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卖身”亚马逊生变 扫地机“鼻祖”iRobot前景几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internet/2022-09-10/doc-imqmmtha6746831.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卖身”亚马逊生变 扫地机“鼻祖”iRobot前景几何

  转自:中国经营网

d7e6-9f20251dff629de9d198d64b8b92be7f.jpg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被称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NASDAQ:IRBT)“卖身”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NASDAQ:AMZN)的交易遭遇变数。

  8月5日,亚马逊宣布将以每股61美元的价格、全现金的方式收购iRobot,包括后者的净债务,交易价值约17亿美元。仅一个月后的9月初,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对亚马逊收购iRobot的计划启动反垄断调查,调查重点围绕该笔交易是否会形成亚马逊在零售业不公平的优势,比如亚马逊可以通过iRobot生成的详细家庭地图等数据来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分别向亚马逊及iRobot官方进行求证及要求进一步采访,亚马逊相关业务负责人Alexandra回复表示“亚马逊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iRobot方面截至发稿,暂未回复。

  据iRobot最新财报数据,截止到7月2日的今年前6个月里,该公司实现营收5.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17%;净亏损7383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469万美元;毛利率为34.43%,同比下滑12.07%。在公布中期业绩的同时,iRobot还披露将裁减10%员工,大约140人受到影响,作为该公司节省成本的举措之一。由此不难看出,iRobot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反垄断调查无疑给其“卖身”又增加了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查阅了iRobo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协议条款,其中提到,“如果合并协议在合并完成之前因未能获得反垄断许可而被终止,亚马逊将向iRobot公司支付9400万美元的终止费用”。不过,多数第三方观点认为,相比亚马逊收购iRobot以强化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野心”,业绩持续低迷的iRobot或许对这笔交易更为迫切。

  并非第一次被亚马逊“相中”

  iRobot于8月24日在SEC官网详细披露了亚马逊收购计划的背景。记者注意到,iRobot并非第一次被亚马逊“相中”。早在2016年11月,亚马逊与iRobot接洽,拟以每股60.50美元的价格收购iRobot,而iRobot董事会认为其报价低估了iRobot的价值,随后几个月里iRobot股价呈现上扬态势,而亚马逊方面停止了潜在收购的接触。从今年5月16日起,亚马逊方面再一次向iRobot公司CEO科林·安格尔表达了收购的兴趣,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经过尽职调查以及多轮围绕交易价格的谈判,双方最终于8月4日签署了合并协议,由亚马逊以每股61.0美元的价格收购iRobot,这一价格相比前一日的收盘价溢价22%。截止到美东时间9月7日收盘,iRobot股价报收58.80美元/股,总市值为16.01亿美元。

  那么,iRobot为何不止一次地成为亚马逊想要收入囊中的对象?

  公开信息显示,iRobot成立于1990年,以军工机器人起家,后于2002年推出扫地机器人Roomba。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2002年之前,包括日立、伊莱克斯、戴森、LG等品牌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机器人特征的扫地或吸尘设备,售价高达数千美元,而Roomba产品外形及功能有较大突破,售价却不足200美元,因此Roomba被认为是第一款真正意义的家用扫地机器人,由此开启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时代。2005年,iRobot凭借扫地机器人的大卖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商业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2年iRobot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以上,近十年里,扫地机器人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包括美国品牌SharkNinja,和以科沃斯(603486.SH)、石头科技(688169.SH)、安克创新(300866.SZ)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等不断抢食市场份额,到2021年iRobot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仅剩30%左右。尽管市场份额被挤压蚕食,iRobot凭借先发优势在全球家庭清洁市场仍占据优势地位。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亚马逊此举意在加速布局智慧家居产品生态,此前亚马逊已有一系列在智慧家居领域的举措,如2014年后陆续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插座、智能微波炉、健康手环Halo、家庭助理机器人Astro等。中信证券分析师则认为,亚马逊并购iRobot并非只是为了后者的扫地机器人业务,而是看到了它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的战略价值。

  不难发现,亚马逊向iRobot发起前后两次收购要约的时间相隔6年,但收购价格并无明显变化,这主要是iRobot近年来业绩增长较为低迷,导致资本市场信心减弱。因此,这场交易既是亚马逊的“抄底”之举,也是iRobot冀望获得亚马逊的资金及资源支持,以谋求新增长的现实选择。

  “卖身”能否如愿?

  根据收购协议,收购交易预计到2023年8月4日前完成,并留出1年的延期缓冲时间。届时科林·安格尔将继续担任iRobot公司CEO一职。在此番反垄断调查风声传出之前,科林·安格尔发布了一篇文章,重点介绍了iRobot是如何处理用户数据信息的,他写道 “iRobot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亚马逊方面也表示,对消费者数据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目前暂时无法知晓FTC调查的最终结果,不排除会推迟亚马逊收购iRobot交易的完成时间、或者终止交易的可能性。

  I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如果失去亚马逊这个“大金主”,iRobot后续的发展以及与同类企业的竞争都会受到影响。而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丁少将则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近两年来反垄断调查常见,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并不是一个非常垂直品类的领域,目前还处于开放竞争的状态,亚马逊通过收购动作建立其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垄断性优势也属正常,如无意外这笔收购可以完成。

  iRobot财报显示,2021全年,该公司营收为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9.41%;净利润为3039万美元,同比大降79.34%。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55亿美元,同比下降30.2%,净亏损43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76万美元扩大,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8.0%下降至31.7%,业绩下滑明显,低于市场预期。iRobot在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受到了经济衰退宏观趋势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EMEA(欧洲、非洲、中东三地区的合称)和北美地区的零售商订单出现延迟、减少和取消,从而影响了业绩增长。

  除了宏观环境的影响,中信证券研报中分析,自2010年以来iRobot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要落后于同行,尤其是中国厂商的崛起,并通过跨境电商“出海”拓展全球市场,从而挤占了iRobot的市场份额。

  失意中国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iRobot于2016年在上海建立办事处,进军中国市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iRobot在美国、EMEA、日本的收入分别为1.39亿美元、5592万美元、3893万美元。财报中并未披露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数据,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总计收入仅为2112万美元。

  据GfK扫地机器人零售监测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2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另据中怡康中国零售数据监测,2022年上半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而iRobot却并没有在中国市场抢食到“红利”。奥维云网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扫地机器人线上销售额的前五位均由本土品牌占据,分别是科沃斯、石头、云鲸、小米、追觅,其中科沃斯以39.8%的份额位居首位,而iRobot的份额仅0.5%,位居第10位。

广告

  在iRobot产品迭代步伐放缓之际,中国企业则迅速“攻城拔寨”抢占市场。石头科技在2022年半年业绩报告中披露,该公司重点发展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建立全球分销网络,目前已经在美国、日本、荷兰、波兰、德国、韩国等地设立了海外公司。今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29.23亿元,同比增长24.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7亿元,同比减少5.4%。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年,石头科技收入中约58%来自境外。

  科沃斯在半年报中则披露,今年上半年,科沃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2%,“添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占各自收入比重分别达到27.1%和27.7%。该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推动海外营收规模的持续快速成长。

  石头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品牌的技术替代性和品牌能力都在增强,这对iRobot形成了冲击。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正处于结构升级换代期,低客单价产品需求在下降,高客单价需求在上升,未来智能性强、质量优异、产品口碑好的中高端产品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石头科技将持续加快全球化的布局。

  丁少将指出,iRobot因具有先发优势仍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中国厂商与iRobot的差距是在不断缩小的,甚至开始超越。这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优势,生态化和本地化的运营策略,以及在家居领域的行业积淀,因此iRobot的竞争壁垒被逐步打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