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91yunying.com/12507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

发布者: 91运营

2022-10-16 21:51周推荐 阿里P7  1634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

关闭会议软件,结束一场面试后,我瘫在椅子上久久回不过神,刚刚面试官阴阳怪气的话语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晃荡在我脑中,我感觉我不像是在面试,而是我向家人证明自己依旧在努力的例行公事。

我是阿伟,今年34岁。

在半年前,我还是阿里的一名员工,担任数据专家,职级是P7。

在他人的眼中,我这个年纪拿到百万年薪在同龄人中算是混得还可以(笑)~

然而,在今年年中公司突然而来的“毕业潮”中,我被光荣裁员了。

刚拿到大礼包时我还喜滋滋地想:本来就呆够了,外面有的是工作机会,这个大礼包来得真及时。

一开始找工作信心满满,想想自己作为阿里P7的身份,工作肯定是容易找的,可以去其他大厂带数据小组,也可以去大型传统企业做数据总监,如果有人介绍的话还能去新能源行业做数据技术负责人,

一个月,两个月…

直到国庆节已经四个多月过去…

我面试了三十多次,公司标准也从大厂一降再降到中小厂,竟然没有拿到一份合适的offer。

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我太菜还是现在这个市场要求太高?

被现实摩擦几个月后,我终于明白,过去大家眼中阿里P7的光彩只是公司带来的光环,和身处其中的个体没什么关系。当环境变迁,时代更迭之时,离开平台后的打工人拼的是自己的能力,管你过去是P7还是P8,潮水退去之后,谁在裸泳一眼便知,而我可能就是裸泳的那一个。

国庆期间,我和我老婆都笼罩在没找到工作的阴影中,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出门旅行。

我在书房呆了三天,突然想给空白投一篇稿,这几年一直关注空白的动态,她作为跟我同样的出身背景,却走出来一条跟我完全相反的方向。成功的案例大家看多了,我作为反例,把过去几年的故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也算是给互联网行业的一联挽歌。

一、天胡开局

2010年,我正值大三,那时候机械专业的我,开始迷上了计算机编程,会用C++和Java写一些有意思的脚本。

身边的同学纷纷去大型制造业实习的时候,我选择当时大家都觉得就业形势尚且渺茫的互联网,我第一份实习是去百度做后端开发工程师,那时候身边的同事很多都跟我一样,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都是自学编程。

那时候计算机人才紧缺,我实习期结束前三天,我的mentor就来找我谈话,要不要本科毕业了就留在百度,他会给我直接发return 校招offer。

能感觉得出mentor很认可我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以及当时计算机人才真的很紧缺。

但是那时候我的学校(末流985)给了保研名额,本身都是高中老师的爸妈要求我必须把研究生读完再出来就业。

研究生分配的老师虽然是机械专业,但做的项目与计算机关联性挺大,符合我的兴趣方向,思考再三,我放弃了到手的阿里、搜狐、新浪、百度的offer,选择读研。(不得不说那时候只要你学校不错,又会写代码,大厂offer是完全不用愁的)

从现在来看,当时真不如早些进入职场,至少能趁着互联网的红利多拿股票,多赚三年钱,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也后悔不来。

2014年研究生毕业时市场还不错,加上导师鼓励我们提前去实习,因此我手里也攥了好几个互联网企业的offer,内心澎湃激昂,薪资比被签到传统企业的同学高出两三倍,当我们在宿舍里讨论谁校招工资最高时,大家都齐刷刷看向我。

最后我选择了一个在北京的互联网企业(现在也上市了)。由于当时大数据热潮刚起来,我就选择了这个赛道,成为一名数据工程师。

几年的工作之后,我在公司内成长为一名小组Leader,技术算是还可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校招生的身份叠加历史不错的绩效,我被授予了不少期权,加上互联网本就不错的现金收入,可以说那个时期是我的高光时刻。

按理来说,我如果继续在原公司待下去,应该会有不错的未来,即便在当下的寒冬也至少能保住一个饭碗。然而从未遭受过社会毒打的我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现在的窘境。

二、南下苏杭

2019年发生了几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首先是谈了3年的女友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这对我打击很大,产生了离开伤心地的想法;其次,北京并不友好的落户政策,让我觉得这里并不是自己未来长久发展的地方;最后,一个猎头适时推给我阿里杭州的offer。我想该换个环境了…

那时的阿里给我感觉依然是如日中天,在国内几乎统治了电商的半壁江山。加上面试时,几位面试官专业的能力和对未来所做工作的描绘,让我觉得阿里才是值得自己追随和奋斗的理想地。(笑

