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创业:从个人到团队再回归个人,创业最终的归宿在哪儿?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chuangye/558759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作者从个人创业的路径出发,讲到团队创业,最后回归“一个人创业”。具体的创业路径是什么,如何带领团队创业,“一个人创业”又需要具备哪3个条件?文章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欢迎对创业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

三个买产品和三个人做销售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个买产品的人可以成为销冠,甚至是业绩大拿拿到公司分红甚至股份,这三个人创业绝对不会成功。而当三个人做销售卖产品的时候,结果就截然不同。
首先从工作上来讲,这三个人各自所负责的一部分会在起初的时候碰壁,然后他们不断的调整策略,直到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生态,从生产的工厂到分销到渠道再到销售端。那么量就不再是问题,而他们解决了一个比让员工成为销冠更重要的东西,为公司创造了销售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可以看《底层逻辑》的第一篇。
那么如何从个人开始创业,再走向团队,再让团队变成一个人的状态呢?
不要着急,给自己点耐心,也给我一些机会。
01 个人创业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个人创业,个人又能够如何创业呢?这里的个人不是个体,而是单纯的一个人,对于个人创业分为三个大的版块。
- 实业
- 媒体
- 电商
为什么是这三个版块呢?而不是给大家枚举项目或是其他的呢?
其实很简单,你有见过有人靠一张文凭混一辈子的么?项目有的时候就是文凭,有的人能靠这个文凭一跃成为上市公司高管,有的人凭着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的人凭着文凭啥也干不成。
因此,把个人创业归类成三个版块。
首先说实业版块:美甲店,奶茶店,烧烤摊,小吃摊,早餐摊,摆地摊。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经营模式,只要开门就有人来交易,就像是人不是赤身裸体一样的是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从古至今。
实业的投入层次不齐,但实业有非常容易的成功途径,比如你一个摆摊,客户多了你开个实体店,实体店经营好了,你可以做品牌连锁。
接着说媒体:媒体业以前是有门槛的,而现在人手皆是自媒体,人不仅仅是传播媒体的媒介,更是制造信息的媒体。譬如探店,譬如直播,譬如个人的媒体都是成本极低的事情。
再接着说电商:电商版块,平台电商,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直播带货,基本上在初期也可以一个人完成。而且成本也在能接受范围内。
那么个人创业想要走向更大舞台以来挣到更多的钱,势必要组建团队,这里的团队就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比如做实体,你只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因为供需关系固定存在,不管是有没有口罩问题,只要人有社会性,有货币交易,那么供需关系就存在。你一个店有三个员工。这基本上就是团队了。
再比如做媒体,你必须要将内容流水线化,因为是你作为内容的核心。不管团队行不行,你行就可以。一个文案,一个剪辑,一个摄影。三个人刚好一个团队,因为你自己做策划个运营。
再比如电商,你得尝试就方法功利化,因为只有产品能卖得出去,能有利润差,你就有的赚,同样,一个打包发货,一个当你的客服和运营助理,一个作图文案,也是一个团队。
当你想要不仅仅解决挣钱问题,看到了长期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你发展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要组建的不仅仅是有人数的团队了。
好比实体业,往品牌连锁的路上发展的时候,你的团队还能依仗之前的那个团队吗?这个时候显然是需要团队里的人更加的专业。
那么媒体同样也是,当你的内容已经初具IP规模的时候,依靠剪辑,文案,拍摄能否解决变现的问题呢?很难,依靠你自己呢?同样也很难,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文案和剪辑以及拍摄都需要有网感,这样你至少解决了内容问题,而你的运营版块不单单靠你一个人去做的时候,你是不是需要有和你一样的几个人。
电商就更加不同提了,从品,到拍图,修图,再到上架测款。你一个人和你之前的团队根本无法胜任,你就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了。
大概如是,你能看到的大多数个人创业的成功之路大概的样子就是这样了。

