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上半年关店最狠的10大品类,欧美快时尚只能排第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3706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上半年关店最狠的10大品类,欧美快时尚只能排第四

remote_166358303752326.png

编辑:愚完,来源:赢商云智库

上半年,关店潮愈演愈烈。

服饰圈,前有ZARA三姐妹抱团撤退,后有GAP“穷得连消火器都卖”;餐饮界,Lady M与代理商极限撕扯,烘焙甜品第一股克莉丝汀险些退市,网红炸鸡Popeyes中国业务卖身易主。

这些风口浪尖的品牌之外,还有谁在悄悄退场?据赢商大数据监测,2022年上半年,12个重点城市购物中心调整品牌门店近1.4万家,开关店比0.86。而以开关店数据为划分维度,上半年失意的十大品类“惨伤”程度,排名如下

loadimg.gif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
统计时间: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
统计范围: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天津、西安、武汉、长沙、苏州、佛山、泉州12个城市,商业面积5万㎡及以上已开业购物中心(上半年上海、北京部分购物中心暂时性关闭,本次开关店统计暂不纳入)
“品牌门店开关店比”=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扩张状态(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持平(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收缩状态(开店数<关店数)

01 早教
集体入冬,命悬一线

2022上半年,早教开关店比为0.19,超7成品牌未开新店,收缩剧烈

早教,曾是购物中心的教育业态引流王牌。2019年,国家政策红利下,国际选手金宝贝、美吉姆,与七田真国际教育、科贝乐、海谷龙等本土第一梯队品牌占据了高线城市,红黄蓝、运动宝贝们则主攻下沉市场。

图片来源:美吉姆官博

但好景不长,疫情下早教赛道上演“过山车式”剧情。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早教类企业新增192家,吊销注销220家,呈负增长。同年,科贝乐、海谷龙等机构在疫情中倒闭、跑路;万达宝贝王早教中心被“挥泪”出售。

2022年,颓势愈演愈烈。金宝贝引资失败,重庆7个校区关停;美吉姆一季度巨亏1167.7万元,上半年门店规模收缩明显;七田真国际教育上海12家店全部关闭,深圳、杭州等地亦传出闭店消息。

loadimg.gif

头部机构亦难逃一劫,早教的败退离不开以下原因:重度依赖线下教学,房租和人力成本高,疫情叠加“双减”政策,客户骤减,老客户续费、新客户签约均遇阻,现金流压力倍增;国家政策明禁教育过度资本化,教育行业加盟商、投资者大大减少;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师资差、课程不规范等问题频出。

不过,早教需求仍然存在。经历洗牌期后,以课程取胜、回归教育本身,或许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02 川式火锅
迈入阵痛期,遭多方围剿

火锅派系各式各样,麻、辣、鲜、香的川式火锅向来是最红火的那一个。由于受众广、接受度高、成瘾性强,去年川式火锅占了火锅总市场规模的65%左右。海底捞、谭鸭血、佩姐、周师兄、哥老官……在川式火锅遍地开花的日子里,连不能吃辣的广东人都修炼成“广东人吃辣,人菜瘾还大”的境界。

loadimg.gif

图片来源:海底捞官博

但令人咋舌的是,2022上半年,川式火锅开关店比仅为0.37,收缩剧烈。往年势头强劲的拓店王纷纷折戟。

海底捞一季度业绩转盈为亏,持续落地“啄木鸟计划”,上半年关闭门店近80家;贤合庄火锅陷入加盟商风暴,明星光环不再,闭店规模达三分之一;小龙坎、谭鸭血食安问题频出,闭店潮袭来。

从“火锅之王”到剧烈收缩,川式火锅经历了什么?抄底后遗症凸显,经营不良门店反噬。从赢商大数据监测的开关店数据可见,海底捞、贤合庄等品牌在疫情初期均有过一段抄底期,但囿于疫情常态化、选址失误、门店管理人员不足等因素,抄底苦果显现。

loadimg.gif

年轻人的口味变了,川式火锅遭多方围剿。追求食材本味的健康化饮食逐渐成为大趋势。川渝火锅虽稳居全国火锅数量之首,但同质化程度高,如楠火锅一般主打特色菜式的玩家较少,这给了主打食材本味的潮汕牛肉火锅、养生火锅等围剿之机。

