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裁员千人、股价暴跌,“亚马逊化”的Shopify能否华丽转身?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amz123.com/thread-968128.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裁员千人、股价暴跌,“亚马逊化”的Shopify能否华丽转身?

4小时前 652


viewthumb

曾几何时,诞生于2004年的Shopify在强手如林的电商江湖中,充当了多年的“无名小卒”,在2018年,其市场规模甚至不及亚马逊的四分之一。

不过步入2020年,乘上DTC快车的Shopify疫情东风助推之下,一路扶摇直上。短短两年的时间内,Shopify新增了250万家新店,市值狂飙猛涨。在2021年第四季度GMV超过540亿美元后,其规模近乎达到亚马逊的50%,且Shopify卖家的整体增长速度远超亚马逊卖家。然而高速膨胀的泡沫终有盛极而衰的时刻。随着疫情红利的退潮以及自身发展弊端逐渐浮出水面,Shopify的业绩出现裂缝,Q2净亏损高达12亿美元。而资本市场也给予其无情的反馈,股价最高跌幅超80%,市值一度蒸发1700多亿。跌跌不休的Shopify,仿佛一朝回到了解放前。从剑指亚马逊、领衔独立站风潮,到四面楚歌、业绩颓势难阻,经历昙花一现般高增长美梦的Shopify,如今正上下求索着自救的良方。高增长泡沫幻灭,Shopify裁员千人AMZ123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一个公司释放出裁员讯号时,往往意味着其发展运作遭遇了一定的危机。7月26日,Shopify官方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撤100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0%。除此之外,还将进一步缩减团队规模。首席执行官TobiasLütke在一篇博文中承认,裁员的“罪魁祸首”终究还是因为Shopify对消费走势的判断失误。受益于疫情红利下线上经济的欣欣向荣,Shopify一飞冲天。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Shopify上的在线商店数量暴增了200%,仅疫情爆发当年销售额便增长了86%。踏着DTC新热潮,Shopify领衔独立站模式撼动着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统治的电商格局。如火箭腾飞般的狂飙突进似乎使得Shopify陷入了狂热的泡沫骗局中,首席执行官曾放言:“疫情推动的高速增长将持续5年甚至10年。”这样的盲目自信下Shopify坚定贯彻着大举扩张规模的战略。事实证明Shopify的这场豪赌彻底溃败了,疫情效应如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后过于冒进的Shopify方惊觉自己在裸泳。持续的高通胀压力和供应链危机冲击着全球消费市场,各大电商巨头的高增长势头都猝然按下了暂停键。而根基底蕴不如亚马逊等传统电商平台深厚的Shopify,在自身发展模式的内忧以及消费萎靡的外患两相夹击下,反噬来得还要更猛烈些。裁员令发布后,Shopify股价较年初暴跌了近80%,尽管今年以来美国科技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落,亚马逊、沃尔玛等巨擘们同样因业绩影响而导致股价蒸发,但相比之下Shopify的跌幅远超行业,大肆扩张的后遗症令其一朝回溯至疫情前。虽然增长仍在持续,但增速显著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年第二季度,Shopify的在线销售额 上涨16%,达到13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且调整后净亏损录得12亿美元。首席财务官坦言,预计亏损还将继续贯穿在2022年剩余的时间里。另一方面,根据YipitData的研究,今年上半年Shopify仅增加了7.1万名新卖家。相较于2020年新增的68万名卖家以及去年新增的31.4万名卖家,数量锐减。
