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万飞行摩托开卖,竟然还是增程式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09/3800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540万飞行摩托开卖,竟然还是增程式
本田·圭佑投资出品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星球大战的黑科技,已经成真,而且上市销售了。
飞行摩托,刚刚在底特律车展上,大出风头。
来自日本,本田出品。
不过不是那个全球最大摩托生产商,人称烂仔的Honda,而是日本球星本田圭佑的再就业项目。
升限4000米、滞空40min,售价折合人民币540万。
卖540万的飞行摩托,什么样的?
这款飞行摩托名叫XTurismo,西语“旅行”的意思。
长3.7米,宽2.4米,高1.5米。可以在近100公里时速下滞空40分钟左右,总航程66公里。
飞行摩托身重 300 公斤,最大有效载荷为 100 公斤。
有什么样的能力?其实底特律车展现场只展示了最基本的起飞降落:
以及在空中的悬停、转向:
而且,可能是因为顾忌到场地狭小以及周围的人群,飞行摩托其实不是由车手操控,而是工作人员用遥控器操作的:
不过在测试宣传片中,XTurismo展现出了十分灵活的操控性:
从各种演示和车展现场图片上,可以看出一些XTurismo设计上的特点。
与常见的采用4旋翼的无人机或飞行汽车等飞行器不同,XTurismo有6个螺旋桨。
其中位于车身前后两个最大的,无疑是用来提供升力的。而四周4个小旋翼,主要用来控制方向。
能源形式上,XTurismo采用了油电混动形式。
给旋翼供能的混动系统,不需要类似汽车一样的两档或多档变速箱,更合理的方案是直接将发动机输出转化为电能,再由电机ECU调节功率转速。
所以,这套油电混动系统,其实本质上就是增程式。
对了,XTurismo的混动系统,同样来自一个国内外摩托玩家再熟悉不过的日系“四大”之一:
川崎重工。
这是不是说,川崎自己的飞行摩托也不远了?各位忍400车主,来一辆吗?
此本田非彼本田
飞行摩托XTurismo的出品方是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AERWINS Technologies,但实控方和主要团队都来自日本。
总部选在特拉华州,主要是该州不把这类产品认定为飞行器,因此产品测试不需要申请额外许可。
说它“本田”出品,是因为这是日本球星,同时也是当年的AC米兰10号本田圭佑投资的项目。
其他投资方,还包括三菱和京瓷。
今年,XTurismo已经开启量产,年底前会交付200辆。
售价么…77万美元(540万人民币)。
这个售价已经远超民用小型直升机。一般国产品牌,也不过100-200万,二手的几十万就能淘到。甚至还有30-40万的廉价机型,而且都是合法合规产品。
所以目前XTurismo的定位还是富人玩具。
不过AERWINS认为,再有2-3年时间,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有希望把售价控制在5万美元左右。
至于卖给谁,AERWINS说不同国家地区的法规对飞行器的的定义,资质要求都不一样,所以短期内可能不能作为通勤代步用。
短期合理的应用场景,其实是治安巡逻、自然资源勘察、救灾等等。
原来,飞行摩托是一门To G生意。
背包摩托汽车,哪种上天方式更好?
载人飞行器赛道,有可能跑出一个“天上”的特斯拉吗?
没人知道,但资本、制造方纷纷下注。
飞行器主要形式除了摩托车,还有飞行背包和飞行汽车。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小鹏旗下的小鹏汇天。
此外,国内认真在做飞行汽车的还有吉利旗下的太力飞车,以及亿航智能等等。
其实,飞行摩托和飞行汽车本质完全一样,都是采用eVTOL(电动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只不过所谓飞行汽车多了一个壳而已。
目前、广汽、大众等等车企,也都跟进了飞行汽车项目。
另外还有一个种完全不同的路线是飞行背包。
采用喷气推进的方式飞行。
喷气背包国内外都有公司在做,不过他们的进展速度和对资本的吸引远不如飞行摩托或汽车。
这是因为喷气背包大多采用微型燃油涡喷发动机作动力,费油、重量大、不环保。
而且因为是穿戴设备,燃油也背不了太多,导致飞行背包一般只能持续工作10分钟左右。
与之相比,eVTOL类的飞行器更加靠谱。
但无论飞行摩托还是飞行汽车,真正实用化还有很大的挑战。
有人认为是政策、适航证问题,但核心是安全问题。
做到飞行时稳定可靠,还必须考虑到诸如恶劣天气、突然失控、失重掉落等各种意外。
另外,因为飞行器的行驶环境处于低空,是真正的三维立体空间,其复杂程度远高于地面的二维环境或高空。
所以,载人飞行器在对抗乱流、应对复杂环境,以及自主规划路线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旋翼飞行器是由对称的十字形刚体结构构成。每个旋翼均安装在一个电机转子上,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状态控制每个旋翼的转速,来提供不同的升力以实现各种姿态。
每个电机又与电机驱动部件、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提供的控制信号来调节转速大小。
IMU惯性测量单元则为中央控制单元提供姿态解算的数据,机身上的检测模块为无人机提供了解自身位姿情况最直接的数据。
所以,旋翼飞行器的所有姿态和位置的控制都是通过调节四个驱动电机的速度实现的。
这其中的核心关键,也是各个飞行器公司严加保密的,是飞控算法。
传感器数据融合、导航系统、动力系统、测控链路系统、电气系统以及载荷系统、稳定系统等等,都服务于飞控算法。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谁在这个领域实力最强。
我建议大家同时把目光投向大疆。
大疆把10万块的智能汽车都搞出来了,飞行器还会远吗?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