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本田的转型焦虑肉眼可见,多措并举更像是刻舟求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ankeji.com/91che/619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本田的转型焦虑肉眼可见,多措并举更像是刻舟求剑

电科技袁创09-06 15:29 811

本田汽车电动转型焦虑更多源自于内部。

对于身处商场的企业来说,基业长青总是理想状态,栉风沐雨才是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全球,以本田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车企也开启了电动化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1年,本田便曾试水过电动汽车。彼时,它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纯电版本的飞度。由于本田当时对本款车型采取了定额生产,因此公司在交付完后便再没推出新品。虽然纯电版的飞度得到了用户好评,但当时本田的心思并不在纯电动汽车,而在混动汽车。某种意义上讲,纯电版的飞度更像是一次多元化的试水。

1 2011纯电飞度.png

长期以来,混动汽车作为日本车企进军全球市场的利器,也被他们视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不过,虽然本田等车企在混动技术帮助下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这些企业拥抱电动化。本田的高管青山信治曾在回答日本电动化转型慢的问题时委婉表示,混动汽车在日本很受欢迎便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

2020下半年以来,随着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转型迟缓的本田也迎来了市场寒冬。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本田汽车的全球销量分别为479万辆和448万辆,连续两年出现了大幅下滑。

面对公司惨淡的销量表现,本田在痛定思痛后决定全面开启电动化转型。2021年4月,本田一改此前研发、采购和销售独立运营的部门结构,开始推行一体化运营的新部门结构。在它看来,一体化的运营机制有助于集中各部门力量,发挥最大优势。其中,为了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曾隶属于公司技术研究院汽车研发中心中的产品开发部门,也被公司的汽车事业本部所合并。

改制.png

除此之外,本田当时还公布了一系列转型规划。公司表示,它将在5年内将推出10款电动汽车,到2030年在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到2040年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的销售比例达到100%,到2050年正式实现碳中和。值得注意的是,本田表示未来10年内将拿出5万亿日元,推动公司的电动化转型和软件研发。

然而,因为转型的进度缓慢,本田并没有扭转其销量下滑的颓势。数据显示,本田2022财年一季度(4月到6月)的汽车销量再度下滑,达到了81.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18.3%。对于这样的业绩表现,原本就对转型抱有焦虑的三部敏宏,也再度发出了每年对外交付3000万台发动机是负资产的感叹。

那么,早在11年前便曾推出过纯电版本飞度的本田,为何会在全面开启电动化转型后遭遇泥沼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田电动化转型力不从心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首先,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尽管本田曾推出过纯电版的飞度,但是由于它启动转型太晚,以至于错过了以电动化为主的上半场。面对以智能化为主的下半场,几乎从零开始的本田转型难度大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其次,虽然本田看准了电池和智能化两大电动汽车发展命门,但公司重点发力固态电池和牵手索尼共谋智能化的做法,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脱节。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研发需要克服“三电”技术的难题。相比于“三电”中的电机与电控,电池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影响着产品的续航里程,也直接影响着车企的盈利状况。不过,电动汽车企业当前出于商业化的考量,更倾向于向供应商采购动力电池,而不是花大力气去研发电池。相比之下,本田汽车则成了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异类。

去年4月,本田在宣布全面拥抱电动化的同时,还宣布将投资430亿日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示范线。在本田看来,相比当前市场流行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全固态电池才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

3 数据.png

从技术角度看,全固态电池由于电解质为固态,具有续航更长,反复充电次数更多,以及低起火点,更安全的性能优势。然而,固态电池并非电动汽车企业商业化的最佳选择。

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困难重重,需要循序渐进。截至目前,全固态电池仍没有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当前,被提及最多的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依旧需要解决电解质稳定性差和成本昂贵等现实问题。

另外,全固态电池短期内不具备锂离子电池一样的成本优势。全固态电池不仅原料成本要远高于锂离子电池,其工艺复杂程度也要远胜于锂离子电池,这也就意味着研发固态电池,企业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从市场角度看,除了少部分头部车企外,大部分车企的重心都放在了填补燃油车退出后的市场空白。因此,提升产能规模,理清产品布局,才是电动汽车企业的当务之急。即便市场中有部分车企需要自建电池产线,疏解成本压力,但它们依然选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并没有选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某种意义上讲,本田看好全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并希望借助它实现超车,这样的商业考量并无可厚非。然而,面对销量持续下滑的实际情况,本田这样的做法却更像是望梅止渴。

目前来看,本田早前发布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并不好。以今年在国内上市的e:NS1为例,截至7月份,它的销量仅为1721辆,市场表现远远低于同价位的国产电动汽车品牌。

4 销量.png

由此可见,本田最要紧的工作也不应是研究全固态电池,而是如何推出性能更好,更符合市场潮流的电动汽车产品。

除了电池战略的脱节外,本田的智能化战略也似乎也值得商榷。

今年6月,本田与索尼达成了合作,双方将在年内成立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公司,并计划于2025年开始销售纯电动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尽管他们的合作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但外界对此非议也有不少。

部分人士认为,两家企业合作并不能帮助他们摆脱各自面临的困境。其中,本田想要借助索尼的技术实力完成智能化布局尚缺考量。事实上,智能化除了要求具备智能驾驶功能外,还要围绕软件定义汽车的观点进行创新。诚然,索尼能够为本田提供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先进硬件设备,提供游戏等服务内容,但这并不能短时间解决自动驾驶技术上路,以及车载软件协同等现实问题。

参照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智能化探索,他们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自研智能算法,还要构建高精地图,通过不断积累数据,提升整套系统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投入资金成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本田与索尼成立新公司从头开始造车,意味着他们也必须经历这个过程。这对于汽车市场已经显现疲态,且急于转型的本田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车载软件探索方面,索尼虽然拥有强大的数字技术,但要想适应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要求,其还需花费一番功夫。相比之下,他们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深谙软件定义汽车的玩法。

正如大众前任软件部门负责人迪斯所言,软件的未来在中国。从企业的角度看,相比于将软件部分设置到中国的大众,急于转型的本田同索尼牵手造车似乎也不算一手妙棋。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重要阶段。相比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企业遭遇的产能瓶颈,本田等传统燃油车企则陷入了转型的焦虑。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由电动化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留给本田转型的窗口时间也为不多了。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本田的焦虑开始逐层加码,而它为了缓解这一焦虑所作的转型,从效果来看,却又更像是一种刻舟求剑。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small7180755728b1c2001b033e30fb448fdb.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