图片
面对发展迷局,Shopify只能打出裁减员工收缩业务的速效药,然而仅仅如此还远远无法根治其症结所在,狂突猛进后一脚踏空的Shopify,当务之急在于找到维持长期稳健发展的支点。

Shopify“亚马逊化”:从轻服务到重电商AMZ123在国内,阿里、京东、拼多多的三足鼎立几乎霸占了全部市场空间,消费者的网购需求往往也都倾泻于这三大平台。而相比之下,国外虽然也有诸如亚马逊这样一枝独秀的巨头,但电商生态更为百花齐放,海外消费者的渠道选择不拘泥于大众平台。这样宽松多元的环境也为Shopify的崛起奠定了先决条件。传统的第三方平台开店模式的优势在于平台背书,但也意味着饱受平台牵制。因此,直取消费者需求腹地的DTC热潮应运而生,为商家吹来了自由开放的独立站风口。Shopify正是扎根于这样的土壤异军突起,从建站工具成长为建站SaaS平台,帮助卖家打造独立站的基础设施生态。
图片
Shopify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在线轻交付、服务成本低、现金流顺畅。不过随着体量的扩大其发展体系在群雄争霸的电商江湖中愈显乏力,既跟不上巨头们的步伐,又要提防后来者的超车。亟需构筑竞争壁垒的Shopify只能踏上“由轻转重”的蜕变之路。虽然独立站模式下商家的运营更加自由灵活,且有利于凝聚品牌向心力,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物流时效不稳定、退货率较高等问题。因此Shopify从轻量模式转型重资产服务的第一步,便是打造健全的物流网络。Shopify的物流棋局最早需追溯到2019年,其斥资10亿美元在美国推出了自有物流专线,并于同年9月收购仓储机器人公司6 River Systems,进一步加强仓储网络的建设。一系列举措颇有对标亚马逊FBA的意味,然而对各个物流环节把控能力的缺失致使Shopify专线未能如愿腾飞。不过Shopify扩建物流服务的决心并未就此熄灭。面对业绩持续走低的威胁,CEO Harley Finkelstein 提出了“将Shopify业务亚马逊化”的大胆计划。亚马逊之所以能称霸电商格局,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建了强大的物流交付网络。为了迎头赶上,Shopify计划从2023年开始,在两年内花费10亿美元大幅增加自有仓库数量。最终目标是为超过90%的美国人口提供两天内或费时更短的快速交付服务。10亿美元之于亚马逊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却相当于过去三年Shopify平均投资金额的10倍,深陷增长迷雾的Shopify唯有孤注一掷。今年5月,Shopify再次斥21亿美元巨资收购了物流公司Deliverr。作为美国本土物流服务商,其服务主要面向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而Deliverr的入局,将利用其技术增强Shopify专线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为上百万商家创建一个端到端的物流服务平台。目前,Deliverr已于9月份正式登陆Shopify应用商店,独立站卖家通过Shopify App store添加应用至店铺后,即可使用Deliverr进行订单的履约、运营和管理,获取尾程派送、退货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大量的物流资金投入如沉重的负荷压在Shopify肩上,亏损裂缝不断扩大的业绩就是最直白的反馈。然而Shopify飞升的关键正是升级为电商SaaS平台,为了在群雄逐鹿中提高商业竞争力,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必须选择的发展道路。归根结底Shopify还是要扎根于独立站卖家的需求,如今其现有的服务已无法完全满足商家,为此需要基于电商这一核心延伸出更多的配套服务,形成涵盖物流、支付、AR、营销等多个领域的完整生态,在由轻服务转向重资产、重电商的过程中挖掘更多市场机会。

