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东方甄选近期争议谈起:为什么农民赚不了钱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09/94426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由东方甄选近期争议谈起:为什么农民赚不了钱

2022/9/26 20:10:00浏览:6860

  不久前,辛巴因公开质疑东方甄选引发网友关注。辛巴在某场直播中表示,一根玉米的成本价7毛钱左右,而某甄选把价格卖到了6块钱一根,利润高达40%。辛巴怒斥东方甄选“还谷贱伤农,丧良心。”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回应辛巴,我们也想让农民多挣钱,但如果只想让农民挣钱,这个商品就不会挣钱。如果没有中间商,谁去收购玉米?没有厂商包装、运输、售后,谁把玉米卖出去?

  辛巴闻讯道歉,通过热点事件博出位的目的就此达成。

  到此,这起事件就该画一个句号了。

  然而,对于长期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从业者,此事远没有结束,由东方甄选&辛巴这起口水战背后折射出一个深层次、并且被反复讨论了多年的问题:为什么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一个好价格?或者,即便卖出一个好价格,农民收入为什么也没有显著提升?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这是我在下沉市场走访时拍摄的图片。在一片茂密的枣林里,落满了成熟的红枣。第二年,我又来到这个地方,目睹了类似的情景。我把这两张图片拼在一起,陷入沉思:为什么农民宁愿让红枣烂在地里,也不愿意出售获利?

  我走进农户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了解了一些情况。综合起来得到了一个浮于表面的答案:要想把红枣卖到消费者手里,中间所有的流程加起来,所付出的成本要远超过红枣种植成本。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参与进来,农民可能会陷入越卖越亏的泥潭。

  的确,以电商销售红枣为例,这其中最少涉及到种植、采摘、包装环节,还有电商上架、营销、订单环节,还有物流运输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分利润,而且很多大环节又会切分为诸多子环节。在山西农村5毛钱收的红枣,哪怕在北京的超市卖到10元钱,都不会有太多利润。

  那么,造成“农民宁愿让红枣烂在地里也不出售”现状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费孝通理论来讲,就是占有新知识的群体没有直接使用知识,而需要这种知识的群体又没有机会获得知识。要使变革力量在村中起作用,中间必须有一座桥梁,这是重要的。

  在新经济时代,农民保留了成百上千年的种植习惯,却没有具备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我在走访的时候了解到,相当一部分红枣生产重镇,有知识的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就业,他们占用新知识却没有使用新知识。反观留在村里的老弱妇幼,需要新知识又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能力获得知识。我曾经在一个村里走访互联网普及情况,看到很多老年人还在用功能手机或者子女淘汰下来的旧手机,他们注定与新知识脱节。在村里的很多人,不知道电子商务、互联网、直播带货为何物,何谈去使用?要期待留在村里的这些人,把地里的红枣,经过一系列现代化的流通和信息化手段卖出去,并且卖出一个好价格,何其之难?

  知识的培育和接力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在各地农村走访时还看到,很多小学校纷纷倒闭或者合并到乡镇上更大的学校,镇上有能力的家庭又把小孩送到城里读书。这些人长大学成拥有知识后,有多少人会回来建设家乡,进而应用他们所学知识,不得而知。

  以上种种,足够成为我们悲观和躺平的借口。然而,近年又出现一些变革的力量,这种变革的力量往往就是费孝通提到的“中间桥梁”。那么这些变革最终多大程度会改变“农民宁愿让红枣烂在地里也不出售”的局面,我无法给出答案。我只能根据我的走访,把这些变革的力量,列出来几点。

  1、政企合作开展培训

  为使留在乡村的农民掌握与时代适应的新知识,近年各地政府和淘宝、拼多多、快手、京东、苏宁易购等达成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培训班、培训计划、学习班。

  我在走访时发现,这些培训班有些是在各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展开,有些在村里设立的活动场所进行,有些是在政府提供的场所展开。培训所涉及到的费用一般不用农民承担,有些地方是财政开支,有些地方是由上述互联网平台开支,有些地方二者兼有。

  关于培训和学习的内容,包括开设网店教程、直播带货工具使用、拍摄剪辑、营销推广、打包发货等等。

  2、乡村振兴和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而鼓励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抓手之一。返乡创业就是让那些占有新知识的人回到农村,把知识应用到需要的地方。

  我认识一个名为李本国的四川农民,他从大城市回到德阳老家,承包了300亩山地,创办蜀锦汇家庭农场,动态雇佣数至数十位当地农民。李本国在大城市闯荡多年,有知识、有见识,他把分散的土地集中化,并且把生产的李子、桃子进行品牌化升级,与此同时他认识到农产品“上链溯源”的价值,就接入了腾讯安心平台。

  经过几项改革,局面就此打开。他种植的水果不但销量上来了,而且单价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依然供不应求。

  在这个过程中,李本国主要用了两个新知识。一个是由分散到聚合,规模化才能品牌化升级;另一个是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数字化,进而获得消费者信任,让消费者敢于闭着眼睛购买他的产品。

  3、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不是新概念,在旧社会就有。这两年,又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有几个特点:①合作社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非政府所有,也不挂靠政府组织;②合作社里有一个农业带头人,这个人掌握了新知识,有较高的群众信服度和地方威望,同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③合作社与时俱进,全面拥抱广大互联网平台,利用新技术和新渠道,打开销路;④会根据市场变动,给农民一个合理兜底的价格,防止“谷贱伤农”,也防止“谷贵伤社”。

  肖勇是一位种植羊肚菌的农民,他种植羊肚菌成功后,开始承担起农业带头人的作用。从2021年开始,肖勇创新了一种合作形式:种子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同时给农民传授相关技术,农民只需要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然后,农民种植完成后,肖勇的公司进行回购羊肚菌(收购价格根据市场波动,但不完全随市场波动)。通过这种方式,农民每亩投入只需要2000元,而且不要操心市场和销路,大大降低风险。这种创新合作,激发了周围乡民的致富积极性,纷纷和肖勇合作。肖勇告诉我,这种模式推行后,带动了100多户农民参与,2021年合作农户加起来创造了大约1000万产值。

  我没发现肖勇成立明确的合作社,但已经有了合作社的雏形,事实上行使了合作社的义务。

  相比肖勇,来自盘锦的秀玲河蟹专业合作社,则更值得我们就现代合作社这种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秀玲河蟹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就是孙秀玲本人,她是一位说话嗓门极大、性格极开朗的大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秀玲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把几十户蟹农的河蟹进行了统一品牌包装,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我去盘锦走访的时候,秀玲合作社正在和拼多多平台谈合作,由于秀玲背后有几十户河蟹养殖户,在和拼多多谈合作时拥有了更大的底气和议价权,能够给蟹农争取更多的合作利益。同样,对于拼多多来说,找秀玲合作也很省事,避免了一家家谈合作的麻烦,且可以给消费者提供规格和质量相对统一的河蟹(河蟹的质量由秀玲进行监督和挑选),赢得消费者信任。

  当然,合作社模式并非完美无瑕。这种模式既可以给农民带来价值,也可以“剥削”或者“捆住”农民,让农民陷入系统里。篇幅所限,这一维度我们暂时搁置。

  4、基础设施建设强化

  要想让农产品走出去,离不开“三路”建设,这三条路分别是道路、网路、脑路,前两条是基础设施,第三条路也将成为基础设施。严格来说,我们上文提到的“政企合作开展培训”就是“脑路”建设的一部分。

  关于“三路”建设,我在过去的文章中阐述过很多次,这里不再细表,感兴趣的自行搜索《丁道师:下沉市场的关键“三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