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50多万买奔驰电车,被特斯拉销售冷嘲,网友:冤,确实大冤种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10/386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50多万买奔驰电车,被特斯拉销售冷嘲,网友:冤,确实大冤种

head.jpg思邈 2022-10-17 13:44:52 来源:量子位

油改电差在哪?一文讲清楚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你说离谱不离谱,50大几万买个奔驰,还被看不起???

一位刚刚提了奔驰纯电车型EQC的车主,被特斯拉销售一顿冷笑白眼。

0e8be57190ce42ca9efd353d45504c33

气不过的他发抖音吐槽,效果出奇的好,全网超过600万播放

f461751fceb94b828b4dbd7f5b1caa20

但是,本来是想吐槽特斯拉让网友评理,没想到大家99.99%一边倒,各种刀子嘴“诛心”之论:

52cfc8c7a4c841d2bb764040c631ef93

现在,车主本人从被特斯拉销售嘲笑,变成了被全网嘲笑,成为知名“开奔驰EQC的大冤种”。

527da8826fd84ce3bf59d73135b2d69d

奔驰EQC,品牌、做工、豪华配置,咋看都甩特斯拉好几条街。

花50多万买,真的有错吗?

特斯拉嘲讽还不算,网友都看不起

整个事件经过很简单。这位老哥不是车圈的人,之前创作以日常吃喝Vlog为主。自己也直言不讳对车不很精通,买车的时候试了特斯拉,也试了EQC。

一位普通的用户,试完以后以后感觉奔驰EQC在各方面做得不错,于是就买了。

但是,特斯拉销售在电话回访时得知他提了EQC,一句“诶呀妈呀”,然后冷笑一声直接挂了电话。

d11912045a3c4657a6aef01af358e183

买新车本来是件高兴事,他怎么也想不通为啥买个奔驰EQC要被人瞧不起,于是发抖音吐槽。

后面的事,就是全网几乎一边倒的嘲讽,普通用户留言、车媒二次创作,加上车主本人之后又发数条视频解释辩护,“买奔驰电车被嘲笑”演化成了车圈的联欢会。

嘲笑他大冤种的不计其数:

3ea63a5f059242c79ed8e45b5a53bf60

随后车主说车开着感觉没问题,“是不是冤种言之过早”,又被嘲讽“不仅是冤种,还是犟种”:

09e60614afb14015b126a57f746859d4

再后来,车主发声说,核心不是讨论车的好坏和被割韭菜,而是吐槽特斯拉销售不恰当的行为。

特斯拉销售的确不专业不礼貌,但此时,已经没人能听进去任何解释了:

3c2f0914411840229851dbdfd121caee

连他发的其他与车无关的吃喝视频,底下也全是被嘲笑冤种的留言:

1860373f811247b2a64dfa89af449b51

再到现在,这位老哥似乎自己也明白过来了:

9dc2e070cb6a46689f65cbe811099f7f

在人均劳斯莱斯、键盘车神横行的互联网汽车圈,好久没出现这样大一统的和谐气氛了。

动辄上纲上线针锋相对互喷充值的戾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金句频出的相声大会。

这位老哥花50多万买奔驰电车,靠一己之力弥合网络分歧,几乎没有一个人为厂家站台洗地。这样的情况在车圈前所未有。

大家在笑什么?是他不懂车?

其实不是,不懂车没啥可嘲笑的。汽车工业在中国市场化发展也不过就30年左右,一代人尚未退场。但这不妨碍任何人买车用车。

嘲笑他花50万就为奔驰标?

d740af112a5b4a4382e2034cd548f596

也不本质。品牌需求本来就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和性价比、质量、性能等等标签本无高下之分。

有一位网友道出了核心:

0b76239784284866a50be47aad50b98a

大家的嘲笑其实不是冲这位车主来的,而是冲着背后的厂商。

就是那些把落后的油改电车型“精装修”一番推向市场,有意迷惑欺骗消费者的主机厂。

包括但不限于BBA。

这背后的现象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新浪潮下,合资品牌在技术储备、产品竞争力上后知后觉,而且全面落伍。

油改电,低人一等?