苹果隐私政策“倒油”,独立站卖家苦流量久矣AMZ123在欧美掀起的SHEIN飓风让越来越多的出海者窥见了品牌独立站的可能性。红利当头,乘借DTC浪潮起势的独立站模式逐渐演变为品牌长线布局的重要渠道,又兼居亚马逊“反叛军”们的收容所。然而当抢食蛋糕的人多了,风口也便成了风暴。独立站如同一个经营养成式的烧钱游戏,早期新手阶段野蛮生长。不过随着新手保护期过去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氪金才能勉力维持后续升级。如果说亚马逊玩家是背靠平台原生流量大树好乘凉,又被限制在平台的框架秩序,恪守既有的玩法思路,那么独立站玩家则是自行开荒拓土,自给自足。虽然游戏模式更为自由宽松,但缺乏可以倚仗的荫蔽,为此难免陷入流量焦虑之中。独立站卖家们的心病也扼住了Shopify的增长命脉。虽然Shopify为玩家们提供了加入游戏的入场券,并辅以配套经营服务,然而无法解决的流量痛点却两端牵制着双方。苹果隐私政策的落地成为又一记重锤。Facebook等社媒无法在未经用户许可下追踪个人数据,这就意味着广告投放难以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由此引发了独立站产品转化率骤跌、商家业绩下滑的蝴蝶效应。现如今,独立站的广告投放成本水涨船高,且精准度弱、转化率低、竞争者多。许多商家豪掷千金却难以获取相匹配的回报,而飙涨的流量费用又反过来压垮利润。在推新受阻、老品滞销的困局下,许多资金烧透的独立站卖家无声退场。
图片
面对卖家们的流量顽疾,Shopify也在上下求索着缓解的良方。2020年,Shopify推出了流量平台Shop,作为买家跟踪Shopify订单,关注已购买商家动态的工具。尽管在Shopify的持续完善下Shop逐渐购物App化,2021年凭借3000万次下载量跻身美国第三大购物应用程序,但却未能发挥引流变现的效用。为了拓宽独立站卖家的流量获取渠道,Shopify打出了重押社交电商、完善功能服务两大战略。今年6月份,Shopify与谷歌和Twitter达成新协议,一方面,Shopify允许用户通过谷歌地图等应用程序搜索在Shopify注册的实体本地企业;另一方面是Shopify引入Twitter销售渠道,卖家能将其目录中多达50种产品整合到Twitter个人资料中,从而访问Twitter上的数亿用户。7月19日,YouTube宣布将为印度用户推出购物功能,并与Shopify联手抢占印度社交电商市场,即内容创作者能所属Shopify商店在链接到YouTube频道上。和社媒巨头合作之外,Shopify也在不断开拓营销及引流功能。三月份,Shopify推出新工具“Linkpop”,帮助商家在社交媒体上销售产品。紧接着,Shopify又在4月与跨境红人营销平台HypeAuditor合作,为商家提供网络营销活动的一体化分析。到了8月,Shopify再次上线新工具“Shopify Collabs”,为Shopify商家与各大社媒平台创作者打通了联系的桥梁,整合红人资源为产品引流获客。随着红利的逐渐消失,独立站生态愈发呈现出马太效应的趋势,缺乏实力底蕴的中小卖家面对这一烧钱游戏越是式微,重度氪金付费广告未能如愿带来收益。因此,Shopify瞄准了社媒庞大的流量池,试图借力社交电商挖掘新的增长点。图片红利退潮后,立于独立站险滩的出海者们正沦陷于阵痛期。而命运与之休戚相关的Shopify,唯有深挖护城河才能抵御危机。

viewthumb
addqrcode.jpg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目前30万+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快给朋友分享吧!