03 平价美妆
启蒙滤镜碎了,玩家相继退场

2022上半年,平价美妆开关店比为0.41,闭店潮呈现集体性特征。曾扛起“美妆启蒙”重任的平价选手们,从日韩美妆,到国货后浪,再到欧美玩家,多方败退。平价日韩美妆首当其冲

花王集团旗下KATE大规模撤柜;资生堂旗下泊美终止线下渠道;Innisfree闭店率达80%,隶属同一集团的HERA线下店“阵亡”。

国货美妆迎来攻坚战。上半年,完美日记市值直线下坠,六成门店生意受损,砍店求生;不少平价美妆集合店规模闭店,“爆款+流量”打法失效。欧美老牌也扛不住了。美妆元老品牌露华浓破产;曾是国内最畅销彩妆品牌美宝莲“退守”线上;美国两大美妆品牌Stila、GlamGlow接连退出中国市场。

loadimg.gif

图片来源:美宝莲官博

从“弄潮儿”沦为“时代的眼泪”,平价美妆们输在哪儿?

遭贵妇牌、白菜牌双重夹击一边是以“平替”出圈的完美日记们也开始有平替产品,低价优势,代工厂模式复制性强的TA们,陷入“流水的平替”窘境;另一边是大牌们从质量、营销玩法、人才等方面对平价选手进行全面“包抄”;

平价美妆正处于存量阶段,洗牌加速。“目前,国内美妆市场正处于存量阶段,加上国产品牌加速渗透,线下专柜也需要一轮大换血。”木兰姐说品牌创始人表示。对中国美妆市场而言,美宝莲等平价美妆退出,是行业的一次迭代机会。

一桩桩“惨案”之下,一众平价美妆品牌不复当年辉煌。但与此同时,不少传统品牌重新焕发活力,成为逆袭的新样本:曾被互联网品牌“碾压”的珀莱雅补齐“研发+营销”短板,借力头部主播、网红KOL,爆卖“早C晚A”精华组合,一举翻红。屈臣氏从数字化转型、门店改造出发,摘下产品老化、服务过度等标签,重压下上半年维持盈利,实力上演了一出传统品牌焕新记。

04 欧美快时尚
加速陨落,沦为“弃子”

2022上半年,快时尚整体开关店比仅为0.54,颓势背后是多家欧美快时尚巨头接连败走中国市场:H&M集团旗下低价快时尚MONKI,天猫旗舰店发布闭店公告,主品牌H&M则关闭位于上海的国内首店;Zara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继关闭线下店后,又关闭天猫旗舰店,彻底退出中国;GAP上海、浙江、湖南等多地门店清仓撤店。

图片来源:GAP官博

短短半年内,业绩下滑、关店、撤离中国的故事反复上演,欧美快时尚为何失去中国年轻人?

“门面担当”光环不再,被购物中心抛弃。顶着“性价比低、面料不环保、风格廉价、设计同质化”四大缺点标签,欧美快时尚品牌购物中心进驻率整体下滑;跟不上年轻人变化,被多元潮流合力颠覆

个性、颜值、体验等,成了年轻人时尚消费的新标准。欧美快时尚纷纷撤退的同时,CHUU、NO ONE ELSE、Nerdy等韩国快时尚在国内各大商圈加速拓店,此外,中古、Vintage、Y2K千禧复古风等更多小众潮流风向逐渐壮大。

05 中高档男装
境地尴尬,遭跨界抢食

向来不受购物中心“待见”的男装,今年上半年开关店比为0.66,而带有中高档标签的男装表现更“垮”,开关店比仅0.55

绫致时装旗下SELECTED宣布关闭中国门店1300家;兄弟品牌Jack&Jones曾数次蝉联天猫双十一男装榜Top1,如今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关店十余家。POLO SPORT打折求生,上半年关闭门店近20家。与ochirly同一集团的TRENDIANO亦在收缩规模。

loadimg.gif

图片来源:SELECTED官博

与其他服饰品类相比,中高档男装“弱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品牌集中度提升,非头部品牌遭运动装、快时尚跨界抢食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男装市占率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海澜之家、阿迪达斯和优衣库。印证了快时尚与运动装对传统男装产生较大挤压和分流;