没错,就是低人一等。

不过只局限于技术方案、产品体验,背后的主体是车厂。车主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车,永远没错。

所谓“油改电”,就是在原有的燃油车平台上,粗暴地扯掉发动机变速箱,硬塞一套电池和电机。

a7491bfe357647a2b9184218e18670e8

能不能开?当然能。甚至多花一番成本,油改电也能在操控、质量上做的很好。

但为什么油改电落后?

是因为纯电车型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底层逻辑、中层方案和上层功能完全不同,给用户开辟了许多全新体验。

这些东西,无论一辆油改电卖多贵、挂什么标都无法给你。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3个层面,我们可以结合正向研发的纯电平台比较来看。

新能源车最基础的部分:电

就以奔驰EQC为例,搭载80度大电池,标称续航却只有443公里。

算上无法避免的衰减,奔驰EQC真的开起来,只能有300多公里续航,这还是新车阶段。几年使用之后,这个数字会进一步下降。

对比之下,同级别纯电SUV搭载80-90度大电池的蔚来ES系列、比亚迪唐、小鹏G9等等,续航至少能到600公里。实际使用,续航也能超过500公里。

009e427d24b348c9bd2b043d86dbdc3c

至于400公里续航,如今国内10万级入门电动车仅用一块40度左右的电池就能达成,参看比亚迪海豚、欧拉好猫系列。

原因在于,纯电车型在三电系统的匹配性、能源利用效率、电池热管理、车内其他用电系统上遥遥领先,完全不需要为燃油车架构做任何妥协。

一个例子是,纯电平台的电机安装在两轮之间的车墙上,可以轻松在机舱内里安排热泵空调,以此减少对电池的消耗,提升续航。

f409307f8c7d4a31913100eb3640a324

而油改电车型,机舱原先放发动机的空间内只能勉强塞进一个电机,而剩余的变速箱空间因为独特的形状,难以安排其他部件而被浪费。

奥迪e-tron系列电车,就是因为没法将驱动电机集成在燃油车车桥上,搞出了用2AT变速箱连接电机和车轮的的尴尬方案,一块90度大电池只能实现400公里出头的续航。

b6e01be638ca4313b158bb56c424017f

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下。电机天生就能通过算法实时调整转速和输出功率,完全不需要任何形式变速箱传动。

奥迪此举,就好比一个就快渴死的人用手捧水喝,这时有人给了他一个杯子,但他竟然还用杯子舀起水,倒在手里捧着喝……

用车体验:油改电差在哪?

首先是车内可用空间的差别。

机舱部分前面已经说过。

油改电的机舱空间本来是为发动机变速箱预留,车企即使有集成化电驱技术,也根本不可能塞进燃油车机舱,所以想拥有纯电车型上的“前备箱”储物空间,是不可能的:

ca7826435e7a440ab59d5cb990d40fca

别看了,盖子下面是电机

底盘方面,因为燃油车底盘布置需要考虑油箱、排气管、传动轴等等部件,所以是不平整的。

而要把平整的电池布置进底盘,只有两个方案。

要么一整块电池硬塞进去。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座舱地台被抬高很大一截,通常是5-10公分。车内乘坐空间被大大压缩。

要么把一块大电池分成几块串联,底盘哪有位置就“镶嵌”在哪。但是这样系统既复杂,可靠性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还增加。

目前除了保时捷Taycan,没有其他企业用这个方案。

操控体验上,油改电做不到像纯电平台一样的体验。

9a261528a3a140ada73b7bc6ec56ae35

纯电车型前后50:50的完美载荷分配、避免车底乱流的平整底盘、车身电池一体化的操控响应灵敏度…这些都是油改电实现不了的。

而且,就连新能源车很轻松就能实现的3s、4s超强动力,油改电也没有。

奔驰EQC,零百加速6.9秒,“油”得很。销售会告诉你这是照顾油车用户的驾控取向。

但是大马力谁不想要?油车用户要是不喜欢动力,奔驰为啥还要搞AMG?

而且电车做大马力,本来是轻而易举的事,程序员就能搞定。

所以,开起来很油的油改电,其实核心就是没有集成化的电机直驱技术。

安全和智能:油改电弱在哪?