最新 热门 服务 物流 标签 作者
AMZ123获悉,在通胀、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德国消费者信心正进一步下滑。市场研究公司GfK预测,德国消费者信心10月月度指数将跌至历史低点,继续从9月的-36.8开始“螺旋式下降”。 在此背景下,德国人的网购习惯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哪些应用程序最受欢迎。data.ai的零售报告揭示了当前德国消费者购物应用的使用情况。 二手购物平台使用量上升 2022年上半年,德国用户在二手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特别多。eBayClassifieds应用程序中的会话数量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亚马逊。Vinted应用程序,前身为Vinted和Mamikreisel,在eBay之后排名第四。应用商店中搜索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也反映了eBay分类广告的成功,“eBay分类广告”在C2C电商领域的搜索频率特别高。但在B2C领域,亚马逊在搜索方面具有优势。 “先买后付”在德国尚处萌芽阶段尽管“先买后付(BNPL)”在美国已被许多人使用,但在德国使用的人较少。BNPLApps在美国的下载量增长了19%,而在德国,可以观察到下降了11%。 实现突破性增长的电商应用 在实现突破性增长的电商应用中,比较和购买门户Check24在“其他品类”的购买上超过了阿里巴巴、家居电商OBI超越了时尚电商应用Trendyol。 data.ai洞察主管LexiSydow表示,总体而言,电商平台之间目前存在明显的竞争行为。由于消费者对假日季促销的价格非常敏感,各大电商应用目前正在价格和优惠上激烈地竞争。  购物应用的用户活跃度正在上升 调查还发现,购物应用程序的参与度已经超过了下载量。2022年上半年,购物类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16%,会话数更是增长了29%。因此,参与度的增长速度几乎是下载量的两倍。这表明,许多用户似乎已经找到了他们最喜欢的应用程序并且忠诚度更高。小编✎   Ashley/AMZ123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MZ123获悉,上半年英国时尚电商Boohoo出现亏损,税前亏损从一年前的2460万英镑降至1520万英镑。Boohoo还预测下半年的销售额将进一步下降,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可能在3%至5%之间。 营收从9.759亿英镑同比下降10%至8.824亿英镑。虽然营收出现下降,但也比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高出56%。 在英国市场,营收从5.696亿英镑下降4.4%至5.446亿英镑,原因是随着通胀压力增加以及消费者需求似乎受到生活成本压力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现疲软”。 而整个欧洲市场的营收则下降了2%。最大的跌幅来自美国,高达29%,尽管交付问题也影响了Boohoo在该市场的表现。 财报中的详细信息还显示:Boohoo的平均价格上涨了26%,订单量下降了10%,转化率也出现下降。不过与2019年相比,业务量仍出现明显增长,活跃客户增长47%,订单量增长36%,尽管转换率现在低于2019年的水平,不过在高通胀影响下增加购物篮价值势必会更加谨慎。 Boohoo首席执行官John Lyttle表示:“上半年的业绩受到更具挑战性的经济背景影响和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在过去三年中,Boohoo在时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英国。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计划,通过交付关键品类来提高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业绩,这将使我们在宏观经济逆风缓解时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对长期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小编✎Estella/AMZ123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MZ123获悉,据外媒报道,9月29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召回在沃尔玛、BuyBuyBaby和其他网站上出售的Toddleroo儿童安全锁扣,召回原因是锁扣可能会从柜子脱落,若幼儿不小心摄入,容易造成窒息。 报道称,此次召回的锁扣颜色为白色,材质为塑料,以4个的形式出售。