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最凉风口”,第一股要IPO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3887612467853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2最凉风口”,第一股要IPO了

36氪的朋友们·2022-10-02 01:47
挣了不少广告费,之后呢?

要说一个风口谁最先赚到钱,还得是卖水的。去年元宇宙大火, Mata又是All in,又是改名,一通折腾亏了几千亿,还没落下好名声,那些在抖音卖元宇宙课程的人,年入百万都不新鲜。飞天云动之前开发游戏没搞出名堂,转型帮人做元宇宙,风生水起。

你还别看不起卖水的,就拿奶茶来说,那么多品牌,名头挺大,一个个亏的叮当响,供应商却纷纷上市了,市值还都不赖;但是呢,卖水也不是谁干都成,蓝色光标正经广告营销公司吧?去年也借了宇宙东风,效果挺好,股价刚创了新低。(投中BBKing楠哥)

国内元宇宙第一股要来了。9月22日,飞天云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计划9月底启动招股。

飞天云动在招股书中提及256次“元宇宙”,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从游戏业务转型到VR/AR内容与服务伴随着2015年VR在国内的第一次的火爆与2021年元宇宙概念袭来下的“万物皆可元宇宙”风尚。创始人与第一大股东汪磊是一位80后,2008年汪磊收购公司最初创始人股份,以游戏起家,之后带着飞天云动一次次转型。

元宇宙股的想象空间能有多大?

去年Roblox上市时市值逼近800亿美元,如今在212.15亿美元(约1485亿元),全球领先的3D游戏引擎厂商Unity Software在某些层面与飞天云动业务结构相似,如今市值在97.98亿美元(约686亿元)。飞天云动2021年最后一次融资后,估值约在14.97亿人民币。顶着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它,能撑起多少市值?

两次追风口,招股书出现256次“元宇宙”

两次追风口,招股书出现256次“元宇宙”

飞天云动随着对市场的嗅觉而起势,走到今天也源于其敢于快速转换方向。

创始人汪磊1982年生,2005年北方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选择进入游戏行业。他先后在掌中万维、掌趣科技从事资讯科技和游戏开发相关工作,掌中万维2000年成立,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内容提供商之一,掌趣科技是A股第一家上市移动游戏公司。

汪磊并不是飞天云动的最初创始人。飞天云动的前身叫掌中飞天科技,这要追溯到2008年,由杨雪凯、郭晓峰、宋鹏鹏三人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出资成立,而汪磊是主要股东。一年后,汪磊变身,作为主要股东的他与李艳浩收购了上述三人的全部股份。

汪磊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之后,他从掌趣科技离职,加入掌中飞天担任总经理。最初几年,掌中飞天主营业务还是手机游戏与其他软件研发、推广,汪磊主导推出过一些游戏,包括《飙车之神》 (原名为《3D 极品赛车》)、《爱丽丝仙境消消乐》、《战地枪神》等。

但很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汪磊掌舵下,飞天云动两次紧跟风口,完成转型,这也加快了迈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第一次是2015年。那时,Facebook收购Oculus快一年,VR头显平台大放异彩,各路大将开始布局。

2015年1月,Microsoft发布首款融合3D虚拟视觉与现实世界技术的眼镜HoloLens;6月,Oculus推出它第一款消费级VR头显Rift。接着Google在其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一种能够拍摄三维VR影片的新型摄像机Jump。

谷歌、三星也不甘示弱,11月,《纽约时报》向其订报人寄去百万多份Google Cardboard VR装置,三星也发布了最新Gear VR头显,售价100美元,使用时要与Samsung手机相连

更不要说国内创投圈对VR/AR头显设备的热情。此时的汪磊伺机而动,有游戏开发经验的他意识到,要改变数字信息呈现的形式,将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遇。

于是,他决定进军此领域,两年积累后,2017年,飞天云动重心从游戏转向了VR/AR内容与服务。新业务烧钱,汪磊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故而飞天云动步子迈得不小也不慢,在2017年7月份就登录新三板。资本当然帮助飞天云动带来业务上的增长。