其实前面的说明,已经透露出了新能源车型关键:

底盘电池一体化

电池本身需要周全的保护,所以在结构设计、材料强度上,以一整块电池包作为底盘的车身,强度远远高于布置乱七八糟各种零件的燃油车。

另外纯电车型在车身设计上,会利用电池包的抗压特性,针对性的做整车传力受力结构。

13921328599047858ed2cce888f31192

“传统燃油车车身强度的上限,是纯电车型车身强度的下限”。

这话是王传福说的。比亚迪海豹给出的数据是底盘扭转刚度超过40000 N·m/°,超过百万级燃油车。

这样的安全特性,油改电其实能做到。只不过因为没有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只能投入大量成本优化原本的燃油车底盘结构。

最终的结果,还是回到一个“百万级燃油车”的老路,终端售价大大提高,安全性却和20万的纯电车型没有差别。

智能化方面,油改电其实也和纯电车型有巨大差距。

自动驾驶功能上,油改电车型的转向、刹车、油门等等,响应速度远低于纯电架构,不但体验不好,而且要在已有结构上设计自动驾驶必要的转向、刹车冗余,成本也大大提高。

4052bb1a5a4a40a18fd5b332417900aa

另外在开发阶段,传统燃油架构参数多,数百个ECU控制不同对应功能,这就造成整个车辆数据的接口繁多、类型复杂,要实现同样的功能,付出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远高于纯电车型。

所以,油改电车型呈现的智能化水平现状,就是远远落后于特斯拉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

尤其是BBA这样豪华定位的油改电,成本中相当一部分还要花在内饰氛围的营造上。

那么,这些厂商不知道油改电的缺点吗?为什么还硬着头皮推向市场,甚至花重金找一众车评人洗地?

市场上BBA、日系的纯电销量,也说明合资车仅靠一个车标就能忽悠广大中国用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418b10b626834a849c3be27ce7b55f19

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产品差在哪。

但是面对的局势是这样的:

中国智能车、新能源革命极度内卷,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偏好,纯电智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势力还在步步紧逼。

合资车企的转型,一步慢了,步步就慢。

别人都已经跨过电动阶段,进入智能化竞赛时,你连能量产发售的电车都没有,说不过去吧?

所以,油改电也罢,必须得赶快上市,先占个一席之地,至少也是表个态度。

否则在今后的浪潮中,市场份额全被被新势力吞下,可能连名字都留不下,真的成为“诺基亚”。

12008620f98b46048669c4450ae30b8f

不过,这些老牌车企并不是完全没机会。尽管今天还用油改电应付市场,但纯电平台的开发,已经在路上了。

奔驰纯电平台MB.EA,2025年公布,量产时间可能是2030年左右。

宝马纯电平台Neue Klasse 2025年量产。

奥迪倒不用自己努力,大众集团的MEB平台很快出第二代,拿来就能有。

美系品牌、大众集团领先一步。大众、通用和福特都已经有纯电平台车型量产,海外成绩很亮眼。电动层面都过关,只不过智能层面上刚刚起步。

至于日系、韩系…和BBA同病相怜,还在鼓捣油改电,但也在为电动化门票私下努力。

总之,一句话总结:

油改电在同等成本和价位下和纯电车型相比,技术落后、体验打折、可靠性不高、不智能

2279ad7256304a9792a5b6001237789d

买油改电付出的成本,绝大部分花在了根本无法提升获得感、对日常使用毫无帮助的燃油车架构上。

相当于给这些品牌的油车用户分担成本。

除非你看重品牌,否则不推荐买。

One more thing

买电车小tips:如何分辨出混在新能源中的油改电?

1)看车内空间。座椅头部视野明显高出前排一大截的、后排中央地台有一块凸起的、车头机盖下乱七八糟没有储物空间的,不用多说,都是油改电。

2)看车身姿态。明显抬高车身,视觉比例不协调的,肯定是油改电。

3986d90bc8a24050b6fa03109e7e61f4

马自达对待新能源的敷衍态度毫不掩饰,人尽皆知

3)看底盘平整度。当然有的车企会用覆盖件遮掩。

4)最简单的,查一查有没有对应燃油车型号就完了。比如奔驰EQC对应GLC,宝马i3对应3系的等等。

其他的方面,还包括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匹配是否合理、车身重量(油改电往往重于纯电车型)、驱动结构、是否有热泵空调等等。

可千万别信销售说的什么“油电混用架构”、“都兼容”之类的营销话术。

你想想,油车能改电,但你听说过哪个纯电车型改回油车的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