锁扣的中间位置印有“North States”品牌字样, 型号“6178”印在产品包装的左上角,UPC编号(0-26107-06178-2或0-26107-06177-5)则印在产品包装的左下角。AMZ123了解到,该锁扣产自中国,从2019年11月到2022年8月出售于沃尔玛、BuyBuyBaby和全国其他商店,以及包括northstatesind和亚马逊在内的购物网站,售价在5到10美元之间,约售出10.3万件。目前,North States Industries已经收到19份关于锁扣脱落或的报告,其中包括1份关于儿童误食报告。 同样在9月29日,CPSC宣布召回在美国各大商店出售的BE Jewel Accessories儿童发夹。召回原因是,发夹上的晶体含铅量超标,若幼儿不小心摄入,会出现中毒和其他危害健康的问题。 这些发夹的正面覆盖着各种大小的白色和彩色水晶。发夹被装在透明塑料袋中出售,两只为一袋。塑料袋的白卡上印有“Accessory”和“Made in China”字样。据报道,这些发夹从2019年5月到2022年7月出售于美国各种商店,售价在1至3美元之间,约售出1,200件。目前,CPSC还没有收到关于该产品的事故报告。 发出紧急召回令后,CPSC建议购买者立即停止使用以上两个儿童产品,并敦促消费者不要进行购买。同时,购买者需要与经销商取得联系,以获得退款。小编✎  Nicole/AMZ123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MZ123获悉,9月22日世界集装箱指数(WCI)下跌近10%,29个月来的首次跌至4,472美元低位。而一年前的2021年9月23日WCI还创下了历史最高报价10,377美元。  达到峰值后目前该指数已下跌57%,主要是受从中国到鹿特丹、热那亚、洛杉矶和纽约的贸易航线的即期汇率修正的影响。自一年前创下12,424美元的峰值以来,上海-洛杉矶贸易航线的即期汇率已经下跌了70%。 最近来自洛杉矶港口的数据也显示月度进口量出现明显下降,不过邻近的长滩港口进口量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跨大西洋的即期运费表现良好,鹿特丹——纽约的运费在一周内上涨了2%,并且在欧洲和美国港口的拥堵情况下保持每年上涨13%。 由于4,900美元的关键支撑位被打破,且需求回升尚未出现喘息的迹象,货物运输量增加、欧洲冬季钢材需求增加、俄罗斯被制裁和假期驱动的美元/欧元消费可能发挥作用以阻止集装箱指数下跌或阻止下跌因素。 AMZ123了解到,鉴于利率的大幅下降,分析师仍然认为利率在触底之前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但不确定速度。未来几周有关消费和贸易的更多数据应该有助于解决下跌问题。小编✎Estella/AMZ123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国际电商争霸战持续升温,网传了很久的海外版拼多多「Temu」于9月初悄然登陆美国,上线两周便迅速拿下谷歌购物应用下载量第一的好成绩,超越了亚马逊和沃尔玛两大巨头。 乍看之下,Temu的定位与Shein十分相似,都是主打“超低价购买中国商品”。首页基本覆盖全品类,包括女装、男装、宠物用品、配饰、家居用品、化妆品等,且价位普遍都在0.09~20美元之间。 最令人意外的是,Temu目前并未出现“砍一刀”和拼单这两样拼多多拉新神器。 相较于其他早早进攻欧美地区的中国跨境平台,如速卖通、Shein等,Temu的出现似乎晚了一些。跨境电商黑马Shein作为网红营销的先锋,凭借精准营销和流量运营,成为了欧美年轻群体最常回购的购物平台。 如今,跨境电商平台迸发期已过,拼多多选择在这个时候悄咪咪摸进美国,能否复刻Shein的营销奇迹,搅动美国市场? ❍ 海外第一站为何剑指美国? 拼多多创立于2015年,抓住了用户的"低价消费心理",利用拼单、红包、提现、砍一刀等套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攻占了下沉市场,继而再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战略,在短短四年间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GMV,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劲敌。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用了9年和13年才达到这个高度。 目前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达8.7亿,几乎接近中国市场的天花板(中国人口为14亿)。但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拼多多显然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圈钱。眼见着国内流量见顶,市场增速渐缓,拼多多急需另外一条增长曲线,于是Temu便诞生了。 拼多多将美国作为海外第一站,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少人认为缺乏跨境电商经验的拼多多会首先向邻近的东南亚市场扩张,但当前的东南亚下沉市场已趋于成熟,且有多个电商巨头介入,拼多多并无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虽然美国门槛较高,电商极为发达,但下沉市场尚未成熟,拼多多此时将刀“砍”向美国也不失为一个下手的好机会。 