接着,公司推出了VR/AR的SaaS平台。数据显示,这两年飞天云动的利润增长幅度不小,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70亿元,较同期增长114.4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54.12万元,较同期增长129.18%。

直到2019年5月,飞天云动完成业务转型。之后公司决定从新三板摘牌,摘牌前市值约在3.5亿元。汪磊给出的解释是——“为推行我们的未来业务策略,且寻求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以进入投资者群更广的资本市场。”在业务层面,此后的飞天云动的SaaS平台、VR全景店铺覆盖更多行业。

终于,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东风来了,这当然与疫情加速虚拟化技术相关,但汪磊与飞天云动的第二次转折也来了。

去年,Roblox纽交所上市,Facebook改名Meta宣布进军元宇宙,还跑出1000亿美元的所谓“宇宙投资机会”。作为一个导火索,曾经在2015年纷纷发布VR/AR头显设备的巨头们纷纷跟进,就连传统企业诸如耐克也宣布进军虚拟现实空间元宇宙,再加上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断,可谓是万物皆可元宇宙之年。

汪磊团队紧紧抓住元宇宙风口,11月,掌中飞天科技正式成立元宇宙主题新业务“飞天云动”,12月宣布进入“元宇宙”,并更名“飞天云动”。

汪磊看来,“元宇宙”构想内涵丰富、商业前景可期。他认为“元宇宙”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元宇宙+万物”会催生全新的社交和生产模型。

2021年12月28日便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速度不可谓不快。从招股书出现256次元宇宙这一名词就可以看出,all in 元宇宙,趁此登陆港股,是一次好机会。

汪磊曾在新华社《中国新三板》栏目访谈中提到,“5G时代下,平台级发展和专注细分领域,是飞天云动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定位。未来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的互动方式一定会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年入6亿,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广告

有件有意思的事,主持人杜海涛还曾经是飞天云动的股东。据悉,游戏业务吸引了杜海涛的投资。

2017年2月,杜海涛增资56万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0%。双方还联手开发了休闲赛车手游《涛涛熊极速联盟》,游戏的主角“涛涛熊”就是以杜海涛为原型设计,游戏角色还包括其他明星,如刘璇、邢傲伟、陈赫、林更新等。不过2021年8月,准备上市前夕,杜海涛将最后股权转让于他人,退出股东行列。

从股东架构上来来看,控股股东汪磊、李艳浩持股49.66%,8名自然人股东持股12.28%,机构股东包括同创伟业、软银赛富等合计持股38.06%。飞天云动在上市前完成了A轮、A+轮、B轮与C轮融资,资方包括同创伟业、赛富动态、西安智耀等。2021年上市前又完成一轮1.5亿元的融资,融后估值约14.97亿人民币。

要想看清楚飞天云动的业务模式,需要先讲讲元宇宙的生态环境。它主要是由底层技术层、场景应用层、设备层和平台层相互作用、构成。AR/VR是实现及赋能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的应用,也是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和进场壁垒,而VR/AR业务是C端进入的重要入口,AR/VR内容及服务是元宇宙生态系统中的场景应用层。

现在看来,飞天云动在内容与场景应用、平台层均有涉猎。

同创伟业合伙人童子平此前接受经济观察网时说到的,飞天云动团队最早做的是手游研发,有自己的引擎,从15年开始转型,进一步迭代生产工具。2019年开始了低代码化工具的研发,在市场中算是比较早。

在飞天云动的招股书中,明确表示AR/VR相关服务包括三大项,第一是AR/VR营销服务,主要为广告客户制定AR/VR服务计划,设计、投放、收集、监测互动内容,帮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二项是AR/VR内容,即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客户开发内容,例如为教育公司开发定制中学地理VR课件。

第三项是AR/VR SaaS,也就是开放自研开发的低代码平台,为客户提供自己创建AR/VR场景的模块化工具,每年收取定制费。第四项是向客户出售IP权,彼此能够开发游戏、动漫、电视剧等。