高不成低不就,品牌定位尴尬。《中国商务男士场合着装白皮书》显示,30-40岁的大部分商务男士认为品牌是品质的代表,品牌知名度越高,购买意愿度越高。而SELECTED、POLO SPORT等不少中高档男装因常年打折重挫品牌调性,陷入了“不上不下”的境地。一如知乎网友所言,“打骨折破坏品牌形象,不打折没有性价比,SELECTED定位好尴尬。”

06 平价日料
沦为平庸,逊色于泰国菜

2022上半年,平价日料整体开关店比为0.56,不敌同为异国餐饮的泰国菜(1.2)

loadimg.gif

图片来源:味千

拉面官博日料在中国市场曾拥有一段“躺赢”岁月。CBNData数据显示,2004年、2016年前后是日本餐饮品牌入华的两次高峰期。彼时,吉野家、CoCo壱番屋、和民、味千拉面等平价日料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居酒屋、烧肉、寿喜烧、牛肉饭、拉面等品类花式生长。

不过,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老牌日料节节溃败。

吉野家陷入亏损泥沼,门店数连年下跌;日本大众居酒屋连锁品牌和民,关闭了全部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平价日式拉面之王”味千拉面2022年以来,接连出现食安问题、被曝欠税、门店骤减等负面消息。

平价日料在中国市场吃不开了,原因何在?

“料少价高”,可替代性强平价日料囿于食材要求高、供应成本高、品质不稳定、价格无优势等困境时,各派餐饮争奇斗艳;论性价比,平价日料拼不过同等价位的中餐;论新鲜感,以泰国菜为代表的东南亚餐饮跃升口味新宠,加速扩张;

品牌老化、创新乏力,“日式滤镜”碎了。平价日料普遍在口味和形式上没有创新,而在日料越发平常的当下,中国消费者逐渐对“日式滤镜”下的精致感祛魅,早已不允许吉野家们“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然而,平价日料式微之下,烧鸟、Omakase、上井等“贵价且精致”的高级日料品牌正崛起,其逆势突围的共同点:定位高端综合日料,追求“大而全”,即门店大、产品多,注重食材和环境等,聚焦消费力高且追求精致生活的中产一族。

07 网红书店
“唱衰”不断,顽强求生

疫情下,网红书店大撤退已成主旋律。据赢商大数据监测,2022上半年,书店整体开关店比为0.67

loadimg.gif

图片来源:言几又官博

2020年,主打生活方式品牌的方所关闭在重庆的唯一门店;2020年12月,“网红书店鼻祖”诚品书店关闭了位于深圳的门店,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2021年,被誉为“上海最美书店”的钟书阁宣布上海静安店结束营业。

颓势愈演愈烈,今年以来,曾融资超2亿元、高调开出近60家门店的言几又陷入欠薪、撤店“漩涡”,大众点评显示,截至8月,仍在营业的言几又门店只剩下5家。

往日的光鲜与近日的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网红书店们做错了什么?

长期赔本吆喝,透支了“网红感”。虽顶着“最美书店”头衔成为打卡地,但客流转化率低,加上装修成本高、扭亏周期长,网红书店在烧钱圈地中长期处于亏本赚吆喝状态;

复合业态优势式微,到店消费热情降温。复合型书店过往所倚重的咖啡、文创产品,随着咖啡赛道的火热,以及日杂集合店的流行逐渐被“消解”,进一步令书店消费热情降温。

但“唱衰”声中,亦有逆势拓店者。西西弗书店开创图书商场快消模式,全国开出门店300多家;将商业综合体(书店+综合体)、IP授权玩得风生水起的茑屋书店已在上海、天津、杭州和西安开设5家门店,成都、长沙店筹备中。

08 中式快餐
陷入僵局,超半数品牌未开新店

2022上半年,中式快餐品类开关店比为0.74,低于餐饮业态(0.82),扩张疲态初显,超半数品牌未开新店

百胜中国旗下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所有门店计划将于2022年永久关闭;陆正耀创立的面馆品牌趣巴渝(原名“趣小面”),开业不到半年已连续关闭北京、重庆、杭州等地所有门店。

扩张疲软,成为品类的一大关键词,原因何在?

