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厨房、卫生间的这种小飞虫总是阴魂不散?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1316705.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厨房、卫生间的这种小飞虫总是阴魂不散?

2022年09月15日 22:05 14577 次阅读 稿源:科普中国 1 条评论

家里卫生间墙上有时候会有一些小飞虫,相信大家对下面这个图并不陌生。这种小飞虫是蛾蚋科的,具体来说,要么是白斑蛾蚋,要么是星斑蛾蚋。你会发现,它们一般都出现在潮湿的地方,而且很不容易被打死。看见它们的时候,停在墙上半天也一动不动,刚想过去给一巴掌,就马上跳到另一边墙上,十分讨厌。

6b4be387958bac4.png

明明关紧了门窗,却还是会发现这种小飞虫

不仅如此,它身上还携带着一堆病原体。有科学家捉了一些蛾蚋,对它们进行检测,发现存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很明显,蛾蚋与蚊子、苍蝇一样,对人类来说是害虫。

令人烦恼的是,只要关好门窗,蚊子和苍蝇基本上就不会再飞进来了,但蛾蚋不一样,你的门窗关得再严都没用,因为它们是从下水道飞上来的。

3b1d66d6631e354.png

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在下水道上方贴上胶带,过一天再取下来,很可能会发现上面粘有蛾蚋。

为什么蛾蚋喜欢待在下水道里?

因为在洗碗的时候,各种细小的厨余垃圾会被冲进下水道,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残羹剩饭和一些有机物留在管壁,形成黏糊糊的“营养薄膜”(biofilm),这就成了蛾蚋幼虫最好的食物。

而且蛾蚋的卵需要附着在湿润的表面上,下水道管壁的表面就成了最容易滋生蛾蚋的地方。通常来说,蛾蚋一次会产下 15 ~ 40 个卵,多的也会有上百个。

蛾蚋的卵是半透明的,而且很小,长度一般不会超过 1 毫米。

cb1c0a0f686dae2.png

蛾蚋的生长周期

那问题来了,我们冲水的时候

为什么不会把这些小飞虫冲下去?

一位科学家(Nathan B. Speirs)对这一现象很好奇,于是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的研究方向并不是昆虫学,而是流体力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蛾蚋的体表和毛发结构,在拿到实验样本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蛾蚋的形态特征。

cd76ebd19c8d042.png

5451f07fcaf1613.png

在一次次放大电子显微镜镜头倍数后,蛾蚋翅膀的细节越来越清晰

通过一次次放大电子显微镜的镜头倍数,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蛾蚋翅膀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倒钩,每根倒钩的间隔在 4.28 微米左右。在翅膀的边缘处也有细细的绒毛,每根绒毛放大后还有倒刺的结构。

在它们的腿毛上也可以发现同样的倒刺结构。

遍布蛾蚋身体的密密麻麻的倒刺有什么用呢?

可以肯定的是,倒刺不是用来防御潜在的捕食者的,因为微米级的倒刺根本伤害不到谁。

倒刺实际的作用在于让蛾蚋体表产生超疏水性。疏水性和亲水性相反,“亲水”简单理解就是和水有亲和力,相互吸引,“疏水”是指和水相互排斥。

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就是与荷叶上的疏水结构有关,这些疏水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荷叶表面上大量的微米级蜡状微乳状液结构。

另外,荷叶上还有很多的蜡状细微管子。

正是荷叶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微突结构,让水滴在接触到荷叶的一瞬间,几乎呈球形,可以在各个方向上滚动,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却不留下任何痕迹。

蛾蚋身上的那些微米级倒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光是有微突结构还不够,材料也得跟上才行。

疏水的材料表面有一个共性,就是低表面能。

如果一种材料的表面能很高,意味着它表面有较强的化学键,因此更容易吸引液体润湿表面,低表面能则不容易润湿表面,这就是低表面能材料疏水的原理。

蛾蚋体表细毛的成分主要是甲壳素,这种物质有低表面能,因此有很强的的疏水性,只溶于特定溶剂。

经过计算,蛾蚋体表的疏水结构在碰到水后可以产生 175° 的接触角,这不仅是疏水结构,还是超疏水结构。

为了验证这点,科学家做了两个小实验:

首先是将一滴水放到蛾蚋身上,可以看到产生了 175° 的接触角,水不会沾在它身上,只会变成水滴滚落。

虽然蛾蚋体表疏水,但不疏油。前面说了甲壳素溶于特定溶剂,所以第二个小实验是将一滴硅油放在蛾蚋身上,它会马上浸润蛾蚋的身体。

这就是蛾蚋不怕水的原因,因为它的体表是超疏水结构。

蛾蚋在面对水的时候 是不是完全无敌呢?

也不是完全无敌。

科学家用 3 种形态的水来冲击蛾蚋。

第一种是水珠。如果用水珠连续滴蛾蚋的话,它们几乎都可以保持身体干燥,并且从水滴撞击的危险处境下逃开。

40a20091b29ba1c.png

当蛾蚋遇到水滴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第二种是水雾。水雾是由许多直径小于 4.5 微米的水滴组成的,当这些极小的水滴接触到蛾蚋体表时,对它们几乎没有太多影响,它们拍拍翅膀振开水滴就飞走了。

5dc6413d7720aa3.png

水雾对蛾蚋几乎没有影响

第三种是水流。当水流冲击蛾蚋时,在一瞬间会将其淹没,但它们很快就会浮到水面上逃走。但如果水流冲击的时间足够长,让它们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达到 5 个小时以上,就有可能把它们淹死。实验中科学家用 5 个小时的水流冲蛾蚋,结果 4 只中有 2 只被淹死了。

由此可见,蛾蚋在面对各种形态的水体威胁时,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现实中,开水龙头冲水几个小时不太现实,这也是下水道管壁上的蛾蚋不会被冲走的原因。

怎么做才能根除这些小飞虫呢?

如果想要根除这些讨厌的小飞虫,就得除掉它们的营养来源,也就是下水道管壁上的“营养薄膜”。

对此,最简单的办法是:先用刷子刮掉,然后用刚煮开的沸水冲洗(每天倒入下水道 1 ~ 2 次,持续 1 周)。

976d6bf90a3f984.png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清洁下水道,不要偷懒!

r2.gif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