记得技术终面时,阿里为我报销来回机票和住宿,邀请我去杭州面试。

在面试结束后,我打车去了西湖,看着夕阳下波粼的湖水,郁闷许久的心情终于得到了放松。

最终面试过程很顺利,由于工作年限问题,职级定在P7,作为补偿,HR为我申请到了还算不错的总包薪资,额外提供了一笔搬家费。在拿到offer后,主管专门给我打了电话,电话中他说以我的能力2-3年内升P8完全没问题,欢迎我加入他的团队。

电话中主管的诚恳,丰厚的薪资和搬家费,再加上杭州友好的落户政策,让我毅然决然离开北京,离开奋斗了五年的老东家,南下苏杭。

三、拥抱变化

阿里有句老话,叫做“拥抱变化”,相信每位阿里同学都很熟悉。然而换到我身上,这句话应该改为“紧贴变化”。

刚入职2周,团队还没完全熟悉,招我进来的主管因为组织架构变化,换到了另一条业务线,于是我这个刚入职的新人,立马就遇到了新领导。

记得主管离开时,专门和我吃了饭,结束时他拍着我的肩膀,有些惋惜地对我说:“真的对不住,带你进来却没有机会合作。不过这在阿里内部很正常,你是有能力的,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

这段话让我当时很感动,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但现在想想,既然他这么看好我,为什么后来从未想过招我去他团队呢?

呵,这都是套路。

阿里主管落位时都会带一波“左右护法”,我的新领导也不例外。我这种没背景,没团队的人自然就被挤到一边,做一些边边角角的需求。

工作内容不靠谱,绩效自然不好。但那时的我至少心中还充满希望,觉得自己通过努力工作是可以融入团队的。所以干着最苦的活,拿着不好的绩效,扛着老板的PUA,我还是努力和老板搞好关系。

然而刚刚和老板关系亲近了一些,半年后老板又换了,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一种吃了苍蝇般的恶心——合着我“舔”了半年,就是给他人做嫁衣?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我对阿里的“拥抱变化”不抱希望了。加上业务缺少突破,晋升P8的机会逐渐减少,我彻底断了升P8的念想,选择了躺平。

所幸我的技术能力还不错,做事认真不出什么篓子,所以常年绩效在3.5左右徘徊。后来认识了现在的太太,投入到恋爱和家庭组建上,再加上看透了阿里这个体系,所以工作上的热情也不如刚刚入职时。尽管团队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这个被挤在业务边角中的P7。

四、突遇裁员

2020年的疫情来得很突然,但更突然的是社会对互联网的态度。互联网从过去白衣骑士突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与之对应的是整个业务的收缩。

开始时,我还没什么担心。一方面,我在的业务是阿里天猫主赛道,觉得不管怎么动荡也不会影响到主业;另一方面,虽然阿里的增长已经陷入停滞,但疫情下社会对互联网电商的依赖更强,所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随着监管政策的趋紧以及整体经济不振,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内卷。主业的营收增长一年不如一年,给了集团很大的压力。而20年底,对互联网的出手整治,特别是对阿里的处罚,给集团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后看清形式的同事开始行动起来,我身边有几位关系不错的同事已经开始在新兴行业里寻找工作机会,其中一个跳槽到外企的朋友还给我推荐工作。

然而那个时候我刚刚买房,正在筹备婚礼。一方面是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另一方面,我还想等一下入职时授予的股票成熟。虽然那时阿里的股价已经开始走低了,但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于刚刚买房的我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想来,那是我上岸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很快时间来到了22年初,这次裁员对于阿里来说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所在的业务线有裁员指标,一个P9,二个P8一起被干掉。而我自然也在淘汰范围之内,索性阿里给的离职大礼包有N+3,从这点来说公司已经很仁义了。

即便是裁员,阿里的HR也不忘记最后PUA:“这次公司不是裁员,而是优化。你要反思自己过去的贡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当然,你职级是P7,到市场上还是非常抢手的,你要以人才输出的高度来看这次优化,为社会做贡献。”

实话说,我真的被震惊了,就是裁员都不能正常裁么?还非要在这种时刻PUA一下?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异常的人才能做阿里“政委”?