消费者难取悦,传统中式快餐“落伍”。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时尚”、“便利”和“健康”,不仅要好吃,而且要好玩。大量平平无奇的传统中式快餐面临淘汰。曾是深圳餐饮代表的“面点王”门店大幅收缩,外界对其犀利评价道,“既没有南方的精致,又不符合北方的口味。”

缺少爆品,难敌各方地头蛇东方既白SKU覆盖了从南到北的多个菜系,SKU最多的时候约200个。但在覆盖式品类中,缺少了一个能打的爆品,导致品牌记忆点薄弱,难敌口味独特的各方区域特色餐饮。

09 国际运动装
巨头
高光向下,不敌国货

国际运动装巨头统领中国市场的时代已成过去。2022上半年,外资运动装开关店比为0.83,呈现持续疲软态势,逊色于TA们曾经的“模仿者”国货品牌

除了NIKE还在“强撑”,一众外资运动装巨头纷纷陷入闭店阴霾。专业咨询公司Daxue Consulting亦表示,“2022财年,国际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基本呈下行趋势。”

adidas在收入骤降35%、连续5季负增长后,坦诚自身在中国市场“犯了错误”;母公司一季度亏损超5000万美元,Vans的运动潮流也卖不动了;PUMA第二季度亚太地区销售额下降了1.8%,系该品牌唯一负增长市场。

loadimg.gif

图片来源:adidas官博

国际运动装巨头躺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要因在于:

品牌附加值减弱,不敌国货。“得罪中国消费者”成为外资运动装难以迈过的坎,尽管“新疆棉事件”已过去近2年,仍不少网友以此拒买adidas等品牌。相较之下,李宁、安踏等“国货之光”,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细分玩家崛起,adidas们遭抢食。瞄准女性瑜伽赛道的lululemon、聚焦环保的Allbirds、科技含量更高的on昂跑等细分领域玩家挤压了国际运动装巨头们的生存空间。其中,今年,lululemon市值超过adidas,升至全球运动品牌第二位,打破了国际运动品牌格局。

10 家居集合店
追不上年轻人,门店数锐减

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下,人们更加重视改善居住环境,家居配套需求也有所增长。然而,与这一趋势相背离的却是今年上半年家居集合店表现不佳,开关店比为0.84,一众过往的家居佼佼者跌落神坛。

号称“新中产生活标配”的一条生活馆线下门店仅剩1家;宜家三个月连关两店,其中上海杨浦门店闭店原因在于“开业到现在一直是亏的”;阿里巴巴旗下精选家居品牌homearch开业不到一年就宣布关店;曾以“北欧生活美学”出圈的OCE也“扛不住”了,上半年关店约5家。

loadimg.gif

图片来源:一条生活馆官微

映射“美好生活”的家居集合店颓败的原因在于:

核心品类不突出,差异性不足。产品力难以聚焦是不少家居集合店的硬伤。“他们的产品不完整、不饱满,看似什么都有,仔细看又都不多。”在V.V.V创始人温权看来,一条生活馆每个垂直品类的产品都不够深入,形成不了核心品类,也难打出品牌特色;

消费降级第一剑,砍向家居集合店疫情暴击,消费者更加理性,对贩卖“品质生活”的家居杂货店热情褪去。在华降价11次的MUJI仍被吐槽“贵”,有消费者表示“不是不买MUJI了,而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买。”

在这个波诡云谲的市场,拓店与守店,越来越成为一门“技术活”。与此同时,赛道厮杀的看点,不再是“all in”的勇气,而是稳住不崩盘的实力。

作者公众号:赢商云智库(ID:sydcxy2014)
1663671390135769.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