臣新能源,注册资本为10亿元。

而后在2021年10月,因项目推进缓慢,对其进行了减资,芝麻糊对天臣新能源的出资由3亿元减少到了9000万元。最近,芝麻糊又以5亿元对主要业务为锂电池的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

其实主要由于芝麻糊的境况才促使它不断跨界,黑芝麻主业的净利润在2017年到2019年从1.11亿元下降到了3292万元,大约减少了2/3,2020年芝麻糊的处境也没有改善,而去年净亏损1.091亿元。

现下,在新能源领域仍具备广阔的前景,能快速入局新能源,则有利于改善公司未来困境。

又如,当年西服大王杉杉,同样进军锂电,如今已经成为锂电大王,成为锂电负极材料和偏光片领域当之无愧的头部玩家。

杉杉在1999年就已经跨界锂电行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以前瞻性的视野发现服装行业想要抢占国际市场困难颇多,恰巧遇到了碳素研究院鞍山工程院长王维刚,他的出现让郑永刚有了做材料的想法,他们相互支持,在2001年就打破了日立化成对锂电池的垄断,才成就如今的杉杉。

另外,作为江西养猪首富的正邦科技同样跨界新能源项目,他们发现在养猪场铺设太阳能光板也是不错的想法,既可使用清洁能源也可降低成本,并发布公告以400亿推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

可目前正邦科技持续亏损,在2021年亏损188.19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再度亏损超24亿元。15个月之内,正邦科技的亏损额已合计达到212亿元,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97.03%。

在这样的状态下,正邦科技收到了关注函,引起极大的争议,被认为有着画大饼、玩文字游戏、蹭热点的嫌疑,随后股价先是经历一字涨停随后连续下挫。

经过上述的案例发现,主业与新能源新材料无关的公司跨界的原因在于:

1. 公司主业经营业绩不佳,正逢政策支持,适时跨界,谋求新发展;

2. 公司找到新机遇,有指引者,目标明确;

3. 公司遇到困难,紧跟热度,拉升股价。

另外,在主业与新能源或新材料相关的公司中,他们选择跨界,是由于在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下,才逐渐拓展到新能源或新材料的赛道中,既可在政策的大方向下安稳的跨界,也可拓展产业链,形成新的业务,增加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例如,汽车类中的东风股份,它此次跨界做锂电隔膜。东风股份本身的主营业务由单一的轻卡平台发展到轻卡、客车、工程车、皮卡等产品平台,在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

东风股份近年来一直推行“增烟标、扩药包、加赛道”扩张战略。公司表示,此次交易将推进公司现有膜品类产品的业务增长与战略实施,有利于公司应用于电池隔膜领域的新材料产品进一步完善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及数码电子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而锂电隔膜是锂电池结构中最关键的内层组建之一,通过拓展锂电隔膜,可在相关领域构建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

就如,煤矿类中的无烟煤龙头公司华阳股份,跨界光伏和钠离子电池,最近正在打造单晶高效光伏组建制造基地。尽管“煤”和“新能源”看起来关系不大,但事实上无烟煤是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质原料。

对于此次煤老板华阳股份的布局,不仅仅是对新能源或新材料的跨界,而是基于既有优势进行产业链延伸。

再如,占大头的材料类公司中磷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川发龙蟒跨界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

由于公司本身就生产磷酸一铵等原材料的自身优势又因磷资源生产受环保等其他相关限制,其他行业加入或现有磷酸铁锂企业投入均需要与磷化工企业合作,所以磷化工企业在原料端资源和成本方面均具有优势。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川发龙蟒此次跨界新材料,扩产磷酸铁是势在必行的,逐步拓展市场和产业链,加快公司发展。

从上述案例来看,主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公司跨界的原因在于:

在当今的背景下,为了抓好新能源或新材料的东风,拓展新的产业链,逐步将业务的上下游连接起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竞争力。

此次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的公司,他们各有各的目的,无论是解决当下困难还是扩展产业链,只要有益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都是正确的决策。

跨界后的境况

图片

 在统计的50家公司中,发布跨界新能源或新材料领域后,股价有所涨幅的公司占据64%,而有所下跌的公司则占据36%,通过数据大体判断,目前与新能源或新材料这一话题相关的公司就会受到二级市场的欢迎和关注。

跨界进入新能源新材料公司促使股价大幅上涨的公司不在少数。

例如,美联新材本身是做三聚氯氰业务的,在今年9月19日发布公告拟与七彩化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

伴随着三聚氯氰的涨价推动美联新材的业绩大涨,又涉及跨界新能源电池,在当日美联新材股价报17.29元/股,较发行价上涨86%。

像金刚玻璃跨界光伏后,在9月1日发布公告,为更清晰地体现公司主营业务构成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简称将由“金刚玻璃”转变为“金刚光伏”。

今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占比已超7成。4月底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截至9月1日,涨幅逾70%。

但不乏也有其他少数公司,进入新能源或新材料赛道后,在二级市场中不被看好,甚至被挂上了蹭热度、画大饼或者玩文字游戏的头衔。

就例如,此次养猪大户正邦科技跨界光伏项目,其股价先是经历了一字涨停随后有连续下挫,依据现实情况,在2022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97.03%,目前难以拿出400亿元。

正邦科技被股民职责有“画大饼”、“净玩文字游戏,吃相难看”、“蹭热点”的嫌疑,而对其的争论也存在着两极分化,被质疑究竟能否有实力跨界新能源。

又如,江苏阳光以220亿跨界光伏,预计今年4月份将在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 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 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 GW光伏电站项目,但在今年9月底仍然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江苏阳光被质疑跨界光伏的目的在于拉升股价,以资金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6.45亿元,而短期借款19.74亿元,公司难以支撑投资项目的巨款,因此涉嫌违规被证监会调查,在今年9月份也难以阻止股价下跌。

尽管新能源或新材料赛道目前仍然是热门赛道,让不务正业的公司眼热,想要分一杯羹,但进军该赛道后仍会面临很大风险,还需细细斟酌。

站在新能源新材料的风口上,不务正业跨界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公司越来越多,无论是想要解决当下的困境还是拓展产业链,联系上下游,他们所做的决定都会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口碑和信誉,致使其在二级市场中收益的好坏。(文/石山山,来源/投中网)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