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特斯拉逆势降价,中国车市的生意不好做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1025-37174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特斯拉逆势降价,中国车市的生意不好做了

特斯拉已经出牌,压力传给了中国市场的其他玩家们。

碳酸锂价格再创新高、电动车成本进一步上升之际,行业龙头特斯拉放了一个大招:降价。

这轮降价范围广、力度大:涉及两款主销车型Model 3、Model Y的全部版本,最高降幅达到3.7万元。要知道,此前涨价的时候,一般只是一部分车型先涨,一部分车型后涨,幅度也多在1、2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涨价、导致不再能享受补贴的Model Y,这轮降价后,起售价重回30万元内,补贴后价格为28.89万元,如果你现在购买这款车,会比过去十个月少花2.8万元。

配合着车主引荐计划重启,特斯拉逆势降价的诉求不言自明:增订单,冲销量。按照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定下的目标,今年第四季度需卖出60万辆汽车,完成“史诗般的结尾”。

但这并不容易实现,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总共才交付了90多万辆汽车,而刚刚进入的第四季度,开局并不算好。在特斯拉销量占比最高的市场之一——中国,随着天气转冷,电动汽车市场似乎也开始过冬。

此前就有渠道人士告诉36氪,10月以来特斯拉的订单量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即使从9月下旬开始,特斯拉已经在终端以保险补贴的形式给出了8000元左右的优惠。在三季度交付不及预期、新订单势头也未见迅猛的当下,特斯拉只能用大幅降价这一剂“猛药”,以站上销量巅峰。

而这并不是特斯拉的个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乃至汽车市场,眼下面临的前景都不甚乐观。据36氪了解,紧跟特斯拉步伐的造车新势力们,今年可能也很难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以小鹏为例,前9个月的销量仅为年度目标的39%。

特斯拉已经出牌,压力传给了中国市场的其他玩家们。只是,特斯拉拥有领先业内的毛利率和灵活的价格机制,其他的车企跟或不跟,并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无奈之举

对于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特斯拉来说,降价并不稀奇,但与以往几次相比,这次降价多少有些不一样。

在交出未达市场预期的三季度数据后,10月以来,特斯拉一线的消息仍不尽如人意。上述接近渠道的人士表示,截至10月中旬的数据显示,特斯拉的订单量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相比之前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

特斯拉正处于高速扩张期,马斯克此前曾多次表示,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50%的增速,无论是特斯拉自身还是外界,对于业绩的要求显然都不是“保持住就好”。

从提车周期这一小小的窗口也可初见端倪。此前国产特斯拉提车动辄要等待数月,到10月只需4周左右。官网信息显示,交车最快的Model Y后驱版,等待时间最快仅有1周——这意味着,这款车在国内几乎没有订单储备。

情况在早些时候更为严峻。根据长期跟踪特斯拉并进行销量预测的博主Troye Teslike提供的信息,9月下旬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全线产品的等待时长都是一周,订单储备降至冰点,这也直接导致其全球订单储备缩减到约31.7万辆,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特斯拉也早已感受到了寒意。此前9月中旬,这家今年频繁上调产品价格的强势车企,给用户提供了8000元的保险补贴,唯一的条件是,在10月之前交付尾款。

优惠的效果立杆见影。特斯拉CFO柯克霍恩在财报会议上透露,在三季度交付量中,高达三分之一集中在最近两周之内。尽管没有明说,但中国市场降价后的冲刺大概率是重头戏。

上述为了冲刺季度销量的政策也延续了下去,只是补贴金额由8000元降到了7000元。但这一次,消费者的热情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来自终端的信息显示,十月的前两三周,特斯拉的进店量非常低迷,订单爆发无从谈起。

特斯拉也在进行更多尝试。7000元的购车补贴之外,特斯拉还给Model Y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升级,比如后排座椅长度增加了3cm,可以为腿部提供更好的支撑。

这些升级不能说没有用。实际上,二排座椅舒适性是用户感知度比较高的一项体验,此前甚至有人专门做起了改装Model Y后排座椅的生意。但是,这一细微的产品力提升,对于扭转订单走势来说还是颇有难度。

从终端用户的反馈来看,这些“小打小闹”的举措并没有取得特斯拉期望的效果。而为了重获销量的增长,特斯拉不得不大幅下调旗下产品价格。

抵御寒冬

在市场增量放缓、业内玩家比拼日益激烈的当下,规模效应带来的性价比仍是稳住地位的不变逻辑,即便是拥有先发优势和品牌光环的特斯拉,也并不例外。

在今年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特斯拉车型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在Model 3和Model Y所处的细分市场内,群狼环伺,包括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在内的国内品牌均推出了这些价位段的产品,在产品力和本土化方面可能比特斯拉更胜一筹。

以Model 3为例,比亚迪推出了汉,定价接近的两款车几乎在贴身肉搏,而今年前9个月,Model 3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9.9万辆,同比下降11.4%,比亚迪汉则销售了18万辆,同比增长125.3%。

下调旗下产品价格后,特斯拉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获得性价比的优势,在虏获更多犹豫的潜在消费者的同时,也为明年车型改款提供足够的缓冲。

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状是,眼下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汽车消费增长乏力已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36氪了解,10月份以来,除了特斯拉,国内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都没有达到预期,同处于头部的比亚迪,截至10月中旬订单大约在10万辆左右,同比9月几乎持平。

消费者购车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前段时间极端的天气变化、各地为防疫进行的管控等,不少地方取消了线下车展,也影响了群体购车的热情。

在这样的行情下,特斯拉、比亚迪等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表现仍相对稳固。一份来自一线的调研显示,今年国庆假期以来,消费者购车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客户会越来越偏向于选择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头部品牌。

相比较而言,刚刚起步的造车新势力们面临的挑战更大。上述接近一线渠道的人士表示,特斯拉之外,蔚小理的老款车型都有订单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颇受市场欢迎的新车产能又不足,短期内仍面临着销量掉档的压力。

蔚小理已经是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今年整体的销量完成度都不甚理想。有供应商人士告诉36氪,幸亏没有按照他们年初给的预期备货,不然就亏大了,现在各家的实际交付还不到年初给的一半。

对于新车产能尚处于爬坡期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老款车型的订单仍是稳住销量和业绩的基盘。老款车型的重要性,可以从这样一个切面看出:在蔚来推出“性价比之王”ET5后,蔚来不少一线销售并未一直宣传ET5,而是在朋友圈“吆喝”,2022年新款ES8、ES6、EC6,今年享受国补最高12600元,“错过不再有”。

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即将过完三分之一,留给各家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而特斯拉大幅降价之后,他们究竟会出什么牌,也是考验体系能力和团队效率的难关。

网站编辑: 郭靖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