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伟达Orin一旦「有事」,国产自动驾驶芯片谁能替代?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09/374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英伟达Orin一旦「有事」,国产自动驾驶芯片谁能替代?

head.jpg贾浩楠 2022-09-01 14:10:14 来源:量子位

不会毫无准备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自动驾驶会有被“釜底抽薪”的风险吗?

“釜”,是AI技术迭代、智能汽车能力进化。

“薪”,则是底层最基础的高性能AI芯片

更直白地说,就是目前英伟达统治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Orin

高端GPU的变故出现后,谁能替代英伟达Orin”,成了眼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英伟达Orin,真就这么关键?

目前来看,英伟达Orin无论在技术先进性、性能指标,还是量产交付能力,的确是独一份。

bfaefc842ac44aa78b882795f5edd30d~tplv-tt-shrink:640:0.image

性能上来看,Orin采用7纳米工艺,由Ampere架构的GPU,ARM Hercules CPU,第二代深度学习加速器DLA、第二代视觉加速器PVA、视频编解码器、宽动态范围的ISP组成。

同时引入了车规级的安全岛Safety Island设计。

e3a4d334e26f4f0f91f45538bac69f28~tplv-tt-shrink:640:0.image

Orin支持204GB/s的内存带宽和最高64GB的DRAM,高速I/O接口与上一代Xavier SoC的接口兼容,可实现275TOPS的INT8算力,是Xavier的7倍,功耗55W

从技术上来看,Orin采用的硬件配置,与前代最大不同在于引入Tensor Core,支持稀疏计算(170 TOPS), 这是一种细粒度的计算结构,可以使吞吐量翻倍并减少内存使用量。

另外,在深度学习加速、内存和通讯、CPU性能等等指标上,都比前一代提高1-2倍。

软件方面,英伟达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3bb569e9634e4f34a71b60163d7acdbb~tplv-tt-shrink:640:0.image

主要是板级支持包 (BSP),包括了引导程序Bootloader、Linux内核、驱动程序Driver、工具链Tool chain和基于Ubuntu的参考文件系统,BSP也支持各种安全功能(安全启动、可信执行环境、磁盘和内存加密等)。

在BSP之上,有多个用于加速应用程序的用户级库,包括深度学习加速库(CUDA、CuDNN、Tensor RT),加速计算库(cuBLAS、cuFTT),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库(VPI),多媒体和相机库(libArgus 和 v4l2)。

有实力自研的企业可能不一定用到英伟达提供的开发工具,但这说明了英伟达Orin的高度开放和自定义特性。

量产交付层面,英伟达Orin已经开始向主机厂、自动驾驶公司稳定交付。

目前上市的搭载Orin芯片的车型,包括蔚来ET7、ES7(搭载4块英伟达Orin),后续包括几乎所有瞄准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

比如小鹏G9、集度、威马、智己、理想L9等等。

04da1763ee4a493a850daa47729ff1c4~tplv-tt-shrink:640:0.image

自动驾驶公司,尤其是聚焦L4的玩家,无论是测试开发、商业落地,几乎都绕不开由英伟达Orin支撑的底层计算平台。

所以英伟达Orin的重要性,目前几乎难以替代:

所有量产自动驾驶芯片中,Orin单片算力最高技术最领先量产节奏最快

地表最强,车企疯抢。

而Orin一旦有事,该怎么办?

谁能替代英伟达Orin

英伟达统治自动驾驶芯片市场,除了有在GPU领域深厚的技术实力积累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入局早。

2015年,英伟达就推出了第一款面向自动驾驶的芯片PX。

但后来者也并非不是没有机会。事实上,一些可替代英伟达的选项,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可能替代,但不是完全可能

这里说的主要指另外两个国外厂商:高通,以及Mobileye

其中Mobileye属于自动驾驶老前辈,它的软硬件一体自动驾驶系统,一度是乘用车量产的唯一选择。

目前广泛量产搭载的EyeQ 5芯片,算力24TOPS,与英伟达上一代Xavier处于同一水平。

国内最大的用户,是吉利汽车,旗下几乎全系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都采用Mobileye解决方案。

5844aadb89324084aedfff8e26669eac~tplv-tt-shrink:640:0.image

但Mobileye的局限也在于此,不向主机厂开放数据权限的“黑盒”模式,以及软硬件必须买一套的“捆绑销售”,让它的路越走越窄。

被蔚来、理想等等厂商先后抛弃。

尽管下一代EyeQ 6芯片在技术指标上有望追平甚至超过英伟达,但Mobileye解决方案只能说可以替代,但不是最好的选择。

已经统治智能座舱芯片的高通,在自动驾驶域一出手,便拿出了超越英伟达的产品。

SnapDragon Ride芯片,7nm制程,INT8精度下达到360TOPS算力,整体功耗65w。

0e337034b5df4c9db3b8fc0ba317df5d~tplv-tt-shrink:640:0.image

性能超越英伟达Orin,而且已经量产上车。

长城旗下魏牌摩卡DHT-PHEV的最新版,首发量产高通SnapDragon Ride,年底交付。据官方宣称可以实现超越普通L2的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573a4a2dc80e4f31a7be8ea708f3ee2f~tplv-tt-shrink:640:0.image

