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去火星还是进厂拧螺丝?特斯拉要量产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改变生活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it/2022-10-03/doc-imqqsmrp135065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去火星还是进厂拧螺丝?特斯拉要量产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改变生活

广告

  来源:澎湃新闻

       一年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作为彩蛋出现在特斯拉AI(人工智能)日上,震惊四座;一年之后,原型机亮相,具象了的擎天柱反而吊起了更多人的胃口:特斯拉为何要造机器人?技术到底行不行?

  10月1日,全球科技圈和汽车圈的目光无疑都聚焦在擎天柱身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一直被称作“硅谷钢铁侠”,对于马斯克的机器人,外界似乎抱有更高期待,甚至希望其能够像电影中钢铁侠的AI管家贾维斯一样惊艳。

  不过,擎天柱原型机的现身令不少人大失所望,与人们早已熟知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本田人形机器人阿西莫(ASIMO)相比,擎天柱行动迟缓、步履蹒跚,甚至被网友戏称作“阿特拉斯的爷爷”。

特斯拉擎天柱,来自官网
特斯拉擎天柱,来自官网
本田阿西莫,来自官网
本田阿西莫,来自官网
波士顿动力阿特拉斯,来自官网
波士顿动力阿特拉斯,来自官网

  BBC在报道中称,对于特斯拉转向机器人技术,不少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特斯拉应将重点放在更接近核心业务——电动汽车相关的项目上。

  当然,马斯克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生产数百万台擎天柱,而这将为人类文明带来根本性改变。

  擎天柱将进厂拧螺丝?

  作为一名商人,马斯克势必不会让擎天柱只呆在实验室中。对于擎天柱的规模化量产,马斯克已经给出了时限:3-5年。同时,他预估量产机器人最终价格将达到2万美元以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机器人学教授Henri Ben Amor对此表示,马斯克2万美元的目标价是一个“好提议”,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达10万美元。

  不过他也提到:“这种雄心壮志与他们所提出的内容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说到灵巧、速度、稳定行走的能力等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于擎天柱的用途,业内似乎也充满了争议。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制造出有用的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在AI日上多次强调。

  他承认说,今天有可用的机器人,似乎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擎天柱旨在大规模生产,多达数百万台。

  他还补充说,实现这一目标将给人类的文明带来根本性改变。

  然而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教授Aaron Johnson评价说,机器人的需求值得商榷。“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如此迅速地达到了这个水平。不过现在仍不确定的是,这数百万个机器人,他们的使用场景将会是什么样的?”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对于擎天柱的使用场景脑洞大开,既有猜测其将被用于殖民火星的,也有人认为它只会在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生产线上,而特斯拉方面已经透露过,擎天柱将会最先在特斯拉工厂中进行使用测试。

  《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表示,马斯克最初介绍特斯拉机器人时,表示该机器人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该文章还进一步提到,特斯拉自身正面临着自动化的问题。早期,特斯拉试图通过高度自动化来扩大汽车生产规模,但此举遭受挫折,公司不得不严重依赖于工厂工人。此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人类被低估了”。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教授Chris Atkeson表示,围绕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一大问题是其核心目的。他说,如果特斯拉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制造能力,那么四足机器人可能比人形机器人更好用,部分原因是腿多有利于保持平衡。

  造机器人,特斯拉真的不如波士顿动力?

  在AI日上,特斯拉展示的仅是人形机器人的原型,马斯克及其团队也毫不掩饰这款机器人距离成熟尚远,特斯拉甚至还搬出了未完工的下一代擎天柱原型来让观众取笑。

  对于这款还在研发阶段的产品,其性能究竟如何外界还难以测评,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出了对特斯拉研发进展的肯定。美国科技媒体CNET也在文章中评价道,“这个机器人看起来不像其他一些机器人那样华丽,比如波士顿动力公司会跑酷的阿特拉斯,但它是特斯拉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组装起来的。”

  CNET还表示,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竞争对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形机器人,但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原型。日常更常见的则是功能有限的机器人,如轮式送货机器人或亚马逊的Astro,这就是一款配备了轮子的家用平板电脑。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特斯拉制造机器人的能力表示出了怀疑。

  “如果特斯拉或任何其他公司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开发出可工作、功能强大、有效的机器人,那么它将对现代经济和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巨大改变。仓库工人、快餐工人、看门人、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女佣、园林绿化工人、物流人员以及库存文员都将是高级人形机器人所担任的角色。”《福布斯杂志》写道,“但是机器人专家质疑的是,特斯拉是否真的具备交付这种机器人的能力。”

广告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Diana Rus对《福布斯杂志》表示,“你涵盖越多,做得好的就越少”,这正是为什么人类今天拥有的多数机器人都并不具备人形的原因。

  “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效率与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种类之间存在一种权衡,”Rus认为,机器人应该是模块化的,按照不同需求来进行组装。

  其实持有与Rus类似观点的人并不少见,人形机器人出现多年,但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尤其是2022年3月本田“20多岁”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宣布退役,更让不少人对人形机器人的可行性产生了质疑。

  也有分析人士在社交媒体中表示,要从特斯拉人工智能生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人形机器人,汽车、机器人和自动驾驶、DOJO超级计算机可以形成闭环,DOJO和自动驾驶系统充当“大脑”,汽车和机器人则在物理空间中拓展认知,再反过来训练“大脑”,最终的成果或许比一个会跑酷的机器人更能影响人类文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