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高盛也顶不住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0916-3711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高盛也顶不住了

裁员阴影笼罩了整个华尔街。

高盛也加入华尔街的裁员大潮了。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高盛正在着手进行大约500人规模的大裁员,约占高盛员工总数的1%。其实高盛在7月份发布今年二季度财报时就已经透露过,因为收入下滑,可能会重新启动其年度SRA计划,这意味着将会裁掉1%-5%的表现较差的员工。

2022年到目前为止,美国金融市场在加息周期之下哀嚎遍野,裁员阴影笼罩了整个华尔街。最近基本上所有大投行的CEO们都在被媒体追问会不会裁员,这个时候高盛的“沦陷”当然就很有风向标的味道了。

高盛也顶不住了

在2021年的大牛市中,高盛也是扩张最猛烈的投行之一,公司总人数在一年内增长了大约15%。2021年高盛净收入593亿美元、净利润216亿美元都创了历史新高,23%的ROE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2021年的华尔街有做不完的业务,投行普遍人手不足,投行人一方面领着创纪录的奖金,另一方面还能以疫情为由拒绝回办公室,公司不但不敢开除他们还得给他们加薪,简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种情况下,高盛2021年薪酬和福利支出同比上升了33%,据说给几百个高管发了八位数的一次性奖金。对于普通员工,高盛不仅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暂停了末位淘汰制度,而且还给员工增加了免费咖啡、免费午餐、往返办公室的免费乘车服务等各种福利。

但大起大落就在一线之间,美联储的加息大棒一出,2022年上半年美股IPO融资额同比减少了95%,数量则下降了73%(安永数据),可以说是如坠冰窟。

这种情况下,投行们的业绩自然是历史性的惨淡。高盛的2022年二季报显示,其投行业务收入下降了41%,导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8%。彭博数据显示的分析师平均预测是,2022年全年高盛的总收入将下滑50%之多。

于是,2022年以来高盛先是暂停了招聘,然后一一取消了疫情之后增加的员工福利,并且还强硬要求员工必须回办公室上班,恢复裁员计划只不过是最后一步。至于是否会采取更大的裁员计划?高盛CEO大卫·所罗门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是:这将取决于接下来的美联储动向和通胀走势。

高盛并不是唯一在“降本增效”的大投行。就在高盛爆出裁员的同一天,摩根大通总裁平托也在投资者会议上被问到裁员的话题,他一方面表示当市场低迷时裁员需要非常谨慎,如果削的太过“会损害未来增长的可能性。”但他紧接着又话锋一转,表示调整成本结构的手段不只是裁员,还可以是减少员工奖金。

总而言之,裁员降薪将是华尔街的主题词。薪酬咨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给出的预测是,艰难的2022和前景黯淡的2023年将促使投行们裁减5%至10%的员工,并且留任员工的薪酬也会降低。

裁员潮蔓延硅谷

顶不住美联储加息的并不仅仅是华尔街的投行们。在硅谷,一场更大的裁员潮早就已经开始了。新冠疫情之后一二级市场流动性充裕,公司估值高企,这导致了美国科技公司过于乐观,大肆扩招。而在经济突然掉头向下的情况下“泡沫”破裂,为了应对寒冬,各大科技企业只得又纷纷选择缩减人力成本。

8月底美国科技媒体Verge报道称,“阅后即焚”App的开发公司snap正在进行比例高达20%的大裁员,涉及员工超过1200人。此前snap CEO曾表示公司需要“重新部署资源、调整产品计划”,以度过经济低迷期。

snap从扩张到收缩模式的切换也是非常之迅速。在2021年的高峰时,snap在纽交所的市值曾高达1300多亿美元。相应的snap实施了相当激进的扩张,员工数在一年内增长了50%之多。而进入2022年之后,snap成为跌的最惨的科技股之一,目前市值已经不足200亿美元。新冠疫情之后snap的大扩张所带来的是巨大的亏损。2022年二季报显示,snap净亏损高达4.2亿美元,亏损额同比扩大了178%。

2022年以来,像snap一样大规模裁员的科技公司已经数不胜数,电商服务企业Shopify裁员10%,冥想类APP创业公司Calm宣布裁员20%,云通讯公司Twilio裁员20%……几乎没过几天就会有某家公司大裁员的新闻。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那些最大的科技巨头们也在裁员。

比如,二季报显示亚马逊裁员超过9.9万人。疫情期间亚马逊曾大量扩招,员工数量几乎翻倍。扎克伯克、马斯克等人一直在喊话经济衰退要来了,META已经宣布停止招聘并且“许多团队将缩减”,特斯拉则宣布了10%比例的裁员,并且暂停了全球招聘。此外,社交媒体Twitter也宣布了裁员计划,而且裁的是招聘团队,比例高达30%。甚至连苹果都暂缓了招聘计划,并且裁掉了大约100名合同制员工。

显然,这次裁员潮不是一个个的个案,而是行业整体性的。Blind科技公司裁员追踪器显示的数据是,2022年有超过600家初创公司和科技公司合计裁员超过10万人。而据科技媒体Crunchbase的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美国科技行业的裁员人数已经接近20万人。

PE巨头们历史性亏损

IPO数量降至历史低位,企业估值水平大幅下降,当然也会对VC/PE机构们造成巨大的冲击。2021年分外活跃的并购市场,在2022年也风光不再。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股权资本市场交易量同比下降近 69%,而并购交易量下降近23%。

在市场高峰时期大肆投资科技独角兽的软银集团大概是最惨的,2022年二季度这一个季度,愿景基金就亏损了超过200亿美元。孙正义在投资者会议上不得不承认错误,表示愿景基金的投资组合“存在大量问题和失误”。紧接着,软银就宣布愿景基金的团队将裁员20%以上。

目前还没有黑石、KKR等PE巨头们裁员的消息出现,但它们2022年的业绩也并没有比投行们好到哪里去,基本都在消化历史性的亏损。

2022年二季报显示,黑石出现了2940万美元的季度亏损,其中私募股权业务在黑石的各业务板块中表现最差,投资组合价值季度下跌了6.7%。私募股权业务占比较高的KKR,在2022年受到的冲击相比之下就更大了,季度账面亏损达8.3亿美元,KKR的私募股权投资组合贬值了7%。上市PE里面账面亏损幅度最大的是阿波罗全球资管,录得了21亿美元的巨额账面净亏损,因为退出减少,其私募股权投资收入同比下滑了93%。

放眼望去,基本上各个大佬们都在发出“寒冬警告”。

高盛CEO大卫•所罗门预测,美国经济两年内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是50%。

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说:“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通胀会比大部分人预测的更严重和更持久,央行们将不得不持续的对抗通胀。”言下之意,就是加息远没结束。

扎克伯格说:“这次经济衰退可能会是我们最近历史上见过的最严重的衰退之一。”

桥水基金首席投资官格雷格·詹森则警告,当前的市场价格低估了深度、广泛和长期衰退的风险。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总裁平托算是个乐观派,他在最近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大于衰退。

对于黑石、KKR等PE巨头来说,当下的市场环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过去两年的募资热潮,它们手中都握有巨大规模的“干火药”,黑石目前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可投资金,KKR的未动用资本是1150亿美元,都处在历史高位,它们会怎么运用这些子弹?(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