高通当然是可替代英伟达的一个选项,不过作为国外厂商,高通面临着和英伟达一样的风险。

自主替代,有谁可选

声量最大的,莫过于国内厂商地平线,和即将量产的征程5

地平线征程5基于台积电16nm制程打造,AI算力可以达到128TOPS。

在核心架构上,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CPU部分采用8核心ARM Cortex A55,AI运算单元采用双核心地平线贝叶斯架构BPU(Brain Processor Unit)。

1936ece700d74458b90fb4de9fc1a651~tplv-tt-shrink:640:0.image

同时,征程5芯片还有2个ISP核心、计算机视觉引擎、2个DSP核心、视频编码解码单元。

量产进度上,征程5已经交付给主机厂进行开发测试,正式量产时间点定在2023年。

地平线之外,华为是另外一个重要玩家。

MDC 810,算力400TOPS,已经实现量产上车。MDC 810并搭载没有支持通用计算的GPU,而是用“特定域架构”的AI芯片Ascend昇腾负责计算。

83cd870307754ecfbb4b3f47fd8a9509~tplv-tt-shrink:640:0.image

北汽极狐αS Hi版、长安阿维塔11,以及广汽即将上市的新车,都将搭载华为MDC 810。

950982bf56434469a31f74beda3e7e2e~tplv-tt-shrink:640:0.image

国内另外两个有量产希望的自动驾驶芯片,分别是华山2号驾之芯V9

分别来自国内创业公司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

黑芝麻的华山2号A1000量产已经在路上,INT8精度下单颗芯片算力达58TOPS,将在江汽集团思皓新车型上首发量产,具体时间未定。

芯驰科技则把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目标,直接放在今后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的阶段。

88d731487d27452a89fb613f76aea181~tplv-tt-shrink:640:0.image

今年下半年,芯驰将推出算力超过200TOPS的自动驾驶专用芯片。

而量产计划,按照半导体行业普遍规律来看,不会早于2024年。

替代方案优缺点

根据中信证券的最新的《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研究报告(2022)》分析,这些可替代英伟达Orin的不同玩家方案,从性能和量产节奏来看,优缺点明显。

地平线征程5

dc145fa7c628472b8371f735509b58bc~tplv-tt-shrink:640:0.image

最大的优势是本土化研发和服务,以及国内最为领先的性能参数。

缺点也同样:仍然不及英伟达Orin。

黑芝麻智能,中信在研报中认为其A1000最高算力较英伟达尚有差距。计算平台方案上,通过4块A1000实现和英伟达单板相似的250T左右的算力,也有代差。

但优势同样是量产在即,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年底江汽新车型即将上市交付。

629620168cba4ec886372de28637d030~tplv-tt-shrink:640:0.image

至于华为,真正的优势不在算力有多大、量产有多快,而是针对智能汽车的系统工程能力。

包括芯片、算法、云、V2X、操作系统等等层面。

所以这也是为何MDC方案中,华为并不采用通用GPU,而是选择和华为整体战略布局紧密相连的昇腾芯片。

中信证券认为,华为有能力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整合各大巨头资源,大大加快真正的智能汽车落地速度,也许很快就会超过地平线。

a97889873e4144d487e48a09ac2f2954~tplv-tt-shrink:640:0.image

但华为值得担忧的地方同样明显:地缘政治摩擦。

至于芯驰科技的V9,则要看今年下半年正式亮相后的性能表现和商业化进展才能下结论。

所以总结一下,要求国内厂商立刻马上拿出和英伟达Orin性能相仿的自动驾驶芯片,不太现实。

现阶段,英伟达对于智能汽车仍是收割之势。

5dc5147d111a4fa5a669cd267f432f54~tplv-tt-shrink:640:0.image

但国内自主替代的产品,已经走到量产前夜,而且可以通过架构、系统、软件的优化,达到和英伟达Orin相当的效果。

而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的大算力芯片预研,国内头部玩家其实与英伟达、高通这样的巨头并没有拉开差距。

所以,真正的竞争和决胜时刻,还未到来。

庆幸的是,如果自动驾驶也要面临突如其来的高性能AI芯片危机,虽然无法同等替代,但至少不会毫无准备。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