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苦撑16年,估值110亿互联网“活化石”亏钱熬到IPO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22/10/18/10356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苦撑16年,估值110亿互联网“活化石”亏钱熬到IPO



2022-10-18 20:01:35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image.php?url=YD_cnt_47_01FvLR3mbVQM

被资本遗忘的互联网“活化石”,熬到IPO了。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被资本遗忘的互联网“活化石”,熬到IPO了。

投资家网获悉,“综合型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猪八戒网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这意味着,在市场垂死挣扎16年的中国互联网“活化石”终于步入IPO之旅。

“二师兄”的“取经路”要圆满了?

猪八戒网,一个80后熟悉的名字,记载着中国互联网的一段历史。

比着马化腾、张朝阳、马云、刘强东等第一波闯出名气的互联网创业者,创始人朱明跃与他的猪八戒网很多年以前,被认为是第二波互联网创业者的标杆。

靠着颇具特色的“接活儿”体系,猪八戒网创造出早期企业服务几个字的定义,较长一段时间里,朱明跃承担着“中国创业教父”般的角色,资本眼中,猪八戒网则是“下一个淘宝”。

可当王兴、张一鸣、姚劲波等创业者崛起,本该勇攀高峰的朱明跃却“消失”了。市面上很难寻觅他的踪迹,而猪八戒网融资进度也定格在2015年,估值停滞在110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出现,猪八戒网渐渐被外界遗忘,只留下了“二师兄”的传说。

在理工科称霸的创投江湖,曾出现两位不可思议的文科创业者。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怀揣38美元去美国闯荡,从一名记者干到了全球顶流VC的老大;另一个就是朱明跃,靠笔杆子干出估值110亿元独角兽。

与熊晓鸽不同,朱明跃是真正从记者干到了创始人。在一批80后互联网“文人骚客”、文科创业者心中,朱明跃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神人”、创投圈里的“二师兄”。

1974年,朱明跃出生在重庆,早年师范毕业下乡做过3年教师,之后爱上了记者行业,辗转于《黔江晚报》、《重庆晚报》,在当地媒体圈小有名气。2004年,受《博客中国》影响,朱明跃觉得,“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有一天可能会被互联网取代、颠覆。”

于是他开始关注互联网。那一年,淘宝易趣酣战正欢,当当京东各领风骚,大大刺激了朱明跃对互联网的美好憧憬。他在社区论坛悬赏发帖做网站,结果收到了一个程序员回复,“一周搞定,500块”,让还在当记者的朱明跃发现了创业商机。

机会有时候来的就是那么突然,“一周搞定,500块”给朱明跃带了新的创意与灵感,他觉得自己要建立的网站肯定要“不同凡响”,自己姓朱,进而取名为猪八戒网。

2006年,中国早期的企业服务平台、“接活儿”鼻祖诞生。

之所以称猪八戒网是“接活儿”鼻祖,在于朱明跃把“一周搞定,500块”的灵魂倾注在猪八戒网上。他开创了一个可以在线上“接活儿”的体系,很像今天的众包服务。

通过一个网站,解决“买卖双方”的痛点,猪八戒网的盈利点是在交易中赚取佣金。该模式现在几乎用的烂大街了,可在那个时代,猪八戒网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创新。

它们还得到了一群设计师、程序员的拥护,用一句互联网老兵的话说,“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的资深程序员、互联网创业者可能都在猪八戒网注册过账号、接过活儿,卖过自己关于LOGO、网站、UI、制图等方面的创意设计,有的人还靠接活儿拿到了创业启动金。”

设计师、程序员靠手艺赚外快开心了,一些平台却对猪八戒网掀起口诛笔伐,认为它们纵容低价跳单,破坏互联网商业秩序。的确,猪八戒网的特色会让不少公司没了饭碗。

实际上,把“二师兄”名气闯出来的朱明跃在经营猪八戒网时,没有想象中容易,有的一单佣金就赚几毛钱,没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十分繁琐,盈利举步维艰。

直到央视曝光与投资人的出现。彼时,朱明跃的猪八戒网是一种创新,它的存在甚至拉动了就业与创业,在网站数量不多的年代,刺激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诞生出大量创业者。

如此壮举,让猪八戒网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朱明跃名声大噪。

用今天的话说,朱明跃就是个“网红”。

不管什么年代,资本对“风口”的追逐永远不会消失。2007年,周鸿祎的投资人,博恩科技集团董事长熊新翔找到了朱明跃。那次交谈不太愉快,熊新翔根本听不懂那几毛钱生意。

朱明跃把送上门来的投资人成功讲跑了,快到电梯口时,说话啰啰嗦嗦的他,才讲清楚猪八戒网的未来。毕竟,风口的力量不能忽视,看着眼前的“网红”,熊新翔决定先给500万元。

熊新翔觉得,猪八戒网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即做大交易规模。带着期许的眼光,博恩科技集团很快又追加了500万元投资,投资总额合计1000万元。可猪八戒的业务却很难做大交易规模,一个靠设计师、程序员个人搞出的LOGO、网站,交易规模能做的多大?

