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避坑指南,做私域最常犯的四个错误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6109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避坑指南,做私域最常犯的四个错误

2022-09-20
0 评论 2553 浏览 3 收藏 11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随着流量红利的褪去,大家纷纷投入私域中,但难免会踩坑,作者结合实际经验分享了那些年大家做私域经常踩的坑以及应该如何去避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xCBrb5Tk2597kDxcARo.png

最近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私域陪跑上,又好久没更新了。

今天不忙,来聊聊那些年大家做私域经常踩的坑,知道坑在哪,以后就碰到类似问题就可以避坑。

避坑之前,我们先来追溯一下,私域从无到有,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微商卖货。这时候私域的概念还没被提出来,各大企业也还没意识到私域的商业价值,只有微商这样的纯个体在微信上用社群招商、用朋友圈卖货。

所以微商是私域的第一批淘金者,也是私域运营的鼻祖。

第二个阶段是引流裂变。这一波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特别是教育培训平台,设计了各种裂变、打卡的玩法,在微信上疯狂裂变获客,短期内用极低的成本为自己的H5站、小程序囤积了大把的流量。

直到微信意识到这是对生态的破坏,开始大面积进行封杀禁止,这波热潮才慢慢消退。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批量入场。这时私域的概念已经趋近成熟,线上、线下企业都意识到了私域的价值,纷纷入场。这个阶段企业微信和各种scrm工具登上舞台,运营上也开始正规化、数字化。

但私域的价值还没得到充分体现,多数企业只是把私域当作一个新的触达用户的渠道。

第四个阶段就是现在。私域变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体进行商业变现的基建,在之前私域经历过热捧、经历过质疑,到现在发展了几年之后,真正的开始被正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私域的长远价值。

回顾一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私域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私域。

但不管是具备规模的大企业,还是灵活的个体创业者,在对私域的认知和运营上,还处于一个很初期的阶段,经常会犯一些错误。

我在运营私域创业社群和企业陪跑的过程中,总结了四个最常见的误区,一一写出来,供大家壁坑,希望对你有价值。

一、误区一:做私域就是往微信里加好友

这是私域新手踩的最多的一个坑,认为只要把微信好友加的足够多,每天多发朋友圈卖货,自己就能赚到钱。

而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不仅没人找自己买东西,还被很多人删除了微信好友,最后留下一句:说私域是趋势的都是骗子,然后骂骂咧咧的离场了。

其实,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还处在私域的第一阶段“微商思维”里,为什么十年前微商很赚钱,现在却越来越难做了?

因为那时候在朋友圈卖货的人少,大家也都还没被套路过,整个生态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所以只要你肯干,你就能赚钱。

现在不同了,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教育,用户变聪明了,也变挑剔了,对刷屏卖货、粗暴营销的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时如果还抱着有微信好友就能卖货的想法,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只是把用户加到微信好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如何精细化运营,甚至还要为私域单独设计你的变现产品,是高复购?还是高客单?还是高服务?都需要思考清楚。

做私域感觉上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情,谁都可以做。但是它真正的门槛是在你进门之后。

“做”和“做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误区二:做私域可以马上多赚钱

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这是我比较想吐槽的一点,近两年一些服务商为了忽悠更多企业入局,自己可以能多卖几套软件工具,无底线的鼓吹私域的效果,造神私域,摆出一副不做私域就会被时代淘汰,做了私域就能规模翻番的架势。

再加上私域话题的热度一直在线,导致很多人是抱着不健康的心态进场的,对私域的短期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甚至一些亏损的企业寄翻盘的希望于私域,一些个体也想靠私域一夜暴富。

结果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私域先有信任、再有成交的属性就决定了私域不可能快速出结果,必须要一步一步的做品牌、做IP、建信任,而这种信任关系一旦形成了,也会给你带来超出预期的回报。

所以不同于公域流量的投放是可以马上见效果的,是计算ROI(投入产出比)的逻辑,私域是不能看ROI的。

私域要看LTV(生命周期总价值),私域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有复购,要有转介绍,这才是私域的价值。

同时,随着私域在商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很多企业私域成为了一项基础设施。

比如瑞幸咖啡,过去咖啡店想触达用户只能通过实体门店,有了企业微信以后,瑞幸可以把数百万的用户储存在私域里,做服务、做促销,长期下来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这些价值是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来的。

还有很多个体在私域里做个人IP,靠在某个领域构建自己的影响力来变现,这也是短期无法评估收益的模式,因为IP力的养成需要时间,大家赚的是以后的钱,而不是当下的钱,或者说,也赚不到当下的钱(虽然扎心但也是事实)。

三、误区三:原封不动的照搬别人的模式

很多规模大一点的企业会踩这个坑,见到同行或者其他企业在私域做出了结果,自己也跃跃欲试,本着能模仿不创新的原则,把别人的私域经营模式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做了几个月之后一地鸡毛,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其实是做私域的一个难点,企业级私域的实际应用需要“量身定制”。

这也是我司新增加了全案陪跑业务的原因,因为我发现很多老板遇到的问题是:一讲理论全都懂,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落地。必须得有人手把手的带着走一段,私域业务才能跑起来。

那私域模式不能照搬的原因是啥呢?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线下实体,同样是做连锁,直营和加盟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私域经营模式。

直营的用户数据是全部握在企业自己手里,总部可以统一规划,统一运营。而加盟的用户数据可能是握在加盟商手里,总部统一运营就会产生用户归属权争执、和收益分配不清的问题,所以就要采用另外一种模式。

如果两者相互照搬,结局一定很惨。

再者,在企业想开展私域业务,就一定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资源分配、利益划分这些实际问题如何解决,都是没办法抄答案的,只能靠自己趟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出来。

四、误区四:重视流量不重视流程

这是小公司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搞流量能力很强,运营流程标准化很差。

常见的情况就是,某个公域平台的流量爆了,引到私域以后接不住,轻的流量浪费掉了,重的可能还会砸了品牌口碑。

私域想做大,解决流程标准化是前提。

无法标准化就意味着无法规模复制,就意味着过于依赖员工的个体能力。所以这类公司一旦私域团队超过10个人,肯定会乱套,因为老板/操盘手的管理半径是有限的。

所以0到1的阶段可以野蛮生长,但是一旦稍具规模,就必须要把流程标准化提上日程,早做早受益,不要给自己埋雷。

最后,收个尾,做私域是一项长期工程,抱有短期高收益的心态是肯定做不好私域的,所以考虑清楚再入场。
附上一段我在「私域掘金」社群内部分享的话,供你思考:

做私域发心很重要,是先获取价值?还是先提供价值?

站在获取价值的角度看,私域流量规模、转化率、成交额最重要。
站在提供价值的角度看,产品和服务够不够好、用户是否满意最重要。

发心决定运营路径,进而决定衡量标准,进而决定最终结果。

私域做得好,未必是模式先进、技法高明,可能只是把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给做好了。

作者:史贵鹏,微信公众号:史贵鹏

本文由 @史贵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