很明显,优质内容是元宇宙的核心,有成熟的内容生产工具即内容引擎也才能创建元宇宙平台生态。

v2_7d42874f0c2246e2ae447c41839aa9e1_img_000

从营收上看,营销表现占收入比例一半以上,为主要收入来源。若具体解释,营销服务包括为房地产企业全景拍摄,VR房屋带看;用VR线上复刻博物馆、科技展览馆;做VR互动游戏、VR全景店铺、展示商品等。其具体案例有,还原耐克实体店的虚拟版本,为旅游景点比如山西乔家大院打造VR全景展示项目,给三星在京东开设VR店等。

2018年到2021年,第一、二项业务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从占比45.8%跃升到2020年的2.5645亿元、占比75.8%。到了2021年前6月,甚至攀升到91.4%。

再看整体营收,2018年到2020年,收入分别在1.64亿元、2.51亿元、3.39亿元,到了2021年上半年,元宇宙概念也催热了飞天云动的营收,达2.78亿元,同比增长129.8%。

据艾瑞咨询,公司在中国的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排名第一,在2020年占市场份额的2.3%。

事实上,飞天云动的毛利率比较高,AR/VR SaaS业务毛利率非常高,能达到50%以上,其次是AR/VR内容,在47%。

但报告期内毛利率与净利率均有所下滑,毛利率年复合增长率为-0.89%,净利率年复合增长率为-15.03%。飞天云动的解释是,持续购买广告流量占收入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是不少媒体诟病它的销售开支愈来愈大,2019年比2018年增长近600%,2020年同比再增长33%。

购买广告流量的支出与研发投入两相对比,能看出一些端倪。

研发投入上,飞天云动在元宇宙厂商中研发占比并不高,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在758万、1142.5万、1504.6万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901.2万元,占当期收入的4.6%、4.6%、4.4%及3.2%。这一比例并不大。

主营业务是基于AR/VR这些“烧钱”技术,飞天云动每年4%左右的研发投入能否支撑起公司的竞争优势,确实需要打一个问号。

有投资人说,“仅从打造元宇宙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行为,没有足够的投资其实很难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这也是尽管眼下概念热潮不断,但长期资金依然只看好巨头的重要原因。

回头看看元宇宙系列其他知名企业,去年4、5月份,全球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第一次在招股书中正式搬出“元宇宙”这一概念,让这个名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Roblox2004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互动社区之一,也是大型多人游戏创作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自己开发3D、VR等数字内容,创造虚拟世界,编写游戏。这与飞天云动AR/VR SaaS平台这一业务思路相似。Roblox上市首日市值逼近400亿美元,发稿前市值在212.15亿美元。

事实上,当下大部分厂商以VR硬件为主。恒信东方收购了VRC22.58%股份,成为VRC第一大股东。VRC2014年成立,是美国现在做的最好的元宇宙游戏和VR内容创作龙头企业,还是全球VR领域有偿内容的提供商。

还有Unity Software(U.US),飞天云动关于Unity的在业务结构上有类似之处。Unity2004年成立,它是创建和操作交互式实时3D内容的全球领先平台。这家公司提供一套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实时生成2D和3D内容,用于手机,平板电脑,PC,控制台以及增强和虚拟现实设备,现在也在开发低代码平台。

麦肯锡在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投资流向“元宇宙”。市场研究机构Analysis Group甚至预计,到2031年,“元宇宙”技术将贡献超3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其中亚太地区“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占全球1/3。

那中国的市场呢?当前中国AR/VR内容与服务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按收入计,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302亿元,2022年至2026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38.2%。

尽管市场规模不小,机遇不少,但元宇宙在去年带火一波企业过后,市场冷静不少,一些元宇宙概念股下跌,例如2021年底大致有20多支元宇宙概念股价下跌,没有核心技术、只想靠概念存活的企业依旧艰难。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炒作元宇宙概念和资本关注,可能会拉伤了自己,甚至给实控人或股东增加负担,带来更大拖累。”

汪磊也在最近的访谈中直言,“预计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较好的沉浸式用户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作者:李彤炜,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