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入了7323亿,女首富背后男人浮出水面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22/09/22/10309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年入了7323亿,女首富背后男人浮出水面
2022-09-22 21:14:59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又一个“低调”的大佬浮出水面。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日前,全国工商联的一组数据,又让一个“低调”的大佬浮出水面。
根据其发布的“2022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显示,恒力集团以年营收7323.45 亿元规模超越正威国际集团、碧桂园、万科,登上民营企业500 强中传统企业第一宝座。
榜单中排名靠前的传统企业分别是:恒力集团(7323.45 亿元)、正威国际集团(7227.54 亿元)、碧桂园(5230.64 亿元)、万科(4527.96 亿元)、荣盛控股(4483.18 亿元)。
恒力集团不仅在营收规模方面做到了传统企业第一,还排在科技企业华为(6368.07 亿元)、腾讯(5601.18 亿元)之前。这意味着,传统行业在民营经济中的位置与科技不相上下。
为何恒力集团会超过王文银的正威国际集团、杨惠妍的碧桂园“一骑绝尘”?
中国商业史上,恒力集团创始人陈建华一直是个“低调”的大佬。
他没有王文银的名气,也没有杨惠妍受到的关注多。
他与恒力集团被外界提及,往往还是借助了妻子范红卫的影响力。
而在媒体的报道中,人们更喜欢“长谈”做过中国女首富的范红卫,殊不知最终受益股权超95%的陈建华才是恒力集团的幕后掌舵者,相比名声在外的妻子,陈建华近乎神秘。
已知公开资料里,陈建华1971 年出生在江苏盛泽镇一个贫困家庭。不同于其它“公职下海”成长为大佬的商界路径, 陈建华绝对称得上底层“逆袭”的经典案例。
他13 岁辍学打工,做了几年建筑工地的泥瓦匠,后因落下腰椎病改换门庭,搞起了苏州人最擅长的纺织生涯。20 多岁时,陈建华靠收废丝,走南闯北找客户,赚来人生第一桶金。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陈建华的心智大开,这个泥瓦匠穷苦出身,没什么文化的年轻人靠着低调、朴实的性格交来一帮朋友,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开创一片新天地。
同时,他也结识了一生的挚爱,范红卫。
上世纪90 年代,陈建华是一个敢闯、敢拼、热情的小伙子,通过收丝让他很快成了身价百万元的小富豪。但陈建华并不满足于此,穷苦的出身告诫他,花钱一定要物有所值。
彼时,一家化纤织造厂面临倒闭,陈建华做了一个大胆决定,用手中的资金购入厂子,坐上了工厂的一位管理人。让工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竟然能扭转乾坤。
实际上,陈建华并没有什么“特殊”能力,他只是做到了很多管理者难以“真正”做到的亲历亲为。对内惩治腐败,对外引入先进管理机制,硬生生把化纤织造厂从死亡边缘拉回。
陈建华的决心与能力,有人看在眼里,有人记在心上。
她就是,范红卫。
当年,女首富范红卫还是一个财会工作者。
她与陈建华相识相知,频繁交流中,二人互生情愫。
相比学历不高的陈建华,范红卫妥妥是个“学霸”。她从小勤奋好学,毕业后在纺织厂从事财会工作。相似的行业,不同的出身,让陈建华与范红卫冥冥之中相互吸引,喜结连理。
只是,这对夫妻万万没想到,他们的结合会改变彼此一生。
自从懂财务的妻子加盟,陈建华的创业之路变得顺风顺水。原本,他和妻子决定靠化纤织造厂为小家庭谋个未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们赶上了90 年代末的亚洲风暴。
陈建华接手工厂几年,刚把其从死亡边缘拉回,仿佛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不单是他的工厂,当地整个化纤行业都面临着如履薄冰的局面。陈建华想出了一个策略,总结下来就是:忍。困境时,他开源节流,用手中储备金大量低价采购化纤设备。
事实证明,他忍对了。风暴很快过去,陈建华的工厂产能释放力度空前,在化纤行业中脱颖而出。 手握一大笔钱的他,在妻子的帮助下开启了投资、并购之路。
2002 年,陈建华抓住有利局面将手中资源整合,组建了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当地颇具实力的化纤企业。 有了第一次遭遇亚洲风暴的经验,陈建华决定把“居安思危”写入日程。
在后面遭遇全球风暴时,陈建华沿用了自己的“居安思危”策略,打造了集纺丝、织造、染整、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工业园,再次扛过了危机,帮助恒力集团成为“亚洲第一”。
2009年,陈建华38 岁,他以杰出的能力、独到的眼光被媒体誉为“化纤巨子”。
陈建华显然不太喜欢“化纤巨子”的称呼,太过“招摇”有违他低调、朴实的风格。
他更愿意去当那个默默在背后推动集团前进的掌舵者。
2009 年之后,陈建华在媒体面前逐渐谈去,恒力集团加速在资本市场扩张。
外界眼中,恒力集团最为知名的是,其在炼油、石化、聚酯、化纤、织造等业务上的布局,上述业务重点对应的上市公司便是A 股市值1292 亿元的恒力石化,这亦是陈建华、范红卫较早打造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主要承载了夫妻二人事业与梦想。
进军主业之外,夫妻二人还在不断尝试突破与创新,比如他们在2019 年,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拿下上市公司松发股份总股本的30.14% ,顺势当了松发股份的实控人。
不过,收购松发股份试水新产业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理想。靠陶瓷起家的松发股份2015 年上市,当年净利润3664 万元,可到了2019 年净利润仅剩下2841 万元。
夫妻二人表面上买下一家上市公司,其实是松发股份的“接盘侠”。该公司目前在A 股仅剩下约20 亿元市值,存在感“微乎其微”,比上恒力石化“差之千里”。
除了松发股份,夫妻二人还拥有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同里旅游,这个名字很容易看成同程旅游。主要从事“客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精品酒店的运营与服务。
同里旅游与恒力集团关联时,曾一度引发外界质疑,陶瓷与化工合作紧密,布局松发股份比较好理解,可同里旅游明明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
但在作者看来,这似乎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心有江湖,也有田园。”
这些年,陈建华、范红卫赚了很多钱。根据今年的胡润富豪榜显示,他们夫妻以1750亿元身价排在富豪榜第11 名,在丈夫的助力下,范红卫一度坐上了中国女首富的宝座。
这件事再次引来大量媒体瞩目,一时间关于范红卫的内容,在互联网上满天飞,让人们记住了范红卫。近期,靠综合业务“一骑绝尘”的恒力集团更以年营收7323.45 亿元规模超越正威国际集团、碧桂园、万科,登上民营企业500 强中传统企业的第一宝座。
恒力集团的股权结构中,最终受益股权超95% 的是陈建华,不是范红卫,出头儿的是范红卫,不是陈建华。这对联手创业的模范夫妻,正在为中国商界续写一段传奇与佳话。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