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施一公:通过新型研究型大学,让中国智慧屹立世界高等院校之林|BEYOND Expo 2022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2-09-21/shi-yi-gong-beyond-expo-202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施一公:通过新型研究型大学,让中国智慧屹立世界高等院校之林|BEYOND Expo 2022

科技创新和社会影响力始终是 BEYOND Expo 的焦点所在。9 月 21 日上午 8:45-10:00,第二届 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 “BEYOND Expo 2022”)开幕式于在 BEYOND Metaverse 中重磅举行。

围绕 BEYOND Expo2022 开幕式主题——“What’s Next?”,组委会邀请到 2006 年诺贝尔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中以海德创始人 Dr. Roger Kornberg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郑学选;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及 CEO 曾毓群;高瓴创始人张磊;默克中国总裁、默克电子科技执行副总裁安高博;滴灌通集团创始人、主席李小加齐聚 BEYOND 元宇宙,就行业最新趋势及最前沿科技创新理念及科技在未来生活的世界中的影响等热点话题分享了真知灼见,一同畅谈全球的科技创新未来。

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中,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基于 “中国未来创新发展模式的探讨” 这一主题,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这一概念进行了简要探讨。

%E6%96%BD%E4%B8%80%E5%85%AC.png

首先,施一公表示,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头号大国,并且也正在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走去。然而,从具体方面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追求大而全,但是优势特色不明显,重知识、重实用,但是创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而在科技和人才方面,他指出,经过过去近 20 年以来的长期稳定投入,我国方方面面的科技指标都已经居于世界前三甲。不过,就人才角度上而言,尽管我国的人才队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最庞大的地位,但其中的顶尖人才却相对较为匮乏。

因此,综上,不拿发现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科学技术还是科技人才,中国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并且也正在迈向世界强国的行列。然而,在创新指数——这一反应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标准方面而言,中国的排位目前还在十名开外,在真正成为其中的世界大国或强国上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针对这一现状,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只能依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这种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依赖于顶尖人才。这里的顶尖人才不只是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核心技术最前沿的一些研究领域的核心人才,也指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法律、金融、社会治理、国家管理方方面面的顶尖人才。而作为体现,西湖大学正是基于 “高端引领、创新驱动” 这一理念而设计的,是一所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新型大学。

目前,西湖大学已经拥有 201 位博士生导师和超过 1200 人在校博士生。这些学生在博士生导师的支持下,正在重大的基础研究课题、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的科学研究,力争突破。

最后,他也强调称,“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崭新的概念已经逐步进入国家顶层设计的视野,越来越广泛被全社会接受和认可。未来,西湖大学必将能够成为一所体现中国智慧在世界上倍受尊崇的一流大学。在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能够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和教育的机制体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甚至支撑和参考,也为世界闻名做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施一公。很高兴有机会在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分享一下我对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一点观点。所以今天我想用 “中国未来创新发展模式的探讨”,这样一个主题和大家分享。既然谈到科技创新这样的主题,显然跟我们的教育有关、科技有关、人才有关,这三点科技、教育、人才最后构成了创新发展的主轴线。

首先谈谈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头号大国,正在走向高等教育的世界强国。截止到 2020 年底,中国所有两千多所大专及高中在校生的规模超过了四千万人,这是量,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质也在稳定提高。比如说按照 2021 年——无论是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还是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有进一步提高,在前一百名世界一流大学中,中国的占比已经到了六所或者七所。但是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普及性很强、尖端性较差。我们普遍追求大而全,但是优势特色不明显,重知识、重实用,但是创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般性的人才培养比较多,拔尖创新的人才比较少,学术成果的数量很多,突破相对比较少。

第二点简单讲一下中国科技的现状。应该说,在过去 20 年中国的科技长期稳定投入,以至于国家方方面面的科技指标都已经居于世界前三甲。无论是论文的数量、引用数还是专利的申请数、批准数、授权数等等,我们的各项科技指标都已经稳步进入世界前三名。

第三点简单说一下中国的人才。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留学的大门。同年 12 月 26 日,52 位中国大陆学者启程赴美,这是第一批改革开放以后集体出国留学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 42 岁。截止到 2019 年年底,600 多万中国留学生跨出国门到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留学,400 多万留学生学成归国,给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应该说,中国人才队伍在世界上最庞大的。虽然人才队伍最庞大世界第一,但是人才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在人才金字塔的塔尖,顶尖人才相对匮乏。

总结说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科学技术还是科技人才,我们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我们国家也正在迈向世界强国的行列。但是综合反应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有一个叫创新指数,在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指数中的排位目前还在十名开外。

也就是说,尽管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中国都已从世界大国正在迈向世界强国。但是创新能力还没有真正成为世界大国或强国,我们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所以从这样的分析看来,中国未来的发展只能依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这样的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依赖于顶尖人才。这里的顶尖人才不只是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核心技术最前沿的一些研究领域的核心人才,也指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法律、金融、社会治理、国家管理方方面面的顶尖人才。我想这些高端人才会形成一个国家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最关键的因素。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那就是西湖大学的创办,正是在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大前提下开始设计。早在 11 年之前,在当时的欧美同学会,有一批海归学者在探讨中国科技和教育的未来。大家共同形成了一个概念,共同创办一所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新型大学。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用一种崭新的模式创建世界一流的新型大学。

这样一所大学在杭州得以顺利创办,叫做西湖大学。2018 年 2 月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同年 10 月在杭州正式成立。西湖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新型大学体现在国家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因为西湖大学的创办是为了科技担纲、为了创新发展、为了培养人才,为了在科教领域进行探索性的改革,这样一个办学定位得到了国家方方面面的重点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过去四年的努力,目前西湖大学已经拥有 201 位博士生导师,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各自研究领域领先的科学家。有了一流的师资是为了培养一流的学生。在教育部的积极支持下,西湖大学在招生培养等各方面积极地改革创新。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目前西湖大学在校博士生超过 1200 人,这些学生在博士生导师的支持下,正在重大的基础研究课题、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的科学研究,力争突破。

今天,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崭新的概念已经逐步进入国家顶层设计的视野,越来越广泛被全社会接受和认可。未来,西湖大学必将能够成为一所体现中国智慧在世界上倍受尊崇的一流大学。在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能够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和教育的机制体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甚至支撑和参考,也为世界闻名做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我想说也许十年之后,十五年之后西湖大学能够充分代表中国人的智慧和水平,屹立于世界高等院校之林。谢谢大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