尽管如此,拼多多的闯美之路也并不容易。下沉市场虽尚无巨头称霸,但亚马逊、沃尔玛和Shopify等老牌毕竟名气和规模都摆在那,新进者从这些大头手中夺取客户并非易事。一场激烈的市场厮杀战是可预见的。 ❍ Temu靠什么与亚马逊、Shein斗? 定价“卷王” 根据Jungle Scout2022年第二季度消费者趋势报告,在持续通胀下,59%的美国消费者正在转向更便宜的产品以降低生活成本。 虽然对标Shein,但Temu的野心不止是与Shein抢蛋糕。Temu的品类跨度显然更广,刚上线就推出女装、男装、珠宝、配饰、家居用品和化妆品等类目。相比之下,Shein在女装赛道站稳脚跟后,才逐渐将触角伸向了其他细分领域。 在定价方面,Temu的价格甚至比Shein还要低。一件羊毛大衣只要11.77美元,一条项链低至0.95美元。不仅如此,Temu还推出了“0.01美元专区”、免运费、免费退换货等多个促销福利,连善攻价格战的Shein都不得不跌破眼镜。 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其母公司拼多多在供应链中积累的丰富资源和优势,Temu才能够成为“定价卷王”。 持续发力C2M模式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C2M模式的高玩选手。该模式将消费端和生产端直接连接,可借此砍去大量的中间成本,减少存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开销,使商品价格低于竞争者。 背靠拼多多这座大山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为美国消费者提供高度适配的产品。 C2M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供应商提供市场洞察力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可以更好更快地打造爆款SKU,提高供应链效率。拼多多表示,这一模式将新品上市的时间缩短了50%。 在这样强大的资源优势下,Temu可以利用其在中国现有的1100万商户的供应链,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然而,Temu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交货时间慢。目前Temu上大部分商品的交货时间普遍为7-15个工作日,且为49美元以上的订单免费送货。这与亚马逊Prime的免费一日送达以及当日送服务相比,未免相形见绌。 此外,Temu并没有在美国自建供应链的计划,Temu先采用快船小包等方式将国内货品运送到美国,再由当地的物流承运商配送至消费者手中。 相比之下,虽物流时效与Shein不相上下,但Shein已准备在美国境内建立货仓,预计将物流速度缩短到5天之内。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Temu优势全无。 ❍ Temu第一批买家怎么说? 上周,Temu的第一批订单陆续抵达美国。一位名为Vivian的买家表示:一开始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能以如此低价买到超出预期的高质量产品,且实物与描述相差不大。物流也比她想象的要快,9月5日下的订单,12日就送到家了。 据Vivian介绍,不少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会定期在淘宝上购买大量商品,主要是家居用品、配饰和美妆产品等。由于淘宝并不支持国际运输,所以买家通常会先使用中国地址接收商品,然后再大批运输到美国。 听上去很麻烦,但其实算上跨洋运输的费用,这些物品加起来却比在美国网站上购买同款商品要便宜的多。 另一个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原因就是,中国电商平台拥有更加广泛的品类可供选择。为了将自己与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区分开来,Temu还将农产品纳入到其平台中。 ❍ Temu能否搅动美国网购圈? 目前为止,Temu似乎还算成功。一些供应商的交易量甚至已经达到数千个。为了更深入接触美国消费者,Temu还建了一个Whatsapp群,目前这个群组的人数仅有200余人。 可见,未来Temu利用私域流量玩转“砍一刀”这一拉新方式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在宣布推出Temu后,拼多多再次“发放百亿补贴”,斥资上百亿人民币扶持上百个出海品牌,帮助一万家国内厂商外销全球。不过,Temu也必须审慎处理知识产权以及供应链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会像Shein一样,频频遭到各界的“抄袭”控诉。 据悉,在2019年,拼多多也曾因贩售太多有盗版嫌疑的产品,被美国列为黑名单。 