当我拖着东西离开园区大门时,恍惚间似乎看到3年前入职的自己。当年的我多么充满希望,今天的我就有多么的落寞。可以说是:时光如逝,物是人非了。

五、求职无果

任何一个人被裁员心里都不可能毫无波澜,而对于我这个身背房贷,刚刚组建家庭的人来说,压力就更大了。

我不敢稍有停息,立刻投入到找工作的努力中去。

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一方面,我的学历和背景都不错,技术栈也很全面,过去还有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我才30出头,还远没有到40+的年纪,在就业市场应该还算是有竞争力的。

然而当我真的进入就业市场,立刻就感受到了环境的寒冷。

首先,市场上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公司真的很少。传统互联网大厂虽然还有招聘需求,但对候选人的要求变得非常高。比如招聘数据开发,还需要候选人有数据架构能力,数据治理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感觉是出P7的钱招P8。我在阿里虽然对这方面有一些了解,但毕竟没有亲身做过,所以面了两家都倒在二面上。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过去3年虽然是在阿里,但无论是技术还是架构方面都在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进步。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在做ETL,开发报表这样螺丝钉一样的工作,每天看似很忙碌,但做的事情价值有限,自己的成长也非常受限。

所谓的阿里P7干的活也不比外包高级多少,真不知道是自己的损失还是阿里的损失。

互联网企业受阻,我开始转头看向传统企业。然而这时,我发现传统企业的招聘也是寥寥无几。之前跳槽券商的兄弟告诉我,目前他们公司已经全面冻结HC准备过冬了。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岗位薪资几乎比我在阿里要低1/3,然而即便我去面试,也没有收获一个offer。

在当下市场,反而外企的招聘需求相对还好。但我找了一圈,发现外企招聘主要都专注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化管理、商业分析、市场洞察等领域的岗位,具体数据开发相关的岗位都很少。

其实我也能理解,毕竟现在有不少to B服务的技术公司,这部分技术能力外企都可以外包出去,没有必要养一个年薪百万的技术人员。

在这种现状下,我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了。只要有一些和数据挂上边的岗位我也开始投递,比如数据分析,商业分析等岗位。但结果可想而知,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有一天在脉脉看到下面这张图,像是我被监控的面试记录,不禁想认识这位分享者,一起交流下。

114 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

(来自脉脉)

在过去四个月,我的信心不断被市场打击,甚至一度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我开始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也不想和别人去交流。这里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太太,还好有她陪着我,安慰我,才让我能度过这段无比黑暗的时光。

六、寒冬已至

每年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打电话问候研究生导师。今年我电话过去时,导师破天荒的第一次问我能不能帮助师弟师妹们推荐工作。导师说今年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差,目前很多人连一个offer都没有拿到。

电话这边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不想让导师知道我失业了。毕竟我曾经是他颇为满意的弟子。我唯唯诺诺的接了老师的话,很快微信中遍推来了学弟学妹的简历。

看着这些比我当年还要优秀的简历,我也只能苦笑以对。毕竟现在的我连去处都没有,又拿什么去帮助这些人呢?

我不停地通过猎头和过去的关系寻找工作机会,虽然看上去有些徒劳,但我也不敢放弃。因为我总感觉明年的就业环境也许比今年的还要差,在大雪封山前,即便再无助我也不能停下脚步,毕竟这时多走一步,就会多一分生存下去的希望。

最近一段时间,我已经在看杭州以外的机会了,上海、深圳、北京甚至成都,毕竟我身上背着沉重的房贷,再不找到工作,连还贷款都会有问题。所以,只要有一个工作机会,即便我需要背井离乡,与太太异地,也只能接受了。

在最后,我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些心得感悟吧,避免大家重蹈我的覆辙:

1. 要认清楚公司/平台的光环,不要盲目自信。阿里P7曾几何时是就业市场的“硬通货”,很多人觉得能拿到P7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然而事实上绝非如此。很多时候阿里P7牛是因为那个时候阿里牛,而并不是员工本身有多牛。当阿里光环褪去的时候,P7也就失去了光彩。就我所知,这次裁员后,找不到工作的P7、P8甚至P9也很多。

2. 不能停下学习和成长。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在行业中工作时,多多少少还能不断接触新技术和新方向。然而一旦脱离行业,如果自己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那么很快便会被行业所淘汰。所以无论何时,学习永远不能停下来。

3. 做生不如做熟。我在想,如果当时没有离开北京,没有离开老东家,这次寒冬我是不是会过得容易一些。过去机会比较多,大家都疯狂跳槽,然而在现在的情况下,在老东家里“猫冬”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所以除非是很好的机会,建议大家跳槽时要特别审慎。

最后,希望看过我这篇文章的同学能过顺利的度过这个寒冬。

作者:阿伟;公众号:空白女侠(ID:kongbainvxia);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