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叮当快药终于叮当不起来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1-20220913-37109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叮当快药终于叮当不起来了

在资本牌面,叮当快药通过烧钱、政策驱动的外生增长已基本触碰到天花板,为何这样说?

自从2005年第一张医药电商牌照的颁布,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医药行业,即将产生多种模式融合的发展服务形态。这其中,医药电商的医药商业模式包括:药品生产方和医疗机构之间 (B2B)商业模式;药品生产方或医药企业端向消费者直接提供药品(B2C)的商业模式;以及线上经营药企直接向线下消费者提供药品(O2O)“医疗+医药”的商业模式。

而叮当快药,就是在2014年诞生的具有“时代特产”的O2O医疗健康到家服务平台。为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叮当快药实行自营线智慧药房、搭建专业医生团队、执业药师团队以及专业药品配送团队,解决用户问诊买药痛点。

经过8年的资本加持,叮当快药总融资7次,融资总额超34.32亿元。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毛利分别为4.7亿元、7.66亿元、11.6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6.8%、34.4%、31.6%。也经过8年经营,叮当快药已有4000万注册用户,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叮当快药用户量激增约50倍,现有5000多名员工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

尽管如此,叮当快药财务营收并不理想。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内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年内亏损率分别为21.5%、41.3%、43.5%。

只烧钱不盈利

创业者或创业公司投资无外乎三种方式: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财务报表外业务投资和人脉投资。

首先,叮当快药几乎花光了所有融资,组建了1000多名内外部专业医生团队,搭建了400多个智慧药房、3000多名骑手。财务报表的多数花费属于自建团队及智慧药房的搭建,属于投入大、周期长的商业模式,另外“28min内收到药品”及“7X24小时营业”,让叮当快药毛利率进一步下降,从2018年的41.1%滑落至2021年的31.6%。这属于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

叮当快药将抓药、配送环节、自建药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可大规模的门店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成本代价。财报显示,叮当快药为了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分庭抗礼,便加大了对销售及市场开支的投入。2018-2021年,公司销售与市场开支费用分别为1.4亿元、2.78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24.1%、21.8%、19.8%和22.7%。

关于资本方面,天眼查显示,叮当快药至今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分别包括软银中国资本、招银国际资本、中金智德、国药中金、泰康人寿等知名机构,累计融资超234.32亿元人民币。叮当快药董事长杨文龙称,“借助融资,叮当快药将推进实施’医+检+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提供依托互联网的多场景、一站式问诊、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药服务。”

其次,企业为了顺利上市。企业通常要进行股权层面、管理层面、财务层面、业务层面的调整与改革。

叮当快药为了避免“带病上市”,必须要做到整合优质业务置入上市公司体系,避免同一控制下出现同业竞争,同时还要考虑减少关联交易的占比,避免价格不公允等因素。为了清扫这些阻碍,叮当快药早在一年半前,就进行了一系列上市前的准备动作,如注册资本减半、出租办公用房,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至于股改,基本在IPO申报前3-6个月内完成。股改前提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首先是股权结构基本确定,即控股股东、投资方、员工等持股比例明晰;股东身份适格,不存在瑕疵;代持(如有)已还原。

在股改方面,天严查可看出,2021年5月,叮当快药机构股东和董监事大撤退;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徐军、俞雷、罗萌、于庆龙、冯钢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目前主要核心成员为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联合创始人徐欢生、CTO于庆龙,企业股东显示为,杨文龙、珠海叮当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叮当系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此外,公司注册资本由9947.68万元人民币减半至5294.12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

在资本牌面,叮当快药通过烧钱、政策驱动的外生增长已基本触碰到天花板,为何这样说?

图片

这要从叮当快药的生意模式说起,作为一个纯烧钱不盈利的业务模式,叮当快药很像已经倒闭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

快药生意是好生意?

盈利的商业模式和失败的商业模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似性高。单拿叮当快药的生意模式来看,它真的是一门好的生意吗?

每日优鲜,就是遭遇了一遭“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现实性的市场反馈。每日优鲜有前置仓,叮当快药有智慧药房;每日优鲜有30分钟上门,叮当快药就有28分钟上门服务;都是又重营销又重履约开支,成本一度达到40%,并且近几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由此可见,叮当快药的生意局,并不是一场生意,而是一场慈善事业。

其实,早几年,像叮当快药、每日优鲜都是还都是各类商学院拿来标榜,传统企业转型的好案例。之所以好,就是传统企业插上了互联网电商的翅膀。

互联网电商有两种模式,一是平台,比如淘宝,二是自营,比如京东。对快速扩张来说,做平台是最快的。叮当快药搭建了平台,一方连接消费者,另一方连接线下药店。平台模式有2个优点,一是扩张快,二是品类多。

从生意局来看,投产比、增长率、客单价三个维度,来判断一个生意是不是够好。

投产比,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要解决问题是谁来买的问题。叮当快药的目标客群是被称为“互联网移民”和“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8090后,这代人最大的特点是“懒”,他们只会在意方不方便,叮当快药为了触达及锁住这些客户,开始多维度扩流:

1、地推团队。开始通过自有地推团队发转单进行周围场景客户横扫;
2、做活动。在雾霾天,以1元下单送防霾口罩为噱头,让人下载、使用、购买、转发;
3、付费媒体。大量投电梯、地铁广告,告知用户这个产品的存在。
4、占领搜索入口。上网搜索“送药”,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叮当快药。

关于增长方面,叮当的拓店逻辑跟完全互联网模式不一样。它没有在城里选好几个点,然后去开拓,而是用了RAARR模型,先做留存。先开一家店,打造用户体验,当这家店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时,再裂变一家店出去。单店模型加城市模型吗这就是叮当快药的增长逻辑和生意逻辑。

再看客单价,客单价在传统零售里,就是指每个顾客购买产品金额的大小,医药产品客单价多数在20-100元区间,药品成本则是叮当的核心,创始人杨文龙同时也是仁和药业的创始人,他非常了解上游供应链,所以叮当快药建立了FSC供应链管理系统,跟大量药厂合作,并收购了一些OEM药厂,直接生产药品,从而降低成本。

进路和退路

可见叮当快药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更多复杂的是竞争对手及医疗政策的风向标。医疗行业各大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抖音对叮当快药的一一的夹击,以及线下药店竞争围剿,让叮当快药走的每一步都创业维艰。

最让叮当快药难受的是,监管新规将打击其股价。对叮当快药来说,更大的危险来自监管政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中第83条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

该意见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这一条,意味着,医药电商平台要么全部自营卖药,要么只做第三方平台,不能既做自营卖药,又做第三方平台。这项意见足以压制叮当快药在医药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这一优势。

新意见如果实施,叮当快药必须在自营卖药及第三方平台中二选一。这相当于是选未来能否盈利,还是选当下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及资本市场的高估值?砍“左手”还是“右手”,这恐怕要让杨家父子寝食难安。

因为无论选哪一个,对叮当快药的冲击都是巨大的,对其上市后的市值打击也会非常明显,即使如此,现金流危机,让叮当快药的前进道路是上市,后退道路也是上市。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华为的任务是华为活下去,稳现金流及利润盘是企业的命根。换言之,时代巨轮变化时,以往拍手称快的创新,都会被拍死在时代里,穿越了周期的弄潮儿们,只会留下“敬畏市场”、“敬畏生意”、以及“敬畏现金流”。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