显然,在登顶之前,Temu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战略调整,Temu完全有可能成为美国排名最高的电商网站之一。 小编✎Irene/品牌方舟声明:此文章版权归品牌方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行李箱就是行李箱,是存放容器,是拖载工具,不承载任何的价值情绪,也不需要过高颜值需求。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并向往精致生活,出门前的那一套旅行look,成了不少人出游前的必要准备。在小红书上,#旅行ootd(每日穿搭)#话题达到39万+篇;在Instagram上,#ootd#话题则达到了4.1亿篇,其中travel相关的篇数占40%。根据VM机构研究数据,全球箱包市场正往小巧轻便、色彩鲜艳和时尚的箱包趋势发展,而舒适、取代手提包、方便性则成为未来箱包市场的关键词。作为箱包市场上绝对的“高颜值选手“,artrips挖掘到了市场变化下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售卖仅一年就狂揽千万销售额,出海之路也顺风顺水,跻身亚马逊的luggage新品榜第2名。在箱包市场上,artrips是如何用差异化产品引爆品牌增长的?出海大获成功后,artrips下一步的出海布局是什么?在实用性市场中强调「场景感」在国内箱包市场上,似乎已经出现一种供需怪圈。市场上主流的箱包生产还是以实用、耐用、商务为主,箱包市场的需求却已经向时尚、美观、轻便方向趋近。 artrips联合创始人Kelvin表示,我们目前的国内用户画像已经非常清晰,主要客户来自天猫和抖音两个大体量平台,是一群年龄在20-30岁区间的一二线城市年轻人,有部分人是新手妈妈,绝大部分则是初入职场,同时拥有"Z世代"几乎的所有消费特征。他们沉浸于短视频,社媒社交,推崇颜值主义,热爱圈层文化,注重品质和数据,在购买商品时,更愿意在生活、旅游、家居等场景中尝试情感代入感强的产品。所以,artrips在打造箱包产品时首先聚焦的就是“Z世代”用户最为关心的「好推、轻便、能装、好看」等功能。一方面,开发行李箱产品的「场景化社交属性」;另一方面,从设计到供应链打造「产品壁垒」。 artrips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行李箱这个品类其实有着极大的「潜在社交属性」,越来越多人在旅行过程中经常会拿着行李箱拍照并发到社交平台,但传统的行李箱基本无法满足这一社交需求。所以artrips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用户出门的穿着习惯并与之搭配。 同时artrips的产品还会按照不同的场景类型去设计,比如你是去近郊还是远郊旅行?是去滑雪还是健身、或带宠出游等等,抓住用户痛点的产品设计理念,加之团队创新型的圆弧型设计,让artrips火速拿下了“当代好设计红点奖”。  在功能层面,artrips设计一款箱包主要从4个方向进行主要考量,分别是外观,容量,触觉和推感。在供应链上,artrips的所有零部件都没有采用市面通用,小到一个轮子,大到一个拉杆,都单独开模并申请专利。artrips的独家设计给品牌打造了一层难以复制的「产品壁垒」,这也是artrips在短期内能做到产品出圈的原因。  顺势出海,「本土化」营销哲学作为刚成立的新兴品牌,artrips无疑是箱包赛道上的“优等生”。2021年作为品牌上线的第一年,artrips整体销售额就达到了数千万元。 国内拿下优秀战绩的同时,artrips又忙不迭开辟海外市场,于今年5月进驻Amazon美国站和韩国Coupang。一上线Amazon美国站就拿下了“Carry-on suitcases”排名第2,“Suitcases”大类目最高排名第72的成绩。  谈到在美国市场的成功,artrips表示他们在市场调研中就发现,全球旅行箱市场大概有1560亿美元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50%的绝对优势,其次是日韩市场,然后再到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而且比起国内,美国人更愿意为好看、优质的箱包产品付费。 市场容量大,品牌定位与市场发展阶段相契合,都是artrips在出海美国的天然优势。加之artrips在出海时间的选择上,正好赶上了美国疫情解封后的需求爆发恢复期,“Travel”“Suitcases”等户外出行关键词,都趋近于近两年的峰值阶段。疫情解封带动了旅游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产品订单的飞涨。  谈到今后的出海市场布局,联合创始人Kelvin表示依旧会以美国市场为主,并继续开发日韩市场,而对于近期爆火的东南亚市场,artrips持观望态度:“我们还在观望东南亚整体的消费升级。如果他们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付费了,我们再去考虑东南亚。” 在国内,artrips靠着「名人效应」+「垂类红人营销」的红人矩阵,以及多次「IP跨圈联名」效应,成为了箱包品类里妥妥的“网红选手”。