有4年时间,朱明跃创业都是在做“慈善”,把光鲜亮丽留给外界,把郁闷留给自己。

“一天收入1万元,提成20%,2000元,一个月收入6万元,能养活20多个员工。”这是朱明跃的目标。这要是个人目标还不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显然远远不够。

猪八戒网不赚钱,在网站上赚钱的用户,十分感激猪八戒网。

他们给“二师兄”打气,希望他坚持下去。朱明跃则四处寻找低价的办公室与廉价的员工。

买卖市场有一句经典的话叫,“把用户当上帝”。

朱明跃是,成就了“上帝”。

猪八戒网培养出不少牛人、创业者,他们借助平台发了财。比如曾经有个叫周子聪的大学生,靠猪八戒网接活儿,每个月能赚5万元,后来他创立泽楷传媒,年营收做到2000万元。

“上帝”们越干越好,倒也帮了猪八戒网,助其销售额突破1亿元。

拿到一组颇具规模的数字,2011年,朱明跃获得了一笔价值66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正是和他同样记者出身,如今威名海内外,由熊晓鸽掌舵的IDG资本。

IDG资本方面直言不讳称,“投资猪八戒网不是它们多赚钱,而是能熬。”资本认为,终有一天,猪八戒网会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NO.1,他们看好朱明跃的毅力。

握着IDG资本投资,朱明跃真应了资本那句话,“一直在熬”。又熬了3 年,不知道IDG资本是不是体现投资思路的“正确性”,2014年再给一笔千万美元B轮融资。

到了2015年,发生变化。猪八戒网出现很多问题,一个是平台转换率持续降低,另一个是跳单数量持续增加。买卖双方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逐渐跳出帮它们镀金的“慈善家”。

那一年,朱明跃急坏了。前文提到,为能熬住,朱明跃一直以极低成本的方式运营猪八戒网。成本低带来的往往是“双刃剑”,说明,公司员工在竞争力及能力方面不具备优势。

但是成本方面,朱明跃一定是要控制住的,于是他想到了模式创新,通过“三招”翻盘。

第一招,零佣金;第二招,腾云行动;第三招,增值服务。

简单来说,第一招是,放弃佣金,不靠这个赚钱,打消买卖双方交易的顾虑。第二招是,把买卖双方关系变化,把个人卖家店铺化。第三招是,多一个商标注册代理业务。

朱明跃算过一笔账,“猪八戒网平均一天有1000单LOGO设计业务,假如商标注册代理定价1300元,一天的流水就是130万。”如此一来,猪八戒网就能赚到更多钱了。

彼时,代理商标注册的公司不多,也不正规。

猪八戒网率先切入,用几个月时间单靠商标注册代理就赚了超2亿元收入。

同年,朱明跃迎来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拿到赛伯乐投资集团等机构的26亿元C轮大额融资,获得110亿元“天价”估值,成为早期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

年底,朱明跃逐步在会计代账等泛金融领域探索,丰富了猪八戒网的业务体系。

别家创始人要是公司估值110亿元,财富怎么都要弄个10亿元。

朱明跃很奇怪,当年琢磨做网站发财的他,拿到26亿元融资也没发财。

2015年之后,本该愈发风光的猪八戒网,一直没风光起来。

拿到巨额融资,它们不怎么打广告,在一线城市,几乎找不到与这家公司有关的身影。

若按着当时的相关资料,朱明跃“下乡了”。猪八戒网在全国24个省份的33个城市建立起实体孵化器。猪八戒网从一个“接活儿”平台,进化成培育创业者的创投服务公司。

创投服务这活儿,真不好做。知名投资大佬李开复曾说,“孵化器是个好名称,但国内95%的孵化器仅仅是挂一个牌子,吸引企业入驻后,直接做起二房东,99%的孵化器都会失败。”

别说非专业人士做孵化器容易失败,搞房地产的潘石屹做孵化器都是不死不活。

很多人把孵化器想的简单,提供一个办公场所,实际要给创业者提供行而有效的服务,包括:融资/后续融资、资源(流量、订单)引入、人才输送等,还要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

除了能登陆猪八戒网站,去搞实体的朱明跃,在互联网“消失”了几年,席间,有媒体报出“活化石”猪八戒网要IPO,接着不了了之,市场上仅留下那110亿元估值与朱明跃的传说。

猪八戒网再次进入媒体视线,是在2022年。

它们从创投服务公司走向了综合型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

其实是,多种服务业务整合出来的“大杂烩”。“累计有10万余个人通过平台孵化成长为公司,超过100万人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千万企业通过平台解决专业服务需求。”

“找外包、找全职、找兼职,开公司就找猪八戒!”

猪八戒网模式越搞越杂,没新意。上面的广告语,像极了58同城及被并购赶集网的“升级版”。论名气,它们比不上58同城。资本的特点是“追风”,风口过了,很容易被遗忘。

也没有任何一家资本敢给出,“猪八戒网能继续熬下去”的论调。

C轮之后,它们没拿到过任何一笔融资,靠着昔日几笔融资,朱明跃垂死挣扎了16年。

现在,它们终于熬到IPO了。

日前,互联网“活化石”猪八戒网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这个在市场熬了16年的平台,还是引发了媒体关注。虽然计划上市,猪八戒网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容乐观。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17亿元、7.57亿元、7.68亿元、2.87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72亿、2.68亿、3.66亿元、1.33亿。

做了16年,猪八戒网仍在亏钱,“上帝”们却腰满肠肥,朱明跃罕见的把创业做成了“慈善”,他曾多次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概,“创业不是人干的事儿。”

但愿,“二师兄”能圆满“取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