02 团队创业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团队创业显然级是另当别论了。各司其职,但又为的是同一件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举例,如果3个人创业。确定好方向之后,比如要做某个项目,那么经过商讨之后,会有各种方案和想法,但只能有一种决策,有了这个决策之后,三个人的身份又开始有了变化。即执行的角色,在各自的能力范围里为项目出力,比如一个前端,一个销售,一个后端。因为几乎市面上可见的项目的执行大纲就这一种流程。
项目跑通了之后,三个人正常分钱,那这个时候想要扩大业务的时候,很简单,三个人同样商讨,由一个人做出决策之后,三个人的角色又回归执行的角色。前端带团队,销售带团队,后端带团队。
这样一来,整个的业务版块非常清晰,当然这里和个人不同的时候,团队创业不要过早的出现体制化,工作可以有体制的进行。如果一旦这三个人有一个人坐进了办公室,那么这个团队创业的路很快就断掉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吸纳和培养人才。优胜劣汰之后这个团队扩张成为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创业团队且执行力极强。
在这个时候,公司的业务以及人才的流动和方法论的夯实都稳定的时候。三个创始人当中分摊角色,一个决策者,一个管理层,一个行政。在这个基础上又同时负责各自的业务,前端,销售,后端。前端的问题找前端,销售的问题找销售,后端交付的问题找后端。既不存在地位上的差异,也不会影响创业的进程。
以上的路径并不是理想化,而是已经试错过之后的一些总结。但这种团队创业到了中后期,尤其在业务迅速扩张之后,也能够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决策者决策失误。比如执行端执行拖沓。还有人性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想到这里,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泛起愁来。并不是人人都是马云,并不是人人都是雷军,也不是人人都是俞敏洪。
接着往下看,更加干货可执行的方法来了。

03 “一个人”创业
你会发现一个人创业才是最好的选择,团队创业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尤其在团队创业这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实力不均衡的前提下。
那么这个时候更加靠谱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创业,一个人做决策,一个人执行,一个人成长发展。
这样可行吗?一个人可行,但一旦需要团队的时候就不可行了,人就是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会支配行为。所以这种绝对权威性就不行了,这里可以去参考五千年历史。
那么涉及到团队该怎么办呢?反向推。
在讲之前,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在支配着一个群体或者组织?
不用着急回答,看完最后一段你就有了答案。
在《乌合之众》当中全文贯穿的都在讲一个事情,群体之于个人的关系,个人之于群体的关系。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开始树立了一种鲜活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当你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的时候,当你不仅解决自立问题还做到利他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达到“一个人创业”的概念。
由一种使命在聚集催送促使一帮优秀的人创业。
比如新东方,比如抖音集团,比如华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这种“一个人创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而有了这三个条件,基本上风险问题就全然能够解决。相较于团队创业和个人创业的成功几率以及生命周期也长的多。
第一个条件:符合底层逻辑。
比如人的吃饭,睡觉,感情,工作,生活,爱好。甚至是欲望和荣誉感和羞耻感。没有这个作为条件,只能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就好比割韭菜的公司,割着不是被抓了就是自己解散了。因为不符合大众长久的需求。那么无论你做出花来,生命周期还是短的。
为什么往往存在下来的百年老字号大多都是吃,喝,住,行。而不是贩夫走卒。
第二个条件: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不是个人,而是一种集体。你可以思考,你的公司或者你的工作室,所有的关于技术核心的东西是不是往往由少数人掌握。甚至有些时候过分威胁到公司的生存。这个时候留人是不现实的,限制方法也不是办法。
正确的做法是氛围。我拿人举例,一个健康的人乐观的人积极向上的人,他面对困难的时候总在想解决办法,因此总能产生解决办法,而一个悲观的,消极的人,他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么明哲保身,要么更弦易辙,再要么就是退却和避让。
在创业的路上,往往氛围或者说创业的土壤是健康的积极的,比之任何的方法论、管理学、PUA更加管用。
一只混迹于山野的猛虎,即便浑身是伤,它也不会屈服于动物园的铁笼和安逸的生活。
