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兵圣是谁的称号(兵圣孙武历史功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eixuesong.com/56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兵圣是谁的称号(兵圣孙武历史功绩)

人生杂谈 2022年9月19日

《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军事理论著作,在兵学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今仍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该书的作者及其生平,史料却言之寥寥,留下了不少的谜团。下面我们根据这些零星的记载以及后世的研究,再加上必要的合理推断,勾勒一下孙子的基本人生轨迹。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完。由于陈国发生内乱,于是陈完便率族人逃到了齐国定居,并改姓当时与“陈”同音的“田”,以掩人耳目。田完才华出众,办事认真,很快便在齐国崭露头角,逐渐被委以重任,田氏家庭由此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齐景公时,田氏家庭已经成为当时齐国的四大家庭之一,而孙武的曾祖田无宇凭借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屡建功勋,成为当时最位高权重的实力派人物。

孙武的爷爷田书,因征伐莒国有功,被赐姓孙,食采于“乐安”,由此开孙氏一脉。田氏家庭是无可置疑的军事世家,从田无宇、田书、田穰苴(即司马穰苴)到后来的田忌、田单,可谓是名将辈出。孙武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军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便是很自然的事了。这为他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代名将、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武长大后,齐国的政坛却因四大家族争斗不已而变得风云诡谲,而叔父辈的军事家田穰苴受到排斥并含恨离世,更让他感觉在齐国难以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于是大约在齐国“四姓之乱”爆发之际,孙武悄然离开了齐国,辗转来到了新兴的吴国。史料记载孙武当时是“避乱奔吴”,一个“奔”字,突出了当时事发的突然性和仓促性。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了几篇有关吴王阖闾与孙武对话的内容,学术界称之为“吴问”。从对话内容看,孙武对当时的天下大势,特别是晋国的情况非常熟悉。由此推断,孙武离开齐国后,先是赴晋国进行了考察,然后折而向南,沿途对各诸侯国的情况进行过深入的了解,这对他以后辅佐吴王阖闾争霸天下,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吴国,公子光通过要离刺杀了吴王僚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招贤纳士,任用贤能,使吴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与内斗不已、已呈暮气的齐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孙武到达吴国后,却没有急于寻求步入仕途,而是隐居下来,一面研究军事,潜心著述,一面冷静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来自楚国且已得到吴王重用的伍子胥。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且志趣相投,遂成为挚友。伍子胥对孙武的军事才华深感佩服,于是多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史称“伍员七荐”,终于打动了吴王。

公元前512年的一天,孙武带着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即后来的《孙子兵法》)晋见吴王阖闾。阖闾每读一篇,都啧啧称善。随后,君臣二人又纵论天下形势,特别提到了潜在敌国——晋国各大家族势力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孙武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吻合)。阖闾为孙武深厚的理论功底所折服,也惊叹于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但依然担心,眼前的这个来自异国的年轻人,真正能担负起振兴吴国的重任吗?如果只是夸夸其谈却并没有真实才干,岂不是耽误了吴国的霸业了吗?于是,他便出了一个刁钻的难题:让孙武训练宫女成为战士。通过众所周知的“吴宫教战”,孙武不仅展示了自己杰出的训练水平、严格执法的为将品质,同时也告诉吴王阖闾一个深刻的道理:兵不可戏,战不可玩!这与《孙子兵法》中提倡的慎战、重战思想是高度一致的。阖闾虽对孙武斩美之举深感不快,但毕竟是一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权衡之下,他终于任命孙武为吴国的将军。

阖闾一心图霸,遂就大规模伐楚一事,征询群臣的意见。伍子胥与孙武均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民劳,未可,待之。”于是,吴国开始了一系列“疲楚误楚”的行动:吴军分为三支,更番出击,袭扰楚国。每当楚军大规模集结应战时,吴军便主动撤离,而不与之决战。如此,一军方归,一军又起,搞得楚军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这一措施实行了六年之久,不但使楚国耽误农时,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楚军造成了严重的错觉,认为吴军不过是骚扰而已,从而忽略了其背后真实的意图。作为吴国的将军,孙武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吴军的整训之中。对于孙武训练军队之事,史料未曾提及。但后来的兵书《尉缭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武子是也。”可见,这一时期,孙武的训练对提高吴军整体的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伐楚的准备已经一切就绪,只待一个契机的到来。

公元前506年,楚不顾国力衰落、人心不稳的现实,继续穷兵黩武,于秋天出动大军围攻蔡国。蔡国向晋国求援未果,转而向吴国求救,并主动送太子为人质,以示抗楚决心。同时,唐国也因不满楚国的欺凌,倒向吴国。吴国君臣期盼已久的伐楚良机,终于来临了。

同年十一月,吴王阖闾亲率3万大军,由淮水西进,在蔡、唐军的配合下,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等三道关隘,抵达汉水东岸。楚国慌忙派令尹囊瓦等人,在汉水西岸布置防御。十九日,双方战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市境内)。阖闾之弟夫概见楚军士气低落,人心不稳,遂果断率所部5000将士发起攻击。楚军在猛烈冲击下,很快乱了阵脚,而主帅囊瓦更弃全军不顾,仓皇逃向郑国。阖闾见状,立即指挥主力投入战斗,大获全胜。此后,吴军对楚军穷追猛打,五战五胜,最终于二十九日攻克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附近),而楚昭王则早早便仓皇出逃。至此,吴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攻入楚都后,吴国君臣被胜利冲昏头脑,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激起了楚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这时,秦国出兵救楚,而吴国内部则发生了夫概自立为王的内讧,阖闾不得已从楚国撤兵回国。

柏举之战后,史料对孙武的记载再无片言只语。我们的推断是:在见到吴国君臣倒行逆施后,孙武倍感失望,却又无可奈何,最终飘然归隐。支持这一推断的,有一条依据:现在能看到《孙子兵法》最早的版本,即银雀山汉墓竹简本,与传世本不同,其最后一篇为《火攻》,而《火攻》的最后一段话是“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这或可视为孙子对吴军入郢后教训的总结。顺着这条思路,孙子本人当是适时归隐,传授兵法以度余生,并最终老死山林。

来源:兵圣是谁的称号(兵圣孙武历史功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