artrips在内容营销上就体现出其对目标用户的深度洞察,不局限于对artrips产品卖点的营销,还把品牌概念融进“ootd”这一社交话题模式中,从”卖产品“到”卖品牌“,artrips短时间内不仅搭建了产品口碑,还将artrips与“Z世代“向往的”精致、舒适“生活方式联系了起来。  谈到海外品牌营销,artrips则表示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分本土化营销、海外IP联名、独立站、实体店几个方面,表现了artrips在出海营销上的野心。 1、本土化营销 在进军海外的第一步动作上,artrips没有选择先开设独立站,而是入驻了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除了对平台流量上的考虑,artrips还想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平台背书的口碑营销策略。artrips了解到,美国人很喜欢在亚马逊购物,而亚马逊销量排行以及产品页面的好评review,都为artrips建立了海外声誉。  artrips联合创始人Kelvin表示,本土化营销需要最懂本土文化的运营团队,能够根据本土生活经验去产出营销内容,借助本土团队可以更好地与本地消费者进行沟通。 因此,artrips在营销团队上选择了美国营销团队,本土团队也能注意到很多文化层面外地人难以注意到的红线,比如种族或性别方面的歧视,你不可以只启用白人模特,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也不能只用he or she,还需要考虑到跨性别者群体的利益。 2、海外IP联名 进行跨圈联名依旧是artrips是在海外营销层面的另一个重要动作。artrips提到,国外的IP联名比国内更有阶段优势,国内的IP行业本身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但在国外,无论IP本身还是IP受众、社交媒体对跨圈联名的反应,都已经相当成熟。  品牌跨圈的本质是为了破圈,artrips依然会挖掘一些与箱包市场受众或自身用户画像受众相关的圈层(如宠物经济、户外出行、潮玩等)进行破圈动作,从小圈层引爆大众圈层,期待不同IP和受众与artrips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3、独立站/实体店 artrips是一个很注重提升用户体验的品牌,无论是产品体验或是情感体验上。所以对于独立站的搭建,artrips更看重的是独立站对于用户的直接触达,以及品牌私域的运营功能。 虽然现在它主要在亚马逊平台上进行销售,获得用户信息有限。但artrips更期待一个能搭建一个与用户沟通的平台,不仅于购买关系,artrips也希望在用户生活中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同时,artrips也谈到了线下实体店方面的构想,更多是想搭建一个产品体验店的场景。对于部分品牌而言,线下店的交易属性如今已经被体验和场景化属性所逐渐弱化,能让用户去亲自触摸,从而产生线上难以提供的体验性,是artrips想要为客户营造的。 从箱包革命到「品牌生活方式」 在打造差异化箱包之后,artrips还想打造的是一种专属artrips品牌的生活方式。 在artrips的品牌价值理念中,其产品代表的是一种快乐、放松的生活态度。只要客户提着artrips的产品,就代表了一种欢快的、具有生活仪式感的出游状态。 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搭建,仅仅是单一的行李箱品类已经无法满足。所以关于未来品牌的发展,artrips提出了“深纵”两个方向的发展思路:一,继续深入行李箱包品类市场提高竞争力;二,围绕箱包相关品类进行拓宽。行李箱立品牌,手提包提复购,配饰增毛利是artrips目前非常明确的品牌策略。 在任何生活场景下,artrips都希望能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无论是你需要装电脑的包包,或是装化妆品的包包,还是只装一根口红、一个手机的包包。或者在特定行为场景下,比如去健身的包,滑雪的包,去打网球的包等各种用途各种包。还有专为宠物容纳的包包,都在artrips的拓品思路之内。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赛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已成为品牌在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artrips在箱包市场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创新力」占了绝大多数的优势;而在立足之后,artrips能否走得长远,且看artrips在「品牌力」方面的长期表现。行业变革浪潮汹涌,企业出海迈向新征程危与机四面埋伏下,中国品牌何以突围?11月04日,品牌方舟在深圳邀您共赴品牌全球化盛宴展望跨境出海不断向上的未来
最新回复 (0)
  •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返回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