遵循优胜劣汰,遵循竞争的同时,又能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氛围。想混工资的人他就待不住,想当老板坐办公室的人他就坐不住。想贪小便宜的人同样如此。
第三个条件:树立大的价值观
以利益为核心的任何组织和团队都无法长存甚至都发展不到稳定阶段,甚至也无法面对困难和挑战。
如果你手下清一色负债几百万的人,对钱特别有欲望,你很快能够身家过千万,因为他们很快能挣到几百万。但是结果就是挣到了,这些人就会图穷匕见。你拿着你的千万身家重头来过。
再比如说一家只谈钱的工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日常管理都是围绕着挣钱来教育,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就是我的存在只为钱。那么这家公司里的人将无法约束,因为欲望会暴涨,因为贪心会让人疯狂。在欲望面前只有大的价值观能与之抗衡。
不要小看这个,也不要认为你刚创业就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太过于远大了,那么就说明你并非想做事业,只是想挣钱,那么你大可不必花费这般心思。但凡想做事业。想在某个领域建立长久稳定的隘口。大的价值观永远好用,比之管理学,比如用欲望来支配员工更加好使。
尤其在当下的任何行业当中年轻人成为主力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跟一个只想挣5000工资的人谈梦想,你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画饼,但你可以告诉他,你靠工作是做不到财富自由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去想。尤其当你跟聪明人去讲的时候,除非你招来的全是挣5000工资的。
最后一点可以参考电视剧《亮剑》最后一集。

创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不应该也绝不能盲目相信自己有一蹴而就的能力。
但创业无论成败都有收获,成的收获可以放大,败的收获可以增加成功几率。
但在这条路上,你不能左右任何,即便你手段通天,你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不抛弃以此走下去,到了终点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在你身后,即便没有同行,但那些人至少给你照过亮。
创业者应该着眼于未来,即便当下泥土已经埋到了脖子,但你仍然要拼尽全力抓住每一伸向你的橄榄枝,你可以抱怨,可以愤怒,可以徘徊,但你要知道,即便你手眼通天,你也不知道拿一根橄榄枝后面落着凤凰。想拥有凤凰的人很多看到凤凰的人很多。
趟进泥里的一大堆,谁还不是个光脚的,可天天站在泥里的就少了,天天伸手抓橄榄枝被石头砸,被鸟屎贱,被周围人嘲讽讥笑,能忍受这些的人就更少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凤凰难抓呢?还是人不行呢?黎明就在前方,你只不过在当天夜里就放弃了而已。
作者:赵越;公众号:干点实事
本文由@赵越工作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42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到2019年底,30%的企业已经在其分支机构部署了SD-WAN。SD-WAN的市场预测也引发了网络世界的轰动。IDC的最新调查显示,SD-WAN基础设施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4%,预计到2022年达到45亿美元。这些趋势引发...
-
44
-
56
精益创业方法论是不是创业者的金科玉律?什么才是精益创业的正确姿势?
-
18
管清友:零利率是最终归宿,如何保卫财富? 2020年12月16日08:30 作者:管清友 (0) 我有话说(1人参与) ...
-
11
一个最新发现,原来程序员的最终归宿在这里。 在北京生活的时候,LZ每天都在...
-
8
时间没有现在,永恒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 ——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过去一年多来,关于5G主题的投资,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格局,比如此前消费电子最火是一个细分产品,是价值量不大的TWS耳机。对于5G...
-
6
宝沃汽车由生到死,破产或是最终归宿? 市场消息称,神州优车控股的宝沃汽车即将进入破产程序。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神州...
-
9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1、互联网持续被政策打压,产品技术创新也几乎停滞,流量见顶,再玩也是在存量用户里面进行拉锯战。2、行业内达到金字塔顶端终究是入场较早沉淀下来的大佬,现在依然...
-
26
V2EX › 职场话题 程序员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
-
8
小米手环7 Pro拆解:手环的最终归宿是智能手表?|pro|手机_网易订阅 小米手环7 Pro的硬件方案说实话,对比7惊喜不够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